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大視頻網站打響IP佈局戰:物盡其用,還是殺雞取卵?

最早認識IP這個詞時,它是“互聯網協議”的縮寫,跟智慧財產權沒什麼關係。可這些年來,IP在漢語語境裡幾經演變,先是成了“智慧財產權”的縮寫,然後又成了“可供多維度開發的文化產業產品”。

各大文化娛樂公司言必稱IP,於是IP簡直成了新的“情懷”。

但請想像一下:假設你跟一個美國人用英語說“魔獸是一個很強大的IP”,他會很疑惑——暴雪什麼時候涉足了伺服器業務?

然後你才恍然意識到,原來IP也是新時代下新的“中國特色”。

從“摘桃子”到“種桃子”三大視頻網站爭相打造IP帝國

但IP到底是什麼?見仁見智。

用編劇宋方金老師的話來說:什麼是所謂的大IP呢?其實就是摘桃子,奪取勝利果實,以勝利果實作資本,走向更大的勝利。編劇汪海林老師也對IP熱頗為不滿,認為:大IP就是去技術化,去技術門檻,小鮮肉去演技。

可見IP熱有多不受文化人待見。

但文化人向來阻止不了資本的步伐,互聯網巨頭們仍然樂此不疲,三大視頻網站爭先恐後,

不遺餘力地建立起了自己的IP帝國。

首先是騰訊。騰訊手上最火的大IP,非《王者榮耀》莫屬。《人民日報》專門發文diss,推出史上最嚴防沉迷措施,也動搖不了這款遊戲在IP界的“王者”地位。

為了把《王者榮耀》這個大IP養得更大,騰訊也是使出了洪荒之力。

在騰訊的每檔綜藝節目裡,都會想方設法增加遊戲的曝光度,用遊戲中的梗勾起觀眾的好奇心。

比如在最近一期的《飯局的誘惑》中,嘉賓馬可和於小彤就全程毫無痕跡地安利《王者榮耀》。同時,由明星帶隊比拼的《集結吧王者》也已經有了一批固定的忠粉。接下來,騰訊還要借勢打造重磅綜藝節目《王者之戰》,在節目中邀請一線明星真實還原5V5對戰。

優酷重點打造的,則是《火星情報局》。從研發、宣推、技術到運營、行銷,優酷有超過一百人的團隊服務于《火星情報局》。阿裡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高級總監、《火星情報局》總監製宋秉華表示,這一超級網綜是在傳統製作思路和大資料分析中反復博弈出的作品,未來網綜的競爭將是研發的競爭。

接下來,銀河酷娛歷經12個月研發的《火星研究院》即將登場。

而在愛奇藝這裡,《中國有嘻哈》這個自有大IP無疑是個“大金礦”。接下來,除了要與馮小剛導演合作打造“嘻哈”電影之外,愛奇藝還在積極佈局《中國有嘻哈》在遊戲領域的版圖。再往後,還可以有音樂會,以及繼續推出“中國有XX”系列。

如果說早期熱衷於“拿IP”確實是在“摘桃子”,那麼三大視頻網站如今致力於“養IP”的做法,或許可以稱為“種桃子”了。顯然,網生內容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各大平臺都開始在IP自主開發上積極拓疆,緊鑼密鼓地建立起自己的IP帝國。

“一魚多吃”加“長尾效應”是效益最大化還是竭澤而漁?

要對IP價值進行全面開發,卻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如何避免受眾的審美疲勞?許多大IP熱衷於“影劇聯動”,卻往往遭遇滑鐵盧,已經充分暴露出IP短期快速開發可能造成的透支性消費弊端。

正如奇樹有魚CEO董冠傑所說,現在市場是很多的IP開發像是在殺豬,一刀下去就結束了,沒有更大的後續發展空間。他認為,IP開發更應該是像割韭菜,割完一茬還能再長一茬,是一個持續運營的過程,也就是所謂的“養IP”。

實際上,在IP持續開發的過程中,節奏的把控十分關鍵。例如每兩個月推出一部IP系列網大,在維持熱度的同時也能避免週期過短帶來的審美疲勞。而做電影在消耗IP的同時,也應該通過對IP內容的影像化對IP內容作進一步的深化補充,形成反哺,而不是一味地消耗IP。

當然,製作的誠意和水準也很重要。想一想,為什麼金庸的作品被反復翻拍,造就的可能是不同版本的經典;而《紅樓夢》被翻拍,卻引來一片吐槽?道理顯而易見。

再拿《琅琊榜》來說,電視劇的成功有目共睹。對於這樣一個超級IP,北京遊戲公司掌上縱橫果斷出手,早在2014年就出手,拿到了該小說以及衍生作品的遊戲改編授權。

《琅琊榜》手遊上線後,三日內登陸蘋果免費榜榜首,雙平臺下載量破百萬,日收入破百萬,十天流水過千萬。然而好景不長,高開低走,一個月後便從蘋果暢銷榜TOP100榜單中消失,其下跌速度之快,令關注者愕然。

但《琅琊榜》手遊多少還算是誠意之作,也賺到了錢。相比於此,其他一些所謂“優質IP改編遊戲”的泡沫化要嚴重得多。只需湊點錢,買下一本讀者眾多的網路小說、或是一部馳名海外的日本漫畫的改編權,然後製作一個精良的PPT,開一個看上去晃瞎全世界的發佈會,把項目吹得天花亂墜,忽悠到一筆投資,把遊戲做出來開服三個月,坑到錢就跑,也不是不可能。

如此沒有誠意,“IP佈局”自然也就成了“IP騙局”。

想要做得有格調,就必須拿出滿滿的誠意。在網生內容佈局中,做得比較好的要數米未傳媒。2016年6月,米未對外發佈了其發展體系——“XYZ軸”模型:

X軸是內容生產,包括《奇葩說》、《奇葩來了》、《飯局的誘惑》等網綜節目;

Y軸是內容的上下游衍生業務,比如因《奇葩說》走紅的馬薇薇等網生藝人的經紀業務,和喜馬拉雅FM上的付費音訊課程《好好說話》等;

Z軸則是投資佈局,已投資的內容製作團隊有果時傳媒、米加傳媒、大腦天宮團隊等。

在各個領域,米未傳媒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IP佈局是個系統工程。三大視頻網站的IP佈局也各有各的玩法。怎麼在開發過程中把IP養起來,還要越養越好,不僅要靠誠意,更要拼實力拼水準。但無論如何,只玩一個方向的內容是不行的了。

或許可以稱為“種桃子”了。顯然,網生內容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各大平臺都開始在IP自主開發上積極拓疆,緊鑼密鼓地建立起自己的IP帝國。

“一魚多吃”加“長尾效應”是效益最大化還是竭澤而漁?

要對IP價值進行全面開發,卻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如何避免受眾的審美疲勞?許多大IP熱衷於“影劇聯動”,卻往往遭遇滑鐵盧,已經充分暴露出IP短期快速開發可能造成的透支性消費弊端。

正如奇樹有魚CEO董冠傑所說,現在市場是很多的IP開發像是在殺豬,一刀下去就結束了,沒有更大的後續發展空間。他認為,IP開發更應該是像割韭菜,割完一茬還能再長一茬,是一個持續運營的過程,也就是所謂的“養IP”。

實際上,在IP持續開發的過程中,節奏的把控十分關鍵。例如每兩個月推出一部IP系列網大,在維持熱度的同時也能避免週期過短帶來的審美疲勞。而做電影在消耗IP的同時,也應該通過對IP內容的影像化對IP內容作進一步的深化補充,形成反哺,而不是一味地消耗IP。

當然,製作的誠意和水準也很重要。想一想,為什麼金庸的作品被反復翻拍,造就的可能是不同版本的經典;而《紅樓夢》被翻拍,卻引來一片吐槽?道理顯而易見。

再拿《琅琊榜》來說,電視劇的成功有目共睹。對於這樣一個超級IP,北京遊戲公司掌上縱橫果斷出手,早在2014年就出手,拿到了該小說以及衍生作品的遊戲改編授權。

《琅琊榜》手遊上線後,三日內登陸蘋果免費榜榜首,雙平臺下載量破百萬,日收入破百萬,十天流水過千萬。然而好景不長,高開低走,一個月後便從蘋果暢銷榜TOP100榜單中消失,其下跌速度之快,令關注者愕然。

但《琅琊榜》手遊多少還算是誠意之作,也賺到了錢。相比於此,其他一些所謂“優質IP改編遊戲”的泡沫化要嚴重得多。只需湊點錢,買下一本讀者眾多的網路小說、或是一部馳名海外的日本漫畫的改編權,然後製作一個精良的PPT,開一個看上去晃瞎全世界的發佈會,把項目吹得天花亂墜,忽悠到一筆投資,把遊戲做出來開服三個月,坑到錢就跑,也不是不可能。

如此沒有誠意,“IP佈局”自然也就成了“IP騙局”。

想要做得有格調,就必須拿出滿滿的誠意。在網生內容佈局中,做得比較好的要數米未傳媒。2016年6月,米未對外發佈了其發展體系——“XYZ軸”模型:

X軸是內容生產,包括《奇葩說》、《奇葩來了》、《飯局的誘惑》等網綜節目;

Y軸是內容的上下游衍生業務,比如因《奇葩說》走紅的馬薇薇等網生藝人的經紀業務,和喜馬拉雅FM上的付費音訊課程《好好說話》等;

Z軸則是投資佈局,已投資的內容製作團隊有果時傳媒、米加傳媒、大腦天宮團隊等。

在各個領域,米未傳媒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IP佈局是個系統工程。三大視頻網站的IP佈局也各有各的玩法。怎麼在開發過程中把IP養起來,還要越養越好,不僅要靠誠意,更要拼實力拼水準。但無論如何,只玩一個方向的內容是不行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