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龐統殞命落鳳坡,實乃劉備策劃的一場陰謀

一、鳳雛龐統

《新三國》龐統劇照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龐統短暫的一生。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今湖北襄陽人,司馬徽稱其“南州士子無人可比”。

赤壁之戰期間,龐統在周瑜賬下任“功曹”一職,獻了“連環計”,才有了後來的火燒赤壁。“功曹”是什麼官職?就是郡守、縣令的佐吏,主管考察記錄業績,蕭何也擔任過此職。龐統和諸葛亮最大的一點區別就是龐統比較看重功名,所以在周瑜英年早逝後,被魯肅推薦給孫權,孫權因其醜陋的外貌而拒絕任用。

心灰意冷的龐統帶著魯肅和孔明的推薦信,回老家荊州投奔劉備。劉備也嫌棄他的外貌,加之龐統也沒有拿出兩份推薦信,就被劉備安排為縣令。後來劉備得知龐統就是鳳雛!任用其為副軍師,龐統為劉備獻上奪取益州的上中下三計,在攻打雒城時,遭遇埋伏,殞命落鳳坡,時年36歲。

二、劉備對龐統有何不滿?

《新三國》劇照

徐庶臨行前為何只向劉備介紹了臥龍先生孔明,以他跟司馬徽的關係,他不可能不知道龐統的才能,這就是徐庶的過人之處,他知道以龐統自負的性格和劉備相處,並不會有好結果,那麼劉備和龐統之間到底發生了哪些事情,導致最終鳳雛的隕落呢?

1、龐統賣關子,隱瞞推薦信

龐統投靠劉備時,

身上有魯肅和孔明兩封推薦信,隨便給一封于劉備,劉備定會委以重任,但是龐統卻絲毫沒有提及這兩封信的事情,最終被劉備安排為耒陽縣令。這是何其愚蠢的做法!這不是向世人說劉皇叔沒有識才的慧眼嗎?後來劉備要懲罰他瀆職之罪,龐統一上午處理完多有累積的政務,又是給了劉備隱形的一耳光,縱使劉皇叔心胸寬廣,也會對龐統心生不滿吧。

2、劉備入吳,龐統坐視不管

據《江表傳》記載,先主與統從容宴語,問曰:“卿為周公瑾功曹,孤到吳,聞此人密有白事,勸仲謀相留,有之乎?在君為君,卿其無隱。”統對曰:“有之。” 大致意思就是劉備問龐統知不知道孫權要扣押自己這件事,龐統說知道。

劉備入吳期間,龐統是周瑜的功曹,周瑜密信孫權扣押劉備,這些龐統都是知道的,他為何沒有告訴劉備,就連吳國的魯肅都在偷偷的幫助劉備,劉備嘴上說“此誠出於險塗,

非萬全之計也”,自己沒有考慮周全,言外之意就是對龐統坐視不管的嘲諷。

3、龐統公然嘲笑劉備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採納龐統奪取益州的計策,一路勢如破竹,打下涪城後,劉備設宴款待眾將士,龐統卻說“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劉備大怒,反駁道“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這是兩人最激烈的一次衝突,向來把“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掛在嘴邊的劉備,怎麼能容忍別人指責自己是不仁之師

這次的衝突徹底激起了劉備的怒火。

三、龐統之死真的是意外嗎?

《三國演義》劇照

其實仔細回味劉備在龐統殞命前的這些舉動,你會細思極恐。

首先,關於這次進攻雒城的進軍安排。龐統建議魏延取南小路,黃忠取北大路,自己走西小路,劉備走東大路。劉備強烈要求龐統走大路,小路恐有埋伏,後來執拗不過龐統,只得如此安排。話說,劉備明知取小路很容易遭遇敵軍埋伏,為何不讓黃忠魏延這樣身經百戰的將軍領兵,而是聽從龐統這個毫無帶兵經驗的人走如此兇險的一條路徑?

其次,劉備在行軍前看到龐統的戰馬很是孱弱,便把自己的“的盧馬”賜予龐統,這個看似愛才之舉,實乃是一次驚天的陰謀!的盧馬,凶馬也!徐庶在第一次見到劉備時就對劉備說:“此非的盧馬乎?雖是千里馬,卻只妨主,不可乘也。”徐庶也說了防止的盧防主的方法,“公意中有仇怨之人,可將此馬賜之;待妨過了此人,然後乘之,自然無事。”劉備的贈馬之舉,豈不是驗證此法乎?

落鳳坡,乃是鳳雛龐統殞命於此而得名。一鳳並一龍,相將到蜀中。才到半路裡,鳳死落坡東。風送雨,雨送風, 隆漢興時蜀道通。蜀道通時只有龍,這首童謠,道盡伏龍鳳雛的真諦。三國多軼事,留于世人說。

怎麼能容忍別人指責自己是不仁之師

這次的衝突徹底激起了劉備的怒火。

三、龐統之死真的是意外嗎?

《三國演義》劇照

其實仔細回味劉備在龐統殞命前的這些舉動,你會細思極恐。

首先,關於這次進攻雒城的進軍安排。龐統建議魏延取南小路,黃忠取北大路,自己走西小路,劉備走東大路。劉備強烈要求龐統走大路,小路恐有埋伏,後來執拗不過龐統,只得如此安排。話說,劉備明知取小路很容易遭遇敵軍埋伏,為何不讓黃忠魏延這樣身經百戰的將軍領兵,而是聽從龐統這個毫無帶兵經驗的人走如此兇險的一條路徑?

其次,劉備在行軍前看到龐統的戰馬很是孱弱,便把自己的“的盧馬”賜予龐統,這個看似愛才之舉,實乃是一次驚天的陰謀!的盧馬,凶馬也!徐庶在第一次見到劉備時就對劉備說:“此非的盧馬乎?雖是千里馬,卻只妨主,不可乘也。”徐庶也說了防止的盧防主的方法,“公意中有仇怨之人,可將此馬賜之;待妨過了此人,然後乘之,自然無事。”劉備的贈馬之舉,豈不是驗證此法乎?

落鳳坡,乃是鳳雛龐統殞命於此而得名。一鳳並一龍,相將到蜀中。才到半路裡,鳳死落坡東。風送雨,雨送風, 隆漢興時蜀道通。蜀道通時只有龍,這首童謠,道盡伏龍鳳雛的真諦。三國多軼事,留于世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