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未來的出行市場會發生哪些變化?在MMC這些新興公司描繪了一幅可預見的圖景

以“綠色、便捷、智慧、共用”為主題的第四屆APEC車聯網研討會及2017MMC智慧出行體驗周在上海汽車會展中心舉行,

展會集中展現智慧汽車和車聯網、共用出行和公共出行三大板塊,以具象化、沉浸式的方式搭建智慧城市模型,體現主流出行與新型出行方式之間的融合與挑戰。

文丨AutoR智駕 明陽

汽車電動化、智慧化貌似成為汽車行業不能規避的話題。

法蘭克福車展上大眾汽車要在2025年前推80款電動車型,寶馬全品牌增加電動車型比重,

而按照戴姆勒剛發佈“C.A.S.E-瞰思未來”新能源規劃,戴姆勒將在全球範圍內投資1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69.8億元),至2022年在全球範圍內推出10餘款梅賽德斯-賓士品牌純電動車。

而剛剛在上海開幕的2017MMC智慧出行體驗周暨第四屆APEC車聯網研討會上30餘家自動駕駛與智慧出行公司會聚在上海汽車會展中心。蔚來汽車、領克汽車、奇點汽車、Mobileye、速騰一年中的明星企業依舊是觀眾關注的主角。

他們共同構成了中國汽車智慧出行市場的不同勢力。

展臺裝點最時尚、年輕元素最多的是LYNK&CO展臺,去年10月吉利集團旗下全新品牌LYNK&CO在德國柏林舉行了全球發佈。同時LYNK&CO 01和LYNK&CO 02車型全球首發。

今年4月,LYNK & CO在上海舉辦了互聯共創之夜暨中國發佈會。發佈會現場,LYNK & CO正式公佈了品牌的中文名稱“領克”,

LYNK & CO 01准量產車也再次亮相,並完成了LYNK & CO 03概念車的全球首秀。

可以說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已經積攢了不少的人氣,而這也與LYNK & CO與眾不同的亮相行銷有著不同脫離的關係。

LYNK & CO相關負責人向智駕君透露,“LYNK & CO將會在今天第四季度上市,上市後主打中國市場,並且在未來的的上市活動、試駕活動都要上LYNK & CO都將會突出與眾不同。”

而剛剛結束的成都車展上,LYNK & CO不局限與展臺,

單獨在成都代表性地段春熙路玩起概念體驗館,也足以表示其不同。

擁抱互聯網並不是新造車企業的專利,它是每一家尋求創新車企的必修課。而在新的商業模式上,領克一方面選擇向車主提供終身免費資料流程量開放應用程式介面,更嘗試線上銷售、送車上門試駕、共用汽車等商業模式一網打盡。

同時為了保證行車安全LYNK & CO即將上市的LYNK & C 01裝有一顆毫米波雷達。

朱輝是Mobileye的銷售經理,

剛剛上任的他成了整個展會期間最忙碌最辛苦的企業負責人。

早上7點從40公里外的浦東趕來,白天還要帶領著Mobileye團隊進行產品講解。

今年8 月 8 日,英特爾宣佈完成對Mobileye的收購,後者正式成為英特爾子公司。

Mobileye 總部位於以色列耶路撒冷,致力於開發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以預測汽車潛在的碰撞事故。當前,這家公司的研發重點為全自動駕駛系統。

朱輝表示,“在未來的項目中,英特爾將會向Mobileye提供其領先的開放計算平臺及資料中心,另一方面,Mobileye也將會提供自己所擅長的包括計算視覺、傳感、融合、地圖和駕駛決策等技術來共同解決具體的問題,無論是在ADAS方面還是在自動駕駛領域。兩者整合到一起,從而將提供一個完整的“車到雲”系統,而在乘用車方面,國內有越來越多的OEM車廠正在與我們進行接洽。除了目前已經確認合作的上汽,一汽,東南,東風,長城等廠家外,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本土汽車品牌與Mobileye進行合作。商用車方面,由於政府相關法規,政策的相繼出臺,如JTT883,JTT1094等。這樣推動了ADAS產品在商用車輛上的使用。全球銷量最大的宇通客車已經正式與Mobileye合作,宇通所有的新能源巴士上將會標配Mobileye的產品。”

朱輝團隊旁邊年輕的企業來自雷射雷達生產商速騰聚創。

因為雷達是自動駕駛汽車不可或缺的車載感測器之一,同時波士頓諮詢公司認為,預計到 2025 年自動駕駛功能的市場滲透率將達到 12 %- 13 %,市場規模約為 420 億美元,自動駕駛技術將實現更加商業化的普及。到 2035 年,全自動駕駛汽車的全球年銷量將達到 1200 萬輛,自動駕駛汽車市場總值將擴張至 770 億美元。

巨大的市場給了這家初創公司機會。

速騰聚創主要專注於研發16 線雷射雷達32線雷射雷達,9 月 13 日,速騰宣佈推出兩款 32 線雷射雷達—— RL32A 和 RL32B。

不過據速騰聚創 COO 邱純潮介紹,速騰做 32 線的原因是為了滿足部分車廠的高速自動駕駛需求,而16線雷射雷達才是我們發展的重點。

目前來看,速騰聚創雖然和國內外眾多車企建立了聯繫,但是由於部分車企考慮到雷射雷達成本和安全問題還都處於測試階段。

不過,在車載雷射雷達低速場景,包括的園區掃地車、物流車、工具車、遊覽車速騰聚創的雷達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速騰聚創COO邱純潮表示,“在技術上,32 線雷射雷達的最小垂直解析度為 0.33°,最遠探測距離從 150 米提升到 200 米,能夠給予 100km/h 高速自動駕駛車輛 7 秒的觀察反應時間。在成本上,一旦進行批量量產時,速騰聚創雷射雷達一定會是成本最低的產品。”

中國汽車業發展呈現的新現象,正在給自動駕駛創業者一個機會。

今年3月7日,交通運輸部發出關於貫徹落實交通運輸行業標準《營運客車安全技術條件》(JT/T 1094-2016)的通知。

通知特別提出為了積極做好標準的平穩實施,設立了平穩過渡期。對於已公告車型,要滿足JT/T 1094標準。

《營運客車安全技術條件》下的技術要求第4.1.5條明確規定:9M以上的營運客車要求加裝車道偏離預警系統(LDWS)以及符合標準的前碰撞預警(FCW)功能,並在第5條標準實施的過渡期要求裡明確規定了13個月的過渡期限。

意味著,車道偏離預警系統(LDWS)和前碰撞預警系統(FCWS)將正式成為營運客車的標配,而這兩項預警功能恰恰又是ADAS汽車防撞預警系統(駕駛員輔助系統)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而在一個多月後,4月25日,工信部、發改委與科技部聯合印發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形成“新能源汽車、智慧網聯汽車和先進節能汽車梯次合理的產業格局以及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引領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在這份規劃中關於培育若干進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若干家進入全球前十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若干家中國汽車品牌企業產銷量進入世界前十等規劃表達了做強中國汽車產業的願景,但同時也意在通過頂層設計推動新能源、智慧網聯以及共用等新興技術和商業模式助推產業升級的思路。

雖然有評論認為,國家對新源與智慧網聯技術的推進,正吹起一個新的泡沫。

但日益成熟的技術和法律,必將對構建和諧的道路交通安全大環境有著積極的作用。

已經進入第二屆的MMC,正見證中國新一代出行公司的成長。

科技視角、極客精神

《AutoR智駕》為新汽車而生

微信號:zhinengqiche

關注汽車的智駕時代上智駕網(http://www.autor.com.cn)

合作or新聞線索提供,聯繫郵箱:editor@autor.com.cn

當前,這家公司的研發重點為全自動駕駛系統。

朱輝表示,“在未來的項目中,英特爾將會向Mobileye提供其領先的開放計算平臺及資料中心,另一方面,Mobileye也將會提供自己所擅長的包括計算視覺、傳感、融合、地圖和駕駛決策等技術來共同解決具體的問題,無論是在ADAS方面還是在自動駕駛領域。兩者整合到一起,從而將提供一個完整的“車到雲”系統,而在乘用車方面,國內有越來越多的OEM車廠正在與我們進行接洽。除了目前已經確認合作的上汽,一汽,東南,東風,長城等廠家外,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本土汽車品牌與Mobileye進行合作。商用車方面,由於政府相關法規,政策的相繼出臺,如JTT883,JTT1094等。這樣推動了ADAS產品在商用車輛上的使用。全球銷量最大的宇通客車已經正式與Mobileye合作,宇通所有的新能源巴士上將會標配Mobileye的產品。”

朱輝團隊旁邊年輕的企業來自雷射雷達生產商速騰聚創。

因為雷達是自動駕駛汽車不可或缺的車載感測器之一,同時波士頓諮詢公司認為,預計到 2025 年自動駕駛功能的市場滲透率將達到 12 %- 13 %,市場規模約為 420 億美元,自動駕駛技術將實現更加商業化的普及。到 2035 年,全自動駕駛汽車的全球年銷量將達到 1200 萬輛,自動駕駛汽車市場總值將擴張至 770 億美元。

巨大的市場給了這家初創公司機會。

速騰聚創主要專注於研發16 線雷射雷達32線雷射雷達,9 月 13 日,速騰宣佈推出兩款 32 線雷射雷達—— RL32A 和 RL32B。

不過據速騰聚創 COO 邱純潮介紹,速騰做 32 線的原因是為了滿足部分車廠的高速自動駕駛需求,而16線雷射雷達才是我們發展的重點。

目前來看,速騰聚創雖然和國內外眾多車企建立了聯繫,但是由於部分車企考慮到雷射雷達成本和安全問題還都處於測試階段。

不過,在車載雷射雷達低速場景,包括的園區掃地車、物流車、工具車、遊覽車速騰聚創的雷達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速騰聚創COO邱純潮表示,“在技術上,32 線雷射雷達的最小垂直解析度為 0.33°,最遠探測距離從 150 米提升到 200 米,能夠給予 100km/h 高速自動駕駛車輛 7 秒的觀察反應時間。在成本上,一旦進行批量量產時,速騰聚創雷射雷達一定會是成本最低的產品。”

中國汽車業發展呈現的新現象,正在給自動駕駛創業者一個機會。

今年3月7日,交通運輸部發出關於貫徹落實交通運輸行業標準《營運客車安全技術條件》(JT/T 1094-2016)的通知。

通知特別提出為了積極做好標準的平穩實施,設立了平穩過渡期。對於已公告車型,要滿足JT/T 1094標準。

《營運客車安全技術條件》下的技術要求第4.1.5條明確規定:9M以上的營運客車要求加裝車道偏離預警系統(LDWS)以及符合標準的前碰撞預警(FCW)功能,並在第5條標準實施的過渡期要求裡明確規定了13個月的過渡期限。

意味著,車道偏離預警系統(LDWS)和前碰撞預警系統(FCWS)將正式成為營運客車的標配,而這兩項預警功能恰恰又是ADAS汽車防撞預警系統(駕駛員輔助系統)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而在一個多月後,4月25日,工信部、發改委與科技部聯合印發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形成“新能源汽車、智慧網聯汽車和先進節能汽車梯次合理的產業格局以及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引領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在這份規劃中關於培育若干進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若干家進入全球前十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若干家中國汽車品牌企業產銷量進入世界前十等規劃表達了做強中國汽車產業的願景,但同時也意在通過頂層設計推動新能源、智慧網聯以及共用等新興技術和商業模式助推產業升級的思路。

雖然有評論認為,國家對新源與智慧網聯技術的推進,正吹起一個新的泡沫。

但日益成熟的技術和法律,必將對構建和諧的道路交通安全大環境有著積極的作用。

已經進入第二屆的MMC,正見證中國新一代出行公司的成長。

科技視角、極客精神

《AutoR智駕》為新汽車而生

微信號:zhinengqiche

關注汽車的智駕時代上智駕網(http://www.autor.com.cn)

合作or新聞線索提供,聯繫郵箱:editor@auto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