華文網

華陽土著們的美食記憶,都在這些街頭巷尾的小館子裡

天府新區的房價像匹脫韁的野馬一樣,都有直奔天際的潛力。仔細一想,成都周邊的幾大城市都尋過味了,居然沒有正兒八經地找一下華陽的美食,實屬不該啊。於是在一個天朗氣清的週四,

一路向南奔到華陽,找了從小生長在這裡的華陽女F1做嚮導,帶我們去尋找那些老華陽人最愛吃的美食。

南充米粉

雙流的肥腸一向出名,這一次的早餐不吃肥腸粉,也不吃蘸水肥腸下乾飯,而是找了一家生意爆好的南充米粉。

每到早上八九點鐘都要打擁堂,

開起豪車來吃米粉的壕們比比皆是。

細米粉很軟滑趕口,湯的味道還算不錯,點一個油柑泡在裡面,

待到吸收了一部分湯汁又沒有完全變軟的時候最是好吃,一點點殘餘的酥脆顯得更為珍貴。米粉分量很足,味道也還不錯。

人均:10元

地址:華新中街238號

絕一味碗碗香

這家店早上賣抄手餃子,中午賣炒菜,晚上賣宵夜,典型掙辛苦錢的生意。

專門去吃他們的餃子,

據說味道很不錯。點了純肉和韭菜兩種,價格分別是7元和6元一兩,覺得物價甚是便宜。

餃子煮好後用紅油佐料拌好,香而不辣,略帶甜味。餃子皮有點韌性,水打餡特有的水嫩也絲毫沒有枉顧,可以吃個便飯,但是味道不算驚豔。

人均:10元左右

地址:富順街13號

義興公

一個專門賣糕點的老字型大小店鋪,有著很多老字型大小的通病,那就是老闆有點歪。

雞蛋糕每天現做,還是用的舊時的老模具烤出來的,自然也就談不上什麼賣相。味道就是完完全全的古早味,淳樸的蛋香味很濃郁。

店裡還有幾種小時候吃的麻餅、雜糖等,每一樣吃著都能找到兒時的記憶。

地址:正東上街128

販冰冰

雖然夏天已經過去,但是真正的涼爽還沒有到來,所以冰粉自然也還是要吃起走的。

名字很有意思,讓人身未動,心已到。地方挺大挺新的,和路邊攤完全不能相提並論,也衛生了不少。

糍粑並分是今年大為火熱的單品,販冰冰的冰粉也不例外,手搓冰粉口感不錯,加了豐富的小料吃起來層次更為豐富。除了冰粉,還有蛋烘糕、缽缽雞等名小吃鎮店。

人均:10元左右

地址:廣都中街89號

江油肥腸

堂子很大,門前和屋裡都擺滿了桌子,到飯點真的可以用人聲鼎沸來形容。老闆娘曾經是華陽的超姐,不難看出還是一個很有故事的女同學,因為愛賭所以人生幾次大起大落,行事風風火火,偶爾能聽到她大聲地與相熟的食客扯著嗓子說話,還頻頻冒出“我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開了江油肥腸,最大的失敗也是開了江油肥腸”此類的雞湯。

在雙流開的江油肥腸完全可以去江油踢館了,肥腸15元一碗分量很足,燒得軟糯而不是魂魄,香味濃郁口感彈韌,是真的不錯。還有很多家常菜可自選,出菜速度很快。

人均:20元左右

地址:二江路二段300號

厚道飯店

聽了這個名字,不免心中就先給他們打了個淳樸的標籤。飯店在一個比較隱蔽的地方,旁邊就是個小的菜市場,很有老飯店的風範兒。

藿香鯽魚、柏合豆腐絲是特色,鯽魚肉質很嫩,藿香獨有的味道香潤濃郁。

柏合豆腐絲是龍泉驛柏合鎮的一道名菜,絲絲爽滑,鹹鮮味美。

人均:30元左右

地址:和平路198號

羅記串串

對於串串,不管是小時候小心翼翼地選上幾串,還是長大了能壕氣地成把地拿,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獨家記憶。

這家羅記串串從1991年開業至今,是很多人心中最珍貴的古早味和舊回憶,和現在的紅油串串截然不同的風味。

菜品很新鮮,很多華陽從小吃到大依舊愛它,鍋底是很清淡的鹵油串串,淡淡的香料味像一層薄紗,煮出來的串串在鹵油裡過一趟再蘸上幹碟,就是一個香字。

免鍋底費,一定要吃土豆片,一定要蘸幹碟。

人均:30元左右

地址:勸學路175號

李姐稀飯

在傍晚的夕陽下,和家人一起坐在院子裡,只是些粗茶淡飯和清粥小菜,卻有種難得歸園田居的悠閒,在聲色犬馬的世界裡待久了,偶爾會很嚮往這樣的生活。

而華陽人卻分分鐘能夠享受這樣的悠閒,一個大大的院子和殘荷,金秋的桂花開得正熱烈,微風輕拂,一家人齊齊整整的坐在一起,最美好的時光也莫過於此了。

李姐稀飯莊也是一個多年的老店,院子環境非常好,六七種稀飯自助,兩元每位。

菜品做得都還不錯,饅頭很有韌性,很多人吃了還打包一大袋子回去,真正的老少皆宜。

人均:30元左右

地址:四河村正北下街50號

青菜四喜元子

吃多了重口味的火鍋,偶爾吃個清淡的湯鍋換個口味也不妨。這家店所在的街上有好幾家四喜元子,這家應該是最早開的。

四喜元子即雞肉、豬肉、牛肉和魚肉元子,不是潮汕的魚丸和牛肉丸那種很扎實的Q彈,而是很嫩,吃起來還有一點顆粒感。

青菜獨特的香氣融入元子和湯裡,有點微苦,很清新淡雅的味道。配合著微辣的燒椒蘸碟,吃起來很是特別。

鹵菜和涼拌豬蹄很不錯,現做的鍋邊饃不是太好。

人均:40元左右

地址:安公路二段366號

紅海椒牛雜火鍋

開了快十年的牛雜火鍋,標準蒼蠅館子的樣子,生意一直都不錯。

鍋底的香料味很濃,不算特別重口味,正好是不掩蓋牛肉本身香味的程度。

牛肉和牛雜都是小盤子裝的,價格適中,毛肚、蹄筋這些都是鮮活,口感自然好。

千絲牛雜長長的像麵條,多煮一會充分軟爛入味後很美味,值得一嘗的味道。

人均:50元左右

地址:富強街24-28號

特色鮮兔頭

老闆以前是華陽的超哥,在牌桌上起起落落了幾十年,開了這家做江湖菜和宵夜的館子。

雖然名字叫做特色鮮兔頭,但是兔頭做得非常一般。蘸水小龍蝦還挺不錯,尤其是鮮辣的蘸水非常好吃,根本停不下來。爆炒系列只是一般,沒有多麼驚豔的味道,吃個宵夜還是不錯。在這裡吃一道小龍蝦配蘸水就夠了,再點個茄丁也不錯。

人均:70元左右

地址:伏龍路一段101號

華陽是現在南延線上的美食重地,各種火爆到極致的網紅店比比皆是,難得的是這種已經有不少年歷史,且數十年如一日地被老華陽人喜愛的美食。

文 | 葡萄醬

圖 | 古倒吃

名字很有意思,讓人身未動,心已到。地方挺大挺新的,和路邊攤完全不能相提並論,也衛生了不少。

糍粑並分是今年大為火熱的單品,販冰冰的冰粉也不例外,手搓冰粉口感不錯,加了豐富的小料吃起來層次更為豐富。除了冰粉,還有蛋烘糕、缽缽雞等名小吃鎮店。

人均:10元左右

地址:廣都中街89號

江油肥腸

堂子很大,門前和屋裡都擺滿了桌子,到飯點真的可以用人聲鼎沸來形容。老闆娘曾經是華陽的超姐,不難看出還是一個很有故事的女同學,因為愛賭所以人生幾次大起大落,行事風風火火,偶爾能聽到她大聲地與相熟的食客扯著嗓子說話,還頻頻冒出“我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開了江油肥腸,最大的失敗也是開了江油肥腸”此類的雞湯。

在雙流開的江油肥腸完全可以去江油踢館了,肥腸15元一碗分量很足,燒得軟糯而不是魂魄,香味濃郁口感彈韌,是真的不錯。還有很多家常菜可自選,出菜速度很快。

人均:20元左右

地址:二江路二段300號

厚道飯店

聽了這個名字,不免心中就先給他們打了個淳樸的標籤。飯店在一個比較隱蔽的地方,旁邊就是個小的菜市場,很有老飯店的風範兒。

藿香鯽魚、柏合豆腐絲是特色,鯽魚肉質很嫩,藿香獨有的味道香潤濃郁。

柏合豆腐絲是龍泉驛柏合鎮的一道名菜,絲絲爽滑,鹹鮮味美。

人均:30元左右

地址:和平路198號

羅記串串

對於串串,不管是小時候小心翼翼地選上幾串,還是長大了能壕氣地成把地拿,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獨家記憶。

這家羅記串串從1991年開業至今,是很多人心中最珍貴的古早味和舊回憶,和現在的紅油串串截然不同的風味。

菜品很新鮮,很多華陽從小吃到大依舊愛它,鍋底是很清淡的鹵油串串,淡淡的香料味像一層薄紗,煮出來的串串在鹵油裡過一趟再蘸上幹碟,就是一個香字。

免鍋底費,一定要吃土豆片,一定要蘸幹碟。

人均:30元左右

地址:勸學路175號

李姐稀飯

在傍晚的夕陽下,和家人一起坐在院子裡,只是些粗茶淡飯和清粥小菜,卻有種難得歸園田居的悠閒,在聲色犬馬的世界裡待久了,偶爾會很嚮往這樣的生活。

而華陽人卻分分鐘能夠享受這樣的悠閒,一個大大的院子和殘荷,金秋的桂花開得正熱烈,微風輕拂,一家人齊齊整整的坐在一起,最美好的時光也莫過於此了。

李姐稀飯莊也是一個多年的老店,院子環境非常好,六七種稀飯自助,兩元每位。

菜品做得都還不錯,饅頭很有韌性,很多人吃了還打包一大袋子回去,真正的老少皆宜。

人均:30元左右

地址:四河村正北下街50號

青菜四喜元子

吃多了重口味的火鍋,偶爾吃個清淡的湯鍋換個口味也不妨。這家店所在的街上有好幾家四喜元子,這家應該是最早開的。

四喜元子即雞肉、豬肉、牛肉和魚肉元子,不是潮汕的魚丸和牛肉丸那種很扎實的Q彈,而是很嫩,吃起來還有一點顆粒感。

青菜獨特的香氣融入元子和湯裡,有點微苦,很清新淡雅的味道。配合著微辣的燒椒蘸碟,吃起來很是特別。

鹵菜和涼拌豬蹄很不錯,現做的鍋邊饃不是太好。

人均:40元左右

地址:安公路二段366號

紅海椒牛雜火鍋

開了快十年的牛雜火鍋,標準蒼蠅館子的樣子,生意一直都不錯。

鍋底的香料味很濃,不算特別重口味,正好是不掩蓋牛肉本身香味的程度。

牛肉和牛雜都是小盤子裝的,價格適中,毛肚、蹄筋這些都是鮮活,口感自然好。

千絲牛雜長長的像麵條,多煮一會充分軟爛入味後很美味,值得一嘗的味道。

人均:50元左右

地址:富強街24-28號

特色鮮兔頭

老闆以前是華陽的超哥,在牌桌上起起落落了幾十年,開了這家做江湖菜和宵夜的館子。

雖然名字叫做特色鮮兔頭,但是兔頭做得非常一般。蘸水小龍蝦還挺不錯,尤其是鮮辣的蘸水非常好吃,根本停不下來。爆炒系列只是一般,沒有多麼驚豔的味道,吃個宵夜還是不錯。在這裡吃一道小龍蝦配蘸水就夠了,再點個茄丁也不錯。

人均:70元左右

地址:伏龍路一段101號

華陽是現在南延線上的美食重地,各種火爆到極致的網紅店比比皆是,難得的是這種已經有不少年歷史,且數十年如一日地被老華陽人喜愛的美食。

文 | 葡萄醬

圖 | 古倒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