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驕傲,我是一名鄉鎮幹部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長得很黑,看起來很土,整天奔波在田間地頭,

像農民卻又不是農民。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腦子裡有學問,做事情有思路,懂得很多種技藝知識,像老師又不是老師。這群人就像沙漠中的一粒沙子,大海中的一滴海水,森林中的一片樹葉,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他們,都有一個樸實的名字——鄉鎮幹部。

雖然他們沒有轟轟烈烈的光輝事蹟,也沒有令人肅然起敬的豐功偉績,但這些人卻是維護農村穩定與發展的中流砥柱,

是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貫徹執行的中堅力量。我要讚美他們,因為我也是其中一員。

荒涼的戈壁灘,時而烈日炎炎,酷熱難耐,周身仿佛如火烤一般;時而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遮蔽了行人的雙眼。艱苦的自然環境讓每一個過路人心驚膽顫、不知所措,

而這對於鄉鎮幹部卻是家常便飯、見怪不怪,因為他們常年堅守在這裡與風沙博弈,這裡就是他們的工作陣地。每年,為了遏制沙進人退,改善生態環境,他們迎風頂日,以長風當歌、飛沙為樂的豪邁情懷勁力揮動著鐵鍁挖坑換土、栽苗澆水,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用心血和汗水悉心呵護著每一株幼苗。為了趕工期,他們常常是日以繼夜,一干就是一兩個月,
渴了餓了喝點水吃點饅頭榨菜,困了累了躺在沙灘上和衣而臥,手掌上的僵疤磨出了一圈又一圈,腳掌上的血泡磨破了一層又一層。憑著這股不畏艱難、戰天鬥地的豪氣和吃苦耐勞、敢幹能幹的勇氣,昔日的荒漠沙灘變成了今天的綠樹蔥蘢。當一排排、一列列茂盛的植株鎖住風沙的時候,鄉鎮幹部在這裡留下的堅與辛再次得到了印證。嚇不倒、累不垮的鄉鎮幹部啊,
是吃苦耐勞的孺子牛。

鄉鎮幹部的主要任務是帶領群眾發展生產,增收致富。為了鼓起群眾的錢袋子,在促進農業發展的進程中,他們千方百計引導幫助群眾發展優質高效的特色產業,栽葡萄、種大棚、搞養殖……多種形式,不一而足。在葡萄栽植季節裡,他們主動放棄休息日,指導群眾定植苗木,咋樣斷根、如何栽植、怎麼修剪等親手示範,現場指導;在葡萄近6個月的生長期內,

他們總是不厭其煩地穿梭在村組農戶中,行走在田間地頭裡,逐戶逐塊精心指導著修剪管護。春天搭建拱棚時,他們幫農戶設計拱棚樣式,定制棚架,指導一個個拱棚的搭建;當群眾思想不通不願意幹的時候,他們挨家挨戶講政策、算效益,幫助群眾解除思想上的顧慮;當一棚棚瓜菜上市賺錢時,農民笑了,拿著自家種的瓜菜送給當初曾被他“請”出門的鄉鎮幹部……在發展養殖上,他們又是爭取養殖項目,又是上門指導修建暖棚圈舍和養殖社區,又是動員群眾引進新品種加強改良,還親自向群眾傳授疫病防治技術,忙的總是不亦樂乎,如同給自家幹活一樣實心實意。他們就是這樣,一年四季沒有閒暇,總想著農民群眾增收致富,而他們卻默默無聞,無私奉獻著自己最大的光和熱。

“娶親蓋房,大家幫忙”。在農村,修房子是一件大事,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讓更多的群眾住上寬敞明亮的大房子,鄉鎮幹部沒有過絲毫的懈怠,忙更是沒有少幫過。他們反復動員農戶,統一群眾思想,遇上個別釘子戶時,他們總是反復勸說,磨薄了嘴皮子,踏破了門檻子,不知說了多少好話。為了讓群眾實實在在的動起來,他們忙著組織群眾參觀學習、設計圖紙、計算花費、製作效果圖……在群眾熱火朝天建房時,為了整齊美觀,他們幫著抄平放線;為了保證品質,他們組織農戶集中採購沙石建材;為了確保施工安全,他們組織人力逐家逐戶開展安全隱患排查;為了節省建築費用,他們幫著聯繫建築工程隊;為了保障工程品質,他們每天堅守在工程一線監理施工……可以說,每一戶房屋的修建都是他們心血的凝聚,每一個小康示範點的建成都是他們功勞的見證。當一座座、一排排整齊漂亮的小康房拔地而起時,最開心的不僅僅是群眾,還有為此付出巨大辛勞的鄉鎮幹部們,是他們用自己的真誠打動了群眾,是他們以群眾的喜悅慰藉了自己曾經勞累的身心。然而,在群眾歡樂的鞭炮還沒有結束時,他們又默默無聞地投身到新的工作當中。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或許這是鄉鎮工作最真實的寫照了。鄉鎮幹部們每天都要應對很多的工作,但他們立足崗位,吃苦在前,在為民服務中不僅戰勝了“條件苦、任務重、矛盾多”的艱難,而且也展現了“比成績、比貢獻、比作為”的工作熱情。當太陽升起時,轟隆隆的摩托聲成為了鄉鎮清晨最美妙的樂章,一輛輛下隊的摩托車繪就了鄉鎮工作一抹亮麗的風景。每鋪通一公里油路,他們心中充滿了自豪;每成功調解一起糾紛,他們內心感到了寬慰;每收繳一戶的養老保險和合作醫療費用,他們少了一絲憂慮;每消除一次疫情,他們會長松一口氣……

然而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又有誰知道在每一次成功背後有多少鮮為人知的坎坷?鄉鎮幹部哪一個在化解矛盾、調解糾紛時沒有受到過責難,當過群眾的出氣筒?哪一個在整治村容村貌時沒有遭到過白眼?又有哪一個沒有為群眾墊付過醫保或養老保險費?其中幾多委屈幾多辛酸,他們只能悄悄忍受、默默承擔。艾青曾說,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是啊,正是因為有了對農民朋友的熱愛,他們才會任勞任怨,無怨無悔,才會把為民、愛民的足跡深深印刻在鄉鎮的每一寸土地上。

他們就是這樣的一群人,終日忙忙碌碌,卻又不求所獲。但他們又是充實的、可愛的,當群眾送來一杯感謝的熱茶、一碗熱心的拉條和一個歉意的憨笑,足以讓他們把一身的疲憊拋之腦後。正是這樣的一群人,有力保障了農村的繁榮穩定,更加給力於黨的新農村建設,也正是這樣的一群人,讓農村大地怒放著滿眼的幸福之花、和諧之花。

人生因成就夢想而精彩。因為有了党的富民好政策,鄉鎮幹部才有了展示自我才能的廣闊天地,才有了實現自我價值的難得機遇。我為我生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而自豪,更為我是一名鄉鎮幹部而驕傲!

他們又是爭取養殖項目,又是上門指導修建暖棚圈舍和養殖社區,又是動員群眾引進新品種加強改良,還親自向群眾傳授疫病防治技術,忙的總是不亦樂乎,如同給自家幹活一樣實心實意。他們就是這樣,一年四季沒有閒暇,總想著農民群眾增收致富,而他們卻默默無聞,無私奉獻著自己最大的光和熱。

“娶親蓋房,大家幫忙”。在農村,修房子是一件大事,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讓更多的群眾住上寬敞明亮的大房子,鄉鎮幹部沒有過絲毫的懈怠,忙更是沒有少幫過。他們反復動員農戶,統一群眾思想,遇上個別釘子戶時,他們總是反復勸說,磨薄了嘴皮子,踏破了門檻子,不知說了多少好話。為了讓群眾實實在在的動起來,他們忙著組織群眾參觀學習、設計圖紙、計算花費、製作效果圖……在群眾熱火朝天建房時,為了整齊美觀,他們幫著抄平放線;為了保證品質,他們組織農戶集中採購沙石建材;為了確保施工安全,他們組織人力逐家逐戶開展安全隱患排查;為了節省建築費用,他們幫著聯繫建築工程隊;為了保障工程品質,他們每天堅守在工程一線監理施工……可以說,每一戶房屋的修建都是他們心血的凝聚,每一個小康示範點的建成都是他們功勞的見證。當一座座、一排排整齊漂亮的小康房拔地而起時,最開心的不僅僅是群眾,還有為此付出巨大辛勞的鄉鎮幹部們,是他們用自己的真誠打動了群眾,是他們以群眾的喜悅慰藉了自己曾經勞累的身心。然而,在群眾歡樂的鞭炮還沒有結束時,他們又默默無聞地投身到新的工作當中。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或許這是鄉鎮工作最真實的寫照了。鄉鎮幹部們每天都要應對很多的工作,但他們立足崗位,吃苦在前,在為民服務中不僅戰勝了“條件苦、任務重、矛盾多”的艱難,而且也展現了“比成績、比貢獻、比作為”的工作熱情。當太陽升起時,轟隆隆的摩托聲成為了鄉鎮清晨最美妙的樂章,一輛輛下隊的摩托車繪就了鄉鎮工作一抹亮麗的風景。每鋪通一公里油路,他們心中充滿了自豪;每成功調解一起糾紛,他們內心感到了寬慰;每收繳一戶的養老保險和合作醫療費用,他們少了一絲憂慮;每消除一次疫情,他們會長松一口氣……

然而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又有誰知道在每一次成功背後有多少鮮為人知的坎坷?鄉鎮幹部哪一個在化解矛盾、調解糾紛時沒有受到過責難,當過群眾的出氣筒?哪一個在整治村容村貌時沒有遭到過白眼?又有哪一個沒有為群眾墊付過醫保或養老保險費?其中幾多委屈幾多辛酸,他們只能悄悄忍受、默默承擔。艾青曾說,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是啊,正是因為有了對農民朋友的熱愛,他們才會任勞任怨,無怨無悔,才會把為民、愛民的足跡深深印刻在鄉鎮的每一寸土地上。

他們就是這樣的一群人,終日忙忙碌碌,卻又不求所獲。但他們又是充實的、可愛的,當群眾送來一杯感謝的熱茶、一碗熱心的拉條和一個歉意的憨笑,足以讓他們把一身的疲憊拋之腦後。正是這樣的一群人,有力保障了農村的繁榮穩定,更加給力於黨的新農村建設,也正是這樣的一群人,讓農村大地怒放著滿眼的幸福之花、和諧之花。

人生因成就夢想而精彩。因為有了党的富民好政策,鄉鎮幹部才有了展示自我才能的廣闊天地,才有了實現自我價值的難得機遇。我為我生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而自豪,更為我是一名鄉鎮幹部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