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郫都企業家高銀江:讓健康川菜走向全世界

“飯掃光”的創始人高銀江

“我一定要讓健康川菜,走向全世界。

”17年前,她離開西南商貿城回鄉創業時,曾立下這樣的雄心壯志。17年後,她的公司產值近6億元,系列產品已遠銷40餘國家地區,包括歐盟26國,出口年均增長率30%。如今,她又有了更高的夢想——“我要依託生物發酵技術,打造世界上最好的泡菜,讓四川泡菜和川菜一樣走向世界!”

如今,她的名字成了中國川菜產業園區的一張新名片,她就是郫都區名企——“飯掃光”的創始人、四川高福記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成都市人大代表高銀江。

多年來,高銀江先後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婦女創先爭優先進個人、四川勞動模範等眾多榮譽稱號。

【不忘初衷】

找回食品的“良心”,讓每個人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從18歲就開始做食品銷售的高銀江,很早就明白“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的道理。1999年,她去一個當時很有名的調味品廠家訂貨,在參觀生產車間時,令她大跌眼睛。自己銷售的那些色澤鮮豔的產品,

竟是從渾濁的水中製作出來的?經過自己一番詳細調查,她發現當時幾乎所有生產廠家,都或多或少存在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高於天,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簡直是欺騙消費者!”高銀江下定決心,要做出老百姓吃得放心的調味品。於是,以安全、健康、標準生產為理念的高福記食品公司誕生了。

很快,高福記就成長為一家以農副產品精加工及銷售為主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公司擁有近10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1萬平方標準化生產車間,積累了豐富的研發、生產、銷售和品牌管理經驗。2002年開始出口,產品開始走向世界。

歐美對食品進口很挑剔,高福記必須對標國際標準,升級產品品質。2003年底,高銀江遇到了一個技術難題,“我們許多調味品,包括豆瓣醬、泡菜、醬油等,都是採用最原始手法醃制,添加使用了大量食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危害。

如何從源頭上,解決泡青菜的發酵安全性問題?高銀江給的答案是“需要技術革新,找到核心技術的密碼,才能確保食品安全,讓人們吃得健康放心。”

高銀江毅然決定進軍生物科技領域,請來2名日本留學回來的專家,合作研究乳酸菌發酵技術,造福國人健康,從源頭上解決底料泡青菜的發酵安全問題。

十年磨一劍,高福記一步一步走向成功。高銀江“打造世界上最好的泡菜,

讓四川泡菜走向世界”的夢想正在實現。

【從0到1】

既要“從無到有”大膽創業,又要有做大做強的“10倍思維”

從一小小幹雜店到產品遍佈海內外,從獨自經營到管理700餘名員工,從傳統工藝變革到引領技術創新,開啟健康川菜新紀元,把川菜賣向全世界……高銀江的確不容易。

18歲那年,高銀江高考後,便走出農村,拿著東拼西借湊出來的4000元錢,到城裡去創業。

創業就是“從0到1”,從無到有。高銀江是從一個人跑眉山買賣玉米麵粉走上生意之路的。面對困難,幾經挫折,高銀江好不容易才保住本錢,但她一直默默告訴自己,“一定要走好經商的道路,一定要成功。”

“只要思想不滑城,辦法總比困難多”。高銀江的事業“從0到1”,再“從1到10”,越做越大。隨後她開了一家幹雜店,再到西南商貿城租了幾個鋪面,做食品經營……

直到2000年,她關掉商貿城的生意,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四川省高福記食品有限公司,推出了川老匯、飯掃光系列產品,很快風靡市場,在2003年全國春季糖酒會上,高銀江接洽了來自全國各地的540多名客戶,簽訂合同高達5000多萬元。一時間聲名鵲起。

名利雙收,很多人開始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的時候,高銀江“把心歸0”,謀生更大想法——她要創辦一家新的生物科技公司,用微生物發酵,從源頭上解決了傳統蔬菜發酵的安全性問題。

“從0到1”進行立體創新,跨界發展,比想像中艱難,沒有“10倍思維”和內心強大,是不敢邁出這一步的。

從2003年起,乳酸菌發酵技術研發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每年只能用高福記老產品收益來支撐新技術研發。一年,兩年,……直到2010年10月13日,高福記取得全國第一張乳酸菌菌粉生產許可證,才給高銀江一個大大的安慰。

可在那艱難的7年裡,在連續投入6000萬後,生物科技一直不見收益,家人、股東紛紛開始反對,高銀江頂住壓力,站出來說了一句話:只要有我高銀江活著的一天,就有乳酸菌的一天……,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歷長時間實驗、技術開發後,高福記標準化了發酵工藝和核心技術,獲得全國領先的乳酸菌“高密度富集培養”“低溫噴霧乾燥”等40項專利,通過5項成果鑒定。先後被授予“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四川省建設創新型企業培育企業”。

如今,乳酸菌泡菜發酵技術由研發轉入生產,打破了國內乳酸菌全靠進口的局面。已從源頭上解決了傳統蔬菜發酵的安全性問題,構建起以人體保健、動物營養等為延伸的現代新興經濟的生態圈,佔領了健康食品的新高地。

【人才為本】

人才興,則企業興;人才強,則企業強

作為一家本土企業,高福記為郫都區的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除了每年數千萬的稅收;作為一名市人大代表,她還為郫都打造千億食品工業奔走呼籲,爭取支援……

作為一家龍頭企業創始人,她還將自己的創業經驗無私分享。在2017年3月全區人才工作會上,高銀江介紹了人才興企業的做法。

高福記創立之始,高銀江就堅持“創業興企,人才為本”的理念,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堅持“兩手抓”。

一手抓“引進”高科技緊缺人才。在人體健康、動物保健、調味品發酵三個領域,引進7名全國頂尖的科技專家,包括從北京、浙江等地引進的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何國慶、朱寶利等生物科技專家,共建成都微生物產業技術研究院、蜀西川菜調味品產業研究院,搭建科研平臺,讓科技人才“長袖善舞”。

一手抓“本土化”人才“培養”。公司制定了詳細的《梯隊人才培養計畫》《內部技術人才考級計畫》,先後組織20餘人次,結合國外參展,到美國、德國、義大利等7個國家進行考察培訓。比如,2001年友愛職高畢業的潘成雙,18歲進入公司,每年送外培訓,從小職員到班組長、再到車間主任,現在已成長為公司生產中心總經理。

有了人才,無法留住,這對企業來說是一件非常心痛和遺憾的事。如何給優秀人才帶上“金手銬”?高銀江的辦法是:暢通人才成長通道,做好人才成長規劃,引導他們走專業化、職業化道路,讓所有人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舞臺。

在市場行銷板塊,公司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成立5個營業所,採取市場行銷骨幹人才持股的方式,扶持他們成為市場經營者。在動物保健領域,與4名行業優秀人才共同投資,成立生物科技動物保健子公司,現已與正大集團、通威集團等國內知名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在生物科技人體健康領域,通過股權合作,整體引進“健和生物”專業團隊,成立高福記人體健康子公司,全方位推動公司2020年上市。

得人才者,得市場。高銀江深有體會地說:“培養人才是一種高效的產出,比我們建廠房、買設備的回報率更高。”

【家國情懷】

不可缺少的企業家精神,不可缺少的社會責任感

掙了錢,可以歇一歇,高銀江為何還這麼拼命?

高福記公司辦公室主任衛娟給出了答案,高總很愛國。

一次她去韓國考察,高銀江看到發源於中國的泡菜,在韓國做得風生水起,並且廣受遊客歡迎,她很不服氣,決心要以安全、健康、標準的理念,“讓川味飄香世界”,如今她創立的“飯掃光”“川老匯”品牌和系列產品,已經走向了五大洲。

一次去日本考察,高銀江看見日本超市專櫃上擺滿了益生菌食品,已將乳酸菌發酵技術應用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了,中國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夠生產食用益生菌。她決心填補這個空白,七年之後,她的理想實現了。

前不久,一位離職創業4年的副總又回到了公司。她是留戀高福記公司像家一下溫馨,以及高銀江像姐姐一樣的關懷人。的確,高銀江非常關注員工健康成長,專門創辦高福記家長學校,開辦了孝文化、五福文化、陽明心學等系列國學課程。

在2016年企業年會上,高銀江曾說過這一句話:“我最有成就感的,不是高福記賺多少錢,而是所有員工身體健康,家庭和美!”

實際上高銀江不僅關心員工,她還經常幫助苦難者。汶川大地震後的第二天,高銀江安排公司停產1周,連續7天為受災群眾送去熱騰騰的稀飯、饅頭,以及緊缺物資。

這事感動了前來救災的濟南軍區將士,決定與高銀江聯合建立鐵軍廚師培訓基地,並長期使用高福記公司產品。

著名史學家譚繼和在《高福記賦》寫到:百年高福人,磨礪創新業。謀大眾福址,創幸福企業。這既是高福記今天真實的寫照,也是公司創始人高銀江的美好願景。

岳鷹 天府早報記者 李玥林

18歲那年,高銀江高考後,便走出農村,拿著東拼西借湊出來的4000元錢,到城裡去創業。

創業就是“從0到1”,從無到有。高銀江是從一個人跑眉山買賣玉米麵粉走上生意之路的。面對困難,幾經挫折,高銀江好不容易才保住本錢,但她一直默默告訴自己,“一定要走好經商的道路,一定要成功。”

“只要思想不滑城,辦法總比困難多”。高銀江的事業“從0到1”,再“從1到10”,越做越大。隨後她開了一家幹雜店,再到西南商貿城租了幾個鋪面,做食品經營……

直到2000年,她關掉商貿城的生意,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四川省高福記食品有限公司,推出了川老匯、飯掃光系列產品,很快風靡市場,在2003年全國春季糖酒會上,高銀江接洽了來自全國各地的540多名客戶,簽訂合同高達5000多萬元。一時間聲名鵲起。

名利雙收,很多人開始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的時候,高銀江“把心歸0”,謀生更大想法——她要創辦一家新的生物科技公司,用微生物發酵,從源頭上解決了傳統蔬菜發酵的安全性問題。

“從0到1”進行立體創新,跨界發展,比想像中艱難,沒有“10倍思維”和內心強大,是不敢邁出這一步的。

從2003年起,乳酸菌發酵技術研發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每年只能用高福記老產品收益來支撐新技術研發。一年,兩年,……直到2010年10月13日,高福記取得全國第一張乳酸菌菌粉生產許可證,才給高銀江一個大大的安慰。

可在那艱難的7年裡,在連續投入6000萬後,生物科技一直不見收益,家人、股東紛紛開始反對,高銀江頂住壓力,站出來說了一句話:只要有我高銀江活著的一天,就有乳酸菌的一天……,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歷長時間實驗、技術開發後,高福記標準化了發酵工藝和核心技術,獲得全國領先的乳酸菌“高密度富集培養”“低溫噴霧乾燥”等40項專利,通過5項成果鑒定。先後被授予“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四川省建設創新型企業培育企業”。

如今,乳酸菌泡菜發酵技術由研發轉入生產,打破了國內乳酸菌全靠進口的局面。已從源頭上解決了傳統蔬菜發酵的安全性問題,構建起以人體保健、動物營養等為延伸的現代新興經濟的生態圈,佔領了健康食品的新高地。

【人才為本】

人才興,則企業興;人才強,則企業強

作為一家本土企業,高福記為郫都區的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除了每年數千萬的稅收;作為一名市人大代表,她還為郫都打造千億食品工業奔走呼籲,爭取支援……

作為一家龍頭企業創始人,她還將自己的創業經驗無私分享。在2017年3月全區人才工作會上,高銀江介紹了人才興企業的做法。

高福記創立之始,高銀江就堅持“創業興企,人才為本”的理念,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堅持“兩手抓”。

一手抓“引進”高科技緊缺人才。在人體健康、動物保健、調味品發酵三個領域,引進7名全國頂尖的科技專家,包括從北京、浙江等地引進的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何國慶、朱寶利等生物科技專家,共建成都微生物產業技術研究院、蜀西川菜調味品產業研究院,搭建科研平臺,讓科技人才“長袖善舞”。

一手抓“本土化”人才“培養”。公司制定了詳細的《梯隊人才培養計畫》《內部技術人才考級計畫》,先後組織20餘人次,結合國外參展,到美國、德國、義大利等7個國家進行考察培訓。比如,2001年友愛職高畢業的潘成雙,18歲進入公司,每年送外培訓,從小職員到班組長、再到車間主任,現在已成長為公司生產中心總經理。

有了人才,無法留住,這對企業來說是一件非常心痛和遺憾的事。如何給優秀人才帶上“金手銬”?高銀江的辦法是:暢通人才成長通道,做好人才成長規劃,引導他們走專業化、職業化道路,讓所有人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舞臺。

在市場行銷板塊,公司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成立5個營業所,採取市場行銷骨幹人才持股的方式,扶持他們成為市場經營者。在動物保健領域,與4名行業優秀人才共同投資,成立生物科技動物保健子公司,現已與正大集團、通威集團等國內知名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在生物科技人體健康領域,通過股權合作,整體引進“健和生物”專業團隊,成立高福記人體健康子公司,全方位推動公司2020年上市。

得人才者,得市場。高銀江深有體會地說:“培養人才是一種高效的產出,比我們建廠房、買設備的回報率更高。”

【家國情懷】

不可缺少的企業家精神,不可缺少的社會責任感

掙了錢,可以歇一歇,高銀江為何還這麼拼命?

高福記公司辦公室主任衛娟給出了答案,高總很愛國。

一次她去韓國考察,高銀江看到發源於中國的泡菜,在韓國做得風生水起,並且廣受遊客歡迎,她很不服氣,決心要以安全、健康、標準的理念,“讓川味飄香世界”,如今她創立的“飯掃光”“川老匯”品牌和系列產品,已經走向了五大洲。

一次去日本考察,高銀江看見日本超市專櫃上擺滿了益生菌食品,已將乳酸菌發酵技術應用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了,中國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夠生產食用益生菌。她決心填補這個空白,七年之後,她的理想實現了。

前不久,一位離職創業4年的副總又回到了公司。她是留戀高福記公司像家一下溫馨,以及高銀江像姐姐一樣的關懷人。的確,高銀江非常關注員工健康成長,專門創辦高福記家長學校,開辦了孝文化、五福文化、陽明心學等系列國學課程。

在2016年企業年會上,高銀江曾說過這一句話:“我最有成就感的,不是高福記賺多少錢,而是所有員工身體健康,家庭和美!”

實際上高銀江不僅關心員工,她還經常幫助苦難者。汶川大地震後的第二天,高銀江安排公司停產1周,連續7天為受災群眾送去熱騰騰的稀飯、饅頭,以及緊缺物資。

這事感動了前來救災的濟南軍區將士,決定與高銀江聯合建立鐵軍廚師培訓基地,並長期使用高福記公司產品。

著名史學家譚繼和在《高福記賦》寫到:百年高福人,磨礪創新業。謀大眾福址,創幸福企業。這既是高福記今天真實的寫照,也是公司創始人高銀江的美好願景。

岳鷹 天府早報記者 李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