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昆明打響“兩違”治理攻堅戰 全面提升城鄉人居環境

參會代表觀摩違法違規建築拆除現場。

3月28日,昆明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邀請省、市、區相關單位負責人,

召開昆明市提升城鄉人居環境五年行動計畫違法違規建築治理工作現場推進會。100余名代表現場觀摩了五華區普吉立交片區拆除現場、西山區西南汽配城拆除現場、官渡區幫盛建材城拆除現場、官渡區金家社區明通河沿線拆除現場等違法違規建築治理工作開展情況,共同為“兩違”治理工作獻計獻策。

近年來,

昆明市在治理違法違規建築工作中,多措並舉,全面推進,堅持突出重點、拆改結合、以拆為主;堅持依法治理、屬地為主、綜合治理;完善防控制度體系,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全面開展集中治理行動,有效遏制違法違規建設行為,有效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和城鄉發展面貌,基本實現了城鄉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張網,把違法違規建築治理的成效逐漸放大,為全力打造風光秀美健康宜居的春城作出了積極貢獻。

據瞭解,今年昆明市將拆除違法建築1002.22萬平方米,完成國家住建部衛星圖斑違法建築治理工作,重點對出入城口、高速公路兩側涉及的7個片區及86條道路兩側的違法違規建築進行治理。此外,還將開展3項專項工作,五華、盤龍、西山、官渡、呈貢、經開區和空港經濟區將在3月30日前拆除2016年未完成的違法違規建築共39宗,面積182412平方米。西山區將在6月30日完成南華社區樓頂私搭亂建治理工作。

為全面完成2017年全市城鄉違法違規建築治理任務,實現從“短板”到“樣板”的飛躍,昆明市多措並舉,全面實施“9小9大”工作機制,以“杜絕增量、消化存量、建立機制、確保長效”為要求,注重集中治理與長效監管相結合,建立健全常態化管理機制,取得了較好的治理效果。

昆明市城管綜合執法局副局長、市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支隊長鄧衛東(中)在介紹違建治理情況。

小層級 大責任

據介紹,昆明市已建立以市、縣(市)區、鄉(鎮、街道辦)、社區(村莊)為主的四個工作層級,形成市區、鄉鎮、村組、專管員四級聯動,逐級負責,上到市政府,下到社區(村莊),層層落實責任,明確責任人。同時,完善了“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城鄉拆違工作管理體制,

建立壓力傳遞機制,及時發現、有效制止、快速拆除。

小制度 大規範

昆明市委、市政府指導、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一是編制《昆明市整治違法建築檔彙編》,收集了昆明市出臺的《關於嚴厲查處農村違法加層和無序建房行為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推進農房違法建設和臨違建築整治工作方案》、《關於違法建設行政執法不力問責辦法》等18份檔。二是強化“兩違”治理基礎工作,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建立了目標考核獎懲機制,將違法違規治理工作完成情況納入轄區目標管理綜合考核。三是建立“兩違”治理工作公示制度,公佈監督電話,杜絕違規操作、暗箱操作,確保了城鄉違法違規建築治理工作公開、公平、公正。

小會議 大聯動

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加強聯動執法,落實各職能部門工作責任,全力保障違法違規建築治理工作。一是建立“公安+城管”執法模式,解決入戶調查、暴力抗法等問題。公安在市城管支隊及主城八區、東川區城管局分別長期派駐25名幹警、119名輔警配合城管執法。二是建立“住建+城管”管理模式,採取凍結房屋產權交易等措施,解決商住房違法建築治理、物業公司管理、聯合入戶調查、鑒定房屋安全等工作。2016年住宅社區凍結房屋產權交易後,業主自助拆除違建共計40余宗。三是建立“工信+城管”嚴管模式,通過與工信委等部門聯動,採取停水、停電、停網路服務等措施,強力制止違法違規建築的存在與滋生。四是建立“國土+城管”靠前模式,加強與國土部門的聯動查處工作,將違法建設行為制止在萌芽狀態,降低各級各部門的行政成本,降低查處難度。2016年,各縣(市)區涉及土地違法共計198宗,面積685801平方米。

小督查 大督導

為充分發揮違法違規建築監督員、數字城管監督員、流動人口監督員、土地建設專管員的職能作用,昆明市已建立完善“四員合一”巡查機制,加強違法違規建築治理隊伍建設,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能力和水準。經統計,全市監督員共計2017位。此外,還建立了市級包保督導責任制,成立六個市級督導組,分別負責對應各縣(市)區採取不定期的督查督導。2016年,各督導組共對責任轄區督導檢查150餘次。截至目前,已形成“人人有事、事事有人”的違建巡查機制,從時間、空間上保證巡查不缺位,做到“巡查到位、防控到位、拆除到位”,不留任何違建的死角,對違法建設“露頭就打,見違就拆”。

小基層 大承諾

防止違法違規建築的產生,抓好基層管理,管好社區、村組幹部是關鍵。昆明市實施“兩公開一承諾”,即公開社區(村委會)幹部的宅基地面積和建築面積;公開社區(村委會)幹部承租集體用地面積和地上建築面積;承諾不進行違法違規建設,現有違法建設堅決按上級組織要求進行整治拆除。經統計,全市共公開農村產業用地建築物面積370萬平方米,宅基地建築物面積7187萬平方米,村(社區)幹部承租集體用地建築物面積84萬平方米,村(社區)幹部簽訂不進行違法違規建築承諾書19066份。

小平臺 大資料

為摸清全市違法違規建築底數,真正實現違法違規建築“零申報”,解決目前資訊獲取滯後、人工普查存在漏洞等問題。昆明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將通過衛星圖片比對、無人機航拍等形式,準確梳理出全市違法違規建築的分佈、現狀和數量,經國土、規劃、住建等部門甄別後,編制完成昆明市違法違規建築地圖,建立相應違建資料資訊平臺。

違規建築拆除現場。

小宣傳 大發動

在省、市新聞媒體公開違法違規建築的查處主體、查處範圍和投訴舉報方式,開展多層次、多管道、全方位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學習和掌握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規定,自覺遏制違建行為,營造全民遵紀守法的良好氛圍。2016年,市指揮部辦公室組織違法違規建築專項宣傳10餘次,各縣(市)區全年累計宣傳5000餘次。

小城管 大服務

以昆明市“兩違”治理工作為契機,為市民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加強“疏堵結合”,城管部門在治理違建的基礎上,與相關審批部門研究疏通管道,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土地尋租訴求與違法違規建築治理的矛盾。針對已拆除違建的地塊,城管部門及時移交園林部門,進行綠化、美化,合理利用閒置土地,提升城市環境。

小基礎 大改善

多年來,昆明市通過全面控制、制度創新、疏堵結合等方式,打響了違法建築治理“四大戰役”。2006年至2008年的“三橫四縱”整治“攻堅戰”,共摸底調查1560宗、面積457萬平方米,全部完成治理任務;2009年至2012年的滇池面山、四環十七射、河道整治“攻堅戰”,共摸底調查12807宗、面積1820萬平方米,全部完成治理任務;2013年至2015年的主城區農房、住宅社區整治“攻堅戰”,共摸底調查3016宗、面積771萬平方米,完成2840宗、面積745萬平方米;2016年的倉庫、廠房、物流園區整治“攻堅戰”,共普查3677宗、面積591萬平方米,完成3638宗、面積573萬平方米。十年來,昆明市累計拆除違法違規建築3000余萬平方米。

文明春城我的家,城市管理靠大家。在各級、各部門通力協作下,昆明市“兩違”治理工作取得了較大改善,城市環境、市容市貌不斷改善,城郊結合部違建數逐漸減少;市民對違法違規建築的拆除態度明顯改善,樹立了“遲拆不如早拆、強拆不如自拆”理念;昆明市執法環境日趨改善,近三年內零暴力抗法,執法人員與行政相對人零傷亡。

2016年,雲南省提出以建設“七彩雲南、宜居勝景、美麗家園”為主題,以城鄉規劃為引領,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為核心,全面實施治亂、治髒、治汙、治堵,改造舊住宅區、改造舊廠區、改造城中村,拆除違法違規建築,增加綠化面積的“四治三改一拆一增”行動,“一拆”工作成為提升人居環境的重中之重。

昆明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真正做好“兩違”治理這項精細化工作,就必須壓實責任精准施策。首先,要從實際出發,從現有的問題著手,明確違法違規建築存量,掛圖作戰、逐點銷號,做到“制度上牆、清單上牆、任務上牆”,分時限、分階段進行動態監控;其次,要控制增量,按照“杜絕增量、減少存量”的原則,發現一起,拆除一起,真正實現違法違規建築“零申報”;最後,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提高工作強度,切實突出重點,分階段、劃區域開展違法違規建築治理,爭取實現城鄉建設“零違法”。(完)

二是強化“兩違”治理基礎工作,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建立了目標考核獎懲機制,將違法違規治理工作完成情況納入轄區目標管理綜合考核。三是建立“兩違”治理工作公示制度,公佈監督電話,杜絕違規操作、暗箱操作,確保了城鄉違法違規建築治理工作公開、公平、公正。

小會議 大聯動

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加強聯動執法,落實各職能部門工作責任,全力保障違法違規建築治理工作。一是建立“公安+城管”執法模式,解決入戶調查、暴力抗法等問題。公安在市城管支隊及主城八區、東川區城管局分別長期派駐25名幹警、119名輔警配合城管執法。二是建立“住建+城管”管理模式,採取凍結房屋產權交易等措施,解決商住房違法建築治理、物業公司管理、聯合入戶調查、鑒定房屋安全等工作。2016年住宅社區凍結房屋產權交易後,業主自助拆除違建共計40余宗。三是建立“工信+城管”嚴管模式,通過與工信委等部門聯動,採取停水、停電、停網路服務等措施,強力制止違法違規建築的存在與滋生。四是建立“國土+城管”靠前模式,加強與國土部門的聯動查處工作,將違法建設行為制止在萌芽狀態,降低各級各部門的行政成本,降低查處難度。2016年,各縣(市)區涉及土地違法共計198宗,面積685801平方米。

小督查 大督導

為充分發揮違法違規建築監督員、數字城管監督員、流動人口監督員、土地建設專管員的職能作用,昆明市已建立完善“四員合一”巡查機制,加強違法違規建築治理隊伍建設,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能力和水準。經統計,全市監督員共計2017位。此外,還建立了市級包保督導責任制,成立六個市級督導組,分別負責對應各縣(市)區採取不定期的督查督導。2016年,各督導組共對責任轄區督導檢查150餘次。截至目前,已形成“人人有事、事事有人”的違建巡查機制,從時間、空間上保證巡查不缺位,做到“巡查到位、防控到位、拆除到位”,不留任何違建的死角,對違法建設“露頭就打,見違就拆”。

小基層 大承諾

防止違法違規建築的產生,抓好基層管理,管好社區、村組幹部是關鍵。昆明市實施“兩公開一承諾”,即公開社區(村委會)幹部的宅基地面積和建築面積;公開社區(村委會)幹部承租集體用地面積和地上建築面積;承諾不進行違法違規建設,現有違法建設堅決按上級組織要求進行整治拆除。經統計,全市共公開農村產業用地建築物面積370萬平方米,宅基地建築物面積7187萬平方米,村(社區)幹部承租集體用地建築物面積84萬平方米,村(社區)幹部簽訂不進行違法違規建築承諾書19066份。

小平臺 大資料

為摸清全市違法違規建築底數,真正實現違法違規建築“零申報”,解決目前資訊獲取滯後、人工普查存在漏洞等問題。昆明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將通過衛星圖片比對、無人機航拍等形式,準確梳理出全市違法違規建築的分佈、現狀和數量,經國土、規劃、住建等部門甄別後,編制完成昆明市違法違規建築地圖,建立相應違建資料資訊平臺。

違規建築拆除現場。

小宣傳 大發動

在省、市新聞媒體公開違法違規建築的查處主體、查處範圍和投訴舉報方式,開展多層次、多管道、全方位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學習和掌握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規定,自覺遏制違建行為,營造全民遵紀守法的良好氛圍。2016年,市指揮部辦公室組織違法違規建築專項宣傳10餘次,各縣(市)區全年累計宣傳5000餘次。

小城管 大服務

以昆明市“兩違”治理工作為契機,為市民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加強“疏堵結合”,城管部門在治理違建的基礎上,與相關審批部門研究疏通管道,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土地尋租訴求與違法違規建築治理的矛盾。針對已拆除違建的地塊,城管部門及時移交園林部門,進行綠化、美化,合理利用閒置土地,提升城市環境。

小基礎 大改善

多年來,昆明市通過全面控制、制度創新、疏堵結合等方式,打響了違法建築治理“四大戰役”。2006年至2008年的“三橫四縱”整治“攻堅戰”,共摸底調查1560宗、面積457萬平方米,全部完成治理任務;2009年至2012年的滇池面山、四環十七射、河道整治“攻堅戰”,共摸底調查12807宗、面積1820萬平方米,全部完成治理任務;2013年至2015年的主城區農房、住宅社區整治“攻堅戰”,共摸底調查3016宗、面積771萬平方米,完成2840宗、面積745萬平方米;2016年的倉庫、廠房、物流園區整治“攻堅戰”,共普查3677宗、面積591萬平方米,完成3638宗、面積573萬平方米。十年來,昆明市累計拆除違法違規建築3000余萬平方米。

文明春城我的家,城市管理靠大家。在各級、各部門通力協作下,昆明市“兩違”治理工作取得了較大改善,城市環境、市容市貌不斷改善,城郊結合部違建數逐漸減少;市民對違法違規建築的拆除態度明顯改善,樹立了“遲拆不如早拆、強拆不如自拆”理念;昆明市執法環境日趨改善,近三年內零暴力抗法,執法人員與行政相對人零傷亡。

2016年,雲南省提出以建設“七彩雲南、宜居勝景、美麗家園”為主題,以城鄉規劃為引領,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為核心,全面實施治亂、治髒、治汙、治堵,改造舊住宅區、改造舊廠區、改造城中村,拆除違法違規建築,增加綠化面積的“四治三改一拆一增”行動,“一拆”工作成為提升人居環境的重中之重。

昆明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真正做好“兩違”治理這項精細化工作,就必須壓實責任精准施策。首先,要從實際出發,從現有的問題著手,明確違法違規建築存量,掛圖作戰、逐點銷號,做到“制度上牆、清單上牆、任務上牆”,分時限、分階段進行動態監控;其次,要控制增量,按照“杜絕增量、減少存量”的原則,發現一起,拆除一起,真正實現違法違規建築“零申報”;最後,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提高工作強度,切實突出重點,分階段、劃區域開展違法違規建築治理,爭取實現城鄉建設“零違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