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穀歌地球真實還原,紹興城市30年發展變遷

河道上飄來一隻烏篷小船,槳聲欸乃,水波漣漪暈開兩邊黑瓦白牆的老台門。石橋橫亙水面,投映其中,笑看兩岸細柳的婀娜姿態。一碗老黃酒,一蝶茴香豆,一塊哢嘣脆的香糕,

還有數不盡的魚蝦。這便是老紹興,生活場景的經典一瞥。

經典是對經典的傳承,經典也是對經典的更迭。工作閒暇,發現了一款非常好用的軟體——穀歌地球。打開時間軸線,我們能看到80年代紹興的衛星地圖。幾張截圖,夢回往昔,親證一場時代的巨變。

1黑鐵時代(1984——1993)

1984年,我們看到城區基本還在環城河內,柯橋是一派田野水鄉的景象。北面綿延的濕地風貌,蕩舟其中想必是種奇妙的體驗。

同樣是一派田園水鄉風貌,曹娥江還沒改道,上虞開發區也還沒有破殼。繁華的東關鎮看起來體量也不大,或許勝在品質吧。

80年代的杭州,雖說很長時間以來,杭州市區面積在省會中屬於末流。但對比之下顯然能看出,紹興是比較安逸的小城。當然,你得考慮到“杭州蘿蔔紹興種”的因素。

1990年,總體變化不大,但柯橋顯然有比其他鄉鎮更發達的趨勢。市區也在慢慢突破環城河。慢慢地…

注:為什麼取黑鐵時代呢?紹興鋼鐵廠一度是整座城市的產業支柱。但其自帶濃重的時代烙印,有很強的計畫色彩……(省略500字分析)對於紹興這樣中小城市來說,它就是一面鏡子。計畫籠罩的時代,紹興不可能具備飛速發展的條件。

2白銀時代

1993年,伴隨著作者的呱呱墜地,時代吹來了一陣春風。看圖,紹興城東的路網已經出來了。查資料也確實在那個時間。紹興經濟開發區,1992年8月經省政府批准設立,為全省五個重點開發區之一。現在已經升格為國家級高新區,管委會也一路向東,遷至皋埠鎮。

柯橋鎮也迎來發展,中國輕紡城集團也是在該年創立(真是劃時代的一年),隨著產業發展,城市化的引擎也在加速運轉。

同年,上虞也開啟入門級的“一江兩岸”。趙家大橋、人民大橋的建設,交通先行帶動了對岸的發展,曹娥街道、經濟開發區,“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3黃金時代

即將邁入新世紀,三強鼎力的格局出現。當時紹興縣政府還在越城區,但看起來主城區也不比柯橋、上虞大多少。所以才有後來,某位領導主政下的袍江開發。紹興“三組團一綠心”的主城結構,也就在那時候定的基調。

紹興市區拓展到二環,類比同時期其他城的市,這樣發展速度並不算快。

有部分已經跳出了二環外,袍江開發得虎虎生風。說起紹興市中心,似乎還是原來位置。或者說,紹興真正意義上的新城在哪裡呢?

看鄰近的柯橋,柯北中心已經成型,城市面積增長了數倍。紹興縣政府紮根於此,發起“造城運動”五六年,成果顯著,說起來也有點產城融合的味道。

再看2007年的上虞,城北中心正在取代百官老市區。開發區沿江部分已是一副成熟居住區的樣貌。

奧運年,基本能跟現在的格局聯繫上了。濱海新區似乎也有了一些端倪,至少東西兩翼的工業區已然成型。鏡湖一期、迪蕩一期,都要放大看才能清楚。is all。黃金時代到此定型。

最後引一句卡爾維諾的話:

城市裡的每樣創新,都會影響天空的樣子。

作者介紹:

方鏡,會稽縣人,鄉土主義者,愛好廣泛,無一精通。曾為中文系搗亂分子,最享受無所事事的狀態。

住在紹興,閱生活,越熱愛

趙家大橋、人民大橋的建設,交通先行帶動了對岸的發展,曹娥街道、經濟開發區,“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3黃金時代

即將邁入新世紀,三強鼎力的格局出現。當時紹興縣政府還在越城區,但看起來主城區也不比柯橋、上虞大多少。所以才有後來,某位領導主政下的袍江開發。紹興“三組團一綠心”的主城結構,也就在那時候定的基調。

紹興市區拓展到二環,類比同時期其他城的市,這樣發展速度並不算快。

有部分已經跳出了二環外,袍江開發得虎虎生風。說起紹興市中心,似乎還是原來位置。或者說,紹興真正意義上的新城在哪裡呢?

看鄰近的柯橋,柯北中心已經成型,城市面積增長了數倍。紹興縣政府紮根於此,發起“造城運動”五六年,成果顯著,說起來也有點產城融合的味道。

再看2007年的上虞,城北中心正在取代百官老市區。開發區沿江部分已是一副成熟居住區的樣貌。

奧運年,基本能跟現在的格局聯繫上了。濱海新區似乎也有了一些端倪,至少東西兩翼的工業區已然成型。鏡湖一期、迪蕩一期,都要放大看才能清楚。is all。黃金時代到此定型。

最後引一句卡爾維諾的話:

城市裡的每樣創新,都會影響天空的樣子。

作者介紹:

方鏡,會稽縣人,鄉土主義者,愛好廣泛,無一精通。曾為中文系搗亂分子,最享受無所事事的狀態。

住在紹興,閱生活,越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