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UNCCD COP13|澳大利亞科學家Neil Sims:治沙植物長出了“傢俱”

摘要:在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沙柳綜合加工利用展示區,參會的外國嘉賓瞭解了沙柳鏟射的高附加值後,都嘖嘖稱奇。

“相比于傳統治沙方式,中國用功能性植物來固沙,不僅固住了沙,

還能長出傢俱!”來自澳大利亞最大的國家級科技研究機構——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遙感研究科學家Neil Sims稱讚著中國治沙植物——沙柳。

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遙感研究科學家Neil Sims談著固沙植物——沙柳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攝於9月10日。

9月6日至17日,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舉辦。大會期間,締約方的部分代表參觀了鄂爾多斯防沙治沙專案區。

內蒙古是中國荒漠化土地最為集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省區之一,全區荒漠化土地面積6000萬公頃,占自治區總土地面積的一半以上,承擔了中國40%的荒漠化土地治理任務。經過幾代人幾十年的艱苦努力,荒漠化土地面積連續15年減少,

年減少面積占全中國的三分之一。

上世紀50年代以來,鄂爾多斯市歷屆政府和企業探索了草灌喬結合、以灌木為主的綜合治理措施,推動了地區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進程。目前,全市森林面積達到23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6.7%,沙漠擴展趨勢得到有效控制。

在深入推進荒漠化治理的同時,鄂爾多斯人也積極探索“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特色發展之路,

培育發展了沙柳人造板、重組木、顆粒飼料、沙棘山杏食品、保健品等產業,逆向拉動了生態建設。其中,沙柳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這種極少數可以生長在鹽鹼地的植物,根系發達,萌芽力強,枝條叢生不怕沙壓,固沙造林能力優秀,是“三北防護林”的首選之一,鄂爾多斯利用沙柳這種再生性很強的沙生灌木,在有效治理沙地基礎上,通過沙柳綜合利用加工,增加了農牧民收入,

也調動了農牧民參與防沙治沙和種植沙柳的積極性。

據瞭解,鄂爾多斯現有沙柳面積42萬公頃。以沙柳枝條為原料,經過脫皮、碾壓、切絲、改變特性、乾燥等過程,壓制成具有耐腐蝕、耐高壓、防火、防水等性能的沙柳重組木綠色環保建材,作為傢俱、建造木結構式節能住宅等的原材料,沙柳已從固沙植物升級為高附加值植物。

在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沙柳綜合加工利用展示區,

參會的外國嘉賓瞭解了沙柳產生的高附加值後,都嘖嘖稱奇。

“做成木製品,既環保又美觀,強度出眾,是一種很棒的傢俱原材料,也能用於建築上,真是沙漠中長出了‘傢俱’。”Neil Sims談到中國功能性的治沙做法時還表示,治沙是一項很大的投資,中國政府和企業投入了很多,也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這一點值得在全世界推廣。

文:侯倩 尹姝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