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萬行開示:退步就是前進

萬行開示丨退步就是向前

東華寺之聲

師: 帶著煩惱靜坐,

可能你會想通,看破,放下煩惱,可能你會更煩。總之,你必須面對煩惱,煩惱消除之後,才能身心輕安地靜坐。因果、因緣既是整體的,又是個體的。這一世出家和前世有關係,也沒有關係。古人講:“心定轉因果,心遊(遊蕩,漂浮在空中)因果轉”。我問大家一個問題:順其自然是什麼意思?你們是怎麼理解的?

答: 順其自然要看對什麼人而言。如果一個普通人順其自然,他會帶著不負責任的思想。

聖賢之人順其自然,是因為他看清了前面的路,只要順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就行了。

答: 一般人做不到順其自然。一般人順其自然就隨波逐流。“順”是不違逆,“其”是相應,不違逆才能相應,相應了才能自然。做到了相應、不違逆,就是順其自然。

答: 孺子可教,就順其自然;孺子不可教,就不能順其自然。

師: 呵呵,我看你們這些孺子就不可教也。全答錯了!無論你是聖人還是凡夫,

成就還是未成就,都必須順其自然。何為自然?道就是自然,自然就是道。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能違背自然規律,不能違背道。如果你真的學會了順其自然,你就解脫了,你就能遵守宇宙的規律了。我們所謂的“順其自然”,是無可奈何,沒辦法了,才“順其自然”。實際上你是放任它,由它去,由它做你的主,由它來轉你,而不是你轉它。

一個悟道的人,他是借助自然規律來達成個人的願望,

他做事不會違背自然規律。

現在我們所做的許多事情,第一是不順其自然,第二是任其自然。比如我拉你出去吃吃喝喝,你也說順其自然。如果你真的順其自然就不會被我拉出去。你被我拉出去了,就不是順其自然,而是任其自然。如果你真的懂了順其自然的道理,我拉你出去吃吃喝喝,你就不應該跟我去。我已經違背道了,你怎麼還能跟著我一起違背道呢?由於你的愚昧無知,

造成了你所謂的“順其自然”。

無論是天道、人道、世間之道,還是出世間之道,都有自己的規律,都有自己固定的運作程式,這些統稱為“道”。 按上乘佛教的觀點,你違背了道,不遵循道,也就是說你不順其自然,違背了自然,你就會受到譴責與懲罰。譴責與懲罰你的是自然規律,是道。

我們學佛也應該與時俱進。如果你的思想、觀點、理念、行為不能利國利民利己,你還堅持你所謂的“佛法”,

那麼你必然會受到道的譴責、道的唾棄、道的懲罰。

宗教的戒律是用來調整我們的身心,讓我們的身心更健康。可是由於我們無知,錯解了戒律,錯守了戒律,結果身心反而更不健康。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比如說“菩薩戒”和“羅漢戒”。菩薩戒注重內在的起心動念。羅漢戒偏重于外在的言行舉止。一個是究竟的戒,一個是不究竟的戒。那麼我問你,你願意遵守哪一種?你想成就,想獲得圓滿,最終必須面對菩薩戒。修行最重要的是在心態上下功夫,心態的問題解決了,你從內到外都符合真正的戒,符合道。

你只要學過《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你內在的行為離道也就不會太遠。即便偏離了,也還是在道的邊緣,不會離道十萬八千里。傳統文化本身是由道衍生的,我們學了以後自然就回歸了大道,回歸了自然。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類進化到今天,各行各業都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成熟的規則,道已經定型了,根本不需要你去創造。你只要遵循規則,按規則做事,必然與道融為一體,與自然同一體。

學佛修道不是前進,而是後退,就是禪宗講的“退步原來是向前”。只有所謂的“後退”,你才能入道。

想獲得圓滿,最終必須面對菩薩戒。修行最重要的是在心態上下功夫,心態的問題解決了,你從內到外都符合真正的戒,符合道。

你只要學過《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你內在的行為離道也就不會太遠。即便偏離了,也還是在道的邊緣,不會離道十萬八千里。傳統文化本身是由道衍生的,我們學了以後自然就回歸了大道,回歸了自然。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類進化到今天,各行各業都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成熟的規則,道已經定型了,根本不需要你去創造。你只要遵循規則,按規則做事,必然與道融為一體,與自然同一體。

學佛修道不是前進,而是後退,就是禪宗講的“退步原來是向前”。只有所謂的“後退”,你才能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