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雞舍中氨氣對蛋雞的危害及應對措施

氨氣對蛋雞的危害及應對措施

寒冷的季節,由於室內外溫差大,飼養員往往只重視雞舍的防寒保溫工作,而忽略了雞舍的通風換氣,導致了雞舍內有害氣體濃度升高,特別氨氣,

造成雞群呼吸系統疾病、慢性新城疫病、大腸桿菌病等屢有發生,雞群生長發育受阻,產蛋率下降,藥物成本增大,給蛋雞生產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損失。

養雞

一、雞舍內氨的來源

氨氣是一種無色、有特殊的刺激性臭味的氣體。在養雞場,氨是糞便、墊料、有機粉塵、散落飼料以及含有大量有機殘渣和細菌的飲水分解的產物。

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環境溫度和濕度以及糞便、墊料的數量、飼養密度、通風狀況等,雞舍內氨的濃度變動在3ppm~450ppm之間。

寒冷的冬天,集約化雞場的育雛室內溫度高濕度大,四層籠養,飼養密度大、糞盤上的雞糞和散落的飼料混合在這種環境下極易發酵產生氨,飼養員只注重保持育雛溫度而忽略通風換氣或換氣不徹底,

造成育雛雞舍氨氣濃度高,至少在3ppm~110ppm之間。合肥地區集約化雞場的成年蛋雞舍大多是開放式雞舍,一般都是通過牆壁上窗戶作為上下通風口配合屋頂上氣孔來通風換氣,由於舍外空氣溫度比舍內低,冷空氣比熱空氣比重高,這種方式很難將污濁氣體排出舍外,達不到通風換氣的效果,而只能降低雞舍內溫度,所以大多數飼養員將雞舍門窗關得嚴嚴密密,
造成雞舍內氨的濃度很高,有時連人進入雞舍都難以睜眼。

二、氨對蛋雞的危害

因為氨極易溶于水,所以氨首先被雞的上呼吸道的粘膜和眼結膜所吸附,產生強烈的刺激和炎症。氨經過肺部進入血液,使紅血球的血紅素變為鹼性正鐵血紅素,

因而降低後者的氧化性能和血液的堿儲機能而出現貧血症狀。在濃度大時,氨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並由於血液缺氧而引起痙攣。氨可以麻痹呼吸道纖毛和損壞粘膜上皮組織,使病原微生物易侵入,從而降低雞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使雞新城疫病、大腸桿菌病、肺炎球菌病等的感染率升高。

雞對氨特別敏感,在5ppm時引起雞結膜炎症、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腫及分泌物增多,

甚至發生喉頭水腫。 超過20ppm時雞開始表現呼吸道症狀,雞舍內氨持續6周在20ppm時,就會引起雞的肺充血水腫,雞群表現食欲下降,生產性能下降。在無氨環境下雛雞接觸新城疫病毒的感染率僅40%,而在20ppm氨環境下感染新城疫達100%。氨還可降低雞生長速度和產蛋率,使破蛋增加,發病率提高, 試驗表明:在20~30ppm氨環境下飼養20天雞平均活重174.3g,死亡率為25.2 %,而在40~50ppm氨環境下飼養20天平均活重165.3g,死亡率高達31.5%。又據報導,當環境氨濃度在52.6ppm時,產蛋雞達50 %產蛋率比在無氨環境下推遲了2周,23~26周齡產蛋率比沒有氨污染的同日齡雞少18.7%。當氨濃度達到70ppm時雛雞生長停止,而產蛋雞在76ppm的氨環境下停留10天其產蛋率下降12%,耗料量每天下降13g,活重下降113g,隨後將這些雞飼養在無氨的環境下,12 周後產蛋率也不能恢復正常。

因此採取有效措施,清除雞舍內氨是確保雞群健康和提高生產性能的一項不可忽略的工作,最好將雞舍內氨濃度控制在20ppm以下。

三、消除雞舍內氨的有效措施

1. 控制飼養密度,加強雞群飼養管理是防止氨產生的重要措施。寒冬季節在做好保溫工作的同時,一定要加強雞舍通風換氣,降低雞舍的濕度,並定期打開排風扇或加大換氣口,保持雞舍內乾燥和空氣新鮮。飼養員每天要及時清除雞舍內的糞便和汙物,刷淨水槽,保持雞舍環境清潔衛生。

2. 提高雞群飼料利用率,可減少糞中氨的產生 。雞舍內氨的產生主要是日糧中營養物質吸收不完全造成的。降低雞日糧中蛋白質含量並添加適量合成氨基酸可使雞氨的排泄量減少20~50%,從而減少雞糞中氨的產生量。

3. 在雞舍內應用吸附劑,可大大降低舍內氨氣濃度。沸石粉是鋁矽酸鹽礦物,在其級成的骨架中具有很多不規則形狀,具有孔經均勻的空隙,表面積大,對氨氣及水份有很強的吸附力,可降低雞舍內空氣濕度和糞便水份,減少氨的產生。據董毓興(1987)報導,按5g/只雞的比例將沸石加入墊料中,雞舍內氨氣下降37.04%。生石灰具有極強的吸濕性,將生石灰撒入雞舍或雞糞上,可降低雞舍內空氣濕度,阻止雞糞腐敗和發酵,減少氨的發生。雞舍內撒過磷酸鈣,可與氨結合,生成磷酸銨鹽,從而減少氨的危害。硫酸亞鐵撒在雞糞上,遇水溶解成酸性,抑制糞便發酵分解。另外膨潤土、海泡石、蛭石、矽藻土等礦物也具有吸附作用,有除臭功效。

4. 雞日糧中添加微生物製劑(比如益富源em動物食用菌),可減少氨的生成。日糧中添加微生物製劑,能抑制腸道內細菌的生長,可降低排泄物中氨的產生。據研究表明,益富源EM菌液不僅使蛋雞飼料轉化率提高20%,產蛋率提高33 %,而且由於有益微生物可阻斷糞便中氨氣的生成,降低雞舍內臭氣。

總之寒冷季節雞舍內對蛋雞生產具有極大的危害性,飼養員應引起高度重視,並採取綜合措施,減輕或防止氨對蛋雞的危害,給雞群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確保雞群健康,很好地發揮蛋雞生產性能。

又據報導,當環境氨濃度在52.6ppm時,產蛋雞達50 %產蛋率比在無氨環境下推遲了2周,23~26周齡產蛋率比沒有氨污染的同日齡雞少18.7%。當氨濃度達到70ppm時雛雞生長停止,而產蛋雞在76ppm的氨環境下停留10天其產蛋率下降12%,耗料量每天下降13g,活重下降113g,隨後將這些雞飼養在無氨的環境下,12 周後產蛋率也不能恢復正常。

因此採取有效措施,清除雞舍內氨是確保雞群健康和提高生產性能的一項不可忽略的工作,最好將雞舍內氨濃度控制在20ppm以下。

三、消除雞舍內氨的有效措施

1. 控制飼養密度,加強雞群飼養管理是防止氨產生的重要措施。寒冬季節在做好保溫工作的同時,一定要加強雞舍通風換氣,降低雞舍的濕度,並定期打開排風扇或加大換氣口,保持雞舍內乾燥和空氣新鮮。飼養員每天要及時清除雞舍內的糞便和汙物,刷淨水槽,保持雞舍環境清潔衛生。

2. 提高雞群飼料利用率,可減少糞中氨的產生 。雞舍內氨的產生主要是日糧中營養物質吸收不完全造成的。降低雞日糧中蛋白質含量並添加適量合成氨基酸可使雞氨的排泄量減少20~50%,從而減少雞糞中氨的產生量。

3. 在雞舍內應用吸附劑,可大大降低舍內氨氣濃度。沸石粉是鋁矽酸鹽礦物,在其級成的骨架中具有很多不規則形狀,具有孔經均勻的空隙,表面積大,對氨氣及水份有很強的吸附力,可降低雞舍內空氣濕度和糞便水份,減少氨的產生。據董毓興(1987)報導,按5g/只雞的比例將沸石加入墊料中,雞舍內氨氣下降37.04%。生石灰具有極強的吸濕性,將生石灰撒入雞舍或雞糞上,可降低雞舍內空氣濕度,阻止雞糞腐敗和發酵,減少氨的發生。雞舍內撒過磷酸鈣,可與氨結合,生成磷酸銨鹽,從而減少氨的危害。硫酸亞鐵撒在雞糞上,遇水溶解成酸性,抑制糞便發酵分解。另外膨潤土、海泡石、蛭石、矽藻土等礦物也具有吸附作用,有除臭功效。

4. 雞日糧中添加微生物製劑(比如益富源em動物食用菌),可減少氨的生成。日糧中添加微生物製劑,能抑制腸道內細菌的生長,可降低排泄物中氨的產生。據研究表明,益富源EM菌液不僅使蛋雞飼料轉化率提高20%,產蛋率提高33 %,而且由於有益微生物可阻斷糞便中氨氣的生成,降低雞舍內臭氣。

總之寒冷季節雞舍內對蛋雞生產具有極大的危害性,飼養員應引起高度重視,並採取綜合措施,減輕或防止氨對蛋雞的危害,給雞群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確保雞群健康,很好地發揮蛋雞生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