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FUN聽」第一書記隨筆

小編有話說

今天這期小編為您推薦

一篇文章《第一書記隨筆》

作者是我區良鄉鎮官道村

一名年輕的駐村第一書記馬碩

請到作者本人為您朗讀

希望通過他樸實而真切的視角和聲音

讓您感受年輕幹部為家鄉奉獻、

為人民服務的真情和熱情

讓您感受房山各基層發展的活力與前景

第一書記隨筆

房山區良鄉鎮官道村第一書記 馬碩

我是一名區直機關的工作人員,說到基層工作經驗,也就是同鄉鎮社保所的一些業務往來,說到下村工作,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自接到組織派遣我入駐官道村擔任“第一書記”的通知起,我就一邊提前瞭解官道村情況,

一邊努力學習農村工作知識,以便今後駐村工作更好的開展。

通過學習和分析,我深刻體會到,制約官道村發展的問題不僅僅是經濟發展、農民增收,關鍵是要從黨建入手,加強黨員和村幹部的能力素質,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於民的本領。

帶著一股幹勁兒,帶著這些想法,我開始了自己的下村三部曲。

第一部

堅定信念,在群眾中錘煉黨性

習總書記曾在《從政雜談》一文中這樣寫道:“增強為人民服務的黨性觀念,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深入基層,深入群眾”。

我真正到基層接受鍛煉後,

才對信念與黨性有了更深的認識。“我是黨員,我即便有些想不開,我也不會鬧事,更不會給黨添麻煩!”這是我跟我們村一位老黨員聊天時,老人說的話,讓我品味了好久。也有人“好心”提醒過我:“這村裡誰和誰是親戚你知道麼?你不瞭解,等你瞭解了,你也該走了,別惹事,不該管的別管,踏踏實實的呆兩年就行了。”這番話也讓我回味了許久。基層黨組織中的黨員絕大部分還保留著淳樸的奉獻精神,
但也確實存在黨員先鋒意識“淡化”的問題。

接待的來訪村民中,有的群眾直接問:“是聽話好?還是不聽話好?”,我說:“當然是聽話好啊,十八大報告中都有“不讓老實人吃虧”,人家又問:“占地的時候,人家補種,我沒有補種,人家就比我拿補償多。”這是我不曾接觸,也不曾考慮的問題,我一時語塞。

我的聯審項目報上去之後,也有人對我說,“你這個想法好,但是實施起來非常困難,前幾年翻新馬路,修完之後離馬路隔著一家的都去大隊找,說壓路機把他家的房震了個大口子,還讓大隊給修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類似的事兒,都是我未曾想到的。

但是我深刻的明白,只要符合大多數百姓利益的工作就必須要推進,必須要做。至於方法,我想到了“根本的一條,就是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句話。對呀,這不就党的力量源泉麼?!一定要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點。

第二部

牢記使命,在工作中建立形象

到村以來,我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力爭用“風行草偃”的工作方式帶動大家、影響大家。努力踐行“五必訪”原則,把老百姓的實際困難當成自己的事去解決。

年初,有一位在附近公司打工的村民,回家的路上遭遇車禍,顱腦大面積受損,昏迷近兩周,他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困難,無力支付巨額醫療費。得知情況後,我前後數次去村民家中瞭解情況、提供幫助,通過協調,及時為他申請了工傷認定,並積極聯繫司法、民政等部門,力爭為他尋求司法援助,來解決這個家庭的“燃眉之急”。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受傷村民得到了及時有效的醫治,身體慢慢恢復,工傷認定工作順利進行,一切都在慢慢地好起來。

關心群眾、為群眾辦實事始終是我工作的必修課。在任職期間,我為特困家庭和低保戶爭取政策和資金、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幫助村裡實施下水道和道路翻新等改善村民生活的事兒,讓村民們感受到村裡發生的實在變化。

現在,村民已經真正把我當做自己人,沒事找我談談心,聊聊天,和他們相處已經成了我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欣喜的是,在我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官道村黨支部、村委會的形象正在一天天扭轉、一日日建立。

第三部

下定決心,在實踐中探索方法

通過與兩委班子討論、實際走訪,我大致梳理出目前官道村建設發展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整改方案。

官道村黨支部書記、支委、村委和經聯社成員,大都是新進入到班子內,幹勁十足,迫切需要扭轉村形象,但也面臨著政策理論匱乏和經驗不足的實際情況。於是,我們摸索出了一條“以黨建促發展”的道路。一是建立“黨員亮明身份”制度,製作共產黨員標牌懸掛于村內黨員家門口,接受群眾監督。二是堅持“每週一課”,結合市、區、鎮中心工作開展黨性教育,將“兩學一做”常態化。三是建立健全村級管理制度,制定村規民約、村級班子議事規則、決策程式等,並逐步建立健全村務公開制度,確立民主決策。

第一書記學習筆記↑↑

制度規範推行以來,全村黨員幹部切實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尤其在拆違工作中,村內黨員幹部帶頭拆除自家違法建設並積極做好法宣工作,違建村民深受感召,紛紛主動拆除違建,收效甚好。

新設置的健身器材以及籃球場↑↑

黨建工作抓緊了,全村逐漸形成了向心力。為更好解決村內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我積極依靠派出單位的資源優勢,結合派駐村勞動力的需求和特點,協調區總工會、教委、婦聯、殘聯、工商聯、團委等單位舉辦大型專場招聘會2次,共近百家招聘單位為村內剩餘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2000個。此類活動得到了派駐鄉鎮和村民的熱烈歡迎和一致好評,村民個個躍躍欲試,兩次專場招聘會就有500余人達成初步就業意向,現場發放各類宣傳材料3000餘份。此外,我積極協調將校企合作引入活動中,為企業定向培養工人,解決了農村勞動力就業難問題。

官道村整潔的街道↑↑

如今走在官道村的路上,我總感覺笑臉越來越多,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兩年來,官道村黨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得到進一步增強,但我深知徹底改變和扭轉面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和我的工作夥伴們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在黨建促發展的道路上一往無前,為我的第二故鄉官道村的發展添磚加瓦、獻計獻策、呐喊助威!

作者簡介

馬碩,漢族,1982年2月出生,現任房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團委書記,擅于做青年群眾工作,任職期間多次組織青年文化、體育、公益等各項活動。2015年11月受派到房山區良鄉鎮官道村掛職第一書記至今。工作之餘,喜歡擺弄花草、飼養小動物,在他家,有三隻狗狗、兩隻貓咪、七隻小龜和十幾條小魚,還有一屋子的花花草草,很是熱鬧。

必須要做。至於方法,我想到了“根本的一條,就是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句話。對呀,這不就党的力量源泉麼?!一定要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點。

第二部

牢記使命,在工作中建立形象

到村以來,我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力爭用“風行草偃”的工作方式帶動大家、影響大家。努力踐行“五必訪”原則,把老百姓的實際困難當成自己的事去解決。

年初,有一位在附近公司打工的村民,回家的路上遭遇車禍,顱腦大面積受損,昏迷近兩周,他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困難,無力支付巨額醫療費。得知情況後,我前後數次去村民家中瞭解情況、提供幫助,通過協調,及時為他申請了工傷認定,並積極聯繫司法、民政等部門,力爭為他尋求司法援助,來解決這個家庭的“燃眉之急”。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受傷村民得到了及時有效的醫治,身體慢慢恢復,工傷認定工作順利進行,一切都在慢慢地好起來。

關心群眾、為群眾辦實事始終是我工作的必修課。在任職期間,我為特困家庭和低保戶爭取政策和資金、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幫助村裡實施下水道和道路翻新等改善村民生活的事兒,讓村民們感受到村裡發生的實在變化。

現在,村民已經真正把我當做自己人,沒事找我談談心,聊聊天,和他們相處已經成了我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欣喜的是,在我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官道村黨支部、村委會的形象正在一天天扭轉、一日日建立。

第三部

下定決心,在實踐中探索方法

通過與兩委班子討論、實際走訪,我大致梳理出目前官道村建設發展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整改方案。

官道村黨支部書記、支委、村委和經聯社成員,大都是新進入到班子內,幹勁十足,迫切需要扭轉村形象,但也面臨著政策理論匱乏和經驗不足的實際情況。於是,我們摸索出了一條“以黨建促發展”的道路。一是建立“黨員亮明身份”制度,製作共產黨員標牌懸掛于村內黨員家門口,接受群眾監督。二是堅持“每週一課”,結合市、區、鎮中心工作開展黨性教育,將“兩學一做”常態化。三是建立健全村級管理制度,制定村規民約、村級班子議事規則、決策程式等,並逐步建立健全村務公開制度,確立民主決策。

第一書記學習筆記↑↑

制度規範推行以來,全村黨員幹部切實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尤其在拆違工作中,村內黨員幹部帶頭拆除自家違法建設並積極做好法宣工作,違建村民深受感召,紛紛主動拆除違建,收效甚好。

新設置的健身器材以及籃球場↑↑

黨建工作抓緊了,全村逐漸形成了向心力。為更好解決村內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我積極依靠派出單位的資源優勢,結合派駐村勞動力的需求和特點,協調區總工會、教委、婦聯、殘聯、工商聯、團委等單位舉辦大型專場招聘會2次,共近百家招聘單位為村內剩餘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2000個。此類活動得到了派駐鄉鎮和村民的熱烈歡迎和一致好評,村民個個躍躍欲試,兩次專場招聘會就有500余人達成初步就業意向,現場發放各類宣傳材料3000餘份。此外,我積極協調將校企合作引入活動中,為企業定向培養工人,解決了農村勞動力就業難問題。

官道村整潔的街道↑↑

如今走在官道村的路上,我總感覺笑臉越來越多,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兩年來,官道村黨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得到進一步增強,但我深知徹底改變和扭轉面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和我的工作夥伴們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在黨建促發展的道路上一往無前,為我的第二故鄉官道村的發展添磚加瓦、獻計獻策、呐喊助威!

作者簡介

馬碩,漢族,1982年2月出生,現任房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團委書記,擅于做青年群眾工作,任職期間多次組織青年文化、體育、公益等各項活動。2015年11月受派到房山區良鄉鎮官道村掛職第一書記至今。工作之餘,喜歡擺弄花草、飼養小動物,在他家,有三隻狗狗、兩隻貓咪、七隻小龜和十幾條小魚,還有一屋子的花花草草,很是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