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家雙創示範基地調研:創新創業創造未來

去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的實施意見》,確立了首批28家國家雙創示範基地。今年6月,國辦又確立了第二批92家,國家雙創示範基地總數達到120家。

這些雙創基地建立以來,結合實際,不斷探索實踐,持續完善創新創業生態,建設創新創業平臺,厚植創新創業文化,取得了顯著成效,已經成為促進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

8月底,《經濟日報》記者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的調研組,赴浙江、陝西、北京等省市對國家雙創示範基地進行了深入調研,探訪他們在形成創新創業高地、打造創新創業品牌、探索創新創業制度模式方面的經驗做法。

↑杭州未來科技城夢想小鎮一隅。

↑杭州未來科技城夢想小鎮政府服務大廳的諮詢台。

↑在中科創星孵化企業中科微光研發的紅外血管成像儀下,血管清晰可辨。

↑原海澱圖書城,現在已變身為中關村創業大街。

夢想小鎮的夢想

夢想小鎮已經累計引進上海蘇河匯、北京36氪、深圳紫金港創客等知名孵化器,集聚創業項目1110余個,形成了一支以“阿裡系、浙大系、海歸系、浙商系”為代表的創業隊伍。致力打造世界級的互聯網創業高地

調研的第一站是浙江省。第一批國家雙創示範基地中,浙江有2家,都在杭州市,一個是杭州未來科技城,一個是阿裡巴巴集團。

杭州未來科技城地處杭州市中心西側,

距離西湖直線距離約10公里,東側毗鄰浙江大學和西溪濕地,南側緊依天目山餘脈。規劃面積113平方公里,域內河道縱橫、濕地連片,有良好區位優勢和自然生態資源,是杭州最具開發空間和發展潛力的科創產業連片區塊。

杭州未來科技城的發展,有幾件事值得說:一是2008年阿裡巴巴決定在此建設西溪園區,並選擇將總部落戶于此,成為帶動杭州電子商務和資訊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

由此開啟了杭州城西大開發大發展的序幕。二是2010年浙江省在此啟動建設浙江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園,全力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打造浙江的人才特區和科技新城。三是2014年承接阿裡巴巴和浙江大學“一校一企”的財智溢出效應,啟動了夢想小鎮建設。在夢想小鎮的輻射帶動下,創新創業項目以及資金、平臺、服務機構等資源要素快速集聚,未來科技城迅速掀起了創新創業的熱潮。

在夢想小鎮,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創業氛圍。這裡充滿了朝氣蓬勃的年輕創業者。“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有非凡志向,才有非凡成就”,類似的標語口號也幾乎隨處可見。這是一個放飛夢想的地方,這是一個追夢圓夢的地方。

在這裡,政府扮演著“店小二”角色。政府服務大廳的諮詢台叫“夢想服務台”。我們拿到了一本《夢想小鎮政策彙編》,裡面各種優惠支持政策清晰明確。“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來自全國各地乃至許多國家的創業者,彙聚到這來。夢想小鎮的夢想正在逐步實現。

夢想小鎮已經累計引進上海蘇河匯、北京36氪、深圳紫金港創客等知名孵化器以及500Startups、Plug&Play等2家美國矽谷平臺落戶;集聚創業項目1110余個、創業人才10600名,形成了一支以“阿裡系、浙大系、海歸系、浙商系”為代表的創業隊伍;有120余個專案獲得百萬元以上融資,融資總額達40億元。

浙商成長基金、物產基金、新昌投資、龍旗科技、草根投資、海邦基金、暾瀾基金等一大批金融專案相繼落戶,集聚金融機構770餘家,管理資本1750億元,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金融業態。同時,遙望網路、靈犀金融、仁潤科技等3家企業掛牌新三板。

一些孵化成功的專案已遷出夢想小鎮,進入附近的“加速器”進行產業化,周邊恒生科技園等近10個重資產的傳統民營孵化器正在向重服務的眾創空間轉型。在更大的範圍內,小鎮裡湧現的創業項目和投資機構正在用互聯網思維滲透傳統產業、改造傳統企業。互聯網+農業、+商貿、+製造、+生活服務、+智慧硬體等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全新動力。

夢想小鎮,正在成為眾創空間的新樣板、資訊經濟的新增長點、特色小鎮的新范式、田園城市的升級版。它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致力打造世界級的互聯網創業高地。

不只夢想小鎮,這裡的人工智慧小鎮已經開園,還將建設健康小鎮、南湖小鎮、創投小鎮、淘寶小鎮。杭州未來科技城正在謀篇佈局。

浙江省的手筆更大。在2016年5月杭州未來科技城、阿裡巴巴入選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後,浙江省迅速做出決策,以未來科技城為核心,在杭州城西規劃一條長約33公里、總面積達到224平方公里的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期望對全省經濟發展產生重大牽引性作用。同年8月,《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規劃》正式發文。

大創小鎮的志向

大創小鎮已經有比較好的產業基礎,是開發區轉型升級的一種探索。小鎮以新一代資訊技術為主導產業,目標是建成長三角地區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引領區、國際高端人才創新創業的彙聚地、全國開發區產業轉型的示範區

大創小鎮位於杭州東側,與夢想小鎮遙相呼應。小鎮規劃面積3.7平方公里,和夢想小鎮差不多。

大創小鎮所在區域是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也是大名鼎鼎。這個開發區已經有23年歷史,一直處於國家級開發區第一方陣,現在正在進行“第三次創業”,是國家第二批雙創示範基地。在創新創業的浪潮中,大創小鎮應運而生。

杭州經開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陳其松解釋說,“大創”的含義,一是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創新創業平臺集聚地;二是重點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及團隊,建設人才創業的首選地;三是依託毗鄰全省最大高教園區優勢,加快開發區和高教園區的融合發展,成為新興產業的培育地。

大創小鎮與夢想小鎮有所不同,這裡位於開發區,已經有比較好的產業基礎,而且擁有天然的高校優勢。“實際上,大創小鎮是開發區轉型升級的一種探索。”陳其松說。

小鎮以新加坡(杭州)科技園和杭州市高科技孵化器園為核心,涵蓋創智天地、浙江省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園(下沙)、中自科技園等20余個園區。小鎮充分利用地處省內最大高教園這一優勢,先後與12所大學共建各類科創園,並通過人才、科技、產業、金融等系列政策導入,打造集創新鏈、人才鏈、投資鏈、服務鏈等要素為支援的雙創生態,形成了從創業苗圃、眾創空間、孵化器到產業加速器的全過程平臺支撐,逐步建設成為屹立杭州東部的創新創業高地。

這種產學研貫通的模式,提示了一個道理:創新創業不是憑空而來,不是弄塊場地、弄個眾創空間就行了,而是需要資源支撐、體系支撐、產業支撐。小鎮以新一代資訊技術為主導產業,目標是建設成為長三角地區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引領區、國際高端人才創新創業的彙聚地、全國開發區產業轉型的示範區。小鎮計畫通過3到5年建設,新增投資100億元,累計集聚高層次創業人才1000名,累計彙聚科技企業1萬家。這些資料確實可觀。

杭州市西部有未來科技城,東部有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兩個都是杭州的城市副中心。這兩個國家雙創示範基地,恰如杭州騰飛的雙翼。有一種說法,杭州是繼北京、上海、深圳之後創新活力最強的城市。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

杭州的創新創業效應輻射全浙江,或者說杭州是浙江省創新創業的典型代表。一組資料很有說服力:2017年上半年,全省共新設各類市場主體52.9萬戶,同比增長14%,相當於平均每個工作日新登記市場主體4408戶。截至2017年6月底,浙江省共有各類市場主體557.6萬戶,同比增長12.1%,每萬人市場主體擁有量為998戶,位居中國榜首。通俗點說,每100個浙江人就有10個當老闆。

西安光機所的情懷

光機所更在意對社會的貢獻:加快知識擴散的速度、縮短技術轉移的週期、提高技術轉移的品質是衡量國立研究機構對國家實質貢獻的重要表現,也是其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核心價值的突出體現

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是國家第二批雙創示範基地,這個研究所崛起的秘訣是開放辦所。其中,浸透著開放的心胸和家國情懷。

他們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研究所是誰的研究所?是全體職工的嗎?不是!是國家的,是全體人民的。所以,光機所主動釋放科技資源,轉型為開放的公共研究平臺,向社會所有有才能的人開放,不論他來自何方、工作多久、以何種形式,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展示他的才能。所以,光機所定了一個規矩:孵化企業堅決不控股,建企業但不辦企業。堅持幫忙不添亂,到位不越位。條件成熟時就退出股權,不在意一城一池,為有源頭活水來。

在光電子積體電路先導技術研究院,米磊博士介紹光機所的創新創業歷程時感慨地說:“理念超前是追趕超越的先決條件。”“光機所孵化的企業,光機所不控股,讓創業團隊控股,這符合科技創業的規律,能最大限度地啟動創業團隊的創造力,取得更好的創業效果。”光機所更在意對社會的貢獻,他們的理念是:加快知識擴散的速度、縮短技術轉移的週期、提高技術轉移的品質是衡量國立研究機構對國家實質貢獻的重要表現,也是其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核心價值的突出體現。讓科技成果轉化為社會財富和就業,是科研機構的基本社會職能。

為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光機所成立了西科控股,設立了西科天使基金,開辦了中科創星眾創空間。其中,西科天使基金專注于硬科技領域投資。米磊博士是硬科技概念的提出者,他解釋說,硬科技是需要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才能形成的原創技術,具有極高門檻、難以被模仿和複製的特點,比如人工智慧、基因技術、航空航太、腦科學、光子晶片、新材料等。米磊展示了一張圖,圖中從下往上依次是科技、高科技、硬科技、黑科技、科幻。“高科技是已經在應用的科技,硬科技是下一代科技,是三五年後能夠產業化的科技,而黑科技是未來10年乃至20年才能產業化的科技。”米磊說。

西科天使投資的重點之一是光子晶片。“半導體電子晶片發展已經到頭了,摩爾定律已經失效了。下一代晶片就是光子晶片。半導體電子晶片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人家手裡,我們想超越幾乎沒有可能。光子晶片不一樣,大家的基礎差不多,我們有彎道超車的機會。”西科天使基金已經投資若干家光子晶片創業公司,有一些產品已經問世。在產品展示櫃前,米磊一一介紹這些產品,神情中透著自豪感。

米磊的自豪感是有基礎的。光機所的創新創業成果豐碩,共孵化190家企業,帶動5000人就業,已經有7家公司在新三板上市。西科控股5年實現國有資產增值過百倍,從750萬元到超過8億元。預計到2020年,光機所將孵化1000家高科技企業,市值達到1000億元。

米磊提出的硬科技概念已經廣為接受。中科創星聯合國科控股等多家機構,共同發起成立硬科技創新聯盟,致力於構建硬科技全產業生態網路,服務和扶持硬科技領域的創新創業,營造硬科技創業的雨林生態。西咸新區作為國家第一批雙創示範基地,已經規劃建設硬科技小鎮。西安將在年內舉辦全球硬科技峰會。

中關村的願景

中關村創新資源豐富、科研實力雄厚,正大力支持大企業和高校院所建設雙創平臺,推動前沿技術發展,在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主動輸出品牌,服務全國各地雙創工作

北京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區和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承擔著先行探索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歷史使命。在新一輪創新創業浪潮中,中關村急速前行。

我們來到位於中關村大街的創業公社·中關村國際創客中心。這是一個中關村核心區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業態調整轉型的重點專案,原有業態是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現在成為適宜科技型企業入駐的全新創業社區,成為中關村大街承載科技創新中心功能的核心載體。

國際創客中心很大,面積約2.9萬平方米,主要為初創型中小企業或團隊提供創業孵化、企業基礎運營服務、創業培訓、垂直深度孵化、資源對接等創業服務。現在簽約率已超過97%,簽約入駐企業142家,全部是硬科技、虛擬實境、新一代資訊技術、互聯網教育等符合中關村產業功能定位的中小企業。

“這裡企業流動性很大,不斷有團隊進來,也不斷有團隊出去,每年的流動率超過50%。這體現了創業孵化器的特點,也折射出中關村的活力。”創業公社執行總裁丁磊說。

更能體現創業活力的是中關村創業大街。這裡原來是海澱圖書城,圖書銷售疲軟後,轉型為創業大街。在創業大街上,能感受到濃郁的創業氛圍。廣場巨大的顯示幕衝擊著人們的視覺,街兩旁幾乎都是知名的創業公司。在創業黑馬公司,幾十個知名創業導師的巨幅照片掛在牆上,彰顯著這家公司的實力。在公司二樓,一場創業導師的輔導課正在進行。

中關村創業大街已經成氣候,現在正在持續升級服務業態,打造以產業創新和全球創新為特徵的創新生態圈,已經搭建起包括45家入駐機構、30多家合作大企業、50多所高校與科研機構、數百家法律及智慧財產權等專業服務機構、2500家投資機構共同構成的完整創業服務體系。

中關村使命重大。這裡創新資源豐富,科研實力雄厚。北京有90餘所高等院校,400餘所科研院所,120餘家國家重點實驗室,90餘家國家工程技術中心,300多家跨國公司研發中心,1188名“千人計畫”人才,占全市80%、全國20%。承接的國家科技重大專案超過1300項,約占全國40%;承擔的國家“863”項目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973”項目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

依託這些資源,中關村正大力支持大企業和高校院所建設雙創平臺,推動前沿技術發展。這裡衍生出以航太雲網、聯想之星、微軟創投加速器、中航愛創客、大唐加速器、百度創新中心、阿裡創新中心為代表的大企業雙創平臺近30家。成立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清華x—lab、北航致真創享空間、北林皓客空間等一批創新型孵化器近20家。這些專業加速器和硬科技孵化器,通過連結高校院所、大企業、海外機構,關注原創技術創新,打造產業閉環和平臺矩陣,為創業專案彌補研發短板,推動中關村創業企業成為前沿技術領域領跑者。

中關村正在主動輸出品牌,服務全國各地雙創工作。目前中關村各類創業服務機構在津冀地區設立分支機搆93個,在全國設立分支機搆305個。優客工廠在全國20餘座城市佈局了60余個聯合辦公空間,聚集上千余家創業企業;創業黑馬在全國20多座城市設立分會和基地;北大創業訓練營在全國7座城市設立基地;氪空間、啟迪孵化器、太庫等22家機構也已完成京津翼及國內其他地區的佈局。隨著中關村各類創業服務機構不斷在各地輸出品牌和服務模式,逐步形成了“中關村—京津冀—全國”的三重創業服務架構。

中關村正在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未來,以中關村為核心,將建成中關村科學城。

(責編:王荊陽)

在夢想小鎮,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創業氛圍。這裡充滿了朝氣蓬勃的年輕創業者。“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有非凡志向,才有非凡成就”,類似的標語口號也幾乎隨處可見。這是一個放飛夢想的地方,這是一個追夢圓夢的地方。

在這裡,政府扮演著“店小二”角色。政府服務大廳的諮詢台叫“夢想服務台”。我們拿到了一本《夢想小鎮政策彙編》,裡面各種優惠支持政策清晰明確。“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來自全國各地乃至許多國家的創業者,彙聚到這來。夢想小鎮的夢想正在逐步實現。

夢想小鎮已經累計引進上海蘇河匯、北京36氪、深圳紫金港創客等知名孵化器以及500Startups、Plug&Play等2家美國矽谷平臺落戶;集聚創業項目1110余個、創業人才10600名,形成了一支以“阿裡系、浙大系、海歸系、浙商系”為代表的創業隊伍;有120余個專案獲得百萬元以上融資,融資總額達40億元。

浙商成長基金、物產基金、新昌投資、龍旗科技、草根投資、海邦基金、暾瀾基金等一大批金融專案相繼落戶,集聚金融機構770餘家,管理資本1750億元,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金融業態。同時,遙望網路、靈犀金融、仁潤科技等3家企業掛牌新三板。

一些孵化成功的專案已遷出夢想小鎮,進入附近的“加速器”進行產業化,周邊恒生科技園等近10個重資產的傳統民營孵化器正在向重服務的眾創空間轉型。在更大的範圍內,小鎮裡湧現的創業項目和投資機構正在用互聯網思維滲透傳統產業、改造傳統企業。互聯網+農業、+商貿、+製造、+生活服務、+智慧硬體等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全新動力。

夢想小鎮,正在成為眾創空間的新樣板、資訊經濟的新增長點、特色小鎮的新范式、田園城市的升級版。它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致力打造世界級的互聯網創業高地。

不只夢想小鎮,這裡的人工智慧小鎮已經開園,還將建設健康小鎮、南湖小鎮、創投小鎮、淘寶小鎮。杭州未來科技城正在謀篇佈局。

浙江省的手筆更大。在2016年5月杭州未來科技城、阿裡巴巴入選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後,浙江省迅速做出決策,以未來科技城為核心,在杭州城西規劃一條長約33公里、總面積達到224平方公里的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期望對全省經濟發展產生重大牽引性作用。同年8月,《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規劃》正式發文。

大創小鎮的志向

大創小鎮已經有比較好的產業基礎,是開發區轉型升級的一種探索。小鎮以新一代資訊技術為主導產業,目標是建成長三角地區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引領區、國際高端人才創新創業的彙聚地、全國開發區產業轉型的示範區

大創小鎮位於杭州東側,與夢想小鎮遙相呼應。小鎮規劃面積3.7平方公里,和夢想小鎮差不多。

大創小鎮所在區域是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也是大名鼎鼎。這個開發區已經有23年歷史,一直處於國家級開發區第一方陣,現在正在進行“第三次創業”,是國家第二批雙創示範基地。在創新創業的浪潮中,大創小鎮應運而生。

杭州經開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陳其松解釋說,“大創”的含義,一是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創新創業平臺集聚地;二是重點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及團隊,建設人才創業的首選地;三是依託毗鄰全省最大高教園區優勢,加快開發區和高教園區的融合發展,成為新興產業的培育地。

大創小鎮與夢想小鎮有所不同,這裡位於開發區,已經有比較好的產業基礎,而且擁有天然的高校優勢。“實際上,大創小鎮是開發區轉型升級的一種探索。”陳其松說。

小鎮以新加坡(杭州)科技園和杭州市高科技孵化器園為核心,涵蓋創智天地、浙江省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園(下沙)、中自科技園等20余個園區。小鎮充分利用地處省內最大高教園這一優勢,先後與12所大學共建各類科創園,並通過人才、科技、產業、金融等系列政策導入,打造集創新鏈、人才鏈、投資鏈、服務鏈等要素為支援的雙創生態,形成了從創業苗圃、眾創空間、孵化器到產業加速器的全過程平臺支撐,逐步建設成為屹立杭州東部的創新創業高地。

這種產學研貫通的模式,提示了一個道理:創新創業不是憑空而來,不是弄塊場地、弄個眾創空間就行了,而是需要資源支撐、體系支撐、產業支撐。小鎮以新一代資訊技術為主導產業,目標是建設成為長三角地區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引領區、國際高端人才創新創業的彙聚地、全國開發區產業轉型的示範區。小鎮計畫通過3到5年建設,新增投資100億元,累計集聚高層次創業人才1000名,累計彙聚科技企業1萬家。這些資料確實可觀。

杭州市西部有未來科技城,東部有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兩個都是杭州的城市副中心。這兩個國家雙創示範基地,恰如杭州騰飛的雙翼。有一種說法,杭州是繼北京、上海、深圳之後創新活力最強的城市。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

杭州的創新創業效應輻射全浙江,或者說杭州是浙江省創新創業的典型代表。一組資料很有說服力:2017年上半年,全省共新設各類市場主體52.9萬戶,同比增長14%,相當於平均每個工作日新登記市場主體4408戶。截至2017年6月底,浙江省共有各類市場主體557.6萬戶,同比增長12.1%,每萬人市場主體擁有量為998戶,位居中國榜首。通俗點說,每100個浙江人就有10個當老闆。

西安光機所的情懷

光機所更在意對社會的貢獻:加快知識擴散的速度、縮短技術轉移的週期、提高技術轉移的品質是衡量國立研究機構對國家實質貢獻的重要表現,也是其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核心價值的突出體現

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是國家第二批雙創示範基地,這個研究所崛起的秘訣是開放辦所。其中,浸透著開放的心胸和家國情懷。

他們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研究所是誰的研究所?是全體職工的嗎?不是!是國家的,是全體人民的。所以,光機所主動釋放科技資源,轉型為開放的公共研究平臺,向社會所有有才能的人開放,不論他來自何方、工作多久、以何種形式,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展示他的才能。所以,光機所定了一個規矩:孵化企業堅決不控股,建企業但不辦企業。堅持幫忙不添亂,到位不越位。條件成熟時就退出股權,不在意一城一池,為有源頭活水來。

在光電子積體電路先導技術研究院,米磊博士介紹光機所的創新創業歷程時感慨地說:“理念超前是追趕超越的先決條件。”“光機所孵化的企業,光機所不控股,讓創業團隊控股,這符合科技創業的規律,能最大限度地啟動創業團隊的創造力,取得更好的創業效果。”光機所更在意對社會的貢獻,他們的理念是:加快知識擴散的速度、縮短技術轉移的週期、提高技術轉移的品質是衡量國立研究機構對國家實質貢獻的重要表現,也是其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核心價值的突出體現。讓科技成果轉化為社會財富和就業,是科研機構的基本社會職能。

為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光機所成立了西科控股,設立了西科天使基金,開辦了中科創星眾創空間。其中,西科天使基金專注于硬科技領域投資。米磊博士是硬科技概念的提出者,他解釋說,硬科技是需要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才能形成的原創技術,具有極高門檻、難以被模仿和複製的特點,比如人工智慧、基因技術、航空航太、腦科學、光子晶片、新材料等。米磊展示了一張圖,圖中從下往上依次是科技、高科技、硬科技、黑科技、科幻。“高科技是已經在應用的科技,硬科技是下一代科技,是三五年後能夠產業化的科技,而黑科技是未來10年乃至20年才能產業化的科技。”米磊說。

西科天使投資的重點之一是光子晶片。“半導體電子晶片發展已經到頭了,摩爾定律已經失效了。下一代晶片就是光子晶片。半導體電子晶片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人家手裡,我們想超越幾乎沒有可能。光子晶片不一樣,大家的基礎差不多,我們有彎道超車的機會。”西科天使基金已經投資若干家光子晶片創業公司,有一些產品已經問世。在產品展示櫃前,米磊一一介紹這些產品,神情中透著自豪感。

米磊的自豪感是有基礎的。光機所的創新創業成果豐碩,共孵化190家企業,帶動5000人就業,已經有7家公司在新三板上市。西科控股5年實現國有資產增值過百倍,從750萬元到超過8億元。預計到2020年,光機所將孵化1000家高科技企業,市值達到1000億元。

米磊提出的硬科技概念已經廣為接受。中科創星聯合國科控股等多家機構,共同發起成立硬科技創新聯盟,致力於構建硬科技全產業生態網路,服務和扶持硬科技領域的創新創業,營造硬科技創業的雨林生態。西咸新區作為國家第一批雙創示範基地,已經規劃建設硬科技小鎮。西安將在年內舉辦全球硬科技峰會。

中關村的願景

中關村創新資源豐富、科研實力雄厚,正大力支持大企業和高校院所建設雙創平臺,推動前沿技術發展,在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主動輸出品牌,服務全國各地雙創工作

北京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區和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承擔著先行探索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歷史使命。在新一輪創新創業浪潮中,中關村急速前行。

我們來到位於中關村大街的創業公社·中關村國際創客中心。這是一個中關村核心區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業態調整轉型的重點專案,原有業態是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現在成為適宜科技型企業入駐的全新創業社區,成為中關村大街承載科技創新中心功能的核心載體。

國際創客中心很大,面積約2.9萬平方米,主要為初創型中小企業或團隊提供創業孵化、企業基礎運營服務、創業培訓、垂直深度孵化、資源對接等創業服務。現在簽約率已超過97%,簽約入駐企業142家,全部是硬科技、虛擬實境、新一代資訊技術、互聯網教育等符合中關村產業功能定位的中小企業。

“這裡企業流動性很大,不斷有團隊進來,也不斷有團隊出去,每年的流動率超過50%。這體現了創業孵化器的特點,也折射出中關村的活力。”創業公社執行總裁丁磊說。

更能體現創業活力的是中關村創業大街。這裡原來是海澱圖書城,圖書銷售疲軟後,轉型為創業大街。在創業大街上,能感受到濃郁的創業氛圍。廣場巨大的顯示幕衝擊著人們的視覺,街兩旁幾乎都是知名的創業公司。在創業黑馬公司,幾十個知名創業導師的巨幅照片掛在牆上,彰顯著這家公司的實力。在公司二樓,一場創業導師的輔導課正在進行。

中關村創業大街已經成氣候,現在正在持續升級服務業態,打造以產業創新和全球創新為特徵的創新生態圈,已經搭建起包括45家入駐機構、30多家合作大企業、50多所高校與科研機構、數百家法律及智慧財產權等專業服務機構、2500家投資機構共同構成的完整創業服務體系。

中關村使命重大。這裡創新資源豐富,科研實力雄厚。北京有90餘所高等院校,400餘所科研院所,120餘家國家重點實驗室,90餘家國家工程技術中心,300多家跨國公司研發中心,1188名“千人計畫”人才,占全市80%、全國20%。承接的國家科技重大專案超過1300項,約占全國40%;承擔的國家“863”項目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973”項目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

依託這些資源,中關村正大力支持大企業和高校院所建設雙創平臺,推動前沿技術發展。這裡衍生出以航太雲網、聯想之星、微軟創投加速器、中航愛創客、大唐加速器、百度創新中心、阿裡創新中心為代表的大企業雙創平臺近30家。成立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清華x—lab、北航致真創享空間、北林皓客空間等一批創新型孵化器近20家。這些專業加速器和硬科技孵化器,通過連結高校院所、大企業、海外機構,關注原創技術創新,打造產業閉環和平臺矩陣,為創業專案彌補研發短板,推動中關村創業企業成為前沿技術領域領跑者。

中關村正在主動輸出品牌,服務全國各地雙創工作。目前中關村各類創業服務機構在津冀地區設立分支機搆93個,在全國設立分支機搆305個。優客工廠在全國20餘座城市佈局了60余個聯合辦公空間,聚集上千余家創業企業;創業黑馬在全國20多座城市設立分會和基地;北大創業訓練營在全國7座城市設立基地;氪空間、啟迪孵化器、太庫等22家機構也已完成京津翼及國內其他地區的佈局。隨著中關村各類創業服務機構不斷在各地輸出品牌和服務模式,逐步形成了“中關村—京津冀—全國”的三重創業服務架構。

中關村正在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未來,以中關村為核心,將建成中關村科學城。

(責編:王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