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萬萬沒想到,歷史上的張飛竟然是大書法家

一提到張飛,大家馬上就會想到《三國演義》裡面那個不通文墨的黑面赳赳武夫。其實,歷史上的張飛不僅僅是叱詫三國統帥三軍的名將,而且還是一位大書法家。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會大跌眼鏡:怎麼可能,

張飛可是個大黑粗啊,不是只會打仗的大將軍嗎?

❈❈多年前,近代歷史學家鄧拓在《由張飛的書畫談起》一文裡說:“我國書法家並不限於文人,武將中也不少,如岳飛、張飛等。”有位讀者看了,去信問說:“張飛是身長八尺,豹頭環眼,

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長阪坡一聲吼,喝斷了橋樑水倒流的人物,怎麼也會是書法家呢?”對於這樣的疑問,鄧拓引了幾本古書中關於張飛書法的記載來佐證。

有關張飛書法的記載,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梁人陶宏影的《刀劍錄》。他寫道:“張飛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煉赤山鐵,為一刀。銘曰:新亭侯,蜀大將也。後被範疆殺之,將此刀入于吳。”這個《新亭侯刀銘》便是張飛的書法作品。

《蜀中名勝記》第二十八卷中記載,順慶府渠縣(即三國時的宕渠縣)有一個八濛山,山下有一石,石上題有:“漢將張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立馬勒石”兩行隸書大字。這段題字說的就是那次張飛以少勝多,把名將張郃打得大敗而逃的事情。據說當時張飛非常高興,得意之際,便以石代紙寫下了這段文字。愚以為,《蜀中名勝記》的作者是明代文獻學家、曾任四川右參政的曹學佺,

此人當時既有文化地位,又有政治地位,他的記載應該是可信的。

清代人趙一清所寫的《稿本三國志注補》中,引自《方輿紀要》上的話也說:八濛山“山下有勒石雲:漢將張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立馬勒石。蓋張飛所親書也。”

張飛書法真跡的“立馬銘”碑

《三國志集注》中張飛傳集解引,也認為這句話是張飛親筆題寫的。並且說,原刻石經過長久的風化剝蝕,文字已經不太清楚。現存的“立馬銘”是光緒七年(1881年),根據岐山知縣胡升猷家藏原拓,重刻於八濛石壁的青石質碑石。今陝西岐山縣博物館就收藏有一幅張飛“立馬銘”手書碑石原拓,字體、大小均與史載吻合。碑刻共22個文字,用筆豐滿遒勁,氣勢剛健凝重,結體渾樸敦實,充分顯示了作為書法家之張飛的個性和風格,

不失為一篇難得的書法作品。由此可見,張飛的書法頗具大家手筆。

明代的《丹鉛總錄》中,也有一條關於張飛書法的記載:“涪陵有張飛刁鬥銘。其文字甚工,飛所書也。張士環詩雲:天下英雄只豫州,阿瞞不共戴天仇。山河割據三分國,宇宙威名丈八矛。江上祠常嚴劍珮,人間刁鬥見銀鉤。空余諸葛秦川表,左袒何人複為劉”。“飛所書也”,說明這個銘文是張飛所書。

陸游青年時代曾有“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沖天之志,沒想到早在三國時代就有張飛替他真正做到了。元吳鎮《張翼德祠》詩作雲:“關侯諷左氏,車騎更工書。文武趣雖別,古人嘗有餘。橫矛思腕力,繇像恐難如。”意思是張飛的書法很有造詣,連三國著名的書法家——魏國的鐘繇、吳國的皇像都比不上他。

在古代,書畫往往不分家。張飛不僅書法作品甚佳,而且還很愛畫畫,尤其喜歡畫美人。據明代卓爾昌編著的《畫髓元詮》載:“張飛……喜畫美人,善草書。”張飛的書法真跡尚有存世者,可惜的是張飛畫的真跡卻至今尚未發現,這也是歷史的一個小小的遺憾。

陸游青年時代曾有“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沖天之志,沒想到早在三國時代就有張飛替他真正做到了。元吳鎮《張翼德祠》詩作雲:“關侯諷左氏,車騎更工書。文武趣雖別,古人嘗有餘。橫矛思腕力,繇像恐難如。”意思是張飛的書法很有造詣,連三國著名的書法家——魏國的鐘繇、吳國的皇像都比不上他。

在古代,書畫往往不分家。張飛不僅書法作品甚佳,而且還很愛畫畫,尤其喜歡畫美人。據明代卓爾昌編著的《畫髓元詮》載:“張飛……喜畫美人,善草書。”張飛的書法真跡尚有存世者,可惜的是張飛畫的真跡卻至今尚未發現,這也是歷史的一個小小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