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火遍朋友圈的“刷臉取款”真的安全嗎?

取錢忘帶了銀行卡?那就刷臉吧!

近日,在中國農業銀行貴陽中南支行的兩台ATM機上,已經正式開通刷臉取款功能。繼年初首台“刷臉取款”ATM在浙江分行成功試點上線後,農行ATM“刷臉取款”推廣工作全面啟動,

目前已有16家分行完成470台ATM“刷臉取款”上線工作。

雖然農行是四大國有銀行中第一家推出刷臉取款的大行,但在國內銀行業並不是第一家。2015年10月15日,招商銀行在深圳推出了ATM“刷臉取款”業務;2015年12月7日,蘭州銀行在蘭州也推出ATM“刷臉取款”業務。業內人士表示,“刷臉”潮流正在加速滲透銀行領域。

所謂“刷臉取款”,即使用者既不需要銀行卡,也不需要手機,刷臉就可以完成取款。

以農行為例,使用者需要點擊農行ATM機“刷臉取款”,對準攝像頭,進行人臉識別,然後輸入手機號或者身份證號,輸入取款金額和密碼,就可以完成取款了。

農行相關負責人表示,ATM“刷臉取款”的推出具有積極意義。一是有效降低偽卡風險。交易過程中不使用銀行卡,銀行卡被複製的風險將會大大減少。二是降低設備吞卡數量,減輕基層行負擔。三是提升客戶體驗,較大緩解客戶因沒帶卡而無法取款的局面。

四是促進ATM功能升級,為支持“線上開戶”等新業務做好準備。

“刷臉取款”真的安全麼?

儘管人臉識別功能在很多領域已有多年實踐,但刷臉取款確是近兩年的新玩意兒。不少用戶對此最為擔心的就是安全性問題。“刷臉取款”真的安全麼?

農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農行ATM“刷臉取款”採用高安全的紅外雙目攝像頭活體檢測技術,同時即時採集近紅外和可見光兩種圖像,

通過分析人臉皮膚的紋理及微小動作帶來的光流場的規律變化進行活體檢測,是保障人臉識別技術安全性的第一道屏障,可以有效防止惡意用戶採用照片、面具、假人甚至是視頻偽造真人,欺騙系統。

其次,取款限額控制,嚴控風險。ATM刷臉取款是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取款領域的一次創新性嘗試,為降低安全風險,目前農行ATM刷臉取款系統限定使用者每日取款累計不能超過3000元。

限額控制一方面在風險發生時,可以將銀行和客戶的損失降低到可控範圍;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針對刷臉取款系統攻擊的成本,從源頭上降低了風險。

融360理財分析師劉銀平表示,如果單從安全性上來看,刷臉取款要高於實體卡取款,因為刷臉對應的是唯一的人臉,必須本人才能取款;與之相比,實體卡丟失、密碼被盜的概率要大很多,尤其是熟人作案事件時有發生。唯一的疑問在於,現在刷臉支付技術是否已經足夠成熟。

“從銀行角度來看,刷臉取款的技術引入及系統維護成本較大,而且有大量老年用戶難以適應或信任這種取款方式,所以短期內在全國普及的可能性不大。從老百姓的角度來看,刷臉取款的確方便了老百姓,不過在技術性已經非常成熟及大面積普及之前,建議大家還是儘量使用實體卡取款,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銀行卡及密碼,不輕易將銀行卡交由他人,即便是非常熟悉的人。”劉銀平提醒說。

“刷臉時代”要來了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2016年我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已超過10億元,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51億元左右。網友驚呼:沒有一點點防備,刷臉時代要來了!

8月23日,百度宣佈,與首都國際機場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將共同打造智慧機場,以後刷臉就能登機。

8月25日,武漢火車站全面宣佈:刷臉進站。

9月1日,支付寶打響第一槍,宣佈商用刷臉支付。

9月5日,杭州大量賓館不用身份證,刷臉也可入住。

9月6日,滙豐銀行宣佈使用人臉識別技術。

9月7日,京東蘇甯開啟刷臉支付,一張臉拿走貨物。

9月9日,北京所有公租房將推行“人臉識別”門禁。

9月11日,北師大宣佈學生宿舍全面啟用“刷臉開門”。

時代變化太快了!或許在將來,不用手機、不用銀行卡,乘火車、坐飛機都可以全靠一張臉。

生物識別爆發臨界點或至

據統計,我國2016年全年銀行卡盜刷投訴共有7095次,累計造成損失高達1.83億元。甚至個別銀行卡持卡用戶在卡不離身的情況下,資金仍被盜刷。因此,如何驗證用戶的真實身份成為金融等行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對此,生物識別技術被寄予了厚望,現實生活中主要有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方法。

安信證券指出,由於指紋識別技術起步最早,因此佔領著生物識別技術的絕大多數市場份額。但是,隨著其他生物識別技術的快速發展,指紋識別的市場佔有率整體呈下降趨勢。自2015年到2020年,各細分行業市場規模增幅分別為:指紋(73.3%)、語音(100%)、人臉(166.6%)、虹膜(100%)、其他(140%)。

↑全球生物識別技術行業細分市場規模及預測

準確度上,國海證券表示,自2014 年以來,人臉識別演算法取得了較大突破。卷積神經網路演算法(CNN)在人臉識別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通過CNN 演算法可以更加有效的提取人臉特徵資訊進行識別,因此人臉識別精度得到大幅提升。

↑生物識別方法對比

專家表示,未來身份查驗的主流趨勢是人證合一,即刷臉加證件,身份證還是會繼續存在。同時,相較於指紋識別、虹膜識別等生物特徵識別方式,人臉識別最大的優點在於“非接觸性”,可以大大提升系統回應速度,同時避免指紋機器接觸產生的衛生隱患。

此外,預計在人臉識別精度問題得到解決後,人臉識別有望迅速替代指紋識別成為被社會大規模使用的主流模式識別技術。同時,伴隨著晶片技術及演算法的突破,3D 人臉識別技術有望興起。

網友:我要整容成馬雲

“刷臉”也引發了網友們的諸多討論——

不太好,萬一被人綁架了拿過來刷臉呢?這不是火坑是啥?

我要整容成範冰冰,就可以取她的錢花了?

電視劇裡面那種人皮面具,想問現實生活中有麼?

雙胞胎怎麼識別?

整成馬雲的模樣

吳亦凡可以解鎖我的手機

關於“刷臉取款”,你怎麼看?

尤其是熟人作案事件時有發生。唯一的疑問在於,現在刷臉支付技術是否已經足夠成熟。

“從銀行角度來看,刷臉取款的技術引入及系統維護成本較大,而且有大量老年用戶難以適應或信任這種取款方式,所以短期內在全國普及的可能性不大。從老百姓的角度來看,刷臉取款的確方便了老百姓,不過在技術性已經非常成熟及大面積普及之前,建議大家還是儘量使用實體卡取款,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銀行卡及密碼,不輕易將銀行卡交由他人,即便是非常熟悉的人。”劉銀平提醒說。

“刷臉時代”要來了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2016年我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已超過10億元,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51億元左右。網友驚呼:沒有一點點防備,刷臉時代要來了!

8月23日,百度宣佈,與首都國際機場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將共同打造智慧機場,以後刷臉就能登機。

8月25日,武漢火車站全面宣佈:刷臉進站。

9月1日,支付寶打響第一槍,宣佈商用刷臉支付。

9月5日,杭州大量賓館不用身份證,刷臉也可入住。

9月6日,滙豐銀行宣佈使用人臉識別技術。

9月7日,京東蘇甯開啟刷臉支付,一張臉拿走貨物。

9月9日,北京所有公租房將推行“人臉識別”門禁。

9月11日,北師大宣佈學生宿舍全面啟用“刷臉開門”。

時代變化太快了!或許在將來,不用手機、不用銀行卡,乘火車、坐飛機都可以全靠一張臉。

生物識別爆發臨界點或至

據統計,我國2016年全年銀行卡盜刷投訴共有7095次,累計造成損失高達1.83億元。甚至個別銀行卡持卡用戶在卡不離身的情況下,資金仍被盜刷。因此,如何驗證用戶的真實身份成為金融等行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對此,生物識別技術被寄予了厚望,現實生活中主要有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方法。

安信證券指出,由於指紋識別技術起步最早,因此佔領著生物識別技術的絕大多數市場份額。但是,隨著其他生物識別技術的快速發展,指紋識別的市場佔有率整體呈下降趨勢。自2015年到2020年,各細分行業市場規模增幅分別為:指紋(73.3%)、語音(100%)、人臉(166.6%)、虹膜(100%)、其他(140%)。

↑全球生物識別技術行業細分市場規模及預測

準確度上,國海證券表示,自2014 年以來,人臉識別演算法取得了較大突破。卷積神經網路演算法(CNN)在人臉識別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通過CNN 演算法可以更加有效的提取人臉特徵資訊進行識別,因此人臉識別精度得到大幅提升。

↑生物識別方法對比

專家表示,未來身份查驗的主流趨勢是人證合一,即刷臉加證件,身份證還是會繼續存在。同時,相較於指紋識別、虹膜識別等生物特徵識別方式,人臉識別最大的優點在於“非接觸性”,可以大大提升系統回應速度,同時避免指紋機器接觸產生的衛生隱患。

此外,預計在人臉識別精度問題得到解決後,人臉識別有望迅速替代指紋識別成為被社會大規模使用的主流模式識別技術。同時,伴隨著晶片技術及演算法的突破,3D 人臉識別技術有望興起。

網友:我要整容成馬雲

“刷臉”也引發了網友們的諸多討論——

不太好,萬一被人綁架了拿過來刷臉呢?這不是火坑是啥?

我要整容成範冰冰,就可以取她的錢花了?

電視劇裡面那種人皮面具,想問現實生活中有麼?

雙胞胎怎麼識別?

整成馬雲的模樣

吳亦凡可以解鎖我的手機

關於“刷臉取款”,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