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個問題不解決,國產電影永遠不登大雅之堂!

自從15年國產劇小高光了一下,16年以後國產劇品質開始大踏步後退,其實一直以來咖妃都注意到一種說法,凡是在國外影視節上獲獎的國產影視,都是抹黑國人形象的,因為只要能夠拿獎的國產影視,

聚焦的都是農村或者落後山區的話題。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有沒有拍出過值得稱讚的城市題材,反應當今國人生活在城裡的影視作品?

國產影視為什麼走不進城市呢?咖妃認為,最重要的問題在於:職業和工作,對於國產劇來說意味著什麼?生活在城裡的人,

工作和職業是絕對佔據生命1/3以上的時間,一個人所從事的工作,對他必然有很大的影響。工作的真實性,工作對人影響的說服力,

這裡舉例堺雅人的兩部日劇吧,《李狗嗨》和《半澤直樹》,在《李狗嗨》中堺雅人所飾演的毒舌律師,

他的工作無疑給他的影響極其巨大,能言善辯甚至謊話張口就來,攻擊性強不服輸,更願意承認世界不完美,人性有缺點等。這樣一來故事縱向展開變得妙趣橫生,人物也能立得住。

反觀國產劇,我們的職業似乎只有一個用處:說明他很有錢。

男主角是某公司總裁,所以他很有錢。

男主角是律師,所以他很有錢。

這樣同樣的詬病也出現在近期口碑爆炸的《雞毛飛上天》上,你看創業的時候,陳江河和駱玉珠不用背負工作和職業屬性,一心經商看點十足。可到了後半段,陳江河和駱玉珠搖身一變變成集團董事之後,工作和人物的關係處理得極其不好,莫名就從一部時代感足的年代劇變成了現代懸浮劇了。

何種角度來解釋“敬業”的“敬”呢?相信很多人都把這個“敬”理解成敬畏了吧。工作之於國人,實在是一個過於沉重,過於痛苦的話題。這也直接導致了,咱們的影視作品只要一到城市,就成了發喪的嗩呐,高聲吆喝著訃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