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安塞區以實際行動回答總書記“四問” —專訪安塞區委書記吳聰聰

記者:吳書記你好,在2015年2月13號,我們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延安召開了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那麼當時的你也參加了這次會議,還記得當時的感受和收穫嗎?

安塞區區委書記 吳聰聰:第一次見到總書記在延安回來以後,

召開陝甘寧邊區老區扶貧座談會,當時心裡很激動,那麼這是對老區人民的一次鼓勵,更主要的是對我們一種壓力,我們感覺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記者:近些年來隨著國際油價的持續下跌,以及我們安塞區縣域內石油開採的局限性,所以說石油已經成為了制約咱們安塞區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那麼如何能夠順應這種經濟發展的常態同時,

又能夠確保安塞區縣域經濟的持續向好的發展呢?

安塞區區委書記 吳聰聰:我們就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突破發展的困境,奮力追趕超越,以推動安塞轉型發展來回答總書記四個提問,一是我們仍然要全力做大做強我們的工業產業、油氣工業,雖然量價齊跌,但目前仍然是我們的支柱產業,所以兩年來我們積極支持油氣企業進一步挖掘潛力就是降成本,

擴產能,在這種情況下我縣的油氣雖然價低,但是量沒有跌,仍然穩定在原油產量在216萬噸,我們天然氣穩定在8.25億立方米以上。

第二個我們的工業園區我們通過近幾年來大量的投入,特別對園區的基礎設施進行建設,我們的路網管網已經形成,我們的水電路氣全部都貫通,我們的汙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全部建成投用,完全能夠滿足目前一些大中型小企業入駐園區這個條件,

截止目前我們的工業園區已經投資63個億,有28個企業落戶。累計完成產值達到159億元,那麼園區正在成為安塞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二是全力做大做優現代農業產業,我們堅持不懈地支援發展棚栽、林果、草蓄三大農業主導產業。截止目前我們累計建成蔬菜大棚5.4萬座,而且每座大棚純收入達到近2萬元,我們建成山地蘋果40萬畝,目前有13萬畝的掛果面積。這個將會每年新增25000畝的掛果面積,正在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又一項好的產業,發揮它的效益。兩年來我們累計建成各種養殖區122個,我們的羊全縣已經突破了18萬隻,成為農民收入的一個主管道,同時我們現在建成了農業示範園區達到11個,我們創建了“一鄉一業示”範鎮四個,建成“一村一品”示範村48個,安塞縣被省上確定為肉羊產業轉型升級示範縣,優質蘋果基地縣設施蔬菜生產示範縣、三大主導產業現在給農民的收入貢獻達到了45%以上。

第三是我們要全力做大做亮文化旅遊產業,我們始終把文化旅遊產業作為安塞區戰略性後續支柱產業,來進行培育積極傳承紅色基因,打造黃土風情文化產業,我們首先要對核心景區進行建設,依託我們獨特的五大文化資源品牌,腰鼓、剪紙、農民畫、曲藝、民歌,我們要建核心景區,我們建了核心景區以後同時,把安塞區的紅色遺存比較多,進行進一步的修繕,融入到我們全市的全域旅遊當中。特別是針對毛主席舊居、張思德紀念地我們的紅軍老航校、我們的保小這些紅色遺存進行修繕,已經起到了明顯效果。2016年我們接待遊客達到5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將近1.7億元,同時我們現在圍繞安塞的五大名片,我們打造了《民歌風·延安情》、《大愛無垣》、《雨中情》等等劇碼,在省內外國內外進行演出反響很好。我們現在文化藝術方面的人才,現在也發展的比較好,先後有十八名民歌手亮相中央電視臺,有幾位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目前還是有不小的影響。第四全力做大做活非公有制經濟,我們通過近年來積極培育我們的四上企業。結果我們現在已經入庫四十戶,我們私營企業達到755戶,我們的非公經濟占到GDP達到20.5%,我們安塞區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省發展非公經濟,和中小微企業先進縣。非公經濟對於安塞來說下一步我們的空間很大,這也可能成為我們下一步經濟發展的一個主的活躍區。五是我們要全力抓好生態文明建設,我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扎實推進延河流域綜合治理,大力實施新一輪的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截至目前我們完成新的一輪退耕還林,營造林是5.23萬畝,我們目前的森林覆蓋率現在達到34.7%,由於生態不斷的修復完善,發揮了它的經濟效益。

記者:在2016年我們全市率先實現整體脫貧的四個縣區當中,我們安塞區也名列其中呢,我們在精准脫貧保障以及民生改善等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安塞區區委書記 吳聰聰:總書記多次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那麼總書記最牽掛的就是貧困群眾。兩年來我們堅持把總書記對老區人民的親切關懷,轉化成為加快發展的巨大動力,舉全縣之力把扶貧攻堅,作為我們最大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來抓,緊盯全面建成小康這一目標,我們實施了“六個精准五個一批”,大力實施特色產業脫貧異地搬遷脫貧、能力就業脫貧生態補償脫貧、教育和文化旅遊脫貧項目和基礎設施、醫療救助健康脫貧以及最後的社會兜底保障脫貧八大脫貧工程,結合我們區的實際,我們總結推行了支部引領合作社幫帶龍頭企業,就是產業大戶帶動以及土地流轉和果園託管四種模式,我們緊緊圍繞農民脫貧靠產業,居民脫貧靠就業的工作思路,我們全縣實施有勞動能力的農業人口人均兩畝果園,這是一個長效的脫貧項目,同時我們結合還有短平快的項目,就是大棚,我們的養殖社區,外出務工這些短平項目相結合,所以累計扶持貧困戶發展蘋果達到了1.5萬畝,我們建成大棚620座,我們家庭養殖累計建成養殖社區是2563戶。外出的務工農民達到了396人,我們2016年貧困人口整體脫貧人均純收入達到5320元,我們全區的74個貧困村全部摘帽,6766戶就是16429人實現了全面脫貧。

記者:我們的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那我們安塞區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當中又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安塞區區委書記 吳聰聰:全面深化改革是釋放動力、破解難題的金鑰匙,近年來我們用自我革新的勇氣和魄力,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方式,下功夫解決影響經濟社會長遠的體制機制障礙,我們一是爭取國家的政策,完成撤縣設區,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我們鎮村改革圓滿完成,撤小村並大村,撤鄉設鎮,我們撤掉了94個小村,由211個行政村現在合併為117個行政村,我們新設立了兩個街道辦事處。

第二個,我們投融資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組建了六個投融資平臺,2016年我們融資達到了12個億。三是建立了經濟社會發展顧問,就是針對我們各行各業人才短缺,我們整個當地的局限,我們聘請了在國內外有突出貢獻,有獨到見解的專家給我們把脈會診,取得了階段性的成績,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我們根據安塞區的實際情況,我們工業人才缺乏的現狀,我們請進來送出去這個戰略進行人才培訓,我們先後現在送出去,在省國資委,就是陝西省大中型企業掛職的幹部已經達到了近五十名,這為我們下一步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儲備了人才,培養了人才。那麼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深入學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認真貫徹省市追趕超越目標要求,大力實施,我們作為安塞來講,就是以撤縣設區為新的歷史機遇,大力實施城鎮建設帶動,新型工業支撐,現代農業強企,文化旅遊提升發展戰略,以城區,景區,園區建設為重點,全力加快延塞一體化,城鄉一體化建設,積極推動我們的產業轉型升級,奮力實現追趕超越。一是我們要在城區建設上要做文章,針對安塞目前的現狀,就是要緊緊圍繞“一河一路”,要以這個為抓手,要加快建設步伐,那麼“一河”就是延河流域綜合治理,這已經列為延安的一個重大項目,我們力爭把延河安塞段跟延安這一塊區域,建成一個景觀帶,建成一個生態帶,建成一個休閒觀光帶,就是把延塞融為一體。

第二個,我們就要緊緊圍繞我們的“一路”,這也是市政府已經把我們延安到安塞這個快速幹道列為2017年的重點項目,要進行建設,那我們要把這條路也要建設成為我們和延安主城區融為一體的一條道路,既是一個快速幹道,同時也是一條城市主幹道,打造半小時經濟圈,發展我們的城市經濟。這也是撤縣設區最有明顯標誌的一個特點,這是在城區建設上我們要做文章。二是要在園區建設上下功夫,現在我們重點發展園區經濟,我們的工業,我們要發展工業園區,我們的工業園區從目前來講就是油氣,這個仍然是我們的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大力支持油氣企業,進一步要上產能,要降成本,要增效益,我們力爭在“十三五”末,讓我們區內的原油產量要達到300萬噸,我們的天然氣產量要達到30億立方米。同時我們要加快園區建設步伐,要把我們的園區打造成為一個既有頂天立地的大項目,同時我們也要有鋪天蓋地的小專案,我們特別是對一種新經濟,新業態這方面,重點要招這方面的商業,企業,所以把我們的園區做大,讓園區真正成為我們經濟發展的一個引擎,同時我們還要打造我們的物流園區,我們的物流園區就是針對我們撤縣設區以後,安塞獨特的優勢,我們現在聘請了一些陝西省很有實力的專家團隊進行了策劃、規劃,我們規劃建設用地將近五千畝,打造一個智慧物流園區,真正建成陝北一個物流園區的旱碼頭,發揮它的效益,然後引領我們安塞的經濟發展。

那麼第三塊我就想我們要在景區建設上求突破,全力加快文化旅遊產業建設,要把安塞融入延安的全域旅遊之中,對安塞所有的景點進行景區的設計,讓它小景點都變成大景區,然後實現全域旅遊,我想這可能是安塞真正文化旅遊帶動,只有變成景區才能帶動,所以我想我們在這方面正在做積極的嘗試和探討,力爭早早摸索一種經驗,讓文化旅遊成為安塞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第四要在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上增效應,特別是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那麼農業我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提質增效,就是說我們目前來講,我們在農業上今年啟動了三大體系建設,一個就是我們的品質標準認證體系建設,第二個是我們可追溯體系建設,第三個就是我們防災體系建設,三大體系建設以後就為我們的農產品品質可能就有了保障。我想以後在這方面,我們還要大力實施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我們確定在“十三五”末,我們整個要消滅我們的空白村,那麼要消滅我們的產業空白村,好多地方不具備發展果業,畜牧,蘋果那怎麼辦?我們年前年後,區委區政府進行了認真研究,廣泛進行市場調研,我們現在發現一個產業,就是香菇種植這個產業,這個很好,我們通過去年在全國各地香菇種植好的一些地方進行學習,我們進行了試點,已經取得了成功,已經取得了全面成功,我們今年計畫要在全縣發展300萬棒,我們在“十三五”可能要發展成1000萬棒,2000萬棒,真正實現我們產業的全覆蓋,所以這是農業這一塊。

那麼第五個就是要在脫貧攻堅上見實效,雖然我們在2016年我們全縣人口順利實現了脫貧,那麼僅僅是脫貧,我們還要圍繞2020年同步進入小康社會這個目標,加大我們的扶貧攻堅力度,特別要對脫貧的群眾,我們下一步怎麼辦?如何讓他能夠同步夠格進入小康社會,我們“三個”不減一個我們力度不減,我們的資金投入不減,我們的政策不變。我們靠這三個要求繼續加大對貧困人口的扶持力度,我們還要創新,更多的一種扶貧模式,創新更多的一種扶貧機制,確保我們的貧困人口不但能脫貧,而且能夠奔小康。我們的貧困人口接近40%都是因病致貧,所以下一步我們要有針對性地要在這方面下功夫,特別是健康扶貧要給所有的貧困群眾,建立健康檔案,加大我們的醫療衛生改革,特別在這個貧困偏遠的鄉鎮上,要加大醫療這方面的投放醫務人員的配備,以及醫療設施的完善真正做到要健康要小康。同時我們針對貧困人口代際相傳這個,我們在去年脫貧的時候有一項硬指標,就是適齡兒童不能有輟學,我們要定更嚴格的政策,安塞目前教育發展很好,我們特別是這幾年,2016年,我們的高中教育在全市由原來的第七位上升到第四位,我們的初中教育在延安近十年來一直遙遙領先,那麼教育針對貧困人口來講,我們必須保證貧困人口的適齡兒童一個都不能輟學,這是一種剛性任務。要求我們各級都要高度關注,要扛死肩定任務。

第六我們就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啟動力,我們的改革要緊緊圍繞問題導向,要圍繞目標導向,要圍繞為民取向,哪裡有制約社會發展瓶頸的我們就改革哪裡,哪裡能夠激發活力我們就改革哪裡。那麼第七個就是要在全面治黨上要動力,堅決把責任一級一級扛起來,把壓力一級一級傳導下去,一定克服我們幹部中不作為、慢作為、用慵懶散的現狀,同時我們堅決懲治腐敗,特別是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一些微腐敗,我們要打早打小露頭就打,推動管黨治黨,從寬鬆軟向嚴緊實邁進,在自主改革這方面,我們推行幹部去向管理制度和駐村工作人員制度,群眾辦事幹部代辦制度,還有政法工作方面,我們推行“雙十雙百雙千”,千名幹部下基層,結對包聯暖民心等工作機制,我們想通過我們自主的一種改革,主要是提高工作效率,貼近跟群眾的感情,服務群眾要達到零距離,更有效地為我們的整個群眾做好服務。那麼2016年全市深化改革現場會,我們縣的自主改革在會上進行了交流發言。

記者:通過我們的全面深化改革和精准脫貧的持續發力,我相信我們安塞區在未來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方面一定會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感謝您接受我們的訪問。

轉:延安廣播電視臺

這個將會每年新增25000畝的掛果面積,正在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又一項好的產業,發揮它的效益。兩年來我們累計建成各種養殖區122個,我們的羊全縣已經突破了18萬隻,成為農民收入的一個主管道,同時我們現在建成了農業示範園區達到11個,我們創建了“一鄉一業示”範鎮四個,建成“一村一品”示範村48個,安塞縣被省上確定為肉羊產業轉型升級示範縣,優質蘋果基地縣設施蔬菜生產示範縣、三大主導產業現在給農民的收入貢獻達到了45%以上。

第三是我們要全力做大做亮文化旅遊產業,我們始終把文化旅遊產業作為安塞區戰略性後續支柱產業,來進行培育積極傳承紅色基因,打造黃土風情文化產業,我們首先要對核心景區進行建設,依託我們獨特的五大文化資源品牌,腰鼓、剪紙、農民畫、曲藝、民歌,我們要建核心景區,我們建了核心景區以後同時,把安塞區的紅色遺存比較多,進行進一步的修繕,融入到我們全市的全域旅遊當中。特別是針對毛主席舊居、張思德紀念地我們的紅軍老航校、我們的保小這些紅色遺存進行修繕,已經起到了明顯效果。2016年我們接待遊客達到5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將近1.7億元,同時我們現在圍繞安塞的五大名片,我們打造了《民歌風·延安情》、《大愛無垣》、《雨中情》等等劇碼,在省內外國內外進行演出反響很好。我們現在文化藝術方面的人才,現在也發展的比較好,先後有十八名民歌手亮相中央電視臺,有幾位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目前還是有不小的影響。第四全力做大做活非公有制經濟,我們通過近年來積極培育我們的四上企業。結果我們現在已經入庫四十戶,我們私營企業達到755戶,我們的非公經濟占到GDP達到20.5%,我們安塞區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省發展非公經濟,和中小微企業先進縣。非公經濟對於安塞來說下一步我們的空間很大,這也可能成為我們下一步經濟發展的一個主的活躍區。五是我們要全力抓好生態文明建設,我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扎實推進延河流域綜合治理,大力實施新一輪的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截至目前我們完成新的一輪退耕還林,營造林是5.23萬畝,我們目前的森林覆蓋率現在達到34.7%,由於生態不斷的修復完善,發揮了它的經濟效益。

記者:在2016年我們全市率先實現整體脫貧的四個縣區當中,我們安塞區也名列其中呢,我們在精准脫貧保障以及民生改善等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安塞區區委書記 吳聰聰:總書記多次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那麼總書記最牽掛的就是貧困群眾。兩年來我們堅持把總書記對老區人民的親切關懷,轉化成為加快發展的巨大動力,舉全縣之力把扶貧攻堅,作為我們最大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來抓,緊盯全面建成小康這一目標,我們實施了“六個精准五個一批”,大力實施特色產業脫貧異地搬遷脫貧、能力就業脫貧生態補償脫貧、教育和文化旅遊脫貧項目和基礎設施、醫療救助健康脫貧以及最後的社會兜底保障脫貧八大脫貧工程,結合我們區的實際,我們總結推行了支部引領合作社幫帶龍頭企業,就是產業大戶帶動以及土地流轉和果園託管四種模式,我們緊緊圍繞農民脫貧靠產業,居民脫貧靠就業的工作思路,我們全縣實施有勞動能力的農業人口人均兩畝果園,這是一個長效的脫貧項目,同時我們結合還有短平快的項目,就是大棚,我們的養殖社區,外出務工這些短平項目相結合,所以累計扶持貧困戶發展蘋果達到了1.5萬畝,我們建成大棚620座,我們家庭養殖累計建成養殖社區是2563戶。外出的務工農民達到了396人,我們2016年貧困人口整體脫貧人均純收入達到5320元,我們全區的74個貧困村全部摘帽,6766戶就是16429人實現了全面脫貧。

記者:我們的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那我們安塞區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當中又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安塞區區委書記 吳聰聰:全面深化改革是釋放動力、破解難題的金鑰匙,近年來我們用自我革新的勇氣和魄力,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方式,下功夫解決影響經濟社會長遠的體制機制障礙,我們一是爭取國家的政策,完成撤縣設區,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我們鎮村改革圓滿完成,撤小村並大村,撤鄉設鎮,我們撤掉了94個小村,由211個行政村現在合併為117個行政村,我們新設立了兩個街道辦事處。

第二個,我們投融資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組建了六個投融資平臺,2016年我們融資達到了12個億。三是建立了經濟社會發展顧問,就是針對我們各行各業人才短缺,我們整個當地的局限,我們聘請了在國內外有突出貢獻,有獨到見解的專家給我們把脈會診,取得了階段性的成績,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我們根據安塞區的實際情況,我們工業人才缺乏的現狀,我們請進來送出去這個戰略進行人才培訓,我們先後現在送出去,在省國資委,就是陝西省大中型企業掛職的幹部已經達到了近五十名,這為我們下一步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儲備了人才,培養了人才。那麼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深入學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認真貫徹省市追趕超越目標要求,大力實施,我們作為安塞來講,就是以撤縣設區為新的歷史機遇,大力實施城鎮建設帶動,新型工業支撐,現代農業強企,文化旅遊提升發展戰略,以城區,景區,園區建設為重點,全力加快延塞一體化,城鄉一體化建設,積極推動我們的產業轉型升級,奮力實現追趕超越。一是我們要在城區建設上要做文章,針對安塞目前的現狀,就是要緊緊圍繞“一河一路”,要以這個為抓手,要加快建設步伐,那麼“一河”就是延河流域綜合治理,這已經列為延安的一個重大項目,我們力爭把延河安塞段跟延安這一塊區域,建成一個景觀帶,建成一個生態帶,建成一個休閒觀光帶,就是把延塞融為一體。

第二個,我們就要緊緊圍繞我們的“一路”,這也是市政府已經把我們延安到安塞這個快速幹道列為2017年的重點項目,要進行建設,那我們要把這條路也要建設成為我們和延安主城區融為一體的一條道路,既是一個快速幹道,同時也是一條城市主幹道,打造半小時經濟圈,發展我們的城市經濟。這也是撤縣設區最有明顯標誌的一個特點,這是在城區建設上我們要做文章。二是要在園區建設上下功夫,現在我們重點發展園區經濟,我們的工業,我們要發展工業園區,我們的工業園區從目前來講就是油氣,這個仍然是我們的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大力支持油氣企業,進一步要上產能,要降成本,要增效益,我們力爭在“十三五”末,讓我們區內的原油產量要達到300萬噸,我們的天然氣產量要達到30億立方米。同時我們要加快園區建設步伐,要把我們的園區打造成為一個既有頂天立地的大項目,同時我們也要有鋪天蓋地的小專案,我們特別是對一種新經濟,新業態這方面,重點要招這方面的商業,企業,所以把我們的園區做大,讓園區真正成為我們經濟發展的一個引擎,同時我們還要打造我們的物流園區,我們的物流園區就是針對我們撤縣設區以後,安塞獨特的優勢,我們現在聘請了一些陝西省很有實力的專家團隊進行了策劃、規劃,我們規劃建設用地將近五千畝,打造一個智慧物流園區,真正建成陝北一個物流園區的旱碼頭,發揮它的效益,然後引領我們安塞的經濟發展。

那麼第三塊我就想我們要在景區建設上求突破,全力加快文化旅遊產業建設,要把安塞融入延安的全域旅遊之中,對安塞所有的景點進行景區的設計,讓它小景點都變成大景區,然後實現全域旅遊,我想這可能是安塞真正文化旅遊帶動,只有變成景區才能帶動,所以我想我們在這方面正在做積極的嘗試和探討,力爭早早摸索一種經驗,讓文化旅遊成為安塞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第四要在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上增效應,特別是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那麼農業我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提質增效,就是說我們目前來講,我們在農業上今年啟動了三大體系建設,一個就是我們的品質標準認證體系建設,第二個是我們可追溯體系建設,第三個就是我們防災體系建設,三大體系建設以後就為我們的農產品品質可能就有了保障。我想以後在這方面,我們還要大力實施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我們確定在“十三五”末,我們整個要消滅我們的空白村,那麼要消滅我們的產業空白村,好多地方不具備發展果業,畜牧,蘋果那怎麼辦?我們年前年後,區委區政府進行了認真研究,廣泛進行市場調研,我們現在發現一個產業,就是香菇種植這個產業,這個很好,我們通過去年在全國各地香菇種植好的一些地方進行學習,我們進行了試點,已經取得了成功,已經取得了全面成功,我們今年計畫要在全縣發展300萬棒,我們在“十三五”可能要發展成1000萬棒,2000萬棒,真正實現我們產業的全覆蓋,所以這是農業這一塊。

那麼第五個就是要在脫貧攻堅上見實效,雖然我們在2016年我們全縣人口順利實現了脫貧,那麼僅僅是脫貧,我們還要圍繞2020年同步進入小康社會這個目標,加大我們的扶貧攻堅力度,特別要對脫貧的群眾,我們下一步怎麼辦?如何讓他能夠同步夠格進入小康社會,我們“三個”不減一個我們力度不減,我們的資金投入不減,我們的政策不變。我們靠這三個要求繼續加大對貧困人口的扶持力度,我們還要創新,更多的一種扶貧模式,創新更多的一種扶貧機制,確保我們的貧困人口不但能脫貧,而且能夠奔小康。我們的貧困人口接近40%都是因病致貧,所以下一步我們要有針對性地要在這方面下功夫,特別是健康扶貧要給所有的貧困群眾,建立健康檔案,加大我們的醫療衛生改革,特別在這個貧困偏遠的鄉鎮上,要加大醫療這方面的投放醫務人員的配備,以及醫療設施的完善真正做到要健康要小康。同時我們針對貧困人口代際相傳這個,我們在去年脫貧的時候有一項硬指標,就是適齡兒童不能有輟學,我們要定更嚴格的政策,安塞目前教育發展很好,我們特別是這幾年,2016年,我們的高中教育在全市由原來的第七位上升到第四位,我們的初中教育在延安近十年來一直遙遙領先,那麼教育針對貧困人口來講,我們必須保證貧困人口的適齡兒童一個都不能輟學,這是一種剛性任務。要求我們各級都要高度關注,要扛死肩定任務。

第六我們就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啟動力,我們的改革要緊緊圍繞問題導向,要圍繞目標導向,要圍繞為民取向,哪裡有制約社會發展瓶頸的我們就改革哪裡,哪裡能夠激發活力我們就改革哪裡。那麼第七個就是要在全面治黨上要動力,堅決把責任一級一級扛起來,把壓力一級一級傳導下去,一定克服我們幹部中不作為、慢作為、用慵懶散的現狀,同時我們堅決懲治腐敗,特別是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一些微腐敗,我們要打早打小露頭就打,推動管黨治黨,從寬鬆軟向嚴緊實邁進,在自主改革這方面,我們推行幹部去向管理制度和駐村工作人員制度,群眾辦事幹部代辦制度,還有政法工作方面,我們推行“雙十雙百雙千”,千名幹部下基層,結對包聯暖民心等工作機制,我們想通過我們自主的一種改革,主要是提高工作效率,貼近跟群眾的感情,服務群眾要達到零距離,更有效地為我們的整個群眾做好服務。那麼2016年全市深化改革現場會,我們縣的自主改革在會上進行了交流發言。

記者:通過我們的全面深化改革和精准脫貧的持續發力,我相信我們安塞區在未來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方面一定會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感謝您接受我們的訪問。

轉:延安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