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章子怡左手抱著這麼多根法棍,右手還夾一手包,合理嗎?

● ● ●

幾年前,在國內的一本旅行雜誌上,看到章子怡在巴黎拍攝的時尚大片,

她懷裡抱著一個半人高的大牛皮紙袋,紙袋裡裝著好幾根法棍麵包,營造出一種在法國人看來非常奇怪的感覺,洋溢著極有代表性的關於法國的迷思。

在國人看來法范兒十足的法棍,其實是法國人正餐裡的頭號主食,大抵相當於我們吃的大米飯和饅頭。法棍是他們的日常,卻成了外人手中讓他們看起來非常尷尬的“時尚道具”。

在巴黎住久了,就發現原來對法國的瞭解盡是迷思。

那些口口相傳、普遍流傳於世的關於法國的一切,隨著我的“以身試法”,逐漸露出馬腳。

就從人人高歌讚頌的法國餐桌說起。

在塞納河邊的藍帶廚藝學校裡,可以看到全世界被法式美食所“蠱惑”而前來實現夢想的“天真狂”——我也是其中一員——這裡面幾乎看不到法國本地人。還以為法國人生來就個個都是烹飪高手,在家裡每天料理蝸牛、龍蝦、黑松露,

烤雞、牛排更是不在話下。我的廚藝開始精進的時候,常在家開設私廚招待賓朋,不乏巴黎人,他們每次都大快朵頤。後來換到我去他們家中作客,全程吃的都是冷菜,超市里買來的乳酪和火腿,速凍店搬回來的手指小食,主人最多自己下廚拌一個沙拉。下次再去的時候,我會自帶一隻烤雞,因為我們中國人認為光吃涼菜哪裡能叫吃飯。寒酸噢。平日裡,他們自己在家下廚的時候,
根本不會料理我們熟知的經典法餐,諸如紅酒燉牛肉、芥末醬燉雞、白豆燉鍋,更多的就是買個半成品的披薩、一塊切好的牛排、速凍的炸雞塊。嗯,不如你去超市里看看諸如此類那眾多的食物選擇,就能一下子知道法國人在家吃飯的日常了。和你瞭解的法式大餐判若兩個世界。

何止是吃。連大熱的旅遊景點都是迷思。

我們最喜歡和埃菲爾鐵塔同框,尤其在夜晚整點的時候,鐵塔燈光閃爍,是巴黎最浪漫的時刻。我們當然以為它是巴黎人心中最閃耀的驕傲。然而,巴黎人談到它的時候,卻難聯想到浪漫與時髦,他們更多地回想起100多年前300米高的鐵塔建造之時,巴黎的文人雅士們聯名上書抵制這一“無用的怪物”的誕生。

他們認為它破壞了巴黎的純淨,讓這座城市的整體美毀於一旦。

那是1889年的事情。過了快100年,你發現好像這個社會一點都沒有進步。1988年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在盧浮宮前廣場上拔地而起的時候,巴黎人依舊奮起抵抗。他們認為古典不該被現代顛覆。一向熱愛革命的他們在巴黎城市景觀的演進進程中卻一直如此保守。

巴黎人永遠在保守和改革中搖擺。

今天,人們蜂擁前往莫内博物館和橘園美術館欣賞莫内的《睡蓮》,位於巴黎西郊吉維尼的莫内故居和花園甚至成為了近年來最火爆的旅遊景點。印象派是當今最受推崇的藝術流派之一,催生了之後現代藝術的發展。然而,在1874年莫内首次展出它的《印象,日出》時,他收穫的是漫天的嘲諷和批判。那些人還活在古典美術的過去,認為莫内運用的新風格缺乏技巧和智識。直到6年之後,在幾個重要畫廊的精心運作之下,印象派才終於被正名。讓人屏息凝神、心曠神怡的印象派畫作背後其實暗湧著不為人知的矛盾與爭鬥。

巴黎女人以她們“毫不費力的時髦”(Effortlessly chic)聞名於世。在地鐵上看到這樣的巴黎女孩兒,我總是忍不住多觀察一下。她們好像只用了一分鐘就完成了出街前的形象造型工作——匆忙抓起床邊的幾件衣服(甚至白襯衫上還帶著昨晚別人的氣味),都不是什麼大牌,搭配得卻天衣無縫;隨手抓了抓頭髮盤起一個髮髻,耳側的幾縷任性地散落;完全的裸妝,直到一路小跑到地鐵站,在月臺上站定,才有時間用大紅的唇膏塗上嘴唇,抿嘴的一刻地鐵恰好進展。坐在座位上,慌亂感一下子蕩然無存,面龐從容,掏出一本小說,性☆禁☆感極了。

後來,法國人告訴我,你所看到的“毫不費力”,卻是她們費盡全力營造出來的假像。事實是,她們一大早就起床,翻箱倒櫃,搭配了十幾身,都一直覺得有一種刻意感,為了找到那個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高級隨意感,她們已經花了一個小時。為了讓那幾縷頭髮看似不經意地散落,她們大概挽了二十多次頭髮。明明離出門還有五分鐘,偏偏不把口紅在家裡塗好,再最後檢視一下從頭到腳的整體風格,然後打開門,這一切出了這道門就絕不被外人知曉。

她雲淡風輕地坐在地鐵上,幾個操著濃重美國西部口音的女孩子吵吵鬧鬧地上了地鐵,她忍不住想看一眼她們。她們穿著超短裙,睫毛膏是脖子以上最大的風頭,言談中有一種華美的自信。她們來巴黎找尋心中的夢,卻不知巴黎人早把自己的“秘笈”鎖在了家裡,或者植入到了血液之中,讓外人永遠只能學到皮毛。

於是有了我們關於法范兒的種種迷思。

● ● ●

所有文字均為法范兒原創。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路。

更多法范兒美好

● ● ●

點擊閱讀原文,給你更多法范兒

一向熱愛革命的他們在巴黎城市景觀的演進進程中卻一直如此保守。

巴黎人永遠在保守和改革中搖擺。

今天,人們蜂擁前往莫内博物館和橘園美術館欣賞莫内的《睡蓮》,位於巴黎西郊吉維尼的莫内故居和花園甚至成為了近年來最火爆的旅遊景點。印象派是當今最受推崇的藝術流派之一,催生了之後現代藝術的發展。然而,在1874年莫内首次展出它的《印象,日出》時,他收穫的是漫天的嘲諷和批判。那些人還活在古典美術的過去,認為莫内運用的新風格缺乏技巧和智識。直到6年之後,在幾個重要畫廊的精心運作之下,印象派才終於被正名。讓人屏息凝神、心曠神怡的印象派畫作背後其實暗湧著不為人知的矛盾與爭鬥。

巴黎女人以她們“毫不費力的時髦”(Effortlessly chic)聞名於世。在地鐵上看到這樣的巴黎女孩兒,我總是忍不住多觀察一下。她們好像只用了一分鐘就完成了出街前的形象造型工作——匆忙抓起床邊的幾件衣服(甚至白襯衫上還帶著昨晚別人的氣味),都不是什麼大牌,搭配得卻天衣無縫;隨手抓了抓頭髮盤起一個髮髻,耳側的幾縷任性地散落;完全的裸妝,直到一路小跑到地鐵站,在月臺上站定,才有時間用大紅的唇膏塗上嘴唇,抿嘴的一刻地鐵恰好進展。坐在座位上,慌亂感一下子蕩然無存,面龐從容,掏出一本小說,性☆禁☆感極了。

後來,法國人告訴我,你所看到的“毫不費力”,卻是她們費盡全力營造出來的假像。事實是,她們一大早就起床,翻箱倒櫃,搭配了十幾身,都一直覺得有一種刻意感,為了找到那個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高級隨意感,她們已經花了一個小時。為了讓那幾縷頭髮看似不經意地散落,她們大概挽了二十多次頭髮。明明離出門還有五分鐘,偏偏不把口紅在家裡塗好,再最後檢視一下從頭到腳的整體風格,然後打開門,這一切出了這道門就絕不被外人知曉。

她雲淡風輕地坐在地鐵上,幾個操著濃重美國西部口音的女孩子吵吵鬧鬧地上了地鐵,她忍不住想看一眼她們。她們穿著超短裙,睫毛膏是脖子以上最大的風頭,言談中有一種華美的自信。她們來巴黎找尋心中的夢,卻不知巴黎人早把自己的“秘笈”鎖在了家裡,或者植入到了血液之中,讓外人永遠只能學到皮毛。

於是有了我們關於法范兒的種種迷思。

● ● ●

所有文字均為法范兒原創。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路。

更多法范兒美好

● ● ●

點擊閱讀原文,給你更多法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