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6場婚禮4400,別讓份子錢壓彎年輕人的腰 網事熱評

一個燒腦的問題,困擾國人N年,就算知乎大神智商爆棚,也解不出答案:如何巧妙避開份子錢?

節假日,人情劫。25歲的肖小姐在重慶工作,今年國慶準備回老家好好休息,誰知卻接到了6張“紅色罰款單”。

8天假6場婚禮,肖小姐的檔期排得比明星還滿,份子錢差不多4400元,一個月工資都不夠。

去不去?硬著頭皮也得去。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參加婚禮本是件開心的事,卻因為隨份子壓力山大,弄得心裡比免費高速還堵得慌。為什麼非要去隨這個份子?這個問題大概就兩個答案:一是面子。

大家都去,大家的胖臉打得都很腫,但你不去,你就是人情世故外的小怪獸了,就不怕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二是裡子。中國從熟人社會走來,人熟好辦事、人多力量大,信人情不信規則,禮金就是買路錢——儘管誰也不知道何時用上這“路子”。你來我往,錢來錢去,加上不少人積極抬高行情,人脈關係越廣的,恐怕被“紅色炸彈”轟炸得越慘烈。

就歷史而言,隨份子本來也不是洪水猛獸。中國從農耕社會走來,婚喪嫁娶往往要舉全村之力。這大概是低幼版的互聯網眾籌思維,交個“投名狀”把自己放在集體生活的大海裡,有難一起幫,有福一起享。更遠的就不說了,比如《儒林外史》裡通篇都是“湊份子”“派份子”“出份子”,足可見明清時期隨份子之盛。而今,我們在這方面更不遜于古人,前兩年有個小品《人到禮到》,把民間隨份子的諸般糾結演繹得活靈活現。

可生活遠高於藝術,八百年不聯繫的同學忽然加微信、“單身狗”的QQ簽名忽然改成“餘生請對我好一點”……儘管機智如你早嗅到其中的意味,但也不好拒絕,不好說穿。

人艱不拆,紅包收出人生大體驗,也算是練達洞明的大境界吧。

隨份子當然不只是中國人的專利,但中國人的份子錢是多了還是少了,總有個概略的對比。最近,韓國知名相親網站DUO發佈的資料顯示,

韓國20-39歲的未婚男女認為參加婚禮時送5-7萬韓元(約合人民幣308-432元)的紅包最合適。在我國的二三四五線城市裡,500-800元已經是公認的“份子價”了。問題是,韓國人均GDP是遠超過我們的。這樣一比較,中國青年的人情禮節壓力,大概僅次於房價了吧,曾經一項題為“你為人情消費所累嗎”的調查就顯示,超5成人認為人情消費負擔重。

如今的份子錢比月薪還要“貴”,早已失去了當初眾籌的意義,

淪為兩種手段:一是人情陪綁。大家都這樣,誰還搞特殊?再說,錢都送出去了,還能不請回來?二是乾脆搶錢。二婚要請客,二孩要請客,隨著水漲船高,禮金往來馬上就不對等了。江湖規矩壞了,放出去的“活期存款”可能就找不回來了,隨份子的自然惴惴難安。要紓解這個癥結,辦法說起來老套,卻也只有一個:移風易俗。

古人雲,“風成於上,俗化於下”。人情禮節要不至於成為壓垮人的稻草,移風易俗的思路也就兩個:第一,從權力者做起。如果黨員領導幹部帶頭破除“人情風”陋習,追求政風清廉,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民間風氣自然會好起來。第二,從鄉俗處做起。禮失求諸野。比如山東淄博南太合村,紅白喜事隨禮僅要5毛錢,如果給多了,哪怕是100元,主人也會找回99塊5毛,截至2016年,這個規矩已堅持30年。統一行情、統一規矩,無須公權插手,人情也會澄明。

只是,遠水難解近渴,風俗移易非一日之功。接下來的“雙節”,如果實在受不了“紅包炸彈”,不如主動請纓加班,暫避風頭去吧。

移風易俗的思路也就兩個:第一,從權力者做起。如果黨員領導幹部帶頭破除“人情風”陋習,追求政風清廉,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民間風氣自然會好起來。第二,從鄉俗處做起。禮失求諸野。比如山東淄博南太合村,紅白喜事隨禮僅要5毛錢,如果給多了,哪怕是100元,主人也會找回99塊5毛,截至2016年,這個規矩已堅持30年。統一行情、統一規矩,無須公權插手,人情也會澄明。

只是,遠水難解近渴,風俗移易非一日之功。接下來的“雙節”,如果實在受不了“紅包炸彈”,不如主動請纓加班,暫避風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