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666!這些“大咖”給南京畫了一張“藍圖”……

昨天南京來了好多“城市建設高人”

麥肯錫公司全球副董事合夥人

英國駐上海總領館總領事、上海美國商會會長、

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國家發改委、

中國社科院等專家和學者......

南京市市長繆瑞林和他們一道

一起為南京發揮在揚子江城市群中的引領作用出謀劃策

南京未來定位樞紐城市

都市區構建45分鐘都市圈

南京南打造“城市副中心”

建租賃混合式公寓建設

......

先說說,揚子江城市群是個啥?

江蘇沿江8市:南京、鎮江、常州

無錫、蘇州、揚州、泰州、南通

要著手組建聯盟“揚子江城市群”

這個城市群

經濟規模6萬億元,是上海的2倍多

長三角南翼八市的1.5倍

與世界排名第17、18的荷蘭、土耳其相當

這個城市群還是

長江經濟帶上發展基礎最好,綜合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也是中國產業體系最完整、創新能力最強

城鎮分佈最密集、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而南京,作為

江蘇省省會和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長三角地區唯一的特大城市

以及揚子江的起點城市

要怎麼發揮在揚子江城市群中的引領作用呢?

這6個問題是關鍵

問題1:南京在提升城市首位度方面有哪些路徑和舉措?

南京南打造真正“城市副中心”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顧朝林說:

南京市將成為1000萬人口的大都市,要及早尋找城市副中心,譬如東京的新宿,是依靠新宿火車站發展起來的。還有西班牙的馬德里,也是依靠火車站,所以應該關注南京南片區,在這個區域考慮未來副中心的建設。

目前的規劃是這樣

龍西互通二期工程今通車,

市區到南站南廣場節省20分鐘!南京南站綜合樞紐龍西互通二期工程今早7點正式通車。今後,主城及江甯居民可通過機場高速公路和宏運大道,快速出入南京南站南平台,和目前途經北廣場或地面道路達到南廣場相比,市民駕車至少要省15—20分鐘。

南站將是地鐵換乘大站,目前的規劃看,除已在運行的南京地鐵1號線、3號線、S1號線外,南京主城到橋林新城的寧和城際、南京地鐵6號線都將在南京南站換乘。

“四要素”齊發,邁向一線城市

國家發改委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總規劃師沈遲說:

在邁向一線城市的征途中,南京要在四要素上發力,即速度、密度、尺度、制度。

目前的規劃是這樣

速度

不出四年,“寧鎮揚”地鐵社保醫療等都將一體化

8月16日,南京市政府發佈《市政府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寧鎮揚同城化發展規劃的通知》。到2020年,寧鎮揚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具有較強活力和競爭力的國際性大都市區。

交通一體化方面,寧句城際軌道力爭年內開工,基本實現與鎮江、揚州基礎設施同城通達。公交同城化方面,主樞紐站間半小時通達、主城區間一小時通達,鼓勵體育場館雙向開放共用。還有社會保險參保繳費年限互認、推動實現寧鎮揚旅遊一卡通落地等。

密度

打造租賃混合式公寓建設

麥肯錫公司全球副董事合夥人王禕楓說:

在城市空間上,南京可以嘗試更多共用式的創新載體和居住空間。建設功能共用型的創新載體,集科研、商辦、文化演出、酒店於一體的科創中心。打造租賃混合式公寓建設,其中小戶型租賃,大戶型出售。

目前的規劃是這樣

目前,南京在雨花臺區、江甯區和江北新區等人才集聚地配備了人才安居房。其中:

今年下半年江甯將加緊建設15萬平方米人才安居房,包括紫金江寧的科創服務中心(4.89萬平方米、262套)和高新園的人才公寓(10.43萬平方米、668套)。

江北新區配套的8849人才公寓,總建築面積約13萬平方米,總投資6.8億,可提供1000多套人才房,精裝修拎包入住,連鍋碗瓢盆都準備好了。其中700套作為台積電南京專案的人才公寓,20多位從臺灣派來的台積電高管和技術人才已入住了。

尺度

1.5小時內,江蘇省內設區市任意到

4月21日,市政府公佈《關於加快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南京到2020年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的8個目標和20項重點任務:基本實現2小時內通達長三角中心城市,1.5時通達省內設區市。其中連徐鐵路、甯鹽高鐵已經提上日程!

制度

南京人才或企業“送錢、送房、幫維權”

7月1日起,《南京市人才安居辦法》正式實施,符合條件的6類人才,補貼最少每月拿600元,共有產權房最大送150㎡。

去年11月,江蘇省13部門聯合出臺20條措施促文化企業發展,二十條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包括金融、財稅、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

問題2:如何有效增強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南京未來定位:樞紐城市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說:

城市的發展必須建立在高度開放的基礎上,突出國際化發展,打造國際城市,只有國際化的城市才能發揮區域引領的作用。對南京未來的發展定位。南京未來應該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樞紐城市,包括交通樞紐、消費樞紐、研發樞紐。

目前的規劃是這樣

打造高效率的貨運物流服務體系

▽重點建設龍潭國際綜合物流集聚區、江北化工物流園、江甯濱江現代物流園。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建設下關長江國際航運物流服務集聚區。

▽積極推進中郵航空速遞物流集散中心二期工程建設,將中郵航空速遞物流集散中心打造成為集航空樞紐、分揀中心、國際國內快件物流郵件集散三位一體的現代化郵件快速集散中心。

都市區構建45分鐘通勤圈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顧朝林:

南京都市區要構建45分鐘通勤圈,以南京為中心,通達範圍覆蓋寧鎮揚和馬蕪滁六個城市,以城市間的高速公路為主骨架,與城市的週邊快速路相連,形成四通八達的路網。

目前的規劃是這樣

打造高水準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

▽加快推進寧句線、寧和線一期、寧溧線、甯高線二期、甯天線南延等都市圈軌道建設,促進寧鎮揚一體化發展。推進1號線北延、2號線西延、3號線三期、5號線、6號線、7號線、9號線一期、10號線二期、4號線二期、11號線等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到2020年,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420公里以上。

▽完善過江通道佈局,力爭建成南京長江五橋和浦儀公路跨夾江通道,完成長江大橋維修改造,開工建設和燕路過江通道、建甯西路過江通道、仙新路過江通道,力爭開工建設龍潭過江通道,加快推進漢中西路、七鄉河、錦文路等其餘過江通道前期研究工作,加強專案儲備。

問題3:如何進一步強化產業創新合作?

發展汽車產業,新能源汽車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顧朝林說:

打造一個副中心,要有足量的人口,以及產業的支撐,可以在副中心發展汽車產業,主要是新能源汽車。

目前的規劃是這樣

汽車產業方面,在一周前就傳來最新好消息:

江寧要建106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智慧汽車產業新城!

主要在濱江開發區和牛首山文化旅遊區

除了整車製造及汽車零部件的製造區、無人駕駛汽車測試場

還有交通博物館、FE電動方程式賽車等參觀體驗

聽起來就覺得酷爆了!

在南京主城打造“矽巷”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保軍說:

南京的老城區有最集中的創新資源(42所高校與職校),有最低的綜合創業型成本,但卻面臨創新空心化,創新不在園區,而在社區。我建議在主城區打造“矽巷”。而在週邊去尋找“矽谷”。

目前的規劃是這樣

南京劃為優化、重點、限制、禁止開發4個區域

8月22日,南京出臺主體功能區實施規劃,將南京劃分為了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以及禁止開發區域四個部分。其中:

明確優化開發區域面積約941.9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4.3%;

重點開發區域面積2351.6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35.7%;

限制開發區域面積3293.5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50.0%)。

此外,禁止開發區域共106處,與生態紅線區域範圍基本一致,其中一級管控區424.28平方公里,二級管控區1126.38平方公里,均點狀分佈於全市域。

問題 4:如何更好推動綠色發展?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區域與城市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方創琳說:

揚子江城市群處於長江經濟帶的“龍睛”地位,未來建成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重要引領區。

目前的規劃是這樣

水源保護

嚴禁與水源無關的任何開發建設

南京市去年1月批准實施的《濱江岸線利用詳細規劃(2014-2030)》提出,南京市總里程308公里的市域濱江岸線中,9.4公里為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嚴禁與水源無關的任何開發建設。

夾江(城南水廠)取水口整合工程施工現場/南京日報

夾江近年來已實行禁航,取消了碼頭、黃砂堆場、江灘船舶修造、水上加油站等污染源,並對綠博園、沿江生態廊道和青奧場館周邊環境進行整治,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上下游500米內禁止進行任何工程建設,上下游1公里內禁止進行對水體產生影響的工程建設。

大氣治理

好空氣不依靠“等風來”

攝影:李曉飛

近幾年,南京市不斷推進環境品質改善,啟動“水陸空”立體治汙,城市環境明顯提升,每一位生活在這裡的市民都真真切切享受到了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問題5:如何全面提高城市國際化水準?

目前的規劃是這樣

引進海歸人才

7月1日起,南京正式實施《南京市人才安居辦法》。為國際國內頂尖人才、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各類人才發放安居補貼,補貼最少每月拿600元,共有產權房最大送150㎡。

擴大對外開放

跨國公司,最高可給予500萬元支持

今年5月,南京市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意見》,列出23條具體工作措施,其中不少具有“南京特色”:

首次將外資非法人研發機構納入扶持對象,對知名跨國公司在寧設立的獨立法人或經認定的非法人研發機構,根據年均研發投入、專職研發人員規模,最高可給予500萬元支持;

吸引跨國公司在我市設立外資地區總部和採購中心、結算中心、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對外資投資性公司或符合商務部認定標準的外資地區總部,最高可給予500萬元的開辦補助;

對特別優秀的在南京實施重大技術專案並獲得風險投資的,給予最高不超過1億元跟進投資等。

問題6:如何有效推進區域融合發展?

重新定義南京都市圈,可與上海平行發展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原常務副院長左學金說:

南京都市圈的發展走在全國的前列,但怎樣更好實現和上海的錯位發展一直是困擾我們的難題,其實與之平行發展也未嘗不可。通過成立南京都市圈協同發展專家委員會,以市縣為南京都市圈的最小行政單位,從而使得政府投放、共用共建更加精准。

目前的規劃是這樣

8月17日,市政府辦公廳下發了《南京市“十三五”區域合作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南京將加快揚子江城市群建設,推進寧鎮揚同城化,促進南京都市圈融合,發展泛長三角合作,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三大國家戰略,提升南京輻射能力。

都市圈融合

南京公積金有望在揚州、鎮江、蕪湖等地買房

都市圈的公共交通也將實現同城化。接下來,將優化調整城際客運班線,開通都市圈公交線路,加快客運公交同城化和換乘樞紐建設,推進都市圈客運班車開行、交通資訊發佈、候機候車等服務同城化,提升都市圈交通服務同城化水準。

社會保障方面,南京將推進與周邊都市圈共用。首先研究擴大住房公積金互貸模式和範圍。也就是說,未來南京市民的公積金有望可在揚州、鎮江、蕪湖等都市圈買房。

提升中心城市地位

“十三五”期間,南京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全面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力爭在國家戰略實施中大有作為,全面提升南京區域中心城市地位。《規劃》中提出,要加快南京北站及蘇南沿江、北沿江、寧淮、鎮宣、揚甯馬巢、寧合客運等幹線鐵路建設;拓展祿口國際機場國際航線密度,提升航空港區域地位等。

現在來展開的你腦洞:

南京爭做揚子江城市群"龍頭"

你覺得還需要什麼?

南京發佈工作室綜合整理

素材來源 | 部分自紫金山新聞用戶端、南報網

戳閱讀原文進入“賺積分”頁面,快來賺積分咯!

“寧鎮揚”地鐵社保醫療等都將一體化

8月16日,南京市政府發佈《市政府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寧鎮揚同城化發展規劃的通知》。到2020年,寧鎮揚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具有較強活力和競爭力的國際性大都市區。

交通一體化方面,寧句城際軌道力爭年內開工,基本實現與鎮江、揚州基礎設施同城通達。公交同城化方面,主樞紐站間半小時通達、主城區間一小時通達,鼓勵體育場館雙向開放共用。還有社會保險參保繳費年限互認、推動實現寧鎮揚旅遊一卡通落地等。

密度

打造租賃混合式公寓建設

麥肯錫公司全球副董事合夥人王禕楓說:

在城市空間上,南京可以嘗試更多共用式的創新載體和居住空間。建設功能共用型的創新載體,集科研、商辦、文化演出、酒店於一體的科創中心。打造租賃混合式公寓建設,其中小戶型租賃,大戶型出售。

目前的規劃是這樣

目前,南京在雨花臺區、江甯區和江北新區等人才集聚地配備了人才安居房。其中:

今年下半年江甯將加緊建設15萬平方米人才安居房,包括紫金江寧的科創服務中心(4.89萬平方米、262套)和高新園的人才公寓(10.43萬平方米、668套)。

江北新區配套的8849人才公寓,總建築面積約13萬平方米,總投資6.8億,可提供1000多套人才房,精裝修拎包入住,連鍋碗瓢盆都準備好了。其中700套作為台積電南京專案的人才公寓,20多位從臺灣派來的台積電高管和技術人才已入住了。

尺度

1.5小時內,江蘇省內設區市任意到

4月21日,市政府公佈《關於加快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南京到2020年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的8個目標和20項重點任務:基本實現2小時內通達長三角中心城市,1.5時通達省內設區市。其中連徐鐵路、甯鹽高鐵已經提上日程!

制度

南京人才或企業“送錢、送房、幫維權”

7月1日起,《南京市人才安居辦法》正式實施,符合條件的6類人才,補貼最少每月拿600元,共有產權房最大送150㎡。

去年11月,江蘇省13部門聯合出臺20條措施促文化企業發展,二十條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包括金融、財稅、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

問題2:如何有效增強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南京未來定位:樞紐城市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說:

城市的發展必須建立在高度開放的基礎上,突出國際化發展,打造國際城市,只有國際化的城市才能發揮區域引領的作用。對南京未來的發展定位。南京未來應該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樞紐城市,包括交通樞紐、消費樞紐、研發樞紐。

目前的規劃是這樣

打造高效率的貨運物流服務體系

▽重點建設龍潭國際綜合物流集聚區、江北化工物流園、江甯濱江現代物流園。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建設下關長江國際航運物流服務集聚區。

▽積極推進中郵航空速遞物流集散中心二期工程建設,將中郵航空速遞物流集散中心打造成為集航空樞紐、分揀中心、國際國內快件物流郵件集散三位一體的現代化郵件快速集散中心。

都市區構建45分鐘通勤圈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顧朝林:

南京都市區要構建45分鐘通勤圈,以南京為中心,通達範圍覆蓋寧鎮揚和馬蕪滁六個城市,以城市間的高速公路為主骨架,與城市的週邊快速路相連,形成四通八達的路網。

目前的規劃是這樣

打造高水準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

▽加快推進寧句線、寧和線一期、寧溧線、甯高線二期、甯天線南延等都市圈軌道建設,促進寧鎮揚一體化發展。推進1號線北延、2號線西延、3號線三期、5號線、6號線、7號線、9號線一期、10號線二期、4號線二期、11號線等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到2020年,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420公里以上。

▽完善過江通道佈局,力爭建成南京長江五橋和浦儀公路跨夾江通道,完成長江大橋維修改造,開工建設和燕路過江通道、建甯西路過江通道、仙新路過江通道,力爭開工建設龍潭過江通道,加快推進漢中西路、七鄉河、錦文路等其餘過江通道前期研究工作,加強專案儲備。

問題3:如何進一步強化產業創新合作?

發展汽車產業,新能源汽車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顧朝林說:

打造一個副中心,要有足量的人口,以及產業的支撐,可以在副中心發展汽車產業,主要是新能源汽車。

目前的規劃是這樣

汽車產業方面,在一周前就傳來最新好消息:

江寧要建106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智慧汽車產業新城!

主要在濱江開發區和牛首山文化旅遊區

除了整車製造及汽車零部件的製造區、無人駕駛汽車測試場

還有交通博物館、FE電動方程式賽車等參觀體驗

聽起來就覺得酷爆了!

在南京主城打造“矽巷”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保軍說:

南京的老城區有最集中的創新資源(42所高校與職校),有最低的綜合創業型成本,但卻面臨創新空心化,創新不在園區,而在社區。我建議在主城區打造“矽巷”。而在週邊去尋找“矽谷”。

目前的規劃是這樣

南京劃為優化、重點、限制、禁止開發4個區域

8月22日,南京出臺主體功能區實施規劃,將南京劃分為了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以及禁止開發區域四個部分。其中:

明確優化開發區域面積約941.9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4.3%;

重點開發區域面積2351.6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35.7%;

限制開發區域面積3293.5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50.0%)。

此外,禁止開發區域共106處,與生態紅線區域範圍基本一致,其中一級管控區424.28平方公里,二級管控區1126.38平方公里,均點狀分佈於全市域。

問題 4:如何更好推動綠色發展?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區域與城市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方創琳說:

揚子江城市群處於長江經濟帶的“龍睛”地位,未來建成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重要引領區。

目前的規劃是這樣

水源保護

嚴禁與水源無關的任何開發建設

南京市去年1月批准實施的《濱江岸線利用詳細規劃(2014-2030)》提出,南京市總里程308公里的市域濱江岸線中,9.4公里為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嚴禁與水源無關的任何開發建設。

夾江(城南水廠)取水口整合工程施工現場/南京日報

夾江近年來已實行禁航,取消了碼頭、黃砂堆場、江灘船舶修造、水上加油站等污染源,並對綠博園、沿江生態廊道和青奧場館周邊環境進行整治,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上下游500米內禁止進行任何工程建設,上下游1公里內禁止進行對水體產生影響的工程建設。

大氣治理

好空氣不依靠“等風來”

攝影:李曉飛

近幾年,南京市不斷推進環境品質改善,啟動“水陸空”立體治汙,城市環境明顯提升,每一位生活在這裡的市民都真真切切享受到了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問題5:如何全面提高城市國際化水準?

目前的規劃是這樣

引進海歸人才

7月1日起,南京正式實施《南京市人才安居辦法》。為國際國內頂尖人才、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各類人才發放安居補貼,補貼最少每月拿600元,共有產權房最大送150㎡。

擴大對外開放

跨國公司,最高可給予500萬元支持

今年5月,南京市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意見》,列出23條具體工作措施,其中不少具有“南京特色”:

首次將外資非法人研發機構納入扶持對象,對知名跨國公司在寧設立的獨立法人或經認定的非法人研發機構,根據年均研發投入、專職研發人員規模,最高可給予500萬元支持;

吸引跨國公司在我市設立外資地區總部和採購中心、結算中心、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對外資投資性公司或符合商務部認定標準的外資地區總部,最高可給予500萬元的開辦補助;

對特別優秀的在南京實施重大技術專案並獲得風險投資的,給予最高不超過1億元跟進投資等。

問題6:如何有效推進區域融合發展?

重新定義南京都市圈,可與上海平行發展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原常務副院長左學金說:

南京都市圈的發展走在全國的前列,但怎樣更好實現和上海的錯位發展一直是困擾我們的難題,其實與之平行發展也未嘗不可。通過成立南京都市圈協同發展專家委員會,以市縣為南京都市圈的最小行政單位,從而使得政府投放、共用共建更加精准。

目前的規劃是這樣

8月17日,市政府辦公廳下發了《南京市“十三五”區域合作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南京將加快揚子江城市群建設,推進寧鎮揚同城化,促進南京都市圈融合,發展泛長三角合作,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三大國家戰略,提升南京輻射能力。

都市圈融合

南京公積金有望在揚州、鎮江、蕪湖等地買房

都市圈的公共交通也將實現同城化。接下來,將優化調整城際客運班線,開通都市圈公交線路,加快客運公交同城化和換乘樞紐建設,推進都市圈客運班車開行、交通資訊發佈、候機候車等服務同城化,提升都市圈交通服務同城化水準。

社會保障方面,南京將推進與周邊都市圈共用。首先研究擴大住房公積金互貸模式和範圍。也就是說,未來南京市民的公積金有望可在揚州、鎮江、蕪湖等都市圈買房。

提升中心城市地位

“十三五”期間,南京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全面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力爭在國家戰略實施中大有作為,全面提升南京區域中心城市地位。《規劃》中提出,要加快南京北站及蘇南沿江、北沿江、寧淮、鎮宣、揚甯馬巢、寧合客運等幹線鐵路建設;拓展祿口國際機場國際航線密度,提升航空港區域地位等。

現在來展開的你腦洞:

南京爭做揚子江城市群"龍頭"

你覺得還需要什麼?

南京發佈工作室綜合整理

素材來源 | 部分自紫金山新聞用戶端、南報網

戳閱讀原文進入“賺積分”頁面,快來賺積分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