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代船王盧作孚,導演了中國抗戰的敦克爾克,晚年為何悲憤自殺

1937年,日軍全面侵略中國,僅僅一年半的時間,中國最富裕最發達的華東和華南落入敵手,日軍逼近華中,打下了大武漢,溯江而上,兵鋒直指國民政府的陪都重慶。

軍隊節節敗退,

難民蜂擁西來。頭頂是敵人的飛機轟炸,華東失守,民族的經濟命脈精華喪失了。僅存下來的一部分物資和重工業設備,偌大的中國僅有的一點軍事工業家底。

這批設備和大量的從日本人的炮火和屠殺中倖存下來的知識份子,行政管理和經紀人才三萬多人,都擁擠在了宜昌。

這裡是長江的咽喉要道,往上溯江而上就是入川的三峽了。小小的宜昌,一下子成了決定中國命脈前途之地。

盧作孚

混亂的國民政府組織能力,無力轉運這樣大批的物資和人員。關鍵的歷史時刻,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擔負起了決定國運的重擔。

盧作孚,這個名字在歷史教科書上幾乎是已經消失了,以至於現在大多數的中國人,知道他的並不多。

當時,他是長江航運大王,辛辛苦苦從無到有的創建了民生公司。

當時的宜昌,可供運輸的船隻,只有民生公司的20幾條輪船和幾艘其他公司的輪船。

日本飛機在上空不斷進行轟炸,而且還有40天長江枯水期就要來了。也就是說,這些人員和物資必須要在40天之內完成運輸,這幾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務。

中國內地長江邊的小城宜昌狹窄的沿江碼頭,恰似1940年5月法國海邊小城敦克爾克的海灘,

而不利的條件猶甚於敦克爾克!

盧作孚運用“三段航行”辦法,大大提高運輸能力。在整個宜昌撤退中,都是親自指揮。從10月24日開始,一共調來了24只適合長江上游的輪船,其中22只是民生公司的。輪船不夠,就租用上千隻木船。

在枯水期到來以前,堆在宜昌的9萬多噸設備全部運完,從而在重慶建立起牢固的工業基地,生產出一批又一批殺敵武器運往前線殺敵。

政府給盧作孚的嘉獎狀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盧作孚先生領導民生公司員工將撤退到大後方來的工廠、學校、政府機關運回武漢、南京、上海。他在加拿大借款造船9艘,其中6艘海輪,用於開闢海運,3艘江船,用於長江航運。從1947年陸續建成開回祖國。

歷史令人感到絕望的是,

1952年2月8日,盧作孚在重慶服安眠藥自殺。至於具體為何,因為他走的十分突然,至今還沒有一個定論。

不過在歷史檔案的記錄和盧作孚後人的回憶裡,當年狂熱的三反五反運動,工商業的公私合營風潮下的各種檢舉揭發,和他的自殺有著鮮明的因果關係。史料記載, 上海“三反”運動中,被捕的企業家200多人,其中自殺的48人。

盧作孚塑像 重慶作孚園

一個對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人,就這樣自己結束了自己生命,死在了一個寒夜。可是滔滔長江水會永遠記得中國最早的船王:盧作孚。

中國的百年對手日本人戰敗後,認識到了盧作孚宜昌大搶運的重要性,歎道:“假定昭和十三年(1938)攻佔武漢作戰的同時就攻佔宜昌,其戰略價值就大了。”

這樣的民族精英的自殺,是時代的悲哀和歷史的錯誤。後人需要汲取什麼,值得深思。

參考資料:盧作孚長外孫清秋子著《百年心事:盧作孚傳》

盧作孚塑像 重慶作孚園

一個對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人,就這樣自己結束了自己生命,死在了一個寒夜。可是滔滔長江水會永遠記得中國最早的船王:盧作孚。

中國的百年對手日本人戰敗後,認識到了盧作孚宜昌大搶運的重要性,歎道:“假定昭和十三年(1938)攻佔武漢作戰的同時就攻佔宜昌,其戰略價值就大了。”

這樣的民族精英的自殺,是時代的悲哀和歷史的錯誤。後人需要汲取什麼,值得深思。

參考資料:盧作孚長外孫清秋子著《百年心事:盧作孚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