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她出身印度貧民窟,卻在30歲成為全球最年輕機長

全球共有14萬飛行員,其中6500位是女性,女機長少之又少,僅有450名,而在30歲這麼年輕成為機長的只有一個,那就是Anny Divya。能夠這麼年輕成為一名機長,大多數人肯定會認為一定是出身名門望族,

家裡不僅有好的教育背景並且很優渥,但是恰恰相反,這名最年輕的女機長竟然是從貧民窟飛出來的。

在印度這個女性地位極其低下的國度,本身受教育的機會就非常有限,並且即使是在21世紀的今天印度女性的就業率也只達到了30%。如果生在貧民窟的話那更是幾乎從出生命運就已經決定,

那就是到了適婚年齡會嫁給一個不熟悉的男性,然後開始進入生孩子、養孩子的生活模式,她們的一生更多的是為原生家庭、為伴侶、為孩子而活,從來沒有為自己而活過。但是Anny Divya卻打破了這一切,而她的成功包含著很多因素,家庭教育更是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很多人會認為生活在貧民窟這樣物質條件如此匱乏的地方,哪還有家庭教育這一說,可是誰規定的只有經濟條件好的家庭才配談教育,家庭教育更多的與父母思想高度有關,物質條件不能構成決定家庭教育優秀與否的關鍵。當大多數身在貧民窟的女性被家裡要求結束學業、結婚生子時,這些不被命運眷顧的孩子只能逆來順受接受這一切,

並且這也是印度貧民窟一大現狀。但是Anny Divya的父母卻有著更高的眼界,更尊重子女的想法。

Anny 的父親屬於"賤民"階層,沒錢上學所以只能從軍,因為當兵是窮人一輩子的飯碗,Anny從小跟隨父親生活在空軍基地附近,

她常常趴在鐵絲網外,看著飛機起飛,越來越高越來越遠,她喜歡飛機的轟隆聲,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乘著飛機到那個更遠的世界去看看,她的飛行夢似乎也是從這一刻就種下了。

上小學時,當很多小夥伴說我要做工程師,我要做醫生等等遠大理想時,

他們自己也知道身在這個階層,這些理想也只是說說而已,最終長大後也只能開開計程車、做做餐廳服務員,就像是有一個無聲的聲音籠罩著他們,那個聲音就是接受現實吧,但是Anny 擺脫了這個聲音。

高中畢業後Anny參加了EEE(電子電氣工程)測試,並且以優異成績通過,不出意外的話她會順利進入一所工程學院,但是就在她準備入學的時候,朋友給了她一張飛行學院的廣告,這張廣告就像一根小小的火柴,又點燃了她心中的夢想,與此同時她面臨著一個很重要的抉擇,那就是如果參加飛行學院考試的話,她得放棄工程學院,而且IGRUA航空學校每年在印度只招收30人,女生的話估計少之又少,可以想像她要想進入這所學院將面臨多大的風險和挑戰。一旦飛行學院考試不通過,工程學院也將不能再回去。一邊是已經握在手裡的機會,一邊是充滿著風險的理想,一旦理想不能實現,面對她的也只能像其他同齡人一樣結婚,然後渾渾噩噩的過完一生,這真的是一腳地獄一腳天堂,如何選擇至關重要。

當她不知該怎樣抉擇時,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母親,希望能聽聽她的意見,母親瞭解之後,對她說:去試試吧,如果這是你的夢想,母親的話語對此時的她來說無疑是一枚強有力的定心丸,最終她因為母親的建議跟隨了自己的內心,並且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被飛行學院錄取。這個結果是讓所有人開心的,但是如果當時母親分析完利弊後給出了另一個建議,今天估計也不會產生這麼一個年輕優秀的女機長,並且也不會成為如今在印度民眾眼裡傳奇式的人物。

很多時候無論一個人多麼強大,都需要家庭作為後盾,當獲有最親近的人支持時才能讓自己全心全意的投入進去。

得知Anny被錄取後,一家人都為她感到開心,但是她的這個飛行夢不僅在她心裡很有分量,在現實中也很值錢,飛行學院的學費需要100萬盧布(約1.5萬美金),制服費6000盧布,每月還需支付2500盧布住宿費,當知道需要這麼多費用時,家人沉默了,而最終作為家庭成員的主力,Anny的父親四處借錢為女兒湊這部分費用,所有人都認為她父親真的是瘋了,但是可能也只有他知道即使再難,也要幫女兒實現飛行夢吧。她父親的行為更像是"摔跤吧,爸爸"裡的那樣,你的勝利不只屬於你一個人,是所有不願一輩子面對鍋碗瓢盆的女孩子的榜樣。

進入學校後的Anny經歷了英語不好被同伴嘲笑,經歷了"你是怎麼考到這裡的,你根本什麼都不懂!"的譏諷,但是最終她成為了比他們更優秀的人。

不得不說Anny雖然出身貧困,但是卻是幸福的,在那樣一個國度裡,她有著追求自己夢想的權利,有著在她還不具備高飛能力但是願意用手托起她的家人。沒有父母的無條件支持,她不可能飛向一直嚮往的藍天。

父母教育的力量是最不容忽視的,很多時候正是你的決定造就了孩子是飛向藍天還是墜入泥土。

這張廣告就像一根小小的火柴,又點燃了她心中的夢想,與此同時她面臨著一個很重要的抉擇,那就是如果參加飛行學院考試的話,她得放棄工程學院,而且IGRUA航空學校每年在印度只招收30人,女生的話估計少之又少,可以想像她要想進入這所學院將面臨多大的風險和挑戰。一旦飛行學院考試不通過,工程學院也將不能再回去。一邊是已經握在手裡的機會,一邊是充滿著風險的理想,一旦理想不能實現,面對她的也只能像其他同齡人一樣結婚,然後渾渾噩噩的過完一生,這真的是一腳地獄一腳天堂,如何選擇至關重要。

當她不知該怎樣抉擇時,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母親,希望能聽聽她的意見,母親瞭解之後,對她說:去試試吧,如果這是你的夢想,母親的話語對此時的她來說無疑是一枚強有力的定心丸,最終她因為母親的建議跟隨了自己的內心,並且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被飛行學院錄取。這個結果是讓所有人開心的,但是如果當時母親分析完利弊後給出了另一個建議,今天估計也不會產生這麼一個年輕優秀的女機長,並且也不會成為如今在印度民眾眼裡傳奇式的人物。

很多時候無論一個人多麼強大,都需要家庭作為後盾,當獲有最親近的人支持時才能讓自己全心全意的投入進去。

得知Anny被錄取後,一家人都為她感到開心,但是她的這個飛行夢不僅在她心裡很有分量,在現實中也很值錢,飛行學院的學費需要100萬盧布(約1.5萬美金),制服費6000盧布,每月還需支付2500盧布住宿費,當知道需要這麼多費用時,家人沉默了,而最終作為家庭成員的主力,Anny的父親四處借錢為女兒湊這部分費用,所有人都認為她父親真的是瘋了,但是可能也只有他知道即使再難,也要幫女兒實現飛行夢吧。她父親的行為更像是"摔跤吧,爸爸"裡的那樣,你的勝利不只屬於你一個人,是所有不願一輩子面對鍋碗瓢盆的女孩子的榜樣。

進入學校後的Anny經歷了英語不好被同伴嘲笑,經歷了"你是怎麼考到這裡的,你根本什麼都不懂!"的譏諷,但是最終她成為了比他們更優秀的人。

不得不說Anny雖然出身貧困,但是卻是幸福的,在那樣一個國度裡,她有著追求自己夢想的權利,有著在她還不具備高飛能力但是願意用手托起她的家人。沒有父母的無條件支持,她不可能飛向一直嚮往的藍天。

父母教育的力量是最不容忽視的,很多時候正是你的決定造就了孩子是飛向藍天還是墜入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