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通用和Cruise發佈的可量產版自動駕駛汽車,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9月11日,通用及其收購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和測試公司Cruise Automation一起了發個新聞,公佈了首款“針對量產設計”、“可大規模生產”(first production design of a self-driving car that can be built at massive scale)的自動駕駛汽車。

“量產”、“大規模”之類的字眼,還是很吸睛的。不過通用又說,

這款車生產出來後,還不能馬上商用。首款可量產自動駕駛汽車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可以算是一張通用自動駕駛(L4)硬體裝備定妝照了

首先上一張照片,圖上的自動駕駛汽車就是這次新聞的主角,外表看起來是一輛Chevrolet Bolt。這輛車未來會用作自動駕駛計程車,

要實現不需要司機的L4級自動駕駛。

根據Cruise的CEO 兼創始人Kyle Vogt在Medium的長文,我們理解了一下“針對量產設計”且“可大規模生產”的含義。簡單來說,“針對量產設計”意味著所有的硬體部分已經固定,包括感測器方案、車身電子架構、整個自動駕駛系統必須的冗餘設計等等;為了實現“可大規模量產”,車輛設計上做了改動,因此可以在通用位於密西根Orion的裝配廠進行生產。

具體一點,他提到了兩件事。第一件是重新開始設計一輛新車。

從左到右,分別為第二代和第一代自動駕駛測試車

2016 年年中通用收購了Cruise後做了第一代測試車後,意識到在傳統車上改裝實現自動駕駛是行不通的,因為有大量的關鍵系統要被大幅更改設置冗餘,甚至要從頭設計。於是通用與Cruise開始合作開發一款真正適合量產的自動駕駛新車,在第二代測試車裝上了無人駕駛(L4)所需的全部核心硬體。

Cruise 第三代無人駕駛汽車。橙色是全新零部件,紫色是修改後的零部件。

第三代自動駕駛汽車運用了前兩代總結的設計、感測器技術和計算技術,而且加上了全新且容錯的電氣、通信和驅動系統。據介紹,整車40%的部分和普通Bolt存在不同,

大多是冗餘。通用設計了備份來確保安全,對於一些核心部分,甚至為備份設計了備份。

第二件事是讓自動駕駛車輛符合產線生產。

通用在設計第二代車時,同步進行的另一件事,就是讓車適應通用的大批量裝配線。文中強調了主機廠生產和集成的能力,指出研究自動駕駛的科技公司無法大規模量產自動駕駛汽車,小批量手工製造自動駕駛汽車或許在技術上走得通,

但是耗費人力價格昂貴。

△之前第二代車公佈時放出的生產視頻,有不少部分需要人工參與。

通用有標準化的製造工藝和測試流程,可以保證大規模量產時,低缺陷率和高可靠性。同時,產線生產需要物流配合,保證零件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順序進入每個裝配點。關於可量產版自動駕駛汽車,Kyle Vogt透露會在通用位於密西根Orion的裝配廠進行生產,還強調了這個裝配廠的年產量可以達到十萬台。

不過可惜的是,上述兩點都沒有做詳細展開。雖然通用給了第三代無人駕駛汽車的零部件概覽圖,但是我們沒有找到重要資訊的詳解——感測器如此配置的原因,整車到底做了哪些冗餘,系統失效時這輛車會如何處理……Kyle Vogt在文章裡提到了一些主機廠在傳統汽車生產領域的優勢,但是沒有提到具體是做了哪些適應。

此外,對於已經固定的硬體方案,可能也還有一些車規問題需要解決。Kyle Vogt在文中提到第三代測試車盡可能使用了車規級的元件和供應商,但是車雲菌注意到自動駕駛汽車車頂使用的雷射雷達,還不是車規版本,後續應該還要等待替換。

顯然,可量產版自動駕駛汽車不能等同於成熟的L4落地產品。

要成為一輛真正安全可靠的L4自動駕駛汽車,通用自動駕駛技術負責人Doug Parks說,“在這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最最重要的是,硬體要等待更加成熟的軟體演算法導入,才能被全面啟動成為正式的產品。

根據Vogt的介紹,幾周之後,這些車就會被收編到 “Cruise Anywhere” 這個按需招車服務的車隊裡,在三藩市運營。上個月曝光的新聞顯示,Cruise Anywhere目前還是Cruise的員工在使用,車輛的行駛環境是三藩市城市中的大街小巷。而且之前有消息顯示,通用會和Lyft展開合作,預計從2018年開始在其測試車隊中部署數千輛無人駕駛電動汽車。下線的自動駕駛汽車有可能會分階段在更廣的範圍開啟測試。

因此下線車的主要功能還是測試,而通用有擴大測試車隊規模的複製能力。Cruise的CEO 兼創始人Kyle Vogt認為,“如果只讓幾百輛測試車在路上開,是不能完善演算法實現最終的安全目標的。提升自動駕駛安全的前提是規模化”。對自動駕駛而言,公共道路上的測試非常重要,因為只有在真實場景才能見識到人類駕駛員平時會遇到的各種複雜交通情況,自動駕駛汽車才能做到從容應對。

這樣看來,通用通過這則消息,更多是想傳達一種商業邏輯——理論上,在固定硬體方案後,通用可以通過OTA等方式把最新版軟體更新到已經上路的車上,當演算法足夠成熟,獲得更新的測試車就能投入到真正的商業化使用。在這之前,通用的主要任務就是把接近量產的車源源不斷地送到真實環境中區。

對於目前通用L4技術的成熟程度,還沒有非常直接的證據。雖然之前Cruise放出了城市環境中的實測視頻,但依然只是瞭解整車情況的一個切片。或許等到Cruise Anywhere開放體驗的時候,我們才能獲得更多資料。

不過可惜的是,上述兩點都沒有做詳細展開。雖然通用給了第三代無人駕駛汽車的零部件概覽圖,但是我們沒有找到重要資訊的詳解——感測器如此配置的原因,整車到底做了哪些冗餘,系統失效時這輛車會如何處理……Kyle Vogt在文章裡提到了一些主機廠在傳統汽車生產領域的優勢,但是沒有提到具體是做了哪些適應。

此外,對於已經固定的硬體方案,可能也還有一些車規問題需要解決。Kyle Vogt在文中提到第三代測試車盡可能使用了車規級的元件和供應商,但是車雲菌注意到自動駕駛汽車車頂使用的雷射雷達,還不是車規版本,後續應該還要等待替換。

顯然,可量產版自動駕駛汽車不能等同於成熟的L4落地產品。

要成為一輛真正安全可靠的L4自動駕駛汽車,通用自動駕駛技術負責人Doug Parks說,“在這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最最重要的是,硬體要等待更加成熟的軟體演算法導入,才能被全面啟動成為正式的產品。

根據Vogt的介紹,幾周之後,這些車就會被收編到 “Cruise Anywhere” 這個按需招車服務的車隊裡,在三藩市運營。上個月曝光的新聞顯示,Cruise Anywhere目前還是Cruise的員工在使用,車輛的行駛環境是三藩市城市中的大街小巷。而且之前有消息顯示,通用會和Lyft展開合作,預計從2018年開始在其測試車隊中部署數千輛無人駕駛電動汽車。下線的自動駕駛汽車有可能會分階段在更廣的範圍開啟測試。

因此下線車的主要功能還是測試,而通用有擴大測試車隊規模的複製能力。Cruise的CEO 兼創始人Kyle Vogt認為,“如果只讓幾百輛測試車在路上開,是不能完善演算法實現最終的安全目標的。提升自動駕駛安全的前提是規模化”。對自動駕駛而言,公共道路上的測試非常重要,因為只有在真實場景才能見識到人類駕駛員平時會遇到的各種複雜交通情況,自動駕駛汽車才能做到從容應對。

這樣看來,通用通過這則消息,更多是想傳達一種商業邏輯——理論上,在固定硬體方案後,通用可以通過OTA等方式把最新版軟體更新到已經上路的車上,當演算法足夠成熟,獲得更新的測試車就能投入到真正的商業化使用。在這之前,通用的主要任務就是把接近量產的車源源不斷地送到真實環境中區。

對於目前通用L4技術的成熟程度,還沒有非常直接的證據。雖然之前Cruise放出了城市環境中的實測視頻,但依然只是瞭解整車情況的一個切片。或許等到Cruise Anywhere開放體驗的時候,我們才能獲得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