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個中亞小國對大清帝國的挑戰,竟預示了鴉☆禁☆片戰爭的結局?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水之秋,無授權禁轉!

眾所周知,1840年開始的第一次鴉☆禁☆片戰爭是大清帝國近代屈辱史的開端。英國通過這場戰爭最終迫使曾經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國低下高傲的頭顱,

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從此,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屈辱就一次次在大清帝國的歷史上上演著。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鴉☆禁☆片戰爭之前十年,一個中亞小國對大清帝國發起的挑戰,竟已經預見了十年之後鴉☆禁☆片戰爭的結局。這是怎麼回事呢?

浩罕汗國——這是一個現在已經消失了的國家。它位於中亞費爾幹納盆地,蔥嶺以西,是大清帝國的鄰國之一。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軍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亂,一路追擊大小和卓木兄弟,越過蔥嶺進入中亞地區。浩罕汗國的國君額爾德尼見清軍軍威赫赫,主動上表請求內附。乾隆帝考慮再三,決定拒絕其內附的請求,只和浩罕保持藩屬關係。從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開始,浩罕正式向大清帝國稱臣進貢,成為清朝眾多的藩屬國之一。

(1800年時的浩罕汗國疆域,圖中間條部分土地為清朝被浩罕侵佔的地區)

然而,隨著此後浩罕的實力不斷增強,該國不再滿足於做清朝的小兄弟了。特別是大小和卓木投奔浩罕之後,浩罕國君更起了利用大小和卓木在南疆人心目中的崇高宗教號召力覬覦南疆土地的野心。大小和卓木相繼死去以後,

浩罕國又將其後人看做進軍南疆的引路人。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大和卓木之孫張格爾利用清朝駐新疆的參贊大臣靜斌胡作非為激起南疆人民不滿的機會,率數百人入侵南疆地區,企圖復辟和卓木家族在南疆的統治。雖然這次小規模入侵很快被清軍擊敗,但是卻在新疆拉開了一場長達十一年的戰亂的序幕。

張格爾被擊敗後,率殘部逃到浩罕境內,在浩罕支持之下,繼續招降納叛,糾集武裝力量。道光六年(1826年),張格爾在浩罕軍隊的支持之下,悍然再次入侵南疆地區。浩罕——這個曾經的大清屬國,同大清撕破臉皮,對自己曾經的宗主國舉起了叛旗。張格爾叛軍和浩罕侵略軍入侵南疆之後,迅速佔領了南疆的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和闐等四城,

自稱蘇丹。道光帝聞訊之後,立即調遣大軍進擊張格爾,以圖一舉消滅叛軍,穩定南疆。道光七年(1827年),清軍集結三萬六千兵力,長途跋涉,進軍南疆。一路上,清軍連戰連捷,張格爾十余萬叛軍被三萬多清軍打得土崩瓦解,南疆四城被清軍相繼收復。道光八年(1828年),窮途末路的張格爾終於被清軍俘獲,押往北京獻俘之後處死。至此,持續八年的張格爾叛亂終於結束。

(清人所繪《平定張格爾叛亂圖》之一,描繪了清軍平定張格爾叛亂之後在午門向道光帝獻俘的情景。)

然而,張格爾雖死,南疆的麻煩卻並沒有解決。作為對支持張格爾叛亂的懲罰,清軍在收復南疆之後,沒收了浩罕商人在當地的全部貨物,並且與之斷絕貿易往來。浩罕惱羞成怒,在道光十年(1830年)又以張格爾之兄玉素甫為和卓木,從中亞糾集了數千雇傭軍入侵南疆地區,並大肆掠劫了喀什噶爾、英吉沙爾等城。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帝以長齡為欽差大臣,再次派出大軍遠征南疆,驅逐浩罕侵略軍。長齡到達南疆以後,深感南疆地區離清朝統治中心區過於遙遠,清朝統治鞭長莫及。每次遠征,必定勞民傷財。為了平定張格爾叛亂,清廷就花掉了一千多萬兩銀子的巨額軍費。而道光年間清廷一年的財政收入只有大約四千萬兩銀子,如果南疆一直不能安定,勢必會令清廷的財政狀況日益窘迫。因此他主張對浩罕實行妥協退讓,滿足浩罕的若干條件,以換取浩罕不再侵犯南疆,起到息事寧人的作用。

他的建議很快被正苦於財政困窘的道光帝採納,於是道光在浩罕尚未承認錯誤並撤軍的情況下就迅速下旨,恢復了同浩罕的貿易往來。並在雙方議和中同意了浩罕汗國的若干要求,即允許浩罕向南疆六城地區派遣“長老”,行使領事特權。通過派遣長老,浩罕汗國可以一面對所有來南疆的浩罕人行使員警權和行政權,同時還可以在南疆直接對浩罕商人徵稅,從而保證了浩罕汗國壟斷在六城地區的貿易利益,清朝在南疆的主權由此受到了侵害。作為“回報”,浩罕只是答應將監視和卓木家族的成員,防止他們再度襲擾南疆地區。至此,一場長達十一年的戰亂終於告一段落,南疆地區重歸和平。

(19世紀前期浩罕軍隊的形象)

然而,道光帝用妥協退讓換來的只是暫時的和平,浩罕並未放棄對南疆地區的野心。到了19世紀60年代,隨著南疆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清叛亂,浩罕軍隊趁機再次入侵,並建立了所謂“哲德沙爾汗國”,幾乎吞併了整個新疆地區。如果不是左宗棠、劉錦棠等人驅逐了浩罕侵略者,收復了新疆,那麼新疆可能將不再屬於中國所有。更可悲的是,正處於“嘉道中衰”中的道光帝,既沒有了其祖父乾隆帝的雄才大略,更沒有了乾隆時代強盛的國力支持,只能以妥協退讓來解決昔日“小兄弟”的入侵。因此在十年之後,面對著比浩罕強大百倍的大英帝國,清廷以屈辱的姿態結束戰爭的結局也就可以預見了。請支持本團隊製作的《戰爭特典》《鐵血文庫》系列實體圖文書!獨立專業 有種有料!

(清人所繪《平定張格爾叛亂圖》之一,描繪了清軍平定張格爾叛亂之後在午門向道光帝獻俘的情景。)

然而,張格爾雖死,南疆的麻煩卻並沒有解決。作為對支持張格爾叛亂的懲罰,清軍在收復南疆之後,沒收了浩罕商人在當地的全部貨物,並且與之斷絕貿易往來。浩罕惱羞成怒,在道光十年(1830年)又以張格爾之兄玉素甫為和卓木,從中亞糾集了數千雇傭軍入侵南疆地區,並大肆掠劫了喀什噶爾、英吉沙爾等城。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帝以長齡為欽差大臣,再次派出大軍遠征南疆,驅逐浩罕侵略軍。長齡到達南疆以後,深感南疆地區離清朝統治中心區過於遙遠,清朝統治鞭長莫及。每次遠征,必定勞民傷財。為了平定張格爾叛亂,清廷就花掉了一千多萬兩銀子的巨額軍費。而道光年間清廷一年的財政收入只有大約四千萬兩銀子,如果南疆一直不能安定,勢必會令清廷的財政狀況日益窘迫。因此他主張對浩罕實行妥協退讓,滿足浩罕的若干條件,以換取浩罕不再侵犯南疆,起到息事寧人的作用。

他的建議很快被正苦於財政困窘的道光帝採納,於是道光在浩罕尚未承認錯誤並撤軍的情況下就迅速下旨,恢復了同浩罕的貿易往來。並在雙方議和中同意了浩罕汗國的若干要求,即允許浩罕向南疆六城地區派遣“長老”,行使領事特權。通過派遣長老,浩罕汗國可以一面對所有來南疆的浩罕人行使員警權和行政權,同時還可以在南疆直接對浩罕商人徵稅,從而保證了浩罕汗國壟斷在六城地區的貿易利益,清朝在南疆的主權由此受到了侵害。作為“回報”,浩罕只是答應將監視和卓木家族的成員,防止他們再度襲擾南疆地區。至此,一場長達十一年的戰亂終於告一段落,南疆地區重歸和平。

(19世紀前期浩罕軍隊的形象)

然而,道光帝用妥協退讓換來的只是暫時的和平,浩罕並未放棄對南疆地區的野心。到了19世紀60年代,隨著南疆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清叛亂,浩罕軍隊趁機再次入侵,並建立了所謂“哲德沙爾汗國”,幾乎吞併了整個新疆地區。如果不是左宗棠、劉錦棠等人驅逐了浩罕侵略者,收復了新疆,那麼新疆可能將不再屬於中國所有。更可悲的是,正處於“嘉道中衰”中的道光帝,既沒有了其祖父乾隆帝的雄才大略,更沒有了乾隆時代強盛的國力支持,只能以妥協退讓來解決昔日“小兄弟”的入侵。因此在十年之後,面對著比浩罕強大百倍的大英帝國,清廷以屈辱的姿態結束戰爭的結局也就可以預見了。請支持本團隊製作的《戰爭特典》《鐵血文庫》系列實體圖文書!獨立專業 有種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