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日制私塾有什麼問題?一個國學教育工作者的真心話

昨天,一個報導蘇州東山某全日制私塾的視頻在網上瘋傳,很多人都表示了擔憂。起因是教育部日前規定,退學上私塾,違背了義務教育法,該全日制私塾的相關問題也由此浮出水面。

作為一個國學教育工作者,我談一下對全日制私塾的看法。

這種單純閱讀背誦,不加講解的讀經方式,也稱為「素讀」。關於素讀,某讀經界大佬的支持者曾說,素讀好就好在阿貓阿狗都能教。也就是說,素讀對教師的要求是很低的,一般認為懂拼音,

說話清楚就行。其實真的那麼簡單嗎?如果離開注音,很多古書裡的字詞怎麼讀?也是阿貓阿狗能教的嗎?《禮記·學記》裡那句「學學半」怎麼讀?現在的國學老師,又幾個能讀對呢?

我之前有文章,分析過少兒大腦發育與記憶的關係,認為0~6歲,適合讀給他聽;7~13歲,還可以單純地背誦原典;14~21歲,必須加以解讀,才能幫助他們記憶;22歲以上,已經錯過了記憶的佳期。如果十多歲的孩子,還只讓他素讀,

而不加講解,是不合適的。

其次是數學。

當記者問及是否教數學時,該全日制私塾負責人說,不教數學。還解釋說,數學很簡單,人長大了,邏輯變強了,數學自然而然就會了。真的這樣嗎?接下來,記者對其中一個學員的採訪就很說明問題。

這個學生說,

他的數學在幼稚園裡學了一點,然後就是他媽媽教,還有他現在的同學教他。也就是說,在這個學生的家長看來,數學還是要學的——但私塾不教。

至於邏輯通了,數學自然就會了——這個句話的邏輯本身就有問題。語文屬於語言邏輯,數學屬於數理邏輯,雖然都叫邏輯,但分屬不同的子系統。語文固然有助於數學的理解,語文不能囊括數學。所以,數理化還是要學的。

古代的國學(相當於後來的太學、國子監),

教禮、樂、射、禦、書、數,最後一個「數」就是算數。連古人都學數學的,為什麼現在號稱復古的私塾卻不肯教數學呢?這和私塾推行素讀是一個道理——對教師的要求低。這就是運營成本的問題了。

最後是接軌。

關於私塾學員的出路,該全日制私塾負責人說:「體制內有什麼出路,讀經的孩子也可以有什麼樣的出路。」真的這樣嗎?

當記者追問這個問題的時候,

該私塾負責人說,如果他會講《論語》,他就會有出路啊,現在不是有《論語》治企嗎?云云。

記者追問,企業請人講《論語》,也優先請大學教授的吧?該負責人又說,讀經的孩子也可以成為大學教授,他可以13歲和社會接軌,也可以20歲和社會接軌——接軌以後就可以成為大學教授。這段話的邏輯簡直爆炸。據我所知,當今中國,從體制外進入教學系統當大學教授的,也就長衫李裡一人。問題是,李裡不光會講《論語》啊,他是很能講的。你能期望,一個通過素讀教出來的學生直接去講《論語》嗎?

記者窮追猛打,繼續追問:「如果要得到社會的認可,還是要有和社會接軌這個過程是吧?」這時候,該負責人猶豫了一下,然後解釋說:「他可以接軌,也可以不接軌,因為各行各業都有通過正常道路出來的人才,也有通過不正常道路出來的人才。」其實,問題已經回到了原典,即她畫了一個「讀經等於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餅,至於怎麼這個大餅充饑她才不會考慮。

視頻開篇,一個學員背誦了張載的《橫渠四句教》——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後世開太平。」

視頻結尾,另一個學生以佈道者的姿態說了這樣一句話——

「都想平平穩穩地過自己的人生,那這個世界由誰來守護呢?」

對此,我想用丁仲禮院士的一句話來回答——「地球用不著你拯救」。

我相信,有些「有勇氣能抗風險」的家長,有實力讓自己的孩子即使不經歷現行教育體制也能一輩子順風順水。但我還是要指出,作為家長,應該明白,不走尋常路,勢必在將來付出更多的艱辛;作為國學教育工作者,應該甘當綠葉,做好現行教育體制的補充,別總想著喧賓奪主——總之一句話,要真正對學生負責,而不是對情懷和金錢負責。

李裡不光會講《論語》啊,他是很能講的。你能期望,一個通過素讀教出來的學生直接去講《論語》嗎?

記者窮追猛打,繼續追問:「如果要得到社會的認可,還是要有和社會接軌這個過程是吧?」這時候,該負責人猶豫了一下,然後解釋說:「他可以接軌,也可以不接軌,因為各行各業都有通過正常道路出來的人才,也有通過不正常道路出來的人才。」其實,問題已經回到了原典,即她畫了一個「讀經等於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餅,至於怎麼這個大餅充饑她才不會考慮。

視頻開篇,一個學員背誦了張載的《橫渠四句教》——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後世開太平。」

視頻結尾,另一個學生以佈道者的姿態說了這樣一句話——

「都想平平穩穩地過自己的人生,那這個世界由誰來守護呢?」

對此,我想用丁仲禮院士的一句話來回答——「地球用不著你拯救」。

我相信,有些「有勇氣能抗風險」的家長,有實力讓自己的孩子即使不經歷現行教育體制也能一輩子順風順水。但我還是要指出,作為家長,應該明白,不走尋常路,勢必在將來付出更多的艱辛;作為國學教育工作者,應該甘當綠葉,做好現行教育體制的補充,別總想著喧賓奪主——總之一句話,要真正對學生負責,而不是對情懷和金錢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