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團教練黃飛鴻與清將劉永福的親密關係?

清末民初,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的有名的武術家,他們大多具有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他們處於轉型的時代交叉點,既保守又追求進步。在這期間,有一位著名的拳師——黃飛鴻,他開館教拳,

醫國救民,開設寶芝林救死扶傷。他與清將劉永福也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

劉永福

看過李連傑飾演的黃飛鴻之壯志淩雲的小夥伴肯定知道一個情節。劉永福被清政府派往南方與法國交戰,黃飛鴻在劉的兵船上舞獅練兵,劉永福讓黃做民團教練收編劉的水師,

以繼續保家衛國。這很好的顯現了黃與劉的私人關係。

黃飛鴻

黃飛鴻自小得父親教習武功,十二歲便隨父到廣州佛山等地賣武,後隨鐵橋三高徒林福成學藝,練成“鐵線拳”和“飛砣”等絕技。1863年,黃飛鴻父子結束賣武生涯,在廣州第七甫設館授徒。

1886年,父親去世後,黃飛鴻將武館結束,在西關仁安裡開設“寶芝林”醫館。

劉永福黑旗軍

1886年 1月黑旗軍領袖劉永福進駐廣州,而此時黃飛鴻在廣州仁安街設跌打醫館“寶芝林”。1888年 劉永福騎馬摔傷,久治不愈。有人推薦飛鴻為他治療,一周即治好。

劉永福賞識黃飛鴻武藝高強、醫術精通,聘為軍醫官和福字軍技擊總教練,向其贈由張之洞題寫的“醫藝精通”木匾。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黃飛鴻隨劉永福部到臺灣駐防台南,與日本侵略軍激戰五個多月。1895年10月18日,劉永福召集部將會議,商討戰守之計,未得結果,次日,日軍大舉進攻安平炮臺,劉永福親手點燃大炮,轟擊敵艦。當晚,日軍攻城益急,城內彈盡糧絕,在艱苦的惡戰中,
士兵筋疲力盡,至不能舉槍揮刀。當時城內大亂,劉永福欲沖回城內,部屬極力勸阻。劉永福見大勢已去,仰天捶胸,呼號哭說:"我何以報朝廷,何以對台民!"當天深夜,劉永福帶領養子劉成良等十多人乘坐小艇,然後搭上英國商船"迪利斯"號內渡廈門。21日台南陷落。又因清廷屈辱求和,黃飛鴻也離台返粵,自此僅行醫不再教授武藝,“寶芝林”前榜:“武藝功夫,難以傳授;千金不傳,求師莫問。
”辛亥革命成功後,1911年劉永福出任廣東省民團總長。黃飛鴻被聘為民團總教練。民國十三年十月,廣州商團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寶芝林醫館被大火焚燒,片瓦不存。年屆近八十的黃飛鴻遭此沉重打擊,憂鬱成病,數月後便與世長辭。而1917年元月9日,劉永福也走完了一生的歷史途程,在欽州老家溘然長逝,終年80歲,葬于惠州城內西湖畔。

一代宗師黃飛鴻,是南海著名武術家,在南派武術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影響。他武藝高強且崇尚武德,推尚“習武德為先”,從不恃強淩弱,堅持以德服人。清將領劉永福忠君愛國,在中法戰爭和反割台鬥爭中,作出過重大貢獻,他是階級鬥爭中的變節者,民族鬥爭中的勇士。兩人的相遇正是志同道合的結果。

在南派武術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影響。他武藝高強且崇尚武德,推尚“習武德為先”,從不恃強淩弱,堅持以德服人。清將領劉永福忠君愛國,在中法戰爭和反割台鬥爭中,作出過重大貢獻,他是階級鬥爭中的變節者,民族鬥爭中的勇士。兩人的相遇正是志同道合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