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警惕深藏不露的無痛性心梗,讓人防不勝防的健康殺手!

近年來,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居高不下,急性心肌梗死是我們臨床一種常見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部分具有典型而明顯的症狀,表現為心前區、胸骨後疼痛同時伴有胸悶等。

我們大多數人理解的心梗,覺得一旦發生,就會帶來劇烈的胸痛,有人描述這種疼的感覺就像“瀕死感”。但並不是所有心梗都是這麼來勢洶洶。有一種心梗,它無痛,來的悄無聲息,而這種心梗更加危險,因為它有急性心梗,但是它不胸痛。缺乏典型的心絞痛症狀,或僅表現為輕微的胸悶。所以叫它“無痛性心肌梗死”。急性心梗本來就很危險,它還隱藏這麼深,讓人防不勝防!

一、急性心梗為什麼不痛?

1、年齡因素

研究發現心肌梗死的有無胸痛與年齡有關,老年人痛閾增高及耐受力的增強,而體內β內啡肽增加,當受到刺激時,體內β內啡肽含量升高,以起到鎮痛作用。而心肌梗死後,心排出量降低,導致腦組織缺氧,導致疼痛敏感度降低。

2、冠脈變窄及多支冠脈病變,並伴有心肌變性

這也能減弱疼痛症狀。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前有心絞痛病史患者的側支迴圈較無心絞痛病史患者的側支迴圈要好,且心絞痛發病率越高,側支迴圈就越好,後者促進心肌血管新生和側支迴圈建立。

3、腦迴圈障礙

無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陣發性暈厥、嚴重心律失常、傳導阻滯發病患者,均有嚴重的腦供血不足、缺血缺氧,

以致意識障礙、感覺遲鈍,而對疼痛反應減低。

4、糖尿病

據相關文獻報導,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肌梗死時有40%無胸痛,糖尿病會伴有痛覺傳導的異常。進而導致糖尿病患者的疼痛耐受性增高,其原因主要是心臟自主神經病變導致心肌感覺傳入纖維受損。

5、心臟併發症

心肌梗死後尤其是併發休克、嚴重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腦卒中時,其疼痛被併發症的嚴重症狀掩蓋,造成無痛的假像。

6、心肌梗死的部位

無痛性心肌梗死多為後壁、右冠狀動脈梗死,而有痛者多見左冠狀動脈梗死。

7、局部範圍內、持續時間長的心肌缺血所引起的心肌梗死,一般也不引起典型劇烈疼痛。

8、術後發生的急性心肌梗死也經常表現為無痛性。

二、既然不痛,那怎麼發現心梗?7大先兆提前預防!

這種疾病隱藏很深,但是我們遇到下面這類情況時,就需要做心電圖和心肌酶動態監測,這樣盡可能早的發現這類無痛性心梗。

1、凡40歲以上突發心力衰竭,或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礎上突然加重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釋的患者。

2、以意識障礙為表現者,如突發意識障礙、暈厥、抽搐等腦迴圈障礙者。

3、以除胸部以外的異位疼痛為表現,而無明顯原因者。

4、以低血壓、休克為表現而無其他原因者。

5.在心梗發生以前,身體會不明原因的短時間陣痛,如上腹痛、牙痛、嗓子痛、下頜痛、左肩臂痛、後背痛等,一般疼痛時間較短,只有幾分鐘,並且一活動就疼,不活動即緩解,這種情況要及時去醫院排查心梗發作的可能。

6.突然出現從未出現過的胸悶、乏力等症狀,或者活動時出現心慌、氣短等現象,並有逐步加重的趨勢,要考慮心梗的可能。

7.本身就是冠心病患者在近一個月內,心絞痛症狀逐漸加重,胸痛較之前頻繁、程度越來越重、範圍增大、持續時間加長,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後不能緩解,也要警惕心梗發生。

2、以意識障礙為表現者,如突發意識障礙、暈厥、抽搐等腦迴圈障礙者。

3、以除胸部以外的異位疼痛為表現,而無明顯原因者。

4、以低血壓、休克為表現而無其他原因者。

5.在心梗發生以前,身體會不明原因的短時間陣痛,如上腹痛、牙痛、嗓子痛、下頜痛、左肩臂痛、後背痛等,一般疼痛時間較短,只有幾分鐘,並且一活動就疼,不活動即緩解,這種情況要及時去醫院排查心梗發作的可能。

6.突然出現從未出現過的胸悶、乏力等症狀,或者活動時出現心慌、氣短等現象,並有逐步加重的趨勢,要考慮心梗的可能。

7.本身就是冠心病患者在近一個月內,心絞痛症狀逐漸加重,胸痛較之前頻繁、程度越來越重、範圍增大、持續時間加長,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後不能緩解,也要警惕心梗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