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李靖舅舅兼老師 十三歲活捉老虎 五百士兵滅敵國 職掌陰司

閻羅王,據說源自印度神話中的閻摩羅王,在早期佛教神話中閻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道教中卻將閻羅王歸為十殿閻王其中一位,並融合傳說將其與歷史人物結合起來。

在民間有“四大閻王”傳說,原型分別為:包拯、韓擒虎、范仲淹、寇准。

韓擒虎,隋朝四大名將之一,從小有膽略,好讀書,能文能武,原來名擒豹,在他十三歲時,活捉了一頭老虎,便改名擒虎。北周時,任都督、刺史等職,多次擊敗南陳軍隊,主要活躍在南方戰線。

隋朝初韓擒虎鎮守廬州,一直在做滅南陳的準備,開皇八年(588年,南方鵬注)冬天,韓擒虎領軍為先鋒攻陳,根據他多年與南陳的作戰經驗,他拋下大軍,親自率五百銳卒夜渡長江,在敵軍未反應時,突襲佔領採石,半日內攻克姑孰,然後進軍新林。江南的老百姓平常時時聽到他的威名,
都慕名來軍門拜見他,晝夜不斷。

南陳後主陳叔寶派領軍蔡征鎮守朱雀航,聽說韓擒虎即將殺到,眾士兵因害怕韓擒虎而潰逃。在降將任蠻奴帶路下,韓擒虎以精銳的騎兵五百人直攻朱雀門,佔領建康城,俘虜陳後主陳叔寶。因功進位上柱國、大將軍。

平陳後隋文帝楊堅非常高興,表彰韓擒虎與另一位功臣賀若弼說“此二公者,深謀大略。九州不一,已數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業,天下盛事,何用過此!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韓擒虎恪守本份,進退有節,與賀若弼爭功時不為己甚,是為數不多的跟隨文帝開國而又能得善終的功臣之一。大唐衛國公李靖是韓擒虎的外甥,兵法多源于舅舅的教導。

更為膾炙人口的是韓擒虎的另一個身份——閻羅王。

據《隋書》記載,"其鄰母見擒 (擒虎,唐人諱虎字,故省略"虎"字。南方鵬注) 門下儀衛甚盛,有同王者,母異而問之.其中人曰:“我來迎王”.忽然不見。又有人疾篤,忽驚走至擒家曰:“我欲謁王。”左右問曰:“何王也”?答曰:“閻羅王”,
擒子弟欲撻之,擒止之曰: “生為上柱國,死做閻羅王,斯亦足矣。”因寢疾,數日竟卒。"(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唐朝人所著的《韓擒虎話本》,也描述了韓擒虎在滅陳後,五道將軍持天符請他出任陰司之主,韓擒虎應允後請假三天.隋文帝楊堅為他舉行了告別宴會.第三日,有一紫衣人、一緋衣人乘烏雲前來迎接,自稱"原是天曹地府,來取大王"上任。於是,他辭別朝廷君臣和家小,赴陰間當閻羅王去了。可見韓擒虎為閻羅王的觀點在當時頗有市場。

赴陰間當閻羅王去了。可見韓擒虎為閻羅王的觀點在當時頗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