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5月底,金華三江六岸自行車專用道將與市民見面啦!

綠的樹粉的櫻,陽光穿越其間,在地上落下點點斑駁的光。不遠處的那片翠綠上,孩子們在追逐間留下成串的歡笑。

近幾年來,隨著市區三江六岸綠化工程建設的不斷推進,家門口的公園越來越多、越來越美。不需走上幾公里路,春天就能擁入懷中。

“這樣的天氣,如果能騎著車在公園的林蔭小道、花叢綠地中,那該多美。”上周日,記者在婺州公園遇見市民周先生,他說,沿江騎車又沒有連成線的道路,況且公園內騎車容易撞到人且不被允許,

“這段時間我看公園裡有人在修路,說是綠道,不知道什麼時候修好,通到什麼地方。”

記者就周先生的問題諮詢了市綠道辦,得知在今年5月底,一條被單車愛好者譽為“金華最美城市綠道”的三江六岸自行車專用道將與市民見面。

屆時,當我們騎著車漫遊在三江六岸時,就真的會如那首歌中唱的: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裡,這裡有紅花呀,這裡有綠草,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

1

工程已過大半,園園相連,路路暢通

在三江六岸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公園,猶如一顆顆珍珠,串起金華“城市大客廳”最核心、最亮麗的風景線。

如何一飽眼福?建設自行車專用道無疑是最好的交通連接方式。作為今後金華人慢生活的一大亮點,自行車專用道因此優先啟動建設。

據瞭解,在三江六岸景觀優化提升方案中,專家們規劃了步行道、自行車道、駁岸、水上遊覽線和道路等五大交通系統,以連接沿江26個公園,做到園園相連、路路暢通。

“三江六岸自行車專用道分期實施,目前工程進度已過大半。

”市綠道辦的孫文軒說,工程西起河盤大橋、東北至康濟橋、東南至洪塢大橋,途經廣廈公園、外灘公園、婺州公園、八詠公園、清風公園、建築藝術公園、艾青公園、金東樂園、茶花盆景藝術園、燕尾洲公園、梅園、假日公園、月亮灣公園、櫻花公園、金華文化長廊等,“等到其他週邊的公園陸續建成後,自行車道還會有二期工程進一步向外延伸。”

孫文軒介紹,這條約26公里長的三江六岸自行車專用道,

投資匡算約1800萬元。作為一條環繞金華江、義烏江、武義江岸邊的綠色生態騎行道,總體定位是要建設成領略金華城市風情的畫廊、游賞濱江風光的綠廊、戶外運動的理想場所、體驗健康慢生活的好去處。在建設時,充分利用公園現有道路,儘量選擇林蔭道,在此基礎上增加野趣、休閒等元素,豐富綠道類型,優化騎行體驗。

同時,這條綠道明確定位為自行車專用道,是不允許行人進入的,主要是考慮到三江六岸沿線景觀帶遊賞的人流密集,如果像其他綠道一樣行人與自行車共用,顯然不太安全,需要強化路牌標識等加以區分,讓行人和自行車各行其道、各暢其流。

穿行於濕地、綠林之間,一路與江景、堤岸、花海為伴,騎行在這樣的綠道上,無異於看一部風光大片。“三江六岸是金華最美的城市景觀帶,沿江自行車專用道建成後,金華人的慢生活將更加豐富,城市的宜居指數將進一步提升。”記者瞭解到,在專家評審會時,當時參加評審的專家們這樣評價。

2

穿越時空,看風景,也看老金華故事

“你看,以前這裡有個奧托康體育館,外面就是一個田徑場,以前我們在這兒踢球的時候啊,你還只有這麼高。”“以前到金華城裡的時候啊,看到這個海洋大廈,覺得真高啊。”……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令人振奮,但是過往的記憶也像一壺陳年的酒,讓人回味許久。

如果要尋回老城的記憶,不妨也來騎騎這條三江六岸自行車專用道,因為這是一條專講“老金華”故事的綠道。

“在前期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基礎上,我們還將在沿線設置一系列老照片記憶牆。”孫文軒說,這條穿越市區三江六岸的綠道,大部分都在江北老城區,這些地方恰恰是“老金華”記憶最為濃厚的地區。待這一系列老照片記憶牆設置後,它們將通過老照片與現實場景的對比,喚起“老金華”對這座城市的情感和回憶,同時又能體現時代發展給金華這座城市帶來的生機和魅力。

“這可以看做是對金華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更能直觀展現金華的本土文化,城市的人文氣息,也能讓後輩更深入地瞭解這座城市的往昔。”孫文軒說,外地朋友來金華,不一定要去博物館,帶他們在三江六岸騎上一圈,相信一定會有另外的收穫。

3

各行其道需自覺,公園綠道,騎者寥寥

去年,記者曾報導過關於公園中騎行的問題。當時,婺州公園裡的兩名青年在公園小道中把車騎得飛快,一路嬉笑打鬧,經過行人身邊猶如一陣風吹過。有市民向記者反映,自己在公園晨練倒走時,就看見過晨練的人被後方電動車的後視鏡打到手,一個趔趄差點摔倒。

“我認為公園就是給大家休閒放鬆的,如果連走在公園小路上都還要擔心車輛,那真是掃興”。市民劉師傅告訴記者,自從那次以後,他倒走時就會選擇往邊上走,多留個心眼注意身後情況,正如劉師傅所說,記者在婺州公園內觀察發現,的確有不少市民騎著車輛出入公園,還有一些年輕市民腳上踏著單人平衡車,邊玩手機邊控制車輛。對於這樣的現象,不少在婺州公園內散步的市民都表示,雖然方便了騎車人,但給他們帶來安全隱患。

市園林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在一些公園的入園須知中,為保證公園的安全寧靜,並不允許車輛進入公園,但由於目前我市多數公園均為開放式,眾多的入口導致監管出現難題。

同樣,雖然目前不少公園內的騎行綠道主體工程已修建完畢,具備騎行能力,但記者在幾處綠道觀察後發現,騎車上綠道的市民遠遠少於公園人行道上的,在公園熙攘的人群中,這樣的行為顯然對行人構成了威脅。

編輯:大排妹 商務合作號:paipai666999

是不允許行人進入的,主要是考慮到三江六岸沿線景觀帶遊賞的人流密集,如果像其他綠道一樣行人與自行車共用,顯然不太安全,需要強化路牌標識等加以區分,讓行人和自行車各行其道、各暢其流。

穿行於濕地、綠林之間,一路與江景、堤岸、花海為伴,騎行在這樣的綠道上,無異於看一部風光大片。“三江六岸是金華最美的城市景觀帶,沿江自行車專用道建成後,金華人的慢生活將更加豐富,城市的宜居指數將進一步提升。”記者瞭解到,在專家評審會時,當時參加評審的專家們這樣評價。

2

穿越時空,看風景,也看老金華故事

“你看,以前這裡有個奧托康體育館,外面就是一個田徑場,以前我們在這兒踢球的時候啊,你還只有這麼高。”“以前到金華城裡的時候啊,看到這個海洋大廈,覺得真高啊。”……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令人振奮,但是過往的記憶也像一壺陳年的酒,讓人回味許久。

如果要尋回老城的記憶,不妨也來騎騎這條三江六岸自行車專用道,因為這是一條專講“老金華”故事的綠道。

“在前期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基礎上,我們還將在沿線設置一系列老照片記憶牆。”孫文軒說,這條穿越市區三江六岸的綠道,大部分都在江北老城區,這些地方恰恰是“老金華”記憶最為濃厚的地區。待這一系列老照片記憶牆設置後,它們將通過老照片與現實場景的對比,喚起“老金華”對這座城市的情感和回憶,同時又能體現時代發展給金華這座城市帶來的生機和魅力。

“這可以看做是對金華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更能直觀展現金華的本土文化,城市的人文氣息,也能讓後輩更深入地瞭解這座城市的往昔。”孫文軒說,外地朋友來金華,不一定要去博物館,帶他們在三江六岸騎上一圈,相信一定會有另外的收穫。

3

各行其道需自覺,公園綠道,騎者寥寥

去年,記者曾報導過關於公園中騎行的問題。當時,婺州公園裡的兩名青年在公園小道中把車騎得飛快,一路嬉笑打鬧,經過行人身邊猶如一陣風吹過。有市民向記者反映,自己在公園晨練倒走時,就看見過晨練的人被後方電動車的後視鏡打到手,一個趔趄差點摔倒。

“我認為公園就是給大家休閒放鬆的,如果連走在公園小路上都還要擔心車輛,那真是掃興”。市民劉師傅告訴記者,自從那次以後,他倒走時就會選擇往邊上走,多留個心眼注意身後情況,正如劉師傅所說,記者在婺州公園內觀察發現,的確有不少市民騎著車輛出入公園,還有一些年輕市民腳上踏著單人平衡車,邊玩手機邊控制車輛。對於這樣的現象,不少在婺州公園內散步的市民都表示,雖然方便了騎車人,但給他們帶來安全隱患。

市園林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在一些公園的入園須知中,為保證公園的安全寧靜,並不允許車輛進入公園,但由於目前我市多數公園均為開放式,眾多的入口導致監管出現難題。

同樣,雖然目前不少公園內的騎行綠道主體工程已修建完畢,具備騎行能力,但記者在幾處綠道觀察後發現,騎車上綠道的市民遠遠少於公園人行道上的,在公園熙攘的人群中,這樣的行為顯然對行人構成了威脅。

編輯:大排妹 商務合作號:paipai666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