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實體經濟振興年」遠覺鎮:突出重點狠抓實體經濟

享榮昌一手資訊

今年是“實體經濟振興年”,為促進全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營造發展實體經濟濃厚氛圍,我們將在“重慶榮昌”APP、榮昌微發佈等新媒體集中展示各鎮街的貫徹落實情況。

今天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遠覺鎮是怎麼幹!

遠 覺 鎮

在區委、區政府的指導下,遠覺鎮認真貫徹落實區經濟工作暨“實體經濟振興年”動員會精神,以“三高五新”為目標,以抓亮點、抓特色、抓樣板的理念,繼續主攻特色產業發展,從自身經濟建設實際出發,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的根本要求,提出了以下工作打算:

今年,遠覺鎮以“發展第一要務、創新第一動力”為抓手,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現代農業發展;著力加速城鎮化進程,改變城鄉面貌;堅持以和諧穩定、科學發展為統領,發揮自身優勢,求真務實,真抓實幹,開拓創新,調結構、促轉型、強基礎、惠民生,推動遠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升、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注重招商引資,專案帶動,在提升鎮域經濟發展上有新動作

始終把招商引資和專案建設作為“一號工程”來抓,不斷加大專案招引和建設力度,為推動全鎮跨越發展培植新的增長點。

1.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做到借力發力。要堅持把專案建設作為第一要務、第一支撐、第一責任,加大專案推進和落實力度。在建專案要抓進度、促竣工;儲備專案要抓跟蹤、促到位;擬建項目要抓開工、促建設;達產專案要抓服務、促效益,

保持項目建設良性迴圈。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壯實經濟發展基礎。抓好對外宣傳,擴大影響,增強吸引力;立足產業基礎優勢,創新工作思路,積極搭建招商引資合作交流平臺;出臺招商引資優惠激勵政策,

掀起新的開放招商熱潮。積極營造重商、親商、安商的良好氛圍,使項目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優。

注重特色發展,突出重點,在促進農民增收上有新作為

堅持以現代農業發展為主線,促進產業優化升級,走特色、高效、生態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1.鞏固提升特色農業優勢。一是優化佈局。發揮區位優勢,注重生產佈局,鞏固提升優勢主導產業,因地制宜發展現代特色效益農業,培育名特優農產品,發展再生高粱、黑花生、沙糖柑種植。二是培育龍頭。扶持奶牛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家,支援發展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50戶。三是推進奶牛產業提檔升級。大力發展草食牲畜產業,提高科學化養殖水準,發展生態養殖,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整合資源,打造統一管理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產奶牛常年穩定在1500頭左右。四是抓好服務。提高農業服務中心規範化管理水準,完善服務功能,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推動產業發展。

2.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提高特色農業效益。以農業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專業化運作、品牌化行銷為著力點,加快特色農產品轉型升級,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同時在鞏固提升示範基地的基礎上,鼓勵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轉移,以促成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模式。

3.做大做活第三產業。積極培育催生一批具有發展活力、增長潛力和競爭實力的商貿服務業,引導有發展潛力的商貿企業合理集聚,加強規範引導,優化產業發展佈局,發揮以城帶鄉的重要紐帶和橋樑作用,促進全鎮商貿服務業上臺階、上水準、上規模,努力實現第三產業總量擴張、品質提升、比重增加。

4.激發創業就業活力。一是有效整合社會資源,搭建小微企業創業公共服務平臺;二是堅持抓大不放小,鼓勵本地能人二次創業,吸引返鄉農民回鄉就業;三是加大對我鎮的小微型企業的關注和扶持力度,積極推動各類創業培訓機構,面向小微企業創業園組織企業老總和員工開展創業培訓和技能培訓,提升企業素質;四是創業跟蹤服務,分片包企,為他們提供全面細緻的幫助,幫助解決創業過程中土地、規劃、審批等方面的問題,使他們能起好步、快發展。

注重城鄉統籌,把握格局,在打造邊陲風貌特色鎮上有新突破

今年我鎮將加快小城鎮建設擺上鎮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位置,以城鎮總體規劃為指導,按照建管並重、全面提升的思路,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標準、要求,重點抓好場鎮公共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持續推進二三級管網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強小城鎮管理,加大衛生保潔力度,著力營造整潔有序的人居環境;繼續抓好農村公路網格化工程建設,新實施公路硬化9公里,完成通院人行便道10公里;統籌推進供水、供電、供氣以及汙水處理等設施向農村延伸,進一步夯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發展生態養殖,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整合資源,打造統一管理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產奶牛常年穩定在1500頭左右。四是抓好服務。提高農業服務中心規範化管理水準,完善服務功能,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推動產業發展。

2.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提高特色農業效益。以農業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專業化運作、品牌化行銷為著力點,加快特色農產品轉型升級,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同時在鞏固提升示範基地的基礎上,鼓勵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轉移,以促成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模式。

3.做大做活第三產業。積極培育催生一批具有發展活力、增長潛力和競爭實力的商貿服務業,引導有發展潛力的商貿企業合理集聚,加強規範引導,優化產業發展佈局,發揮以城帶鄉的重要紐帶和橋樑作用,促進全鎮商貿服務業上臺階、上水準、上規模,努力實現第三產業總量擴張、品質提升、比重增加。

4.激發創業就業活力。一是有效整合社會資源,搭建小微企業創業公共服務平臺;二是堅持抓大不放小,鼓勵本地能人二次創業,吸引返鄉農民回鄉就業;三是加大對我鎮的小微型企業的關注和扶持力度,積極推動各類創業培訓機構,面向小微企業創業園組織企業老總和員工開展創業培訓和技能培訓,提升企業素質;四是創業跟蹤服務,分片包企,為他們提供全面細緻的幫助,幫助解決創業過程中土地、規劃、審批等方面的問題,使他們能起好步、快發展。

注重城鄉統籌,把握格局,在打造邊陲風貌特色鎮上有新突破

今年我鎮將加快小城鎮建設擺上鎮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位置,以城鎮總體規劃為指導,按照建管並重、全面提升的思路,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標準、要求,重點抓好場鎮公共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持續推進二三級管網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強小城鎮管理,加大衛生保潔力度,著力營造整潔有序的人居環境;繼續抓好農村公路網格化工程建設,新實施公路硬化9公里,完成通院人行便道10公里;統籌推進供水、供電、供氣以及汙水處理等設施向農村延伸,進一步夯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