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沒有新商業模式的擴張,版權或許是線上音樂平臺的全部壁壘

過去的一年恐怕是中國數位音樂行業變化最大的一年。隨著QQ音樂和海洋系的合併、阿裡系的戰略重心調整,百度音樂和太合集團的合併,音樂行業格局巨變。經歷版權爭奪戰後,

各大音樂服務商的爭奪轉向哪些新的陣地?他們之中誰可能在新的環境下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

2015年7月,中國音樂集團(CMC)和騰訊集團宣佈已達成共識,對數位音樂業務進行合併,QQ音樂與海洋系合併,組成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通過資產置換股權成為新的音樂集團大股東,

並會全力支援其發展業務,為上市打下基石。根據資料調查公司iiMedia Research所公佈的資料,酷狗音樂是中國線上音樂平臺份額第一,佔據28%,第二、三名分別為QQ音樂和酷我音樂分別為15%和13%,新集團將佔據中國線上音樂平臺市場的50%。通過一年多的整合與發展,特別是付費會員業務和獨家版權拉新增長,在整合海洋音樂和騰訊的獨家授權歌曲的基礎上,合併後的TME獨家音樂版權中的占比超過60%,
活躍用戶占整個市場比例超過80%,形成了真正的巨無霸。2017年“兩會”期間,馬化騰就不無驕傲地表示,“在2015年數位音樂正版化過程中,騰訊是沖在前面的,現在整個行業已經在正版化了。”根據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副總裁吳偉林公佈的資料,目前與騰訊合作的版權方已超過了200家,平臺正版曲庫超過1500萬首。不久前,騰訊財報毫無意外地交出了一份靚麗成績單:全年收入1519.38億,
年度盈利414.47億,遊戲業務也毫無意外成為利潤收割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騰訊音樂娛樂已體味到版權帶給經營的甜頭,保護版權已不是單項支出,儼然是另一種收益豐厚的投資。財報中甚至還提到了數位音樂對騰訊社交網路收入增長的貢獻,音樂正在成為大騰訊戰略佈局中重要的一部分已板上釘釘。

雖然TME集團已經在版權佔有量上取得領先,但是他們還在尋求產品的差異化,

以避免類似“天天動聽”的困惑和結局,而粉絲經濟無疑的版權變現最快最直接的管道,所以,在IME內部,將QQ音樂、酷狗、酷我三大平臺做了產品和使用者的發展差異性規劃,已達到在版權內容重合的基礎上,在使用者體驗、產品功能和變現模式上的相互借力和補充。

酷狗音樂依靠繁星直播將素人打造成名人,繼而發行專輯,有了不錯的現金流。

演唱《一萬個捨不得》的莊心妍就出自酷狗繁星,截止現在她已經在酷狗推出了9張專輯,而以音樂類直播為核心競爭力的酷狗LIVE,也在音樂生態中強調平臺屬性的音樂人資源,立足於二三線城市使用者對於音樂需求和直播觀看體驗的打造。酷我音樂則選擇了深挖高淨值用戶需求,通過為發燒友提供專業的產品和服務,在發燒友中積累了優質的口碑。去年9月,酷我音樂的無損音樂曲庫成為全行業第一,11月酷我推出每首超過100M的“母帶音訊”,重新定義出音質的新巔峰。 蝰蛇音效、一鍵提升音質、HIFI獨佔模式等配套功能得到了用戶的一致好評。去年年底酷我又推出的HIFI發燒專區,超過2400張整軌CD,從根本上杜絕了假無損的可能。超百張經典母帶專輯的推出,把“好音質”這件事發揮到了極致。

後版權時代,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這些版權大戰的贏家靠粉絲經濟以及高淨值用戶的深挖來爭取市場,那些在版權大戰中失去先機的公司又在佈局什麼呢?

一米觀察

移動音樂版權新商業模式的擴展

回望2016這一年,各家音樂公司的動作都經過了深思熟慮,既考慮到了未來市場的發展,也結合的自身優勢。QQ音樂和酷狗酷我在粉絲經濟和高淨值使用者服務方面深入佈局,而百度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在培養獨立音樂人方面加大投入,網易雲音樂的“石頭計畫”極力扶持原創音樂人,而前幾天的樂評地鐵行銷也為公司品牌提升做了絕佳行銷;百度方面最近也是動作頻頻,即拿下日本最大唱片公司愛貝克斯獨家版權後,又在前日與滾動中國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定,將自有版權庫中存量載入滾石龐大的優質版權資源,這一系列動作證明了百度欲重新進入音樂播放機和音樂版權市場的決心,當然目前同步進行的還有百度音樂人產品。

放眼2017年,粉絲經濟依然是可以預測的增長亮點;提升音質爭取高淨值用戶是時代變幻中的穩紮穩打;獨立音樂人的變現週期則要更長時間。數位音樂市場秩序進入了最好階段,行業依然在有序發展中保持著良性競爭。但是在未來一年內,可以預見到的是版權獨特化與差異化,將是巨頭們角逐的主戰場。不同於近兩年“版權圈地運動”對於歌曲內容的爭奪,在版權3.0時代,將進入原創音樂人的爭奪時代,誰掌握了音樂人的資源和培養方式,誰就控制著音樂的入口和變現的機遇。

回溯歷史,從黑膠到卡帶,從CD到線上音樂,音樂的載體隨技術變遷而變遷,尤其是互聯網革命,它讓音樂變得唾手可得——也正因如此,作為音樂產業鏈上下游之間介質的線上音樂,從始至終都在呼喚一種讓市場良性發展的“新秩序”。沒有版權,一切都是空談。更多還在探索中的商業模式,也必須踩在版權這塊基石之上。

版權才是線上音樂平臺賴以生存的基石,也是最基本的原則。這就好比你去一家超市購物,但當你詢問售貨員有沒有你找的東西時,對方微笑地搖了搖頭,幾次下來,你一定不會再來——線上音樂市場亦如此。中國數位音樂的商業模式逐步確立和完善離不開版權支撐。

在“版權是原則問題與底線問題”這一共識之下,2016年,中國線上音樂領域有了大的整合與發展。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成立,阿裡大文娛進行調整,網易雲音樂推出短視頻,百度音樂與太和音樂合併。它們都希望能在線上音樂市場上有亮眼的表現。

當基於版權的原始積累接近完成,新商業模式的擴張——“新秩序”的規劃與建立也要開啟。加之在版權基礎上,完善商業模式、IP開發、線上演唱會等產業鏈條的進一步構建和完善,也將成為其線上音樂行業“規則制定者”分量最重的砝碼。

一米觀察

議成王敗寇/浮沉往事/乾坤世界

歡迎光臨一米觀察的世界

願我們在閱讀、聆聽、思考和分享的過程裡

獲取力量和感動。

約稿、採訪、行銷及合作聯繫郵箱:allen_wangyi@qq.com

點擊二維碼圖片,再選擇右上角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一米觀察。

11月酷我推出每首超過100M的“母帶音訊”,重新定義出音質的新巔峰。 蝰蛇音效、一鍵提升音質、HIFI獨佔模式等配套功能得到了用戶的一致好評。去年年底酷我又推出的HIFI發燒專區,超過2400張整軌CD,從根本上杜絕了假無損的可能。超百張經典母帶專輯的推出,把“好音質”這件事發揮到了極致。

後版權時代,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這些版權大戰的贏家靠粉絲經濟以及高淨值用戶的深挖來爭取市場,那些在版權大戰中失去先機的公司又在佈局什麼呢?

一米觀察

移動音樂版權新商業模式的擴展

回望2016這一年,各家音樂公司的動作都經過了深思熟慮,既考慮到了未來市場的發展,也結合的自身優勢。QQ音樂和酷狗酷我在粉絲經濟和高淨值使用者服務方面深入佈局,而百度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在培養獨立音樂人方面加大投入,網易雲音樂的“石頭計畫”極力扶持原創音樂人,而前幾天的樂評地鐵行銷也為公司品牌提升做了絕佳行銷;百度方面最近也是動作頻頻,即拿下日本最大唱片公司愛貝克斯獨家版權後,又在前日與滾動中國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定,將自有版權庫中存量載入滾石龐大的優質版權資源,這一系列動作證明了百度欲重新進入音樂播放機和音樂版權市場的決心,當然目前同步進行的還有百度音樂人產品。

放眼2017年,粉絲經濟依然是可以預測的增長亮點;提升音質爭取高淨值用戶是時代變幻中的穩紮穩打;獨立音樂人的變現週期則要更長時間。數位音樂市場秩序進入了最好階段,行業依然在有序發展中保持著良性競爭。但是在未來一年內,可以預見到的是版權獨特化與差異化,將是巨頭們角逐的主戰場。不同於近兩年“版權圈地運動”對於歌曲內容的爭奪,在版權3.0時代,將進入原創音樂人的爭奪時代,誰掌握了音樂人的資源和培養方式,誰就控制著音樂的入口和變現的機遇。

回溯歷史,從黑膠到卡帶,從CD到線上音樂,音樂的載體隨技術變遷而變遷,尤其是互聯網革命,它讓音樂變得唾手可得——也正因如此,作為音樂產業鏈上下游之間介質的線上音樂,從始至終都在呼喚一種讓市場良性發展的“新秩序”。沒有版權,一切都是空談。更多還在探索中的商業模式,也必須踩在版權這塊基石之上。

版權才是線上音樂平臺賴以生存的基石,也是最基本的原則。這就好比你去一家超市購物,但當你詢問售貨員有沒有你找的東西時,對方微笑地搖了搖頭,幾次下來,你一定不會再來——線上音樂市場亦如此。中國數位音樂的商業模式逐步確立和完善離不開版權支撐。

在“版權是原則問題與底線問題”這一共識之下,2016年,中國線上音樂領域有了大的整合與發展。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成立,阿裡大文娛進行調整,網易雲音樂推出短視頻,百度音樂與太和音樂合併。它們都希望能在線上音樂市場上有亮眼的表現。

當基於版權的原始積累接近完成,新商業模式的擴張——“新秩序”的規劃與建立也要開啟。加之在版權基礎上,完善商業模式、IP開發、線上演唱會等產業鏈條的進一步構建和完善,也將成為其線上音樂行業“規則制定者”分量最重的砝碼。

一米觀察

議成王敗寇/浮沉往事/乾坤世界

歡迎光臨一米觀察的世界

願我們在閱讀、聆聽、思考和分享的過程裡

獲取力量和感動。

約稿、採訪、行銷及合作聯繫郵箱:allen_wangyi@qq.com

點擊二維碼圖片,再選擇右上角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一米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