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二說|扶貧與支教,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公益活動

在我看來,扶貧和支教,是這個世界上最“危險”的兩項公益活動。

它們的危險之處,並不在於可能會遭遇不測,而是有可能好心辦壞事。

想像一下,還有比懷揣著純潔的夢想誤入歧途更危險的事嗎?

國是直通車 侯雨彤 制

扶貧,為的是改變生活品質;支教,為的是改變教育品質。而改變生活與教育的路途如此漫長,往往很難指望通過一次公益活動來完成。

騰訊發起了一個“99公益日”,僅在9月9日這一天,通過公益組織、企業和網友,就收到了127,941,762元捐款,

別數了,這是一個以億計的數字。

然而,在這一天的說明中,騰訊特別提到:扶貧專案將不通過99公益日進行籌款和配捐。

為什麼要將這個類別的公益項目區別對待?

所以,當我們去扶貧、去支教的時候,我們是在做什麼呢?

在我短暫的參與公益活動的歷程中,看到最可怕的情景,就是——或是企業、或是公益組織、或是志願者,懷揣著滿滿的愛意,向著最貧困最艱苦的地方進發。

我將只說現象,而不提具體的企業或機構的名字,因為畢竟他們的初衷都充滿了善意。

他們的確吃了不少苦,與當地人們同吃住、同勞動。他們也的確受到了觸動。

而他們表達觸動的方式就是,把一遝一遝的現金送給那個最窮的家庭;把一箱一箱最時髦的平板電腦、照相機、音樂播放機等等,送給那些看起來不瞭解外面世界的孩子們。

中新社發 吳德軍 攝

然後,他們把給錢的事叫做“扶貧”;把給東西的事叫做“支教”。而在我看來,這兩件事分別可以叫做“炫富”和“作孽”。

給貧苦半生的家庭一筆“橫財”,這不叫扶貧,這是在告訴他,世界上原來有“不勞而獲”這件事。

給孩子們送一些電子設備,告訴他們外面的世界有多繁華,

這也不叫支教,這是刻意給孩子們造成心理失衡。有的村子連信號都沒有,送給他一款智慧手機,就真的能夠聯通世界了?

但我們卻沒有辦法指責任何人。因為所有人都沒有惡意,只是以善之名做了件錯事而已。

所以說,支教和扶貧是最危險的公益活動。

在我短暫的參與公益活動的歷程中,也有一些扶貧和支教也讓我收穫良多。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公益活動,有一個共同點:比起那些能看得見的善舉,

那些他們小心避讓的禁忌更加令人尊敬。禁忌有:

1、不要比窮。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下稱“國合中心”)的一次扶貧活動在新疆和田縣,很難想像這個以玉石聞名於世的地方會需要“被扶貧”。

而實際情況則是,在當地最為貧困的普夏村,這個村子有60多公里的邊境線,而且全村1600多人,全年總收入為12000多元。

換成通俗點兒的說法,平均一人一年掙了不到10塊錢……

這的確是一個聳人聽聞的數字,但這是當地牧民的一種生活狀態,在那個地廣人稀的區域,許多的生產資料通過交換完成,比使用錢的效率更高。

如果非要用這個數字和北上廣的平均工資去作對比,然後得出某一個結論。這並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

2、不捐現金。

在藏區,當地的公益組織告訴我們,如果捐錢給牧民們,他們幾乎瞬間就會轉手送給廟裡的喇嘛們。

中新社發 確·胡熱 攝

國合中心對於新疆和田縣的一次扶貧活動中,面對的地理環境是這樣的——24.8萬平方公里的地區,97%的區域都是山地、戈壁和沙漠,僅有的3%綠洲,還不成連片。

所以,在這樣的地方,如何扶貧?捐錢明顯不是一個好辦法,把錢扔在沙漠裡,一張紙幣不會顯得比一粒沙子更為高貴。

3、捐最符合當地情況的生產工具。

國合中心在新疆和田的扶貧活動現場,沒有見到一分現金,但卻解決了很具體的問題。

他們的捐贈是當地最具特色的農產品——核桃樹,一畝地能收成150多公斤,能賣2000-3000元。這對於人均只有0.7畝耕地的和田縣而言,無疑是一種可持續的扶持。

而在藏區,寶馬中國的一次捐贈則是玉樹當地牧民的“生產工具”——犛牛。在玉樹,犛牛可以做很多事,可以運輸、犛牛毛可以織帳篷、肉可以吃……

牧民會把錢送給喇嘛,而犛牛則不會,並且,確實能夠幫助他們生產並改善生活。

4、不要跟藏區的孩子講進化論。

不同的宗教和文化,決定了在支教的時候,用什麼樣的語言去傳授最適合他們的知識。

在藏區,不要在支教的時候跟孩子們講有關進化論的內容,這與他們固有的知識體系不符。

同樣,在新疆、在寧夏、在任何地方,都要注意的事情是,瞭解當地的文化,比直接的灌輸更有效。

5、提供思路更加重要。

國合中心規劃與產能合作處處長郭建民將在南疆的扶貧歸納為四項內容:智力扶貧,文化扶貧,醫療扶貧,產業扶貧。

其中包括向小學贈送20萬碼洋的書籍、對和田縣基層醫生進行醫療培訓、在郎如鄉開展“核桃整村包銷”等對口幫扶公益活動……

“授之以漁”還是“授之以魚”,這其實不是一個選擇題,問一萬個人也只有一個答案。

然而,讓人們學會“漁”需要漫長的過程,而“魚”則不用。所以,當地人如何走出貧困,實際上是取決於扶貧者們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

捐錢可以立刻獲得掌聲,也會被最快地花光;捐一項技能,可能會收穫一些困惑甚至質疑,但提供了一條增加收入的思路……

所以說,扶貧與支教,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公益活動。

來自:國是直通車(WednesdayNews)

作者:不二

編輯:孫秋霞 許桂寶

這的確是一個聳人聽聞的數字,但這是當地牧民的一種生活狀態,在那個地廣人稀的區域,許多的生產資料通過交換完成,比使用錢的效率更高。

如果非要用這個數字和北上廣的平均工資去作對比,然後得出某一個結論。這並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

2、不捐現金。

在藏區,當地的公益組織告訴我們,如果捐錢給牧民們,他們幾乎瞬間就會轉手送給廟裡的喇嘛們。

中新社發 確·胡熱 攝

國合中心對於新疆和田縣的一次扶貧活動中,面對的地理環境是這樣的——24.8萬平方公里的地區,97%的區域都是山地、戈壁和沙漠,僅有的3%綠洲,還不成連片。

所以,在這樣的地方,如何扶貧?捐錢明顯不是一個好辦法,把錢扔在沙漠裡,一張紙幣不會顯得比一粒沙子更為高貴。

3、捐最符合當地情況的生產工具。

國合中心在新疆和田的扶貧活動現場,沒有見到一分現金,但卻解決了很具體的問題。

他們的捐贈是當地最具特色的農產品——核桃樹,一畝地能收成150多公斤,能賣2000-3000元。這對於人均只有0.7畝耕地的和田縣而言,無疑是一種可持續的扶持。

而在藏區,寶馬中國的一次捐贈則是玉樹當地牧民的“生產工具”——犛牛。在玉樹,犛牛可以做很多事,可以運輸、犛牛毛可以織帳篷、肉可以吃……

牧民會把錢送給喇嘛,而犛牛則不會,並且,確實能夠幫助他們生產並改善生活。

4、不要跟藏區的孩子講進化論。

不同的宗教和文化,決定了在支教的時候,用什麼樣的語言去傳授最適合他們的知識。

在藏區,不要在支教的時候跟孩子們講有關進化論的內容,這與他們固有的知識體系不符。

同樣,在新疆、在寧夏、在任何地方,都要注意的事情是,瞭解當地的文化,比直接的灌輸更有效。

5、提供思路更加重要。

國合中心規劃與產能合作處處長郭建民將在南疆的扶貧歸納為四項內容:智力扶貧,文化扶貧,醫療扶貧,產業扶貧。

其中包括向小學贈送20萬碼洋的書籍、對和田縣基層醫生進行醫療培訓、在郎如鄉開展“核桃整村包銷”等對口幫扶公益活動……

“授之以漁”還是“授之以魚”,這其實不是一個選擇題,問一萬個人也只有一個答案。

然而,讓人們學會“漁”需要漫長的過程,而“魚”則不用。所以,當地人如何走出貧困,實際上是取決於扶貧者們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

捐錢可以立刻獲得掌聲,也會被最快地花光;捐一項技能,可能會收穫一些困惑甚至質疑,但提供了一條增加收入的思路……

所以說,扶貧與支教,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公益活動。

來自:國是直通車(WednesdayNews)

作者:不二

編輯:孫秋霞 許桂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