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綻放在深山的“鏗鏘玫瑰”——記逆水初中女童足球隊

方金潤指導孩子們怎麼傳球

“深山學校逆水初中女童足球隊在全市比賽中獲得冠軍!”今年暑期裡的一則消息引起人們的關注。

山裡娃為何這麼牛?開學不久的一天,我們陪同新華社記者來到這裡採訪。車輛在雲霧彌漫的崇山峻嶺中穿行,從縣城出發,經過2個多小時的顛簸,才來到逆水這個偏僻的小山村。

籃球場=足球場

走進校園,眼前就是以籃球場為主體的操場。校長陶陸勝告訴我們,目前全校3個班級93個學生,其中女生41人。

參加全市比賽的女足隊員就是從這些女生中挑選的。山區學校條件有限,還沒有建設專門的足球場。孩子們平時就在這籃球場上操練足球。這時,筆者才發現球場兩頭挨著籃球架設置的簡易足球門。校長說:“球門比較大,我們就用苗竹竿做立柱。”

這天下午,正好趕上學校開展足球訓練。這時候,寂靜的山村校園熱鬧起來。操場上,身著紅色球服的11位女足隊員,在體育老師的指導下,

做著繞杆等運動。年輕的體育老師方金潤指著丁字形的木樁告訴記者,開始的時候,他是從鄉村醫院要來吊水瓶,瓶裡裝滿沙子,插上小竹竿,用作繞杆,但玻璃瓶容易弄破,不安全。後來就改用廢棄的床腿,鋸成這樣的標誌杆。“水泥地上踢球,很容易摔傷。為了減少危險,學校就給每個隊員配上護膝訓練。”

“儘管設施簡陋,但沒有影響孩子們參加足球訓練的熱情。一到課間和訓練的時候,

他們就爭先恐後地在這裡學習運球、傳球、顛球……山裡娃不怕苦,這就是他們能拼的優勢。”說起這些女子兵,方金潤一臉的自豪。

冬日裡的刻苦訓練

足球讓孩子們改變了許多

逆水初中是我縣的邊遠農村學校。學校服務學區三個村,

都是貧困村,農民主要靠外出務工養家糊口。讓孩子們長大能走出大山,成了家長們一致的夢想。這裡重教尚學氛圍濃,高考制度恢復以來,逆水村就出了24名博士生,被人們譽為博士村。

“時代在發展。城裡人對孩子的才藝培養十分重視,農村娃受條件限制,沒機會進鋼琴班、舞蹈班。這裡的孩子從週一到週五住校,生活單調。學校一直想發展適合山區孩子特點的特色教育。

孩子們多一樣特長,就多一條出路。”陶陸勝說。

仰佳佳是最早加入足球隊的隊員之一。她告訴記者,開始進足球隊的時候,父母有顧慮,擔心她的文化課落下。“入隊後,我學習更努力了,成績比以前進步了。媽媽很高興,現在很支持,專門為我從城裡買來了足球。”說話時,仰佳佳笑容燦爛。採訪中,一位個頭高挑的隊員主動上前與記者搭訕起來。身邊的班主任宋結華告訴記者,“她叫何雲婉。過去,性格內向,不喜愛與人說話,參加足球活動後,膽子大了。”

足球運動,讓山村孩子改變了許多。

過去,性格內向,不喜愛與人說話,參加足球活動後,膽子大了。”

足球運動,讓山村孩子改變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