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媽媽育兒經:聊聊寶寶腸道“菌”隊那些事!

腸道不僅是消化器官,更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人體70%的免疫功能配置在腸道。所以,腸道也被稱為“人體的健康中心”。腸道內寄居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有上千億之多,

龐大的細菌群體駐紮在腸道內,被統稱為腸道菌群。因而,只有腸道菌群平衡穩定的情況下,腸道才會對人體的吸收營養、代謝和免疫系統發揮重要作用。

作為“弱勢群體”的小寶寶來說,正處於快速生長階段,腸道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生長發育情況。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寶寶腸道“菌”隊那些事。

母體:寶寶體內腸道菌群的最初來源

腸道菌群並非生來就存在的,它們實際上是“外來戶”。當胎兒在媽媽的子宮裡時,所處的幾乎是一個無菌環境,導致胎兒腸道內也是無菌的。當寶寶出生之後的幾天內,細菌通過哺乳時的口腔攝入以及接觸自然界的各種微生物等途徑進入新生兒體內,並在腸道內定植,形成新生兒最初的腸道菌群。

隨著寶寶的成長,腸道菌群的種類結構才逐漸趨於穩定,最終形成成熟的腸道菌群。

三支“菌”隊:相互制約,共用和平

人體正常的腸道菌群中,分為以下三大類:

有益菌:也稱益生菌,是對人體有益的活性微生物的總稱。主要是各種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具有合成各種維生素、參與食物消化、促進腸道蠕動、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長、分解有害有毒物質等作用。

中性菌:即具有雙重作用的細菌,如大腸桿菌、腸球菌等,在正常情況下對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從腸道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就可能引發許多問題。

有害菌:數量少時不會致病,但如果數量超出正常水準或是多於有益菌時,就會引發多種疾病,產生有害物質或者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

人體的健康與腸道內的益生菌群結構息息相關。有研究指出,體魄強健的人腸道內有益菌的比例達到70%,

普通人則是25%,便秘人群減少到15%,而癌症病人腸道內有益菌的比例只有10%。三者處於動態平衡之中,菌群結構相對穩定,腸道才能正常運轉,人體健康才會有保障。

重視“益生菌”補給,保證腸道健康刻不容緩!

人體所需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以及水份全部由消化系統加工完成,其中90%的營養由腸道吸收。所以腸道是食物的“化工廠”,

但由於此原因各種有害細菌也容易通過腸道侵入體內。據統計,人體中99%的毒素、84%的致病菌是從腸道內進入的,大部分感染性或內源性疾病都直接或間接與腸道健康有關。一旦腸道環境不再健康,就可能會引起消化道吸收障礙,以及便秘、腹瀉、感冒、過敏等一系列相關症狀的發生。

寶寶擁有健康的腸道是吸取營養物質、抵抗外界疾病的首要前提,媽媽們一定要悉心護理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