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沒有社交能力?其實這都是你一手造成的!

最近有一些家長在後臺問研途君,如果自己家的孩子不合群、沒朋友怎麼辦?研途君對於這個問題也是深有感觸,因為曾經研途君也有這樣一段經歷,別的小朋友都不愛和自己玩兒,
自己也不知道怎麼才能融入集體,甚至開始抗拒去上學…

其實這就是孩子缺乏社交能力的一種表現。

社交能力是一種由多種能力結合在一起的綜合能力,包括與人相處的能力、表達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以及觀察能力等…而且研究表明,

社交能力也會影響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同學相處得好的孩子,會更喜歡學校和老師、不容易蹺課、在學業成績上表現更好。

所以即便是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爸爸媽媽們也要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它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也是是日後非常重要、一生受用的技能。

不過培養孩子社交能力也是需要技巧的哦!

不干涉孩子之間的矛盾

其實,在孩子小時候,很多爸爸媽媽都犯過同一個錯誤,也讓孩子失去鍛煉自己社交能力的機會。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小時候家裡有別的小朋友來玩,也不知道為什麼,反正總是會看上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流露出渴望的眼神或者乾脆拿著不放手!然後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會出現,

非常“大方”地說,“這麼喜歡就拿著吧,反正我們家玩具很多的!” 根本不顧自己的感受。

如果自己不樂意鬧情緒了,還要被爸爸媽媽們一頓教育,“你要懂得分享啊!” “人家比你小,你要讓著別人啊!” …

幾次下來,孩子就會認為,如果別人想要自己喜歡的東西,

自己就要學會謙虛、忍讓和分享!否則就是不對的!但這樣的想法真的好嗎?

研途君小時候就是這樣,總以為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送給別人,用自己的零花錢請別人吃零食就能交到很多的好朋友,別人也會更喜歡和自己玩,可實際上一味地忍讓、分享並不能維護任何的友誼。

這種情況下,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不是干涉他們之間的矛盾,勸孩子做出讓步,甚至幫孩子做出決定,

如果孩子一旦養成了什麼矛盾都有爸媽解決的習慣,就有了依懶性,也根本沒有任何機會可以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了。

我們更應該鼓勵孩子自己去商量、溝通。讓他們學會爭取自己喜歡的東西,有勇氣去面對以後會在學校、社會中經常會碰到的人際關係中的矛盾。

就像研途君之前在《孩子哭到變形不聽話?“國民婆婆”這麼說...》中提到的胡可一樣,她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就表現得很棒!胡可幾乎從不在倆 “皮猴” 互相之間鬧矛盾的時候介入,反而總是表現得很淡定冷靜,繼續做自己的事。因為她相信很多問題,孩子自己能解決,等到他們真的解決不了的時候,她才需要出手。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不干涉孩子之間的矛盾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孩子要有自己做決定的能力,否則就算爸媽不想干涉,孩子在無法自己做出決定的情況下,還是會直接把問題扔給爸媽解決。

所以平時我們應該多給孩子機會去鍛煉,讓他們學會自己做決定。

比如首先讓孩子學會在做決定以前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思考。如果孩子一開始做的決定有所偏差也沒關係,我們可以和他們一起討論,如果做出不一樣的決定,是不是會有不同的、甚至更好的結果!

父母做表率

作為爸爸媽媽,我們自己在也要身體力行地為孩子做榜樣,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因為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其實在社交能力上,中國的孩子和外國的孩子區別還是很明顯的。即使是陌生人,他們也會主動並且熱情的打招呼,甚至主動介紹自己。研途君在英國的時候,就碰到很多外國的孩子主動打招呼,和我分享他們這一天的經歷!

曾經有一些生活在美國的中國媽媽分享過自己的感受

為什麼他們能做到這麼好呢?其實研途君認為這和他們的老師、家長都有著很大的關係!他們都會鼓勵孩子去溝通,熱情地去分享,他們自己在這一點上也做得很好,所以我們常常覺得相對于中國人的內向、保守來說,外國人非常熱情、主動!

高品質的陪伴

研究表明,如果爸媽們和孩子有更多的高品質互動,陪他們一起出遊、玩耍,孩子們會更願意和身邊的人交往。

在這裡,研途君可以給各位爸爸媽媽們推薦一個小小的遊戲,這個遊戲可以幫助孩子和別人更好地對話,而不是只是用“是”或“不是”來簡單對付了事。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傳球遊戲,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一下!

媽媽和孩子面對面,相隔一段距離,媽媽手中拿一個網球。

先由媽媽提問,比如:“你喜歡去學校上課嗎?”

然後把球扔給孩子。

如果孩子說:“喜歡。” 那麼他就不能再把球傳回給媽媽了,這個傳球遊戲也不能繼續了。

但如果他說:“喜歡,因為學校有很多的老師和同學,我很喜歡和他們在一起。” 那麼孩子就可以把球再傳回給媽媽。

在玩遊戲之前,媽媽可以這麼說,

為了把我們的談話繼續下去,我會把球傳給你,並問:“你最喜歡學校裡的哪個同學?” 如果你回答:“ 小明。” 那麼你又不能把球傳給我了。但是如果你說:“我喜歡小明因為他很勇敢,在我有需要的時候也會來幫助我。你最喜歡你的哪個朋友?” 那麼你就可以把球傳回給我。

這個規則就是為了讓我們和孩子的對話能一直進行下去。

對於孩子來說,這個遊戲規則非常簡單,也很容易掌握。然後我們就可以用這個遊戲來提示孩子他曾經的一些回答其實終結了話題,就像這個傳球遊戲無法進行下去一樣。

我們也可以用這個遊戲來練習一些曾經沒能聊下去的話題,引導孩子學會溝通、使用禮貌用語、學會提問以繼續對話,從而提升他們的社交能力!

Study Pathway 在全球 10 個國家,56 個課程中心,提供 100 多種遊學課程類型,包括國家專業級的鋼琴遊學、足球遊學、馬術遊學、高爾夫遊學、網球遊學等特色課程!全年 50 個星期,每週一迴圈開課,總有適合你的上課時間;課程年齡從 7 歲- 60 歲,一定能發掘適合你的課程類型;課程費用低至每週 300 美金起,讓遊學不再是奢侈品!與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學生相遇,讓學習成為人生的風景!

關注 研途i遊學 來諮詢報名吧!

就像研途君之前在《孩子哭到變形不聽話?“國民婆婆”這麼說...》中提到的胡可一樣,她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就表現得很棒!胡可幾乎從不在倆 “皮猴” 互相之間鬧矛盾的時候介入,反而總是表現得很淡定冷靜,繼續做自己的事。因為她相信很多問題,孩子自己能解決,等到他們真的解決不了的時候,她才需要出手。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不干涉孩子之間的矛盾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孩子要有自己做決定的能力,否則就算爸媽不想干涉,孩子在無法自己做出決定的情況下,還是會直接把問題扔給爸媽解決。

所以平時我們應該多給孩子機會去鍛煉,讓他們學會自己做決定。

比如首先讓孩子學會在做決定以前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思考。如果孩子一開始做的決定有所偏差也沒關係,我們可以和他們一起討論,如果做出不一樣的決定,是不是會有不同的、甚至更好的結果!

父母做表率

作為爸爸媽媽,我們自己在也要身體力行地為孩子做榜樣,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因為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其實在社交能力上,中國的孩子和外國的孩子區別還是很明顯的。即使是陌生人,他們也會主動並且熱情的打招呼,甚至主動介紹自己。研途君在英國的時候,就碰到很多外國的孩子主動打招呼,和我分享他們這一天的經歷!

曾經有一些生活在美國的中國媽媽分享過自己的感受

為什麼他們能做到這麼好呢?其實研途君認為這和他們的老師、家長都有著很大的關係!他們都會鼓勵孩子去溝通,熱情地去分享,他們自己在這一點上也做得很好,所以我們常常覺得相對于中國人的內向、保守來說,外國人非常熱情、主動!

高品質的陪伴

研究表明,如果爸媽們和孩子有更多的高品質互動,陪他們一起出遊、玩耍,孩子們會更願意和身邊的人交往。

在這裡,研途君可以給各位爸爸媽媽們推薦一個小小的遊戲,這個遊戲可以幫助孩子和別人更好地對話,而不是只是用“是”或“不是”來簡單對付了事。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傳球遊戲,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一下!

媽媽和孩子面對面,相隔一段距離,媽媽手中拿一個網球。

先由媽媽提問,比如:“你喜歡去學校上課嗎?”

然後把球扔給孩子。

如果孩子說:“喜歡。” 那麼他就不能再把球傳回給媽媽了,這個傳球遊戲也不能繼續了。

但如果他說:“喜歡,因為學校有很多的老師和同學,我很喜歡和他們在一起。” 那麼孩子就可以把球再傳回給媽媽。

在玩遊戲之前,媽媽可以這麼說,

為了把我們的談話繼續下去,我會把球傳給你,並問:“你最喜歡學校裡的哪個同學?” 如果你回答:“ 小明。” 那麼你又不能把球傳給我了。但是如果你說:“我喜歡小明因為他很勇敢,在我有需要的時候也會來幫助我。你最喜歡你的哪個朋友?” 那麼你就可以把球傳回給我。

這個規則就是為了讓我們和孩子的對話能一直進行下去。

對於孩子來說,這個遊戲規則非常簡單,也很容易掌握。然後我們就可以用這個遊戲來提示孩子他曾經的一些回答其實終結了話題,就像這個傳球遊戲無法進行下去一樣。

我們也可以用這個遊戲來練習一些曾經沒能聊下去的話題,引導孩子學會溝通、使用禮貌用語、學會提問以繼續對話,從而提升他們的社交能力!

Study Pathway 在全球 10 個國家,56 個課程中心,提供 100 多種遊學課程類型,包括國家專業級的鋼琴遊學、足球遊學、馬術遊學、高爾夫遊學、網球遊學等特色課程!全年 50 個星期,每週一迴圈開課,總有適合你的上課時間;課程年齡從 7 歲- 60 歲,一定能發掘適合你的課程類型;課程費用低至每週 300 美金起,讓遊學不再是奢侈品!與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學生相遇,讓學習成為人生的風景!

關注 研途i遊學 來諮詢報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