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絲路新駝鈴】在《火星救援》的地方,他們造了一座“新農村”

如果你看過好萊塢科幻影片《火星救援》,就知道了肯基亞克的自然環境。肯基亞克油田與小鎮,是石油人一手打造出來的“新農村”。

結束了一天的辛苦工作後,楊立新開始了他的“夜生活”——吃完晚飯,

他扛著鋤頭,奔赴屬於他的那片樂園。

這是生長于荒蕪油田邊上的菜園。除草、摘黃葉,為番茄、黃瓜、茄子、辣椒、荊芥、生菜等澆水,這是楊立新一天中的悠閒時光。

很難有人想像出來,之前這裡是一塊堆滿砂石和建築垃圾的廢棄地。從2013年的幾平方米,逐漸被擴充到120多平方米,蔬菜種類高達40多個品種。這片小菜園,給哈薩克肯基亞克這個石油小鎮帶來一抹鮮亮的綠色。

如果你看過好萊塢科幻影片《火星救援》,就知道了肯基亞克的自然環境。肯基亞克鹽上油田位於哈薩克阿克糾賓州南部,是一個已達“四旬”的老油田。

楊立新跟他同事的菜園子。(楊立新/圖)

這片綠色菜園的開墾者楊立新,出生于中國東北的一個農村家庭。

他的本職工作不是農民,但像種菜這樣的農活兒,他比肯基亞克當地的村民還瞭解。

“我們5個同事每天的休閒就是去搗鼓菜園,二到三月播種,四月到十月收割,十月到十二月修整,現在的蔬菜都吃不過來了。”楊立新回憶說,肯基亞克小鎮的居民經常背著手,點著頭,在小菜地邊回來踱步,眼睛緊盯菜園一臉羡慕與困惑,楊立新會經常給當地人送點新鮮蔬菜。

在遼河油田工作八年以後,楊立新去俄羅斯國立石油天然氣大學進修了兩年。2005年碩士畢業後,來到位於哈薩克的中油阿克糾賓油氣股份公司工作,現任肯基亞克採油廠中方廠長。

肯基亞克鹽上稠油油藏開發時間長,平均單井日產油低,在調查研究和慎重思考的基礎上,楊立新提出了肯基亞克鹽上油田“冷熱並舉”的開發措施。2007年肯基亞克鹽上油田原油產量邁上40萬噸新臺階,

目前油田原油產量已經連續8年穩定在40萬噸以上。

楊立新說,在那段時間,他白天在油田現場落實情況,晚上便把筆記型電腦帶回寢室,利用休息時間熟悉整理相關油田開發資料,經常忙到淩晨兩三點鐘。

肯基亞克油田現場。(資料圖/圖)

肯基亞克鹽下油藏具有異常高壓、低滲、難采高含硫等特徵,

在俄羅斯、美國和英國等西方國家石油公司看來,該油田不具備經濟開採價值。中石油接手鹽下油藏後,2003年實現效益開發,經過近15年的高效開採,油田進入中後期開發,油田穩產基礎薄弱,尤其在生產末期沒任何潛力可挖、石油產量遞減非常嚴重的情況下,技術革新顯得尤為重要。楊立新和他的團隊依靠噴砂壓裂改造技術和連續油管氣舉採油技術,使老井減緩遞減。今年他們使一口長關老井通過新技術改造,措施後日產油達到95噸。

除依靠科技增加產油量,楊立新和他的團隊也靠管理去增油。2016年,肯基亞克採油廠認真領會阿克糾賓公司精細管理精神,推行油井承包經濟管理辦法——將100口油井分四個小組管理,有激勵和懲罰機制,大大提升員工的生產積極性。

在異國他鄉管理一個偌大的油廠,楊立新坦言,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

肯基亞克採油廠共有615名員工,中方員工僅5人,而且都是管理層。剛來到採油廠之時,楊立新感覺到哈方員工對管理有一點抵觸情緒。面對這樣的局面,他常和團隊講:“你的實踐能夠給予哈方很好的回報,以後他們就不跟你計較,會主動打電話問你怎麼做”。中方團隊用實力贏得了哈方員工的支持和信任。

有時哈方員工會懈怠,對指令執行不到位,中方管理層不得不想一些辦法,與他們鬥智鬥勇。有一次,楊立新要求哈方員工實施採油廠下達的挖潛措施指令,但有個別措施難度大操作困難,無法按時完成。第二天晚上生產會上,有人彙報已經完成。楊立新親自去落實,發現謊報後,讓其馬上寫檢討。

楊立新拿著一張小兒子在他回油田前塞進包裡的小紙條,期待他回家。(楊立新供圖/圖)

在中哈雙方的磨合和調整下,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局面逐步形成,油田生產步入良性迴圈,肯基亞克採油廠日產水準多年穩定在3000噸以上。採油廠的發展也給周邊的小鎮帶來變化。

中石油投資修築了肯基亞克-讓那若爾公路45km及肯基亞克鎮內道路的鋪建,還修築了便民道,老人和孩子都能按人行道行走。

楊立新說,小孩看到我們都會主動跟我們握手,他們不說“你好”,說“好”,因為當地人發不出“你”這個音節。而且年輕人都希望將來能到阿克糾賓公司來工作,尤其是肯基亞克採油廠。

楊立新和他的隊友每天下班後在菜園裡勞作,不僅為了打發時間,還能減輕思鄉之苦。在異鄉能種下故鄉熟悉的瓜果,嘗到熟悉的味道。

“我跟很多人調侃,我大學畢業後,是從一個農村來到了另外一個農村。”楊立新說,肯基亞克油田與小鎮,是石油人一手打造出來的“新農村”。

7月的肯基亞克特別熱,延伸至天邊的大片黃土中,出現熟悉的那抹綠色,正是楊立新這群異鄉人在哈薩克找到的故鄉印跡。

使老井減緩遞減。今年他們使一口長關老井通過新技術改造,措施後日產油達到95噸。

除依靠科技增加產油量,楊立新和他的團隊也靠管理去增油。2016年,肯基亞克採油廠認真領會阿克糾賓公司精細管理精神,推行油井承包經濟管理辦法——將100口油井分四個小組管理,有激勵和懲罰機制,大大提升員工的生產積極性。

在異國他鄉管理一個偌大的油廠,楊立新坦言,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

肯基亞克採油廠共有615名員工,中方員工僅5人,而且都是管理層。剛來到採油廠之時,楊立新感覺到哈方員工對管理有一點抵觸情緒。面對這樣的局面,他常和團隊講:“你的實踐能夠給予哈方很好的回報,以後他們就不跟你計較,會主動打電話問你怎麼做”。中方團隊用實力贏得了哈方員工的支持和信任。

有時哈方員工會懈怠,對指令執行不到位,中方管理層不得不想一些辦法,與他們鬥智鬥勇。有一次,楊立新要求哈方員工實施採油廠下達的挖潛措施指令,但有個別措施難度大操作困難,無法按時完成。第二天晚上生產會上,有人彙報已經完成。楊立新親自去落實,發現謊報後,讓其馬上寫檢討。

楊立新拿著一張小兒子在他回油田前塞進包裡的小紙條,期待他回家。(楊立新供圖/圖)

在中哈雙方的磨合和調整下,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局面逐步形成,油田生產步入良性迴圈,肯基亞克採油廠日產水準多年穩定在3000噸以上。採油廠的發展也給周邊的小鎮帶來變化。

中石油投資修築了肯基亞克-讓那若爾公路45km及肯基亞克鎮內道路的鋪建,還修築了便民道,老人和孩子都能按人行道行走。

楊立新說,小孩看到我們都會主動跟我們握手,他們不說“你好”,說“好”,因為當地人發不出“你”這個音節。而且年輕人都希望將來能到阿克糾賓公司來工作,尤其是肯基亞克採油廠。

楊立新和他的隊友每天下班後在菜園裡勞作,不僅為了打發時間,還能減輕思鄉之苦。在異鄉能種下故鄉熟悉的瓜果,嘗到熟悉的味道。

“我跟很多人調侃,我大學畢業後,是從一個農村來到了另外一個農村。”楊立新說,肯基亞克油田與小鎮,是石油人一手打造出來的“新農村”。

7月的肯基亞克特別熱,延伸至天邊的大片黃土中,出現熟悉的那抹綠色,正是楊立新這群異鄉人在哈薩克找到的故鄉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