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家銀行擊潰一家上市公司,誰在作死?

一家銀行擊潰一家上市公司,誰在作死?

最近,上市公司保千里的大股東莊老闆可以說是火燒眉頭了,不光他緊張,一大批上市公司也心急如焚。

這事兒得從保千里的搭檔滙豐銀行說起,上市公司對銀行來說是幾乎無風險的優質資產,多年來也是合作得十分愉快。

可在金融行業嚴查風險,全系統降杠杆的情況下,一些遊戲規則在改變。特別是近一兩年來資本市場黑天鵝增多,比如欣泰電氣的退市、輝山乳業的債務危機,

讓上市公司不再成為天然的好資產。

開頭所提的滙豐銀行,開始審視自身與上市公司的業務風險。原來,這保千里被證監會認定為當初借殼上市造假,並進行了處罰。作為借殼中達股份上市的公司,保千里在當時向銀信評估提供了兩類虛假的意向性協議導致評估值虛增2.74億元。因為這個虛假陳述,保千里有可能面臨2014年5月27日到2016年12月29日期間因投資其股票的投資者的索賠,

而也是因為這件事,保千里的董事長也被證監會處罰,被迫辭職了。

雖然保千里認為事情已經了了,滙豐銀行感覺到大事不妙,萬一又是一個黑天鵝呢?

因此,滙豐銀行開始催保千里還錢,也就是俗稱的抽貸,這讓保千里很難受。保千里把家事進行了公告,

稱未接到通知的情況下,滙豐銀行單方面凍結了保千里7000多萬的存款,甚至連客戶回款也直接劃扣了。

一怒之下,保千里開始用法律手段,誓要保護自己的資產。

如果只你一家滙豐銀行抽貸還好說,我們知道,銀行系統的信用資訊十分透明,一家抽貸了,極容易引起別家銀行的恐慌。這不,平安銀行火上澆油,也開始凍結部分資金和房產,凍結資金總計1.73億元。

屋漏偏逢連夜雨,

保千里現在正在停牌重組的重要關口,而且停牌之前,莊老闆質押的股票,接近爆倉,在補充質押後才緩了一口氣。如果因為銀行抽貸,造成重組失敗,股票一複牌,莊老闆隨時可能被爆倉壓垮。

也許看到這兒,大家會覺得銀行真是從來只是錦上添花、不雪中送炭的主兒。

這就是現實,銀行不是慈善家,利益才是最終的追求。

估計啊,現在一大批被證監會曾經處罰的公司夜不能寐,萬一滙豐銀行的效應開始擴大呢?銀行都效仿起來,那絕對是一場災難。

《德林社》認為,銀行在風控的基礎上追求資產安全無可厚非,這也為A股的上市公司敲響了警鐘,在資本市場監管日益加強的情況下,任何的違規都可能成為致命的信用污點。

面對這些劣跡斑斑的公司,也許股民們會說,他們那都是爬上屋脊的螃蟹 —— 橫行到頂了。

【聲明】德林社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面對這些劣跡斑斑的公司,也許股民們會說,他們那都是爬上屋脊的螃蟹 —— 橫行到頂了。

【聲明】德林社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