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梧州城演義」之三十六:梧州的傳奇人物李濟深,將國家統一與民主事業奮鬥貫穿於生命的始終

李濟深(1885~1959),字任潮。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創始人和卓越領導人。

李濟深這位被蔣介石“三次開除黨籍”的傳奇人物,從投身辛亥革命到籌建黃埔軍校,從反蔣抗日到成立民革,從北上參加新政協到成為國家副主席,他將國家統一與民主事業奮鬥貫穿於生命的始終。

年少壯懷身許國征戰沙場顯智謀

1911年,一個寒風呼嘯的冬夜。

在安徽省北部,一支廣東的北伐軍沿著2000多年前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走過的道路,向宿州進發,

阻擊南下鎮壓辛亥革命的清軍。

隊伍中有一騎士驍勇無比,所到之處,敵人聞風喪膽。

那就是馬背上英姿勃發的青年軍官,年僅26歲的李濟深。

1885年1月6日,李濟深出生于梧州市龍圩區大坡鎮料神村一個耕讀之家。

讀書時,李濟深已經胸懷大志。“馬叟知天命,謂吾貴可求。但令身許國,何必列王侯。”這首五言詩是年少的他表達捨身報國的情懷。

躊躇滿志的李濟深。(翻拍)

青年李濟深讀書時,梧州已被帝國主義者強行辟為通商口岸,他耳聞目睹帝國主義者欺壓民眾的種種惡行,逐步意識到亡國之危,投筆從戎的念頭開始在他的腦海裡萌生。

1904年,梧州知府莊蘊寬要篩選十名優等生到廣州黃埔陸軍中學學習。李濟深瞞著家人報了名,

並以第一名入選,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兩年後,他轉入陸軍速成學堂步兵科。還陸續在廣東講武堂、保定陸軍預備大學堂的“軍官深造班”學習。

20世紀初,為了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孫中山在廣州等地多次策劃起義,但都接二連三地遭遇失敗。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辛亥革命首義成功。尚未畢業的李濟深和同學一起,中斷學業,自發地投入到反清鬥爭中。在得知廣東革命軍已經抵達上海的消息後,

李濟深和同學張文離開軍校,到上海求見廣東北伐軍總司令姚雨平。

姚雨平手下有38000人的兵力,是國內革命軍中最強大的部隊之一。姚雨平與李濟深是軍校同學,對李濟深的軍事才華可謂是瞭若指掌,正巧軍隊又急需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人才。李濟深於是被委以重任,擔起軍隊作戰參謀一職。

在固鎮、宿州、徐州三次短兵相接的大戰中,李濟深戰功顯赫,

其中宿州一役盡顯其英勇過人的一面。

一天淩晨,北伐軍悄悄地快速進發,兵臨宿州城下,趁著天色仍是灰濛濛的一片突發襲擊。猛然間,槍炮齊響,士兵們一邊向前沖,一邊齊聲高喊“沖啊”,喊殺聲響徹整座城市。廣東北伐軍不斷突破重重防線,迫使清軍步步後撤。激戰中,李濟深毫無畏懼,冒著槍林彈雨驅騎奮戰。突然,一顆子彈擊中李濟深的坐騎。正追雲逐電的良驥踉蹌數下驟然倒地,李濟深被掀翻在地上。他顧不上抹去滿臉的泥沙,一個矯健的魚躍站了起來,繼續徒步作戰。槍法如神的他在戰場上幾乎是彈無虛發。

經過一輪你死我活的較量,廣東北伐軍取得了勝利。

後來雖然離開部隊回到學校任教六年,李濟深依然心系戰場,1920年,應粵軍參謀長兼第一師師長鄧鏗所邀,李濟深出任第一師參謀長。在多次硬仗中,第一師攻打廣西舊軍閥陸榮廷的部隊,多次戰役獲勝。

1923年,李濟深升任第一師師長兼參謀長。同年3月,李濟深奉命率第一師攻打沈鴻英,首戰是與駐紮在肇慶的沈鴻英兩個旅交鋒。

沈鴻英兩個旅在肇慶城內,憑藉堅固的城牆固守一隅。在李濟深的得力指揮下,鄧演達所率的第三團完美地取得了這場攻城戰的勝利。鄧演達的第三團利用淩晨人少時,在城門牆腳挖地洞,並巧妙地用棺材裝炸藥,避人耳目。在黎明到來之前,他們在牆腳炸出大缺口,由敢死隊隊長蔡廷鍇帶領隊員率先沖入城內,大軍一舉進城殲滅敵人。

後來,沈鴻英每當聽到李濟深率兵,均狼狽而逃。

緊接著,李濟深與桂系的黃紹竑、白崇禧合作,攻下梧州城。孫中山破格委任李濟深為西江善後督辦,統管西江沿岸的軍政大事。

西江善後擔重任

嘔心瀝血為家鄉

1924年,李濟深任西江善後督辦,辦理梧州及其各地善後事宜。在這期間,他打算在梧州蝶山辦一所高級中學,就和當時廣西建設廳廳長、留美回來的盤珠祁交流自己的想法。

而盤珠祁卻提出反對。原來盤珠祁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梧州市居西江上游,地處潯、桂、西江交匯點,為廣西內河航運的咽喉,交通便利,地位重要,與其建中學,不如建大學。

李濟深聽後,眼前一亮,對盤珠祁這一建議大為讚賞。事後馬上將此建議與當時的廣西省主席黃紹竑協商,黃紹竑表示竭力支持。於是,李濟深便奔忙於籌辦學校的事務當中。1927年,李濟深以廣西省政府的名義,著手籌辦廣西大學。1928年,廣西第一所大學——廣西大學在梧州蝶山正式開學,這其中凝聚了李濟深對家鄉教育事業的心血與付出。

李濟深不僅十分關注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對城市建設同樣是嘔心瀝血。1924年,梧州城北門外珠投嶺24號商鋪不慎失火,火勢蔓延入城,燒毀了全城約七成的房屋,讓人痛心疾首。

災後,梧州商埠局總辦李衡宙決定拆城牆,築馬路,拓寬街道,並參照廣州街道式樣建造騎樓建築。當李濟深得知這一情況後,對這一規劃鼎力支持,更倡議臨街建築統一修建為商鋪騎樓樣式。

至上世紀40年代末,李濟深的建議得以落實,騎樓建築成為梧州城區的主要建築風格。現今,梧州騎樓城區域面積達1平方公里,成為梧州的一張城市名片和繁華的商業中心區。

位於龍圩區大坡鎮料神村的李濟深故居。

1925年3月12日,李濟深得知孫中山先生不幸在北京逝世的噩耗時,心情十分沉痛,他即授命副官李炯與梧州各界磋商追悼辦法,成立了追悼孫大元帥的籌備處。3月24日中午,孫中山先生追悼會在大較場召開,約有5000人到會,李濟深主持追悼會並宣讀祭文和發表演說,還親筆為孫中山先生書寫挽聯。

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不久,李濟深為籌建中山紀念堂召集梧州各界代表召開了三次會議,決定將紀念堂建在茶山(今北山)上。會後,李濟深率先帶頭捐款,各界人士亦踴躍捐款,西江善後處同時籌撥經費。經過幾年的努力,1930年10月,全國最早的中山紀念堂終於在梧州落成。

抗戰時期,梧州一帶遭日寇敵機狂轟濫炸,學校紛紛搬遷,學生讀書無門。李濟深為解決家鄉學子求學難題,1939年聯合兄長李少軒等人一起籌辦學校,李濟深親自擔任建校董事會董事長。為籌集辦學資金,李濟深帶頭捐獻部分自家田產,贈送一批珍藏古籍。校董李少軒和鐘寶衡等人,則風塵僕僕走遍所有鄰近鄉村,發動民眾捐資辦學。李濟深的老部下蔡廷鍇、薛岳將軍聞此善舉,亦鼎力支持,眾多海外僑胞也慷慨解囊相助。 1942年秋學校建成招生,李濟深親筆題寫了校名“蒼梧中山中學”,各鄉學子得以就近入學。

黨籍數次被開除

不改抗日愛國心

三次被開除國民黨黨籍,多次被特務暗殺,李濟深跌宕起伏的一生與蔣介石戚戚相關,他們的恩恩怨怨持續了幾十年之久。

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蔣介石將李濟深軟禁于南京湯山官員招待所,剝奪軍政大權,並“永遠開除黨籍”,這是李濟深第一次被蔣介石開除出國民黨。

桂系曾逼蔣介石下臺,蔣介石對此一直耿耿于懷,桂系軍事力量不斷強大也逐漸威脅到南京政權。而李濟深是國民黨軍政界的元老,是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並兼第八路軍總指揮,又是國民黨廣州政治分會的主席,他長期以來與李宗仁、黃紹竑等關係密切,形成了粵桂聯盟,人們甚至說李濟深是“桂系的首領”。不除去李濟深、李宗仁這些心腹大患,蔣介石是寢不安枕、食不甘味。他,一直在等待時機。

機會很快出現了。

李濟深塑像。

1929年2月,由桂系控制的武漢政治分會以“把持稅收”、“剿匪不力”等為由,免去了蔣派人物、湖南省省長魯滌平的職務。史稱“湘案”。

蔣介石立即抓住這件事向桂系發難。雖然李宗仁向中央自請處分並望中央諒解,但蔣介石仍不肯善罷甘休,要求李濟深由廣州來南京調處“湘案”。

在南京,李濟深遭遇了“鴻門宴”,到蔣公館赴晚宴,卻突然被抓了起來,送往“湯山官員招待所”囚禁,由蔣介石的親信武裝陸海空軍總司令部警衛團嚴加看管。同時,蔣介石命令前方各軍對桂系所屬部隊“痛加討伐”,並永遠開除李濟深的黨籍。

曾力勸李濟深來寧並擔保他人身安全的吳稚暉、蔡元培、張靜江等十分憤慨,一再要求釋放李濟深。因蔣介石不肯放人,吳稚暉還和蔣大吵了一頓。他告訴蔣介石,“我要陪任潮兄在一起,你要宰他就把我也宰了!”蔣介石迫於多方壓力,恢復了李濟深的自由,但仍將他軟禁在南京鼓樓家中。

發生“九一八”事變後,李濟深等因政治關係被開除黨籍的國民黨黨員均恢復了黨籍,一致對外抗日。

然而,兩年後的1933年,李濟深第二次被開除出國民黨,這次是因為“福建事變”反蔣聯共抗日。

1933年11月18日,李濟深與蔣光鼐、蔡廷鍇一起,以原十九路軍為基礎,在福州發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李濟深當選為政府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

“福建事變”失敗後,李濟深等出走香港,後李濟深輾轉回到家鄉梧州。蔣介石下令逮捕李濟深,並永遠開除出國民黨。

李濟深並沒有停下來,1937年春,他在梧州召集中華民族革命同盟各省代表舉行會議,商討抗日救亡和推動國共合作等問題。“李濟深一直堅持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抗日。在梧州工作的陳良佐陪同蔡廷鍇,到李濟深位於馬王街(今東中路)的李公館。在李公館,李濟深與蔡廷鍇決定聯名致書毛澤東,並派楊德華送往延安。”梧州市政協原副主席陳澄波介紹。稍後,毛澤東及時給李濟深、蔡廷鍇寫了復函,“這個時期,李濟深與中共中央建立起了直接聯繫。”陳澄波說。

在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歡迎過去反對過他的人參加抗戰,共赴國難。抱著共同抗日的願望,李濟深回到國民黨黨內與蔣介石重新共事。他被任命為軍事委員會常委,其後擔任戰地黨政委員會副主任。

蔣介石對李濟深與中共的密切聯繫極為不滿,又怕他以戰地委員會作為陣地來反對他,遂於1940年,將李濟深調任軍事委員會桂林辦公廳主任,給了個閒職。沒多久,蔣介石直接下令把桂林辦公廳撤銷,要求李濟深到重慶任軍事參議院院長。李濟深堅持不去,繼續留在桂林堅持抗日民主鬥爭。

1944年8月,衡陽失守,廣西危在旦夕。廣西省政府前往桂西山區。李濟深批評當權者輕言撤退,決心留在敵後堅持鬥爭,他以養病為由急返梧州。

回到家鄉料神村不久,梧州和蒼梧就被日軍佔領,距李濟深家只有四十裡路的戎圩(今龍圩)也駐紮了日軍。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李濟深感到要保衛家鄉,只有靠人民自己的力量。他立即發動家鄉各界人士建立了“人民自衛、自治動員委員會”。接著,他又授意其族侄李沛霖在大坡成立了“南區抗日自衛委員會”,並建立了抗日自衛隊的民眾武裝。在李濟深的推動下,附近一些地區也成立了抗日自衛隊。這使得城裡的日寇不敢隨便下鄉搶掠,故大坡、廣平、新地一帶秩序安定,商旅暢通。

為開展抗日宣傳,李濟深讓他的次子李沛金利用家中的一部電臺每日收聽有關電訊,並把收到的消息用黑板報公佈出來,使廣大民眾瞭解抗戰大勢,鼓勵大家同仇敵愾。後來李沛金等人又辦起了一份油印小報《南報》,使宣傳工作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不少曾見過李濟深的村民都表示,在蒼梧一帶,幾乎沒有不認識李濟深的,知道他能文能武,是一位積極回應中國共產黨一致抗日號召的軍官。鄉親們知道他回來帶領大家抗日,便奔相走告,大家如同吃了顆定心丸,感覺踏實了許多。

李濟深串聯抗日武裝開始後,每到一村莊,都會在沿途慷慨陳詞,發動民眾抗日。李濟深個子不高,但一講起話來,那聲音、那架勢,讓人感覺到他內心堅定的意志。

由於缺乏開展抗戰工作的幹部,李濟深派人到賀縣等地請來李民欣、舒宗鎏、胡希明等民主人士,協助開展抗日活動。

李濟深的抗日活動很快引起了日偽的注意。日偽知道李濟深是國民黨軍政界元老,又與蔣介石有矛盾,因而以為有機可乘,便派了一個曾是李濟深部下的姓林的漢奸攜鉅款來到李濟深家中當說客,勸李濟深與日本人合作,並許諾說,只要李先生願意“合作”,日本人準備將整個華南、中南交李濟深管轄,遭李濟深嚴詞拒絕。

李濟深開展的敵後抗戰活動,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關注和支持。1945年初,王若飛、董必武按照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派中共地下黨員狄超白化裝成商人,秘密由重慶到蒼梧會見了李濟深。

狄超白向李濟深轉達了中共對他堅持敵後抗戰的敬佩和今後盡可能多合作的希望,李濟深深表贊同。狄超白還介紹了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已改組為中國民主同盟的情況,李濟深聽後要狄超白儘快將此消息告訴在八步的梁漱溟、陳此生等人,並轉達他本人的意見。不久,梁漱溟就根據李濟深的建議,在廣西建立了民盟南方總支部,在各地發展盟員,建立基層組織,發動群眾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和民主運動。

李濟深回家鄉集合同志,組織武裝力量,在抗擊日寇、保家衛國的過程中,割據桂東南,形成一個由人民自衛、自治的民主根據地。

抗日戰爭勝利後,李濟深遭遇了第三次被開除國民黨黨籍。

1947年2月,李濟深在香港《華商報》發表反對蔣介石發動內戰的“七項意見”,公開叫板蔣介石,反對內戰,以挽救危局,並著手籌建民革。

蔣介石聞之大怒,以“對總裁失敬和侮辱國民黨”為罪名,並登報通緝。

李濟深也發表聲明,正式跟蔣介石決裂。這一次,他永遠脫離了國民黨。

看到李濟深態度如此堅決,蔣介石直接下令,將李濟深的兒子李沛鈺扣留當人質。在困難面前,李濟深並未退縮。當時民革在香港成立了軍事策反小組,李濟深選擇留下來做國民黨將領的策反工作,以加快解放戰爭的進程。

第二年,蔣介石見大勢已去,本想撤退到昆明,但李濟深早已在昆明設好埋伏。蔣介石只好退到廣州黃埔軍校,由4艘軍艦保護。李濟深見機委託一名戰友策反4個艦長起義,準備活捉蔣介石。可惜起義的消息被提前洩露,蔣介石把4個艦長全部殺害,裝在麻袋裡,扔到水井中。

蔣介石憤恨在心,派特務暗殺李濟深。一天,李濟深走在路上,突然感覺到有特務跟蹤,他目光犀利地盯著前來刺殺特務,特務被嚇愣了,手中的槍不由自主地掉在地上,自己也跪了下來。

雖然屢次被刺殺,但是李濟深仍堅持實現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願與全國各民主黨派、民主人士攜手並進,徹底剷除革命障礙,建設獨立、民主、幸福之新中國”。因此,李濟深與何香凝、馮玉祥、蔡廷鍇等人一起,在香港組建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新中國。

1949年,李濟深應中共中央的邀請,參加新政協的籌備工作,到1959年逝世,在此期間,他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屆、第二屆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委員會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副主席。

梧州大事記

中華民國(1912年~1949年)

●民國35年(1946年)

1月30日 廣西大學1000多名學生掀起“返梧運動”,反對國民政府教育部和省政府強令西大從柳州臨時校址迂回桂林。2月底3月初,該校師生陸續抵梧,進住梧州高中校舍。

5月15日至21日 梧州霍亂流行,患者60多人。

8月 行政院核准,廣西省增置南寧、柳州、梧州三市;10月16日廣西省政府通過梧州於1947年1月成立市。

9月19日至22日 中華海員工會梧州分會海員工人,為反對廣西省政府無理撤銷梧州分會起卸組而舉行罷工,先後停航的輪船達二三十艘,水路交通中斷,軍需品也無法運走,史稱“梧州起卸組事件”。

11月 簽定《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後,美貨充斥中國市場,梧州各商行深受其害,紛紛倒閉,平碼行業由原來的130多家,減至五六十家。

●民國36年(1947年)

3月23日 梧州《西江日報》創刊,發行人程思遠,社長陳情,該報辦至 1950 年 2 月。

6月 洪水成災,梧州過半房屋被淹沒。最高水位為22.82米。

8月4日 梧州電廠火火,全市停電。

10月13日 廣西省政府省務會議通過省緊急保安費征借辦法,規定向個人或團體征借,梧州為80億元,為全省最多,限月底前完成。

●民國37年(1948年)

8月19日 蔣介石命令發行金圓券(紙幣)的消息傳至梧州後,市場金融由沉寂轉向波動。梧州囤積之風複起,勞苦民眾彷徨不安。

8月23日 金圓券在梧州上市。法幣 300 萬元兌換金圓券1元。

冬 中國航空公司開闢香港至梧州水上飛機運輸線。該航線無固定班期和起飛時間,只在梧州設立省票處,營運至解放前停航。

梧州發佈

wuzhoufabu2015

梧州發佈編輯部

編輯:鄭玉華

李濟深被掀翻在地上。他顧不上抹去滿臉的泥沙,一個矯健的魚躍站了起來,繼續徒步作戰。槍法如神的他在戰場上幾乎是彈無虛發。

經過一輪你死我活的較量,廣東北伐軍取得了勝利。

後來雖然離開部隊回到學校任教六年,李濟深依然心系戰場,1920年,應粵軍參謀長兼第一師師長鄧鏗所邀,李濟深出任第一師參謀長。在多次硬仗中,第一師攻打廣西舊軍閥陸榮廷的部隊,多次戰役獲勝。

1923年,李濟深升任第一師師長兼參謀長。同年3月,李濟深奉命率第一師攻打沈鴻英,首戰是與駐紮在肇慶的沈鴻英兩個旅交鋒。

沈鴻英兩個旅在肇慶城內,憑藉堅固的城牆固守一隅。在李濟深的得力指揮下,鄧演達所率的第三團完美地取得了這場攻城戰的勝利。鄧演達的第三團利用淩晨人少時,在城門牆腳挖地洞,並巧妙地用棺材裝炸藥,避人耳目。在黎明到來之前,他們在牆腳炸出大缺口,由敢死隊隊長蔡廷鍇帶領隊員率先沖入城內,大軍一舉進城殲滅敵人。

後來,沈鴻英每當聽到李濟深率兵,均狼狽而逃。

緊接著,李濟深與桂系的黃紹竑、白崇禧合作,攻下梧州城。孫中山破格委任李濟深為西江善後督辦,統管西江沿岸的軍政大事。

西江善後擔重任

嘔心瀝血為家鄉

1924年,李濟深任西江善後督辦,辦理梧州及其各地善後事宜。在這期間,他打算在梧州蝶山辦一所高級中學,就和當時廣西建設廳廳長、留美回來的盤珠祁交流自己的想法。

而盤珠祁卻提出反對。原來盤珠祁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梧州市居西江上游,地處潯、桂、西江交匯點,為廣西內河航運的咽喉,交通便利,地位重要,與其建中學,不如建大學。

李濟深聽後,眼前一亮,對盤珠祁這一建議大為讚賞。事後馬上將此建議與當時的廣西省主席黃紹竑協商,黃紹竑表示竭力支持。於是,李濟深便奔忙於籌辦學校的事務當中。1927年,李濟深以廣西省政府的名義,著手籌辦廣西大學。1928年,廣西第一所大學——廣西大學在梧州蝶山正式開學,這其中凝聚了李濟深對家鄉教育事業的心血與付出。

李濟深不僅十分關注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對城市建設同樣是嘔心瀝血。1924年,梧州城北門外珠投嶺24號商鋪不慎失火,火勢蔓延入城,燒毀了全城約七成的房屋,讓人痛心疾首。

災後,梧州商埠局總辦李衡宙決定拆城牆,築馬路,拓寬街道,並參照廣州街道式樣建造騎樓建築。當李濟深得知這一情況後,對這一規劃鼎力支持,更倡議臨街建築統一修建為商鋪騎樓樣式。

至上世紀40年代末,李濟深的建議得以落實,騎樓建築成為梧州城區的主要建築風格。現今,梧州騎樓城區域面積達1平方公里,成為梧州的一張城市名片和繁華的商業中心區。

位於龍圩區大坡鎮料神村的李濟深故居。

1925年3月12日,李濟深得知孫中山先生不幸在北京逝世的噩耗時,心情十分沉痛,他即授命副官李炯與梧州各界磋商追悼辦法,成立了追悼孫大元帥的籌備處。3月24日中午,孫中山先生追悼會在大較場召開,約有5000人到會,李濟深主持追悼會並宣讀祭文和發表演說,還親筆為孫中山先生書寫挽聯。

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不久,李濟深為籌建中山紀念堂召集梧州各界代表召開了三次會議,決定將紀念堂建在茶山(今北山)上。會後,李濟深率先帶頭捐款,各界人士亦踴躍捐款,西江善後處同時籌撥經費。經過幾年的努力,1930年10月,全國最早的中山紀念堂終於在梧州落成。

抗戰時期,梧州一帶遭日寇敵機狂轟濫炸,學校紛紛搬遷,學生讀書無門。李濟深為解決家鄉學子求學難題,1939年聯合兄長李少軒等人一起籌辦學校,李濟深親自擔任建校董事會董事長。為籌集辦學資金,李濟深帶頭捐獻部分自家田產,贈送一批珍藏古籍。校董李少軒和鐘寶衡等人,則風塵僕僕走遍所有鄰近鄉村,發動民眾捐資辦學。李濟深的老部下蔡廷鍇、薛岳將軍聞此善舉,亦鼎力支持,眾多海外僑胞也慷慨解囊相助。 1942年秋學校建成招生,李濟深親筆題寫了校名“蒼梧中山中學”,各鄉學子得以就近入學。

黨籍數次被開除

不改抗日愛國心

三次被開除國民黨黨籍,多次被特務暗殺,李濟深跌宕起伏的一生與蔣介石戚戚相關,他們的恩恩怨怨持續了幾十年之久。

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蔣介石將李濟深軟禁于南京湯山官員招待所,剝奪軍政大權,並“永遠開除黨籍”,這是李濟深第一次被蔣介石開除出國民黨。

桂系曾逼蔣介石下臺,蔣介石對此一直耿耿于懷,桂系軍事力量不斷強大也逐漸威脅到南京政權。而李濟深是國民黨軍政界的元老,是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並兼第八路軍總指揮,又是國民黨廣州政治分會的主席,他長期以來與李宗仁、黃紹竑等關係密切,形成了粵桂聯盟,人們甚至說李濟深是“桂系的首領”。不除去李濟深、李宗仁這些心腹大患,蔣介石是寢不安枕、食不甘味。他,一直在等待時機。

機會很快出現了。

李濟深塑像。

1929年2月,由桂系控制的武漢政治分會以“把持稅收”、“剿匪不力”等為由,免去了蔣派人物、湖南省省長魯滌平的職務。史稱“湘案”。

蔣介石立即抓住這件事向桂系發難。雖然李宗仁向中央自請處分並望中央諒解,但蔣介石仍不肯善罷甘休,要求李濟深由廣州來南京調處“湘案”。

在南京,李濟深遭遇了“鴻門宴”,到蔣公館赴晚宴,卻突然被抓了起來,送往“湯山官員招待所”囚禁,由蔣介石的親信武裝陸海空軍總司令部警衛團嚴加看管。同時,蔣介石命令前方各軍對桂系所屬部隊“痛加討伐”,並永遠開除李濟深的黨籍。

曾力勸李濟深來寧並擔保他人身安全的吳稚暉、蔡元培、張靜江等十分憤慨,一再要求釋放李濟深。因蔣介石不肯放人,吳稚暉還和蔣大吵了一頓。他告訴蔣介石,“我要陪任潮兄在一起,你要宰他就把我也宰了!”蔣介石迫於多方壓力,恢復了李濟深的自由,但仍將他軟禁在南京鼓樓家中。

發生“九一八”事變後,李濟深等因政治關係被開除黨籍的國民黨黨員均恢復了黨籍,一致對外抗日。

然而,兩年後的1933年,李濟深第二次被開除出國民黨,這次是因為“福建事變”反蔣聯共抗日。

1933年11月18日,李濟深與蔣光鼐、蔡廷鍇一起,以原十九路軍為基礎,在福州發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李濟深當選為政府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

“福建事變”失敗後,李濟深等出走香港,後李濟深輾轉回到家鄉梧州。蔣介石下令逮捕李濟深,並永遠開除出國民黨。

李濟深並沒有停下來,1937年春,他在梧州召集中華民族革命同盟各省代表舉行會議,商討抗日救亡和推動國共合作等問題。“李濟深一直堅持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抗日。在梧州工作的陳良佐陪同蔡廷鍇,到李濟深位於馬王街(今東中路)的李公館。在李公館,李濟深與蔡廷鍇決定聯名致書毛澤東,並派楊德華送往延安。”梧州市政協原副主席陳澄波介紹。稍後,毛澤東及時給李濟深、蔡廷鍇寫了復函,“這個時期,李濟深與中共中央建立起了直接聯繫。”陳澄波說。

在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歡迎過去反對過他的人參加抗戰,共赴國難。抱著共同抗日的願望,李濟深回到國民黨黨內與蔣介石重新共事。他被任命為軍事委員會常委,其後擔任戰地黨政委員會副主任。

蔣介石對李濟深與中共的密切聯繫極為不滿,又怕他以戰地委員會作為陣地來反對他,遂於1940年,將李濟深調任軍事委員會桂林辦公廳主任,給了個閒職。沒多久,蔣介石直接下令把桂林辦公廳撤銷,要求李濟深到重慶任軍事參議院院長。李濟深堅持不去,繼續留在桂林堅持抗日民主鬥爭。

1944年8月,衡陽失守,廣西危在旦夕。廣西省政府前往桂西山區。李濟深批評當權者輕言撤退,決心留在敵後堅持鬥爭,他以養病為由急返梧州。

回到家鄉料神村不久,梧州和蒼梧就被日軍佔領,距李濟深家只有四十裡路的戎圩(今龍圩)也駐紮了日軍。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李濟深感到要保衛家鄉,只有靠人民自己的力量。他立即發動家鄉各界人士建立了“人民自衛、自治動員委員會”。接著,他又授意其族侄李沛霖在大坡成立了“南區抗日自衛委員會”,並建立了抗日自衛隊的民眾武裝。在李濟深的推動下,附近一些地區也成立了抗日自衛隊。這使得城裡的日寇不敢隨便下鄉搶掠,故大坡、廣平、新地一帶秩序安定,商旅暢通。

為開展抗日宣傳,李濟深讓他的次子李沛金利用家中的一部電臺每日收聽有關電訊,並把收到的消息用黑板報公佈出來,使廣大民眾瞭解抗戰大勢,鼓勵大家同仇敵愾。後來李沛金等人又辦起了一份油印小報《南報》,使宣傳工作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不少曾見過李濟深的村民都表示,在蒼梧一帶,幾乎沒有不認識李濟深的,知道他能文能武,是一位積極回應中國共產黨一致抗日號召的軍官。鄉親們知道他回來帶領大家抗日,便奔相走告,大家如同吃了顆定心丸,感覺踏實了許多。

李濟深串聯抗日武裝開始後,每到一村莊,都會在沿途慷慨陳詞,發動民眾抗日。李濟深個子不高,但一講起話來,那聲音、那架勢,讓人感覺到他內心堅定的意志。

由於缺乏開展抗戰工作的幹部,李濟深派人到賀縣等地請來李民欣、舒宗鎏、胡希明等民主人士,協助開展抗日活動。

李濟深的抗日活動很快引起了日偽的注意。日偽知道李濟深是國民黨軍政界元老,又與蔣介石有矛盾,因而以為有機可乘,便派了一個曾是李濟深部下的姓林的漢奸攜鉅款來到李濟深家中當說客,勸李濟深與日本人合作,並許諾說,只要李先生願意“合作”,日本人準備將整個華南、中南交李濟深管轄,遭李濟深嚴詞拒絕。

李濟深開展的敵後抗戰活動,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關注和支持。1945年初,王若飛、董必武按照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派中共地下黨員狄超白化裝成商人,秘密由重慶到蒼梧會見了李濟深。

狄超白向李濟深轉達了中共對他堅持敵後抗戰的敬佩和今後盡可能多合作的希望,李濟深深表贊同。狄超白還介紹了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已改組為中國民主同盟的情況,李濟深聽後要狄超白儘快將此消息告訴在八步的梁漱溟、陳此生等人,並轉達他本人的意見。不久,梁漱溟就根據李濟深的建議,在廣西建立了民盟南方總支部,在各地發展盟員,建立基層組織,發動群眾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和民主運動。

李濟深回家鄉集合同志,組織武裝力量,在抗擊日寇、保家衛國的過程中,割據桂東南,形成一個由人民自衛、自治的民主根據地。

抗日戰爭勝利後,李濟深遭遇了第三次被開除國民黨黨籍。

1947年2月,李濟深在香港《華商報》發表反對蔣介石發動內戰的“七項意見”,公開叫板蔣介石,反對內戰,以挽救危局,並著手籌建民革。

蔣介石聞之大怒,以“對總裁失敬和侮辱國民黨”為罪名,並登報通緝。

李濟深也發表聲明,正式跟蔣介石決裂。這一次,他永遠脫離了國民黨。

看到李濟深態度如此堅決,蔣介石直接下令,將李濟深的兒子李沛鈺扣留當人質。在困難面前,李濟深並未退縮。當時民革在香港成立了軍事策反小組,李濟深選擇留下來做國民黨將領的策反工作,以加快解放戰爭的進程。

第二年,蔣介石見大勢已去,本想撤退到昆明,但李濟深早已在昆明設好埋伏。蔣介石只好退到廣州黃埔軍校,由4艘軍艦保護。李濟深見機委託一名戰友策反4個艦長起義,準備活捉蔣介石。可惜起義的消息被提前洩露,蔣介石把4個艦長全部殺害,裝在麻袋裡,扔到水井中。

蔣介石憤恨在心,派特務暗殺李濟深。一天,李濟深走在路上,突然感覺到有特務跟蹤,他目光犀利地盯著前來刺殺特務,特務被嚇愣了,手中的槍不由自主地掉在地上,自己也跪了下來。

雖然屢次被刺殺,但是李濟深仍堅持實現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願與全國各民主黨派、民主人士攜手並進,徹底剷除革命障礙,建設獨立、民主、幸福之新中國”。因此,李濟深與何香凝、馮玉祥、蔡廷鍇等人一起,在香港組建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新中國。

1949年,李濟深應中共中央的邀請,參加新政協的籌備工作,到1959年逝世,在此期間,他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屆、第二屆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委員會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副主席。

梧州大事記

中華民國(1912年~1949年)

●民國35年(1946年)

1月30日 廣西大學1000多名學生掀起“返梧運動”,反對國民政府教育部和省政府強令西大從柳州臨時校址迂回桂林。2月底3月初,該校師生陸續抵梧,進住梧州高中校舍。

5月15日至21日 梧州霍亂流行,患者60多人。

8月 行政院核准,廣西省增置南寧、柳州、梧州三市;10月16日廣西省政府通過梧州於1947年1月成立市。

9月19日至22日 中華海員工會梧州分會海員工人,為反對廣西省政府無理撤銷梧州分會起卸組而舉行罷工,先後停航的輪船達二三十艘,水路交通中斷,軍需品也無法運走,史稱“梧州起卸組事件”。

11月 簽定《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後,美貨充斥中國市場,梧州各商行深受其害,紛紛倒閉,平碼行業由原來的130多家,減至五六十家。

●民國36年(1947年)

3月23日 梧州《西江日報》創刊,發行人程思遠,社長陳情,該報辦至 1950 年 2 月。

6月 洪水成災,梧州過半房屋被淹沒。最高水位為22.82米。

8月4日 梧州電廠火火,全市停電。

10月13日 廣西省政府省務會議通過省緊急保安費征借辦法,規定向個人或團體征借,梧州為80億元,為全省最多,限月底前完成。

●民國37年(1948年)

8月19日 蔣介石命令發行金圓券(紙幣)的消息傳至梧州後,市場金融由沉寂轉向波動。梧州囤積之風複起,勞苦民眾彷徨不安。

8月23日 金圓券在梧州上市。法幣 300 萬元兌換金圓券1元。

冬 中國航空公司開闢香港至梧州水上飛機運輸線。該航線無固定班期和起飛時間,只在梧州設立省票處,營運至解放前停航。

梧州發佈

wuzhoufabu2015

梧州發佈編輯部

編輯:鄭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