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2000萬常住人口竟有約160萬輛共用單車,共用熱度該降降了

今年以來,共用經濟下的新形態逐漸走進人們視野之中,其中打開共用大門的當屬共用單車,也是影響最深遠,落地最廣泛的共用經濟形態。除了共用單車車外,還有共用充電寶、共用雨傘等形態。

據瞭解,北京2000萬常住人口被投入160萬輛共用單車,平均12.5人擁有一輛共用單車,省去老年人與小孩,幾乎每五人中就有一輛共用單車,不得不說,共用力度確實很大。但隨著對社會“負面”影響加劇,共用熱度似乎需要降降溫了。

12城叫停共用單車投放 共用經濟大戶遭遇瓶頸

共用單車因其便捷性,多家巨頭入局推廣而迅速走紅,成為共用經濟領域一枝獨秀落地產物。目前,全國共用單車累計投放量超過1600萬輛,北上廣深就占了近500萬輛,其中擁有北京2000萬常住用戶的北京,共用單車數量就達到了160萬輛。但共用自行車因過度投放、亂停亂放現象嚴重和超出城市非機動車可停放區域承載能力,從7月10日杭州率先宣佈暫停共用單車投放開始,

兩個月之間,福州、鄭州、南京、廣州、上海、深圳、武漢、北京等12個城市,先後宣佈暫停共用單車新增投放。

風光許久的共用單車背地,整個行業卻卻面臨賠本,倒閉、押金難退等現象。一邊是地方監管政策的收緊,一邊是行業內部的分化開始越發激烈。進入6月,先後有悟空單車、3Vbike等小型共用單車公司宣佈倒閉,進入7月,南京的町町單車傳出跑路。到了8月,

規模更大的共用單車企業也開始出現問題:被認為是第二梯隊代表的小鳴單車、酷騎單車在8月先後傳出押金難退的問題。雖然兩家企業均解釋稱是技術問題導致,並都表示將在9月恢復正常,但用戶仍存有質疑。以此來看,整個共用單車行業似乎並不好過。

奇葩共用經濟模式並存 “跟風”熱度急需降溫

除了共用單車之外,其他共用經濟形式雖說光景不好,卻換來了一批又一批的入局者。

很多人戲稱,2017年是共用經濟元年,生活因“共用”而改變:你騎著共用單車,手機沒電用共用充電寶,下雨了借一把共用雨傘,想運動借一個共用籃球,電影院排隊時有共用KTV,沒有女朋友可以租個充氣娃娃,有娃了可以就地租個遛娃車……正應了那句話,當共用單車還在思考盈利模式的時候,共用經濟已經遍地開花。但熱度不減的共用經濟形勢,多少帶有盲目跟風性質,
真正能火起來,普及受眾的少之又少。

這些“奇葩共用”的氾濫讓“共用經濟”變了味,那麼真正什麼才是真正的“共用經濟”,是不是什麼專案都可以被冠以“共用經濟”呢?被玩兒壞的“共用”到底邊界在哪裡?小編認為,可以從邊際成本和消費者剩餘來確定“共用經濟”的邊界:邊際成本趨零或消費者剩餘角度的物品適合共用經濟,易消耗品等並不適合用於共用經濟。當然了,最重要的落地共用經濟是洞察消費者需求,真正解決消費者難題,還要考慮整個運營可控制性,而不是隨便找個細分領域,下手去做而影響整個社會秩序。

從共用單車到其他共用經濟形勢,作為經濟發展形勢,共用確實能拉動新經濟風口,但是“共用”卻佔用社會資源,擾亂整個社會秩序,卻有點划不來,其他諸多共用經濟形態,盲目跟風不能真正解決消費者問題,無疑是不長久的,共用熱度應該選擇性降降溫了。

最重要的落地共用經濟是洞察消費者需求,真正解決消費者難題,還要考慮整個運營可控制性,而不是隨便找個細分領域,下手去做而影響整個社會秩序。

從共用單車到其他共用經濟形勢,作為經濟發展形勢,共用確實能拉動新經濟風口,但是“共用”卻佔用社會資源,擾亂整個社會秩序,卻有點划不來,其他諸多共用經濟形態,盲目跟風不能真正解決消費者問題,無疑是不長久的,共用熱度應該選擇性降降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