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廠:“今冬取暖不用再燒煤了” 提前3個月完成“氣代煤”工程,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域無煤化

長城網廊坊9月10日訊(記者 王成應)“前不久剛把煤爐拆了,新安裝了燃氣爐,今年冬天取暖和平時做飯都不用再燒煤了!”9月7日下午,在大廠回族自治縣陳府鎮東楊辛莊村,村民吳豔玲指著新安裝的燃氣爐告訴記者,

以前燒煤每天要搬煤塊、掏煤灰,煤煙還嗆人,以後用天然氣就不會有污染了。

在吳豔玲家廚房一側,只見一台舊煤爐存放在一個角落裡。陳府鎮鎮長葛國明向記者介紹,隨著今年村裡通上了天然氣,包括東楊辛莊村在內的陳府鎮所有村莊,全部實施了“氣代煤”改造,安裝的燃氣爐等所有費用,全部由政府支付。

在大廠,受益於“氣代煤”工程的農戶還有很多。

9月7日,記者從大廠回族自治縣“氣代煤”工程新聞發佈會上獲悉,今年以來,該縣將“氣代煤”工程作為落實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的一項政治任務,並列為全縣重點惠民實事一號工程,扎實高效推進。截至7月30日,全縣提前3個月完成了廊坊市下達的2017年“氣代煤”工程任務,涉及住戶2.4萬余戶,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全域無煤化。

大廠回族自治縣亮甲台村,王玉玲老人用天然氣做飯。記者 王成應 攝

每年冬季,京津冀周邊農村地區普遍燒煤取暖,加劇了空氣污染。針對嚴峻的大氣污染防治形勢,2016年6月,環保部制定了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將京昆高速以東,榮烏高速以北,天津、保定、廊坊市與北京接壤的區縣之間區域劃定為禁煤區。

對此,廊坊市在全市域集中開展散煤污染整治工作,並要求在2017年10月底前,包括農村地區在內的全部區域完成清潔能源替代,實現散煤“清零”。

“面積在150平方米以內的改造戶,燃氣設備購置、安裝費用由財政全額補貼,不再收取住戶的初裝費、材料費等任何費用。”該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左慶海介紹說,為使廣大農村群眾得實惠、真受益,大廠本著讓群眾“不花錢、少花錢”的原則,

專門制定了“氣代煤”補貼辦法,更好地把好事辦到農民的心坎上。

“用天然氣就是方便,想什麼時候用就什麼時候用。”9月7日下午約18時,在該縣祁各莊鎮亮甲台村,67歲的王玉玲老人輕輕打開自家燃氣灶,右手拿著筷子,將碗裡的雞蛋邊攪拌邊倒入鍋中,充足的天然氣火苗不一會兒工夫就將雞蛋炸熟了。她說,家裡從去年11月份用上天然氣後,一次性買了4500元的氣,

包括去年冬季130平方米的房間取暖、日常洗澡和做飯在內,到現在氣還沒有用完。“用天然氣比起燒煤,算下來也沒多花什麼錢,但用氣更省事、乾淨。”王玉玲樂呵呵地說。

燃氣公司工作人員入戶講解天然氣安全使用方法。 記者 孫澤恒 攝

在“煤改氣”過程中,百姓普遍關心的問題是安全和氣源保障。為了把好安全關,大廠聘請河北省規劃設計研究院對原有的全縣燃氣總體規劃進行細化設計,合理確定燃氣管網和燃氣基礎設施規劃,並委託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華北分公司對全縣“氣代煤”工程燃氣管網進行具體設計,戶內施工做到了每戶一張簡圖,使“氣代煤”工程有規可依。

同時,招標確定具有相應施工資質的專業施工隊伍,實現了85支專業隊伍、2300名工人同時作業,並制定了“氣代煤”工程“一戶一檔”、“進場施工交底”等準則,不斷完善檔案資料管理,嚴格落實可追溯、可倒查機制,確保工程竣工後安全運行。

百川燃氣大廠分公司工作人員檢測天然氣傳輸設備。 記者 孫澤恒 攝

為了保障正常供氣,大廠引入專業燃氣公司對供氣站進行專業設計,目前全縣已建成投用3個供氣站,還有1個正在規劃建設中,總投資逾1億元。“供氣站設計供氣量每天20萬方,目前全縣才用4萬方,還有16萬方餘量。即使加上今年的所有‘氣代煤’新增用戶,冬季取暖期間預計用量大約在15萬方左右,還有5萬方餘量。”百川燃氣大廠分公司總經理助理李學朝說。

無疑,“氣代煤”是一項便民利民的惠民工程。據大廠回族自治縣環保局副局長陳立軍介紹,大廠“氣代煤”工程全部完成後,預計每年可減少燃煤用量6萬噸、二氧化碳約15.6萬噸、二氧化硫約1440噸、氮氧化物約420噸,將持續助力京津冀地區空氣品質改善。

在“煤改氣”過程中,百姓普遍關心的問題是安全和氣源保障。為了把好安全關,大廠聘請河北省規劃設計研究院對原有的全縣燃氣總體規劃進行細化設計,合理確定燃氣管網和燃氣基礎設施規劃,並委託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華北分公司對全縣“氣代煤”工程燃氣管網進行具體設計,戶內施工做到了每戶一張簡圖,使“氣代煤”工程有規可依。

同時,招標確定具有相應施工資質的專業施工隊伍,實現了85支專業隊伍、2300名工人同時作業,並制定了“氣代煤”工程“一戶一檔”、“進場施工交底”等準則,不斷完善檔案資料管理,嚴格落實可追溯、可倒查機制,確保工程竣工後安全運行。

百川燃氣大廠分公司工作人員檢測天然氣傳輸設備。 記者 孫澤恒 攝

為了保障正常供氣,大廠引入專業燃氣公司對供氣站進行專業設計,目前全縣已建成投用3個供氣站,還有1個正在規劃建設中,總投資逾1億元。“供氣站設計供氣量每天20萬方,目前全縣才用4萬方,還有16萬方餘量。即使加上今年的所有‘氣代煤’新增用戶,冬季取暖期間預計用量大約在15萬方左右,還有5萬方餘量。”百川燃氣大廠分公司總經理助理李學朝說。

無疑,“氣代煤”是一項便民利民的惠民工程。據大廠回族自治縣環保局副局長陳立軍介紹,大廠“氣代煤”工程全部完成後,預計每年可減少燃煤用量6萬噸、二氧化碳約15.6萬噸、二氧化硫約1440噸、氮氧化物約420噸,將持續助力京津冀地區空氣品質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