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秦始皇陵地宮究竟有多難發掘?光挖掘費用都不是小數目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 。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有兩個千年陵墓沒有開挖,一個是武則天的乾陵,另一個就是秦始皇陵,古往今來,皇帝們都迷信死後世界,講究厚葬,甚至陪葬了不少美人宮女。厚葬的結果就是,死後不得安寧,就像所有的古墓一樣,被吸引來的盜墓賊一批又一批,前仆後繼。

嬴政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統一六國稱帝的陵我作為我國最具神秘色彩的古墓,一旦挖掘,必定是考古界一個開天闢地的大事件,諸多的歷史疑惑也會迎刃而解。有人要問了,說了這麼多,那麼秦始皇陵為何不發掘呢?除了現如今的技術達不到以外,

皇陵的挖掘、後期的保護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秦始皇陵的封土也就是民間說的墳有多大規模?《漢書·楚元王列傳·附劉向傳》上說:“其高五十丈,周回五裡有餘。”秦時一尺約為現代23釐米,五十丈即約115米。秦時一裡為414米,五裡約為2070米,這大概就是秦始皇陵當初的規模。

據專家保守估計,單單只是挖掘秦始皇陵上的土方,

這項費用就已高達近600億。這還是在一切進展順利的情況下,還不包括其他各類技術手段產生的費用。

僅僅一項挖土就要花費600億,600億是怎樣的概念?我們就以秦始皇的出生地邯鄲為例,占到16年邯鄲GDP總收入的近五分之一。如果真要發掘秦始皇陵雖不至於舉國之力,但舉省之力並不誇大其詞。

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744127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3980元,比上年增長6.1%.

那麼假如我們真花了這600億挖完陵墓上方的土方,進入地宮是不是就簡單多了呢?

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對秦陵地宮有著詳細的記載:如說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滿之”;墓室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用機械使之流動灌輸;令工匠製作弩機弓箭,以防盜墓之賊等等。

模擬的秦始皇陵地宮想像圖

據國內文物考古專家學者研究後推測,秦陵地宮至地表最深約為37米,相當於15層左右的高樓。這樣的立壁,如果是石或哪怕是土石結合的還算牢固,如果像兵馬俑坑那樣只是板壁和土壁,會不會導致塌方?退一步說如果加固,那不是改變了立壁本身的原生形態,變成了現代人工製品?

退一萬步講,假設以上都成立,那麼我們需要多久才能將整個地宮發掘完?

秦始皇陵地宮是指秦始皇的地下陵墓,是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秦始皇陵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以東30公里臨潼縣的驪山,亦稱驪山園。

有關秦陵地宮位置問題經過專業人士的勘測已發現,在秦始皇陵的大山丘裡,因為下面有下水道,整體複雜,不敢貿然去挖;但在1962年,考古人員繪製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佈局圖,發現規模宏大的地宮位於封土堆頂台及其周圍以下,距離地平面35米深,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中央,高15米,大小相當於一個標準足球場。

模擬的秦始皇陵地宮想像圖

如果我們用最笑話、最機械的演算法,既不考慮時間成本,也不計算實際埋藏狀況,更不計算財力物力各方面的投入,只算發掘面積的話,可以看到如下的換算過程和結果:

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兵馬俑,總面積約20780平方米,秦陵面積大概是兵馬俑坑總面積13倍多,深度是6至7倍。兵馬俑斷斷續續近30年的發掘,總計發掘面積約占整個遺址面積的1/5,一共挖了約4500多平方米。按兵馬俑坑的實際挖法,那麼秦陵面積就是兵馬俑坑已經挖掘的總面積的50倍,那要挖多少年呢?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先後已有200多位國家領導人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兵馬俑坑經過30年僅發掘了三分之一。秦始皇陵園的面積大56.25平方公里,已進行過詳細鑽探的部分僅占總面積的十分之一。陵園中心部分面積約2平方公里,對其地下埋藏情況比較清楚的部分,也只占中心區的三分之一。

正如秦俑博物館研究室原主任張文立和他女兒張敏合著《秦始皇帝陵》書中所說的那樣:“秦始皇帝陵的發掘,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各個方面的因素,是一個系統工程。這就決定了它是遙遠的未來,只能耐心地等待,甚至要等待幾代人。當然,如果出現某種偶然的奇跡。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坑裡有8000多個兵馬俑,四面有斜坡門道。一號俑坑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兵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結構建築,即從地面挖一個深約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間築起一條條平行的土隔牆。牆的兩邊排列木質立柱,柱上置橫木,橫木和土隔牆上密集地搭蓋棚木,棚木上鋪一層葦席,再覆蓋黃土,從而構成坑頂,坑頂高出當時的地表約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磚墁鋪。坑頂至坑底內部的空間高度為3.2米。陶俑、陶馬放進俑坑後,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門道,門道內用夯土填實,於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閉式的地下建築。

那麼假如我們真花了這600億挖完陵墓上方的土方,進入地宮是不是就簡單多了呢?

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對秦陵地宮有著詳細的記載:如說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滿之”;墓室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用機械使之流動灌輸;令工匠製作弩機弓箭,以防盜墓之賊等等。

模擬的秦始皇陵地宮想像圖

據國內文物考古專家學者研究後推測,秦陵地宮至地表最深約為37米,相當於15層左右的高樓。這樣的立壁,如果是石或哪怕是土石結合的還算牢固,如果像兵馬俑坑那樣只是板壁和土壁,會不會導致塌方?退一步說如果加固,那不是改變了立壁本身的原生形態,變成了現代人工製品?

退一萬步講,假設以上都成立,那麼我們需要多久才能將整個地宮發掘完?

秦始皇陵地宮是指秦始皇的地下陵墓,是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秦始皇陵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以東30公里臨潼縣的驪山,亦稱驪山園。

有關秦陵地宮位置問題經過專業人士的勘測已發現,在秦始皇陵的大山丘裡,因為下面有下水道,整體複雜,不敢貿然去挖;但在1962年,考古人員繪製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佈局圖,發現規模宏大的地宮位於封土堆頂台及其周圍以下,距離地平面35米深,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中央,高15米,大小相當於一個標準足球場。

模擬的秦始皇陵地宮想像圖

如果我們用最笑話、最機械的演算法,既不考慮時間成本,也不計算實際埋藏狀況,更不計算財力物力各方面的投入,只算發掘面積的話,可以看到如下的換算過程和結果:

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兵馬俑,總面積約20780平方米,秦陵面積大概是兵馬俑坑總面積13倍多,深度是6至7倍。兵馬俑斷斷續續近30年的發掘,總計發掘面積約占整個遺址面積的1/5,一共挖了約4500多平方米。按兵馬俑坑的實際挖法,那麼秦陵面積就是兵馬俑坑已經挖掘的總面積的50倍,那要挖多少年呢?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先後已有200多位國家領導人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兵馬俑坑經過30年僅發掘了三分之一。秦始皇陵園的面積大56.25平方公里,已進行過詳細鑽探的部分僅占總面積的十分之一。陵園中心部分面積約2平方公里,對其地下埋藏情況比較清楚的部分,也只占中心區的三分之一。

正如秦俑博物館研究室原主任張文立和他女兒張敏合著《秦始皇帝陵》書中所說的那樣:“秦始皇帝陵的發掘,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各個方面的因素,是一個系統工程。這就決定了它是遙遠的未來,只能耐心地等待,甚至要等待幾代人。當然,如果出現某種偶然的奇跡。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坑裡有8000多個兵馬俑,四面有斜坡門道。一號俑坑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兵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結構建築,即從地面挖一個深約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間築起一條條平行的土隔牆。牆的兩邊排列木質立柱,柱上置橫木,橫木和土隔牆上密集地搭蓋棚木,棚木上鋪一層葦席,再覆蓋黃土,從而構成坑頂,坑頂高出當時的地表約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磚墁鋪。坑頂至坑底內部的空間高度為3.2米。陶俑、陶馬放進俑坑後,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門道,門道內用夯土填實,於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閉式的地下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