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位書協主席的段子,絕了!

點擊上方“書法指南”關注更多內容

啟功不僅是位書畫大師、鑒定大師、文字學大師,

他還是位“幽默大師”,即俗稱的“段子手”。

妙解執筆法

啟先生講課時,曾有人遞條請教執筆法與書法優劣之關係。

先生說:“以執筆法論斷書法孰優孰劣,最難服人。譬如上街買包子,你只看包子品質,管那廚子是站著還是坐著捏,是五指捏還是四指捏的呢?那廚子出來說‘有時站著,有時坐著,我是用左手三個指頭捏的褶’,你還買不買?左手三個指頭捏褶的包子立馬就不香了?咱們得先搞清楚是吃包子,

還是吃手藝?四指還是五指握管,都各自有些道理,但最終看的是作品水準。

“科學發展了,不定哪天研究出蘇、黃、董、米如何執筆的,如果碰巧不符合你主張的那個執筆法,怎麼辦?總不能把他們從書法史上開除了吧?”

此話通俗易懂,道理講得實實在在。古人雖有“書之妙在於執管”之說,但絕對沒有像後人說得那麼玄乎。

書法與紙筆

有人問“不擇紙筆”與“是否定要用上等紙筆才能出好作品”的問題。

啟先生說:“上等紙筆可能會有一些幫助,但不絕對。歷史上不少國寶級書畫都不是用當時青鏤麝璧玉楮龍盤(筆墨紙硯)寫成的。在紙筆上下功夫,不如專注於自己的內外功,一是儲學一是磨礪。

沒聽說吊嗓子一定要到天壇吧?那戲班裡練壓腿,也沒聽說要用金磚吧?……功夫到了,要正式粉墨登場了,置辦點行頭,也不是不可以。但不能登臺砸了戲牌子,跟觀眾說‘在下唱得不好,行頭是梅蘭芳用過的’,管用嗎?”

鳥乎

親朋好友見到啟先生總是關切地問:“您最近身體如何?”先生常回答:“鳥乎了。

”不明就裡的人總是莫名其妙地追問:“何謂鳥乎?”先生則笑眯眯地答道:“就是差一點就烏乎了!”

都可愛

學生劉石的兒子上幼稚園第一天,手腕上就被一個小朋友咬了半圈大牙印。聊天時劉石說到此事,還一副心疼的樣子。啟先生笑吟吟地說:“被咬的咬人的我想著都可愛!”

博導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啟先生創建北師大文獻學博士點,

並被評為博士生導師,簡稱“博導”。寒暄之際,好事者多稱其為“博導”。

先生總雲:“我不是那個‘博導’,而是那個‘駁倒’,一駁就倒,不駁也倒。”聞者在笑聲中不由地聯想到1957年那段被打倒的風波。或雲:“我連中學都沒畢業,哪知道什麼博士、博導,我只知道‘果導’。”——“果導”者,治療便秘之藥也。

出與進

一次某位客人來到啟先生家做客,進家落座後,先生照例禮讓茶水。客人為免先生勞頓,便客氣道:“您別麻煩了,我出門從來不喝水。”先生應聲道:“你這不是‘進門’了嗎?”

部長開飛機

中國書協換屆,啟功先生推薦某先生出任。有人不解,問他:“某先生會寫字嗎?”啟先生反問:“航空航太工業部的部長會開飛機嗎?”

您姓閻嗎

有人來訪,見到啟先生就說:“您老精神真好,一定會長命百歲的。”先生立即反問道:“您姓閻嗎?”問得來人一時摸不著頭腦。先生又徐徐道來:“閻王爺才知道我能活多大,您怎麼也知道?”說得來人與在座的都笑了起來。

傾倒之印

一次,啟先生為別人題字後,照例落款、用章,不料鈐印時顛倒了,旁觀者無不惋惜,也不便請先生重寫一幅,只好勸慰:“沒關係,沒關係。”先生笑而不答,又拈起筆在鈐印旁補上一行小字:“小印顛倒,蓋表對主人傾倒之意也。”於是舉座重歡。

揮淚斬馬謖

有一位先生,當年批判“右派”時批啟先生很積極,後來見到啟先生,覺得很不好意思。啟先生反而安慰他說:“那個時候好比在演戲,讓你唱諸葛亮,讓我唱馬謖,戲唱完了就過去了。”

如何學字

學生問啟功先生怎麼學寫字的,他說:“上街時常看到路旁商店的店牌有寫得好的,或其中的某個字寫得好看,就停下腳步,看看那個字是怎樣寫的,為什麼好看。哦,原來這一筆是這樣寫的,這幾筆是這樣安排的,就記下了,以後再寫就會了。”

學生問:“您這說的是什麼時候?”他說:“現在也是啊。”說得那樣坦然,不覺什麼“丟份”,也不是故作謙虛,一點矯情的成分都沒有。

認真臨帖

啟先生講書法雖反對迷信古人,但又非常強調一絲不苟地去臨帖。常有書法青年拿作品來請教先生,希望得到些具體指點,先生則每曰:“那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途徑就是認真臨帖。書家臨帖就如京劇演員吊嗓子,是基本功,每臨一遍,就自然會有提高。”

飯店與公廁

啟先生書法名聲鵲起、風靡全國後,到處都是他的題字,機關、學校、商店、風景名勝,隨處可見。有些很小的單位也找先生題名,以壯聲威,假冒的題字也隨之而來。然先生嘗言:“我最愛題的還是飯店、飯館,總可以借機吃它一、兩頓。”又自歎道:“就差公廁沒找我題字了。”

發酵

早上八點半一位友人去啟先生處,見先生坐在單人沙發上,正在吃早點。腳上沒有穿襪子,腳腕顯然有些腫,見友人進來,慢慢舉起手招呼。友人問先生的腳,先生說:“我會發酵啦。”

痔瘡與口瘡

某飯局,有人閒談起治病的竅門,雲:“有些外科肢體上的小病宜於將身體倒置,如腰疼者可以多倒行,又如長痔瘡者可以每天倒立若干時間,則肛門附近的瘀血便可散開。”聽至此處,啟先生不緊不慢地笑雲:“痔瘡倒是散開了,該長口瘡了。”一座為之噴飯。

不花錢也行

啟先生與一個朋友到無錫遊覽,朋友用高價買了條絲綢內褲穿,並對啟先生說:“雖然很貴,但穿著真舒服,真輕便,穿上就跟沒穿一樣。”先生應聲說:“我不花錢也能得到這樣的效果。”

致馮其庸,中國紅學會會長、以研究《紅樓夢》著名於世。

反動標語

啟先生書名大振後,市場上出現很多假冒偽劣之作,甚至成堆成堆地出現在潘家園、琉璃廠的地攤上。好事者也曾拉先生前往一觀。

一次,先生還頗認真地翻檢起來,隨行的人勸說道:“別看了,沒一張是真的。”先生不疾不徐地回答道:“我是看這裡有沒有反動標語,要有,那真的送我忤逆了!”

巧對三陪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某些領導附庸風雅,出行或參加一些活動喜帶詩人、書畫家作陪。或問先生曰:“此有說乎?”答曰:“有,此謂之‘三陪詩書畫’。”問:“若以此五字做上聯,請擬下聯。”先生迅捷對之雲:“一掃毒賭黃。”對仗工穩,問者驚訝之餘,問:“作何解?”先生乃正襟曰:“此事久之亦可成癮,一樣危害個人及社會,我輩能不戒之!”

掛上與扮上

啟先生曾雲:書畫家的水準究竟如何,最好的檢驗辦法就是把他的作品“掛上”。這就好像檢驗一個京劇演員,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扮上”,他究竟夠不夠“角兒”,一扮上就看出來了;是不是書法家,一掛上也就看出來了。

看完請回

一位畫商到啟功先生家叩門拜訪,想得到老人一件墨寶。但此商人譽甚不佳,啟老久有耳聞,便走近廊前,打開燈後,隔著門問商人:“你來做什麼?”商人說:“來看您。”啟老貼近門窗,將身體不同方向一一展示給對方看,然後說:“看完了,請回吧!”畫商有些尷尬,囁嚅著說:“我給您帶來一些禮物。”老人幽默地說:“你到公園看熊貓還用帶禮品嗎?”

棺材

有一次,一個地產商準備好了筆墨紙硯,非讓啟先生給自己的樓盤題詞,啟先生臉一沉,道:“你準備好了筆,我就一定得寫嗎?那你準備好棺材,我還往裡跳啊?”一句話,在場的人都樂了。

一心一意

啟老一位學生說,啟先生提到的最後一個人,是弘一大師李叔同。

記得啟功先生是這樣說的:“這位老先生是教書的人,後來他不教書了,成了弘一大師,了不得的苦行僧。不管我們怎麼講,這位老先生最後也沒有什麼遺囑,只告訴大家好好兒的,心裡面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完了。他就一心一意,不管別人。一個人,不管怎麼樣,有活得長一點兒,有活得短一點兒,壽命有長短,這無所謂。”

謝絕建館

一次,李苦禪老先生的兒子對啟先生說,他曾在濟南街頭碰到一位友人,這位友人拿出一幅李老的畫,問他是真是偽。李苦禪的兒子說:“那是父親李苦禪紀念館建立時,我家捐給紀念館的呀,怎麼在外面給賣了呢?”

於是,先生對學生說:“時下流行給活著的人就建紀念館、藝術館,我可不要。給我設個廁所大小的屋子,倒讓我捐出多少多少作品,明兒我還沒死,這些作品全在外面賣了!”

生祠

時下流行為名人建各種紀念館、藝術館,甚至有人自己籌建。啟先生大不以為然,諷其為建“生祠”,並雲建“生祠”者能有好下場嗎——蓋魏忠賢等人才這樣做。

由於先生威望高,在很多場合都被安排在上座,先生又常自歎曰:“朝朝居首座,漸漸入祠堂。”表情十分沮喪。

要被後人罵

2004年初,有人提議要搞蘭亭書法節,並發起要寫“續蘭亭序”。很多人認為只有啟先生能擔當此任,便來找啟先生。

先生聽說後謙遜地說道:“對於《蘭亭序》的一些問題,我們可以研究、討論;但對王羲之的《蘭亭序》,我們只有抱著仰慕、學習的態度。現在讓我寫個新蘭亭序,這臉皮是不是太厚了,那是要被後人罵的呀!”

西泠小掌故

西泠印社在趙樸老逝世後,公推啟先生擔任社長,時先生已辭去中國書協主席之職。某年印社舉行例會,啟先生與中國書協某位繼任掌門領導共同與會。會上啟先生發言,自然屢屢提及“西泠”如何如何,不料那位書協領導卻在一旁好心地為啟先生糾錯,小聲說道:“是‘西冷’呀。”先生應聲道:“你冷,我不冷。”

映藝堂書畫助學桌,獨創摹、臨、對比三大功能!400-015-5945

POPULAR PRODUCT

書法指南人氣單品

paper

手工製作毛邊紙

手工製作毛邊紙

味古方室書法講堂監製

初學者書法練習創作必備

韌而能潤、紋理純淨、搓折無損、潤墨性強

出與進

一次某位客人來到啟先生家做客,進家落座後,先生照例禮讓茶水。客人為免先生勞頓,便客氣道:“您別麻煩了,我出門從來不喝水。”先生應聲道:“你這不是‘進門’了嗎?”

部長開飛機

中國書協換屆,啟功先生推薦某先生出任。有人不解,問他:“某先生會寫字嗎?”啟先生反問:“航空航太工業部的部長會開飛機嗎?”

您姓閻嗎

有人來訪,見到啟先生就說:“您老精神真好,一定會長命百歲的。”先生立即反問道:“您姓閻嗎?”問得來人一時摸不著頭腦。先生又徐徐道來:“閻王爺才知道我能活多大,您怎麼也知道?”說得來人與在座的都笑了起來。

傾倒之印

一次,啟先生為別人題字後,照例落款、用章,不料鈐印時顛倒了,旁觀者無不惋惜,也不便請先生重寫一幅,只好勸慰:“沒關係,沒關係。”先生笑而不答,又拈起筆在鈐印旁補上一行小字:“小印顛倒,蓋表對主人傾倒之意也。”於是舉座重歡。

揮淚斬馬謖

有一位先生,當年批判“右派”時批啟先生很積極,後來見到啟先生,覺得很不好意思。啟先生反而安慰他說:“那個時候好比在演戲,讓你唱諸葛亮,讓我唱馬謖,戲唱完了就過去了。”

如何學字

學生問啟功先生怎麼學寫字的,他說:“上街時常看到路旁商店的店牌有寫得好的,或其中的某個字寫得好看,就停下腳步,看看那個字是怎樣寫的,為什麼好看。哦,原來這一筆是這樣寫的,這幾筆是這樣安排的,就記下了,以後再寫就會了。”

學生問:“您這說的是什麼時候?”他說:“現在也是啊。”說得那樣坦然,不覺什麼“丟份”,也不是故作謙虛,一點矯情的成分都沒有。

認真臨帖

啟先生講書法雖反對迷信古人,但又非常強調一絲不苟地去臨帖。常有書法青年拿作品來請教先生,希望得到些具體指點,先生則每曰:“那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途徑就是認真臨帖。書家臨帖就如京劇演員吊嗓子,是基本功,每臨一遍,就自然會有提高。”

飯店與公廁

啟先生書法名聲鵲起、風靡全國後,到處都是他的題字,機關、學校、商店、風景名勝,隨處可見。有些很小的單位也找先生題名,以壯聲威,假冒的題字也隨之而來。然先生嘗言:“我最愛題的還是飯店、飯館,總可以借機吃它一、兩頓。”又自歎道:“就差公廁沒找我題字了。”

發酵

早上八點半一位友人去啟先生處,見先生坐在單人沙發上,正在吃早點。腳上沒有穿襪子,腳腕顯然有些腫,見友人進來,慢慢舉起手招呼。友人問先生的腳,先生說:“我會發酵啦。”

痔瘡與口瘡

某飯局,有人閒談起治病的竅門,雲:“有些外科肢體上的小病宜於將身體倒置,如腰疼者可以多倒行,又如長痔瘡者可以每天倒立若干時間,則肛門附近的瘀血便可散開。”聽至此處,啟先生不緊不慢地笑雲:“痔瘡倒是散開了,該長口瘡了。”一座為之噴飯。

不花錢也行

啟先生與一個朋友到無錫遊覽,朋友用高價買了條絲綢內褲穿,並對啟先生說:“雖然很貴,但穿著真舒服,真輕便,穿上就跟沒穿一樣。”先生應聲說:“我不花錢也能得到這樣的效果。”

致馮其庸,中國紅學會會長、以研究《紅樓夢》著名於世。

反動標語

啟先生書名大振後,市場上出現很多假冒偽劣之作,甚至成堆成堆地出現在潘家園、琉璃廠的地攤上。好事者也曾拉先生前往一觀。

一次,先生還頗認真地翻檢起來,隨行的人勸說道:“別看了,沒一張是真的。”先生不疾不徐地回答道:“我是看這裡有沒有反動標語,要有,那真的送我忤逆了!”

巧對三陪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某些領導附庸風雅,出行或參加一些活動喜帶詩人、書畫家作陪。或問先生曰:“此有說乎?”答曰:“有,此謂之‘三陪詩書畫’。”問:“若以此五字做上聯,請擬下聯。”先生迅捷對之雲:“一掃毒賭黃。”對仗工穩,問者驚訝之餘,問:“作何解?”先生乃正襟曰:“此事久之亦可成癮,一樣危害個人及社會,我輩能不戒之!”

掛上與扮上

啟先生曾雲:書畫家的水準究竟如何,最好的檢驗辦法就是把他的作品“掛上”。這就好像檢驗一個京劇演員,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扮上”,他究竟夠不夠“角兒”,一扮上就看出來了;是不是書法家,一掛上也就看出來了。

看完請回

一位畫商到啟功先生家叩門拜訪,想得到老人一件墨寶。但此商人譽甚不佳,啟老久有耳聞,便走近廊前,打開燈後,隔著門問商人:“你來做什麼?”商人說:“來看您。”啟老貼近門窗,將身體不同方向一一展示給對方看,然後說:“看完了,請回吧!”畫商有些尷尬,囁嚅著說:“我給您帶來一些禮物。”老人幽默地說:“你到公園看熊貓還用帶禮品嗎?”

棺材

有一次,一個地產商準備好了筆墨紙硯,非讓啟先生給自己的樓盤題詞,啟先生臉一沉,道:“你準備好了筆,我就一定得寫嗎?那你準備好棺材,我還往裡跳啊?”一句話,在場的人都樂了。

一心一意

啟老一位學生說,啟先生提到的最後一個人,是弘一大師李叔同。

記得啟功先生是這樣說的:“這位老先生是教書的人,後來他不教書了,成了弘一大師,了不得的苦行僧。不管我們怎麼講,這位老先生最後也沒有什麼遺囑,只告訴大家好好兒的,心裡面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完了。他就一心一意,不管別人。一個人,不管怎麼樣,有活得長一點兒,有活得短一點兒,壽命有長短,這無所謂。”

謝絕建館

一次,李苦禪老先生的兒子對啟先生說,他曾在濟南街頭碰到一位友人,這位友人拿出一幅李老的畫,問他是真是偽。李苦禪的兒子說:“那是父親李苦禪紀念館建立時,我家捐給紀念館的呀,怎麼在外面給賣了呢?”

於是,先生對學生說:“時下流行給活著的人就建紀念館、藝術館,我可不要。給我設個廁所大小的屋子,倒讓我捐出多少多少作品,明兒我還沒死,這些作品全在外面賣了!”

生祠

時下流行為名人建各種紀念館、藝術館,甚至有人自己籌建。啟先生大不以為然,諷其為建“生祠”,並雲建“生祠”者能有好下場嗎——蓋魏忠賢等人才這樣做。

由於先生威望高,在很多場合都被安排在上座,先生又常自歎曰:“朝朝居首座,漸漸入祠堂。”表情十分沮喪。

要被後人罵

2004年初,有人提議要搞蘭亭書法節,並發起要寫“續蘭亭序”。很多人認為只有啟先生能擔當此任,便來找啟先生。

先生聽說後謙遜地說道:“對於《蘭亭序》的一些問題,我們可以研究、討論;但對王羲之的《蘭亭序》,我們只有抱著仰慕、學習的態度。現在讓我寫個新蘭亭序,這臉皮是不是太厚了,那是要被後人罵的呀!”

西泠小掌故

西泠印社在趙樸老逝世後,公推啟先生擔任社長,時先生已辭去中國書協主席之職。某年印社舉行例會,啟先生與中國書協某位繼任掌門領導共同與會。會上啟先生發言,自然屢屢提及“西泠”如何如何,不料那位書協領導卻在一旁好心地為啟先生糾錯,小聲說道:“是‘西冷’呀。”先生應聲道:“你冷,我不冷。”

映藝堂書畫助學桌,獨創摹、臨、對比三大功能!400-015-5945

POPULAR PRODUCT

書法指南人氣單品

paper

手工製作毛邊紙

手工製作毛邊紙

味古方室書法講堂監製

初學者書法練習創作必備

韌而能潤、紋理純淨、搓折無損、潤墨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