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國年間」私立大學校長的政界人脈

光華大學大禮堂被命名為“豐壽堂”。

01

1925年6月,聖約翰大學553位學生因反對美籍校長侮辱國旗憤而離校,

另立光華大學。滬海道尹張壽鏞被推舉為首任校長。張壽鏞聘請趙晉卿、錢永銘、吳蘊齋、林康侯、陳光甫、虞洽卿等商界名人擔任校董。從理論上講,他們負有為光華籌畫基金及經費,核定預算決算的職責。然而,這些校董並未真正盡到責任。

聖約翰大學六三事件現場。

當時上海各私立大學都聘請滬上工商銀行界的名流擔任校董。然而,各校的校董會制度並未真正有效確立,多是裝點門面的產物。光華大學亦是先有學校而後才組織校董會,張壽鏞廣泛拉攏工商界人士進入校董會,以應付環境。目前幾乎沒有看到光華大學校董會開會的資料。對光華大學而言,這些商界校董實為疏離的群體。

1925年9月,光華大學舉辦首次開學典禮。

從光華大學歷年的財務情況上看,也可證明商界校董的籌款作用甚是微弱。1926年,學校獲得的捐款僅6233元,借款則高達6萬元。1930年,學校僅獲得110元捐款,借款將近9萬元。有研究者謂,近代中國私立大學之所以存在,

系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市民社會”。江浙的大紳商積極捐款支持私立大學。然而,從光華大學的情況看,這實為一種想當然式的理想論述。中國私立大學的社會根基極其薄弱,缺乏確切證據證明其與工商階級存在緊密關係。

02

1927年5月,張壽鏞被蔣介石啟用,擔任國民政府財政部次長、江蘇省財政廳廳長。張壽鏞利用地位從大學院為光華謀得5萬元續江海關二五庫券的建設費,

使得該校當年度免于借款之虞。張壽鏞在江蘇省財政廳任上,將各縣的財政局局長職務多委以光華大學的畢業生,解決了他們的畢業出路問題。

張壽鏞

張壽鏞作為前北洋政府官僚,在國民政府內根基不深,但與蔣介石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張壽鏞受蔣介石啟用,

在政治上與蔣介石共進退。國民政府成立初期財政困窘,急需滬上銀行界的支持。每次代表政府前往溝通發行債券者,基本都是張壽鏞。蔣介石北伐支出軍費浩大,向張壽鏞催款常常急如星火。對蔣介石的要求,張壽鏞有求必應。此種忠誠和恪盡職守,獲得蔣的肯定,也提高了張壽鏞的政治地位。這對他執掌的光華大學而言,可以成為一種間接的政治資源。

1930年4月,張壽鏞之子,光華大學政治學系教員張星聯、學生張華聯被匪徒綁架。蔣介石獲悉後,當即電令淞滬司令熊式輝,要求特別注意設法剿滅綁架張壽鏞二子的匪徒。

03

張壽鏞作為財政官僚,長期為政府理財,承受著來自民間的巨大壓力。1932年7月,張壽鏞以年老體衰為名正式辭去所有官職,專心辦理光華大學。然而,蔣介石十分重視張壽鏞,曾親自致電上海市市長張群,要求“張壽鏞須挽留”。因此,蔣介石和張壽鏞之間達成私人協定,以私人身份為政府理財。由於此種關係,張壽鏞儘管辭職,仍然可以利用身份優勢,為光華大學爭取一定的利益。

1933年5月,教育部部長王世傑公佈《二十二年度各大學及獨立學院招生辦法》,規定裁汰不合格的文法科。光華大學作為私立大學,文科生占絕大多數。限制文法科的政策,必然會對學校的招生造成致命打擊。1933年6月,張壽鏞親自致電南昌行營的蔣介石,希望其命令王世傑收回成命。

不過,此種管道並不長久。1935年以後,政府對上海大銀行進行改組,並接管小的商業銀行。在此種情況下,張壽鏞這種國民政府與上海工商界之間仲介人的作用日益微小,在政治上亦逐漸邊緣化,失去與蔣介石直接聯絡的管道。此時,私立大學對政府的依賴加重。從1933年開始,中央教育經費開始補貼私立大學。私立大學校長若在政府中擁有一定的人脈,可能會獲得更多的補助。各私立大學紛紛轉而聘請國民政府的政界要人擔任校董,希望他們為學校爭取資源。

翁文灝

1936年,張壽鏞的親家翁文灝被任命為行政院秘書長。張壽鏞遂於該年聘請其擔任校董。1937年,復旦、光華、大夏、大同大學四校籌畫聯合內遷,正是翁文灝代表張壽鏞與王世傑接洽。由此可見,張壽鏞致仕後,翁文灝成為他與政府聯絡的新管道。

04

抗戰爆發後,光華大學在成都組建分部。張壽鏞在政界的依靠力量為孔祥熙、朱家驊。

孔祥熙

朱家驊

張壽鏞和孔祥熙曾是財政系統的同僚。建校初期,孔祥熙曾撥發給光華3萬元。為報答孔祥熙,成都分部將附中校舍命名為“祥熙堂”。1941年2月,財政部臨時追加各校救濟費100萬元,孔祥熙分撥7萬元給成都分部。然而,孔祥熙深諳商人的精明算計,處事圓滑通融,與各界人士都維持一種良好關係。他同時擔任很多大學的校董,相助不過是順勢而為,也談不上特殊照顧。

張壽鏞與朱家驊同是浙江人,又同是孫科內閣的部委首腦。朱家驊是學者從政,願意與文教界廣結善緣,充當知識份子的保護傘,也頗得知識界擁戴。1939年5月,張壽鏞加聘朱家驊為校董。對張壽鏞而言,朱家驊的作用主要是向教育部為光華爭取資源。張壽鏞與抗戰時期的教育部部長陳立夫並無淵源。因此為光華涉及籌款之事,他在以私函向陳立夫求助之外,都請朱家驊從中關說努力。

朱家驊最初一直被外界目為CC。隨著他擔任中統局局長、中央組織部長,逐漸與CC分庭抗禮。因此,抗戰以後,朱家驊和陳立夫有一個從親到疏的過程。從兩人就光華財政的來往公文來看,雖然每次朱家驊都盡到為張壽鏞關說的義務,但陳立夫卻以種種藉口敷衍朱家驊。張壽鏞選擇了朱家驊為中央的靠山,最後形同將學校的派系立場定格在朱家驊一方,可能會使光華無形中充當了朱陳內鬥的犧牲品。

05

抗戰時期,光華大學在成都建立分部。張壽鏞也十分注意爭取地方實力派的支持,尤其是劉湘一系。不過,張壽鏞與劉湘系並無淵源,關係主要通過副校長謝霖建立。1935年4月,謝霖被財政部任命為代四川財政特派員,受命調查整理四川金融財政,與四川省主席劉湘相交有素。劉湘對教育頗為熱心,光華大學成都分部的創辦事宜立即獲得了四川省政府的支持。

光華大學成都分校。

由此,張壽鏞委託謝霖聘請劉湘親信鄧漢祥、甘績鏞、繆秋傑等人擔任校董。1937年12月,四川省政府准許光華辦校用地免征田稅,並撥款5萬元用於學校遷建。劉湘、鄧漢祥、甘績鏞各捐教室1座。繆秋傑以四川鹽務管理局的名義,向自貢自流井富榮鹽場全體商人捐助建築經費2萬元。光華校方也盡可能回報捐贈者,將學校建築均冠以捐贈者之名。

1938年1月,率軍出川抗戰的劉湘病逝於漢口。四川省主席由鄧漢祥、王瓚緒等代理。其後,蔣介石任命張群為四川省主席,省政被中央控制。劉湘的去世導致四川地方權力格局的變動,並間接對光華造成影響。

1940年12月,光華校方致函張群,歷數光華在川辦學的歷史,表示了戰後永遠留川的決心,懇請從1940年7月起,每年由省政府補助5.5萬元。張群顯然不願為一所私立大學增加額外負擔,以“本省財政極度拮据”為由,將救濟教育的責任轉嫁給教育部。張壽鏞向地方政府求助的努力受阻,在地方編織政界人脈的努力失敗。由於光華大學在川缺乏政治依靠,地方軍閥鄧錫侯、向傳義於1943年秋支持學生發動學潮,接管成都分部。抗戰勝利後,該校由川人接辦,與本部徹底脫離關係。

06

近代中國的私立大學多倉促建立,雖然確立了校董會制度,聘請工商銀行界要人擔任校董,但商界校董們和大學並無共存關係,不能有效起到籌畫資金的作用。隨著國家教育財政的正規化,私立大學最穩妥的途徑便是向國家爭取資源。因此,私立大學校長的政界人脈,對學校的生存和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

然而,近代中國政局變幻,所謂的政界人脈常常脆弱。私立大學校長政壇地位的變動,決定了政界人脈的有無,進而影響經濟資源的有無。在缺乏利益交換的前提下,所謂的政界人脈,亦很難真正發生效力。而且,在政壇派系鬥爭的前提下,選擇依附一種政治勢力,便意味著疏離於另外一種,反而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阻力。因此,如何建構政界人脈,如何利用政界人脈,與私立大學校長的視野有關,也對他們的智慧構成某種考驗。

韓戍

作者單位: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

作者:韓戍

編輯:王富聰 田萌

文史e家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

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好文推薦:點擊文字,立即查閱

【揭秘】戴笠親信沈醉回憶中共叛徒張國燾的軍統歲月【揭秘】清末北京如何治理氾濫的娼妓業【名人養生】“養生達人”何應欽的長壽之道

“抗戰夫人”“淪陷夫人”和“劫收夫人”

【養生必讀】破譯“女神”宋美齡的長壽密碼

“秋膘”您得這麼貼:“姑姑筵”,蔣介石、宋美齡、張學良都饞這口!

【解密】蔣介石三次下野與家族關係

【人物春秋】打手、舵手、推手:蔣經國的一生

【權威解讀】日本戰史中的國民黨正面戰場

【名家論史】馬勇:為什麼說甲午戰爭日本“太小人”

1930年4月,張壽鏞之子,光華大學政治學系教員張星聯、學生張華聯被匪徒綁架。蔣介石獲悉後,當即電令淞滬司令熊式輝,要求特別注意設法剿滅綁架張壽鏞二子的匪徒。

03

張壽鏞作為財政官僚,長期為政府理財,承受著來自民間的巨大壓力。1932年7月,張壽鏞以年老體衰為名正式辭去所有官職,專心辦理光華大學。然而,蔣介石十分重視張壽鏞,曾親自致電上海市市長張群,要求“張壽鏞須挽留”。因此,蔣介石和張壽鏞之間達成私人協定,以私人身份為政府理財。由於此種關係,張壽鏞儘管辭職,仍然可以利用身份優勢,為光華大學爭取一定的利益。

1933年5月,教育部部長王世傑公佈《二十二年度各大學及獨立學院招生辦法》,規定裁汰不合格的文法科。光華大學作為私立大學,文科生占絕大多數。限制文法科的政策,必然會對學校的招生造成致命打擊。1933年6月,張壽鏞親自致電南昌行營的蔣介石,希望其命令王世傑收回成命。

不過,此種管道並不長久。1935年以後,政府對上海大銀行進行改組,並接管小的商業銀行。在此種情況下,張壽鏞這種國民政府與上海工商界之間仲介人的作用日益微小,在政治上亦逐漸邊緣化,失去與蔣介石直接聯絡的管道。此時,私立大學對政府的依賴加重。從1933年開始,中央教育經費開始補貼私立大學。私立大學校長若在政府中擁有一定的人脈,可能會獲得更多的補助。各私立大學紛紛轉而聘請國民政府的政界要人擔任校董,希望他們為學校爭取資源。

翁文灝

1936年,張壽鏞的親家翁文灝被任命為行政院秘書長。張壽鏞遂於該年聘請其擔任校董。1937年,復旦、光華、大夏、大同大學四校籌畫聯合內遷,正是翁文灝代表張壽鏞與王世傑接洽。由此可見,張壽鏞致仕後,翁文灝成為他與政府聯絡的新管道。

04

抗戰爆發後,光華大學在成都組建分部。張壽鏞在政界的依靠力量為孔祥熙、朱家驊。

孔祥熙

朱家驊

張壽鏞和孔祥熙曾是財政系統的同僚。建校初期,孔祥熙曾撥發給光華3萬元。為報答孔祥熙,成都分部將附中校舍命名為“祥熙堂”。1941年2月,財政部臨時追加各校救濟費100萬元,孔祥熙分撥7萬元給成都分部。然而,孔祥熙深諳商人的精明算計,處事圓滑通融,與各界人士都維持一種良好關係。他同時擔任很多大學的校董,相助不過是順勢而為,也談不上特殊照顧。

張壽鏞與朱家驊同是浙江人,又同是孫科內閣的部委首腦。朱家驊是學者從政,願意與文教界廣結善緣,充當知識份子的保護傘,也頗得知識界擁戴。1939年5月,張壽鏞加聘朱家驊為校董。對張壽鏞而言,朱家驊的作用主要是向教育部為光華爭取資源。張壽鏞與抗戰時期的教育部部長陳立夫並無淵源。因此為光華涉及籌款之事,他在以私函向陳立夫求助之外,都請朱家驊從中關說努力。

朱家驊最初一直被外界目為CC。隨著他擔任中統局局長、中央組織部長,逐漸與CC分庭抗禮。因此,抗戰以後,朱家驊和陳立夫有一個從親到疏的過程。從兩人就光華財政的來往公文來看,雖然每次朱家驊都盡到為張壽鏞關說的義務,但陳立夫卻以種種藉口敷衍朱家驊。張壽鏞選擇了朱家驊為中央的靠山,最後形同將學校的派系立場定格在朱家驊一方,可能會使光華無形中充當了朱陳內鬥的犧牲品。

05

抗戰時期,光華大學在成都建立分部。張壽鏞也十分注意爭取地方實力派的支持,尤其是劉湘一系。不過,張壽鏞與劉湘系並無淵源,關係主要通過副校長謝霖建立。1935年4月,謝霖被財政部任命為代四川財政特派員,受命調查整理四川金融財政,與四川省主席劉湘相交有素。劉湘對教育頗為熱心,光華大學成都分部的創辦事宜立即獲得了四川省政府的支持。

光華大學成都分校。

由此,張壽鏞委託謝霖聘請劉湘親信鄧漢祥、甘績鏞、繆秋傑等人擔任校董。1937年12月,四川省政府准許光華辦校用地免征田稅,並撥款5萬元用於學校遷建。劉湘、鄧漢祥、甘績鏞各捐教室1座。繆秋傑以四川鹽務管理局的名義,向自貢自流井富榮鹽場全體商人捐助建築經費2萬元。光華校方也盡可能回報捐贈者,將學校建築均冠以捐贈者之名。

1938年1月,率軍出川抗戰的劉湘病逝於漢口。四川省主席由鄧漢祥、王瓚緒等代理。其後,蔣介石任命張群為四川省主席,省政被中央控制。劉湘的去世導致四川地方權力格局的變動,並間接對光華造成影響。

1940年12月,光華校方致函張群,歷數光華在川辦學的歷史,表示了戰後永遠留川的決心,懇請從1940年7月起,每年由省政府補助5.5萬元。張群顯然不願為一所私立大學增加額外負擔,以“本省財政極度拮据”為由,將救濟教育的責任轉嫁給教育部。張壽鏞向地方政府求助的努力受阻,在地方編織政界人脈的努力失敗。由於光華大學在川缺乏政治依靠,地方軍閥鄧錫侯、向傳義於1943年秋支持學生發動學潮,接管成都分部。抗戰勝利後,該校由川人接辦,與本部徹底脫離關係。

06

近代中國的私立大學多倉促建立,雖然確立了校董會制度,聘請工商銀行界要人擔任校董,但商界校董們和大學並無共存關係,不能有效起到籌畫資金的作用。隨著國家教育財政的正規化,私立大學最穩妥的途徑便是向國家爭取資源。因此,私立大學校長的政界人脈,對學校的生存和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

然而,近代中國政局變幻,所謂的政界人脈常常脆弱。私立大學校長政壇地位的變動,決定了政界人脈的有無,進而影響經濟資源的有無。在缺乏利益交換的前提下,所謂的政界人脈,亦很難真正發生效力。而且,在政壇派系鬥爭的前提下,選擇依附一種政治勢力,便意味著疏離於另外一種,反而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阻力。因此,如何建構政界人脈,如何利用政界人脈,與私立大學校長的視野有關,也對他們的智慧構成某種考驗。

韓戍

作者單位: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

作者:韓戍

編輯:王富聰 田萌

文史e家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

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好文推薦:點擊文字,立即查閱

【揭秘】戴笠親信沈醉回憶中共叛徒張國燾的軍統歲月【揭秘】清末北京如何治理氾濫的娼妓業【名人養生】“養生達人”何應欽的長壽之道

“抗戰夫人”“淪陷夫人”和“劫收夫人”

【養生必讀】破譯“女神”宋美齡的長壽密碼

“秋膘”您得這麼貼:“姑姑筵”,蔣介石、宋美齡、張學良都饞這口!

【解密】蔣介石三次下野與家族關係

【人物春秋】打手、舵手、推手:蔣經國的一生

【權威解讀】日本戰史中的國民黨正面戰場

【名家論史】馬勇:為什麼說甲午戰爭日本“太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