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歐洲旅遊小知識,五分鐘變身裝逼達人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軒轅眾”,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並關注

暑假剛結束,可能很多人會扶老攜幼去歐洲浪。而以大英博物館和盧浮宮為首的各大博物館,更是老少鹹宜的熱門景點。

不過估計有不少人也有和我一樣的苦惱:文藝范兒裝逼的野心很豐滿,懵懂無知的大腦卻很骨感,讓我們對博物館愛恨交集嚶嚶嚶。

福利來了!本文就是你們的文藝裝逼大藥丸!

抱著反正你們也看不出我不懂裝懂的無恥態度,我就給大家普及一點去歐美博物館裡看油畫的入門知識。

看完之後,如果讀者朋友們能夠拈花微笑,發現自己新技能get,固然極好。就算只是哈哈一笑,也不失為消食健脾的好藥方。

但凡提及西方藝術,文藝復興都是無法忽視的一座巔峰,也是後世所謂浪漫主義,寫實主義,抽象派現代派立體派野獸派的濫觴。作為與古希臘羅馬文明雙峰並峙的文藝復興時期作品,也往往都是各大博物館的鎮館重器。

比如盧浮宮珍藏的萬寶之寶《蒙娜麗莎》。

所謂文藝復興(義大利語:Rinascimento),原意是再生、新生的意思。套用中國的文化語言,就是翻身農奴把歌唱,要歌頌偉大的人和自然。對於從漫長的中世紀夢魘中醒來的藝術家來說,他們要迫不及待用創作來表達迎接新時代的狂喜。

文藝復興的重要特徵就是尊重人的價值的人文主義。雖然由於宗教思維的慣性,藝術家們仍然會很自然地通過宗教主題來表達他們的思想,

但他們已經能夠在作品中注入大量人性精神。

所以代表了新生命和新希望的耶穌(聖子)誕生,以及母子親情的聖母聖子成為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們最愛表現的題材,也就不足為奇了。

受這個創作思路的影響,大家經常會在各個博物館裡看到大量展現懷抱嬰兒的婦人形象的油畫。

咦,畫風好像有問題

比如國人最熟悉的文藝復興時期第一高手達文西(就是達芬奇啦),一生中就曾經創作過大量以聖母(瑪利亞)和聖子(耶穌)為主題的畫作。

在其現存的作品之中,第一副聖母子題材油畫就是下面這幅《持康乃馨的聖母》(Madonna of the Carnation),大約是在達芬奇二十五歲時創作的,那時他還在一個工作室裡做學徒。

《持康乃馨的聖母》——達芬奇(慕尼克古代美術館藏)

這是一幅非常典型的、表現聖母和聖子形象的文藝復興風格作品。

畫中的聖母身穿暗藍色的衣服,內襯紅袖紅裙,身上圍著金色的斗篷,胸前別了一隻胸針。顏色搭配深沉莊重。聖母將聖嬰抱在懷裡,左手則拿著一朵康乃馨。而聖嬰正伸出手想要抓住康乃馨。

傳說粉紅色康乃馨是聖母瑪利亞看到耶穌受難時留下的淚水,眼淚掉下的地方就長出康乃馨。所以粉紅康乃馨才在後世被視作母愛的象徵。

不過,本作品中的康乃馨是朱紅色的,代表了血的顏色。或許是暗示耶穌後來流血的命運。

在這幅達芬奇學徒時期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較為明顯的中世紀宗教藝術風格存留。聖母那不苟言笑的容顏,依然有神性那冷漠淡然的超凡脫俗感。

但我們已經可以從這幅畫中看到達芬奇後期作品的特色,包括畫面中心的金字塔結構和聖母身後走廊透射出的遠處風景,那排崎嶇不平,犬牙交錯的山丘。我們在觀摩達芬奇後期名畫比如《蒙娜麗莎》時會覺得很熟悉。

不過達芬奇畢竟是天賦異秉的一代宗師,功力精進勇猛,很快就擺脫了傳統藝術的舊窠。在創作《持康乃馨的聖母》之後不久,他就發現了原作的不足,所以很快推出了該作品的威力加強版,臉部線條更加柔並具有母性光輝的《拈石榴花聖母》(Madonna and Child with a Pomegranate)。

《拈石榴花聖母》——達芬奇(美國國家藝術博物館藏)

因為兩部畫作的創作時期很近,所以2.0版的《拈花聖母》畫面佈局幾乎與 1.0版完全一致,都是展現的懷抱聖嬰的聖母,背景也都是窗戶外透射出來的遠處山丘。

和《持康乃馨的聖母》相較,這幅畫裡的聖母臉部神態更柔和,充分展示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把創作物件由神轉向人的過程。

等到達芬奇人到中年神功大成之後,他對人類情感的理解更加深刻,筆法更加精妙,所以在其作品《哺乳聖母》(Madonna Litta)中把母子之間那種親密的情感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哺乳聖母》——達芬奇(俄羅斯聖彼德堡艾米塔吉博物館藏)

畫作中達芬奇完全摒棄了傳統宗教藝術作品中聖母的聖潔高冷形象,而是展示了一個舐犢情深在高高興興給自己的孩子餵奶的母親形象。畫面裡的聖子耶穌也不再是此前版本裡略顯呆傻的形象,變得憨態可掬。

看過達芬奇以上三部作品之後,我們大致可以把握這類主題的特點。一般而言,只要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畫面裡如果出現母子二人,八九不離十是在表現聖母和聖子。

所以大家的博物館探險可以走出勇敢的第一步了。

強調一下:大家可不能完全按圖索驥,不然可能會犯把送子觀音當作聖母和聖子的笑話。

其實還是挺像的

不過如果畫面裡總是母子二人的話,難免顯得單調,所以藝術家往往會在作品中穿插一些其他人物。

在聖母子主題作品中,經常來做客的有三個人,分別是聖安妮,伊莎貝爾(依撒伯爾)和施洗者約翰。

其中聖安妮是聖母瑪利亞的親媽,伊莎貝爾是瑪利亞的大表姐,而施洗者約翰是伊莎貝爾的兒子,也是給耶穌施洗禮的人。

簡而言之,這幾個都是耶穌的實在親戚。所以經常來聖母子的畫裡做客,也算稀鬆平常。

身為尊老敬老的人民藝術家,達芬奇優先照顧耶穌的姥姥聖安妮。在他五十五歲左右創作的名作《聖母子與聖安妮》(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Anne)中,達芬奇描繪出一種三代同堂其樂融融的家庭喜劇氛圍。

《聖母子與聖安妮》——達芬奇(法國盧浮宮館藏)

此畫中有三位人物。最上方的是瑪利亞的母親聖安妮,她膝上坐著摟抱基督的聖母。而小基督一邊張望著母親,一邊戲耍著一隻小羊羔。略顯年輕的外婆則微笑地注視著自己可愛的小外孫。

作品雖然表現的是聖家族的故事,實則展示了人世間的天倫之樂整個畫面的人物佈局大致構成一個三角形(金字塔形),其構圖的嚴密和表現出來的人物神態都堪稱達芬奇作品中的巔峰,所以也被後世譽為神作。

聖家族中第二個出場人物,就是大表姐伊莉莎白。她通常會出現在和聖經故事裡天使報喜情節有關的畫面。

話說聖母瑪利亞在耶和華的幫助下以童貞之軀懷孕後,天使加百利奉上帝差遣去向瑪利亞告知她懷孕的消息。

瑪利亞聽聞之後又羞又怒,俺還是個黃花閨女嘞,你個騙子居然說我懷孕了。我要@江甯婆婆舉報你。

加百利發誓賭咒我不是像搞互聯網金融那樣的騙子,你真的童貞受孕了,因為上帝是無所不能的真神。不只是你,你年邁的大表姐伊莉莎白也在他老人家的幫助下懷孕了呢。

瑪利亞直接$%&@⊙#。

後來瑪利亞真的動身去探望其姐姐伊莉莎白,看到了她確實像加百利說的那樣,偌大年紀懷孕了(懷的就是後來的施洗者約翰),從而驗證了上帝的神力。

這個故事在聖經中相當知名,所以也有很多藝術家描繪過這個場景。

下面這幅作品《聖母訪親》(LA VISITATION),就取材於此。作者是佛羅倫斯本地畫家多梅尼哥·基爾蘭達約(Domenico Ghirlandaio )。

《聖母訪親(LAVISITATION)》——多梅尼哥·基爾蘭達約(法國盧浮宮館藏)

和同時代的巨匠們相比,基爾蘭達約的才華不算出色,名氣也不夠大。不過他培養了一個絕世高手級的學生,就是米開朗基羅。

基爾蘭達約的作品以堅實平淡的風格著稱。這幅作品是他繪製的諸多聖母訪親主題中的一幅。作品畫面中央跪拜的女性即為伊莉莎白。雖然她是大表姐,可誰讓瑪利亞是唯一的聖母呢,所以在很多作品中伊莉莎白都是這種委屈跪拜的形象。

後方站著的兩個女人,分別是革罷羅的妻子瑪利亞和薩洛米的瑪利亞。這兩人在後來見證了耶穌受難和復活。所以畫家用她們來暗示著耶穌將來的犧牲和救贖。

聖母訪親主題不僅在油畫中經常出現,在很多教堂玻璃彩繪中也有所表現。一般來說,只要看到兩位身材相當的中年女性相互攙扶的畫面,你蒙對是聖母訪親故事的成功率會很高。

教堂裡的聖母訪親畫面

聖家族裡最後出場的,也是除了聖母和聖子之外最重要的人物,施洗者約翰。作為耶穌的施洗者,約翰在聖經中和天主教裡的地位非常崇高。所以他也是所有藝術家在作品中極力表現的一位人物。

比如達芬奇的名作《岩間聖母》(The Virgin of the Rocks)就是表現聖母聖子和施洗者約翰三人的。在電影《達芬奇的密碼》裡,主角還對該畫的隱秘含義有過一番有趣的解讀。相信看過該電影的讀者還有印象。

與達芬奇同一個時期的另一位文藝復興巨匠,和達芬奇並稱東邪西毒的拉斐爾,也曾經創作過著名的《聖母子和施洗者聖約翰(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 Johnthe Baptist)。

《聖母子和施洗者聖約翰》——拉斐爾(法國盧浮宮館藏)

畫面裡的聖嬰與約翰都被畫成普通幼兒形象。年輕的聖母也不再是凜凜不可侵犯的聖靈,只是一個漂亮的凡間女子。再次昭示了文藝復興作品以人為創作物件的理念。

畫面構圖也是採用金字塔式。有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和上文達芬奇的《聖母子與聖安妮》結構很像。

沒錯,據說拉斐爾就是在效仿他的偶像達芬奇。因為這種具有很強的穩定感的構圖,正是達芬奇的成功首創。此外,拉斐爾的這幅作品,也以風景為背景,人物的數目也一致,而且同樣表現了母愛的光輝。

拉斐爾的超級模仿秀,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兩個幼兒的天真爛漫與瑪利亞臉上的關愛,構成了絕妙的人倫情懷。

有不太熟悉故事的讀者可能會困惑,兩個光屁股小孩,怎麼區分哪個是耶穌,哪個是約翰呢?答案其實很簡單。

在聖經中,施洗者約翰的形象很固定,有幾個標誌性的隨身物品:駱駝毛衣服,腰束皮帶,手上會持一根木棍(有時木棍頂端是個小十字架)。

依靠這幾個特徵,我們很容易分辨畫面裡右下方的嬰兒就是約翰,看他身上的褐色衣服和手裡的木棍(十字架)。小約翰那幽怨的眼神,充分說明他不是瑪利亞小姨心裡的寶。

掌握以上線索之後,我們這些博物館名偵探就能輕鬆地在無數張人物畫中找出施洗者約翰主題的畫作了。

比如下麵這幅,達芬奇的傳世名作《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

《施洗者聖約翰》——達芬奇(法國盧浮宮館藏)

雖然畫面中是個成年男子,但是我們還是可以依稀從畫面中男子手持的棍子和他身上褐色的駱駝毛衣服辨認出:

施洗者聖約翰,就是你!

假如你還有所懷疑的話,那再看看達芬奇創作的另一幅同題材名作《荒原中的聖約翰》(St John In The Wilderness),這可以算是前作的姊妹篇(兄弟篇?)。這幅作品中的約翰拿著的木棍和身上披著的褐色駱駝毛衣服清晰可見。

《荒原中的聖約翰》——達芬奇(法國盧浮宮館藏)

大宗師達芬奇再次闡釋以人畫神的理念,把自己親密愛人的形象,繪製成了天主教的聖人聖約翰。

如果看到這裡你的心裡是咯噔一下,並暗暗喊道“等等,好像有問題”的話,那麼恭喜你,你猜對了。

這兩幅作品中的聖約翰的模特,一般認為就是達芬奇的男性戀人。達芬奇,這位從小畫雞蛋的藝術家,終於把蛋變成了基……

好了,我們從一個切入點入手,通過幾幅名畫,初步瞭解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中很重要的一個主題——聖母聖子和聖家族,順帶聽聞了幾位大師的藝術特點,最後甚至還收穫了一點兒八卦緋聞。

大家以為我的講座就這樣戛然而止,你們可以愉快地和小夥伴去博物館吹牛了嗎?

納伊夫!我馬上要說的故事,才是本文的精華。

話說在上古時期,伊甸園還是一座高山。在大山底下,壓著撒旦和一條蛇精。

有一天,一位無知的修行者走過山頂的時候,無意揭下山頂鎮著的一張奇怪的符紙,還念了一句“安拉胡阿克巴”。話音剛落,雷聲大作,山崩地裂。

撒旦和蛇精趁著混亂,逃出天牢,開始禍害人間。

為了懲凶除惡將撒旦和蛇精重新鎮在大山下,上帝苦思很久尋找對策,直到他從某個東方國家的神話故事中得到了靈感。

東方神話:七聖靈對抗邪靈

他也要創建七兄弟戰鬥小組。

當然,在東方神話裡,七兄弟是從葫蘆裡長出來的。而智慧的上帝不會靠天吃飯,他相信真正的幸福要靠自己來創作。於是他遊歷人間,和不同國家的女性,孕育了神奇的聖子七兄弟。

某一天,上帝終於集齊了七個聖子……

七子之歌

上帝一看,唉喲,我好不容易集齊了七聖子,是不是可以召喚神龍啦?“神龍!神龍!”

嘀嘀。。。過了許久,從遠處的地平線開來一輛小汽車。欲哭無淚的上帝再回頭一看,七個聖子已經全部消失了,消失了,失了。

這就是為什麼撒旦和蛇精還在人間橫行的真正原因。

勇敢的少年啊,快去消滅妖精吧!

一篇戲作,

希望能激發大家去博物館哦

作者 江城子

最細膩IT,暖心神器

移動的霓虹文化百科全書

聖母將聖嬰抱在懷裡,左手則拿著一朵康乃馨。而聖嬰正伸出手想要抓住康乃馨。

傳說粉紅色康乃馨是聖母瑪利亞看到耶穌受難時留下的淚水,眼淚掉下的地方就長出康乃馨。所以粉紅康乃馨才在後世被視作母愛的象徵。

不過,本作品中的康乃馨是朱紅色的,代表了血的顏色。或許是暗示耶穌後來流血的命運。

在這幅達芬奇學徒時期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較為明顯的中世紀宗教藝術風格存留。聖母那不苟言笑的容顏,依然有神性那冷漠淡然的超凡脫俗感。

但我們已經可以從這幅畫中看到達芬奇後期作品的特色,包括畫面中心的金字塔結構和聖母身後走廊透射出的遠處風景,那排崎嶇不平,犬牙交錯的山丘。我們在觀摩達芬奇後期名畫比如《蒙娜麗莎》時會覺得很熟悉。

不過達芬奇畢竟是天賦異秉的一代宗師,功力精進勇猛,很快就擺脫了傳統藝術的舊窠。在創作《持康乃馨的聖母》之後不久,他就發現了原作的不足,所以很快推出了該作品的威力加強版,臉部線條更加柔並具有母性光輝的《拈石榴花聖母》(Madonna and Child with a Pomegranate)。

《拈石榴花聖母》——達芬奇(美國國家藝術博物館藏)

因為兩部畫作的創作時期很近,所以2.0版的《拈花聖母》畫面佈局幾乎與 1.0版完全一致,都是展現的懷抱聖嬰的聖母,背景也都是窗戶外透射出來的遠處山丘。

和《持康乃馨的聖母》相較,這幅畫裡的聖母臉部神態更柔和,充分展示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把創作物件由神轉向人的過程。

等到達芬奇人到中年神功大成之後,他對人類情感的理解更加深刻,筆法更加精妙,所以在其作品《哺乳聖母》(Madonna Litta)中把母子之間那種親密的情感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哺乳聖母》——達芬奇(俄羅斯聖彼德堡艾米塔吉博物館藏)

畫作中達芬奇完全摒棄了傳統宗教藝術作品中聖母的聖潔高冷形象,而是展示了一個舐犢情深在高高興興給自己的孩子餵奶的母親形象。畫面裡的聖子耶穌也不再是此前版本裡略顯呆傻的形象,變得憨態可掬。

看過達芬奇以上三部作品之後,我們大致可以把握這類主題的特點。一般而言,只要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畫面裡如果出現母子二人,八九不離十是在表現聖母和聖子。

所以大家的博物館探險可以走出勇敢的第一步了。

強調一下:大家可不能完全按圖索驥,不然可能會犯把送子觀音當作聖母和聖子的笑話。

其實還是挺像的

不過如果畫面裡總是母子二人的話,難免顯得單調,所以藝術家往往會在作品中穿插一些其他人物。

在聖母子主題作品中,經常來做客的有三個人,分別是聖安妮,伊莎貝爾(依撒伯爾)和施洗者約翰。

其中聖安妮是聖母瑪利亞的親媽,伊莎貝爾是瑪利亞的大表姐,而施洗者約翰是伊莎貝爾的兒子,也是給耶穌施洗禮的人。

簡而言之,這幾個都是耶穌的實在親戚。所以經常來聖母子的畫裡做客,也算稀鬆平常。

身為尊老敬老的人民藝術家,達芬奇優先照顧耶穌的姥姥聖安妮。在他五十五歲左右創作的名作《聖母子與聖安妮》(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Anne)中,達芬奇描繪出一種三代同堂其樂融融的家庭喜劇氛圍。

《聖母子與聖安妮》——達芬奇(法國盧浮宮館藏)

此畫中有三位人物。最上方的是瑪利亞的母親聖安妮,她膝上坐著摟抱基督的聖母。而小基督一邊張望著母親,一邊戲耍著一隻小羊羔。略顯年輕的外婆則微笑地注視著自己可愛的小外孫。

作品雖然表現的是聖家族的故事,實則展示了人世間的天倫之樂整個畫面的人物佈局大致構成一個三角形(金字塔形),其構圖的嚴密和表現出來的人物神態都堪稱達芬奇作品中的巔峰,所以也被後世譽為神作。

聖家族中第二個出場人物,就是大表姐伊莉莎白。她通常會出現在和聖經故事裡天使報喜情節有關的畫面。

話說聖母瑪利亞在耶和華的幫助下以童貞之軀懷孕後,天使加百利奉上帝差遣去向瑪利亞告知她懷孕的消息。

瑪利亞聽聞之後又羞又怒,俺還是個黃花閨女嘞,你個騙子居然說我懷孕了。我要@江甯婆婆舉報你。

加百利發誓賭咒我不是像搞互聯網金融那樣的騙子,你真的童貞受孕了,因為上帝是無所不能的真神。不只是你,你年邁的大表姐伊莉莎白也在他老人家的幫助下懷孕了呢。

瑪利亞直接$%&@⊙#。

後來瑪利亞真的動身去探望其姐姐伊莉莎白,看到了她確實像加百利說的那樣,偌大年紀懷孕了(懷的就是後來的施洗者約翰),從而驗證了上帝的神力。

這個故事在聖經中相當知名,所以也有很多藝術家描繪過這個場景。

下面這幅作品《聖母訪親》(LA VISITATION),就取材於此。作者是佛羅倫斯本地畫家多梅尼哥·基爾蘭達約(Domenico Ghirlandaio )。

《聖母訪親(LAVISITATION)》——多梅尼哥·基爾蘭達約(法國盧浮宮館藏)

和同時代的巨匠們相比,基爾蘭達約的才華不算出色,名氣也不夠大。不過他培養了一個絕世高手級的學生,就是米開朗基羅。

基爾蘭達約的作品以堅實平淡的風格著稱。這幅作品是他繪製的諸多聖母訪親主題中的一幅。作品畫面中央跪拜的女性即為伊莉莎白。雖然她是大表姐,可誰讓瑪利亞是唯一的聖母呢,所以在很多作品中伊莉莎白都是這種委屈跪拜的形象。

後方站著的兩個女人,分別是革罷羅的妻子瑪利亞和薩洛米的瑪利亞。這兩人在後來見證了耶穌受難和復活。所以畫家用她們來暗示著耶穌將來的犧牲和救贖。

聖母訪親主題不僅在油畫中經常出現,在很多教堂玻璃彩繪中也有所表現。一般來說,只要看到兩位身材相當的中年女性相互攙扶的畫面,你蒙對是聖母訪親故事的成功率會很高。

教堂裡的聖母訪親畫面

聖家族裡最後出場的,也是除了聖母和聖子之外最重要的人物,施洗者約翰。作為耶穌的施洗者,約翰在聖經中和天主教裡的地位非常崇高。所以他也是所有藝術家在作品中極力表現的一位人物。

比如達芬奇的名作《岩間聖母》(The Virgin of the Rocks)就是表現聖母聖子和施洗者約翰三人的。在電影《達芬奇的密碼》裡,主角還對該畫的隱秘含義有過一番有趣的解讀。相信看過該電影的讀者還有印象。

與達芬奇同一個時期的另一位文藝復興巨匠,和達芬奇並稱東邪西毒的拉斐爾,也曾經創作過著名的《聖母子和施洗者聖約翰(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 Johnthe Baptist)。

《聖母子和施洗者聖約翰》——拉斐爾(法國盧浮宮館藏)

畫面裡的聖嬰與約翰都被畫成普通幼兒形象。年輕的聖母也不再是凜凜不可侵犯的聖靈,只是一個漂亮的凡間女子。再次昭示了文藝復興作品以人為創作物件的理念。

畫面構圖也是採用金字塔式。有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和上文達芬奇的《聖母子與聖安妮》結構很像。

沒錯,據說拉斐爾就是在效仿他的偶像達芬奇。因為這種具有很強的穩定感的構圖,正是達芬奇的成功首創。此外,拉斐爾的這幅作品,也以風景為背景,人物的數目也一致,而且同樣表現了母愛的光輝。

拉斐爾的超級模仿秀,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兩個幼兒的天真爛漫與瑪利亞臉上的關愛,構成了絕妙的人倫情懷。

有不太熟悉故事的讀者可能會困惑,兩個光屁股小孩,怎麼區分哪個是耶穌,哪個是約翰呢?答案其實很簡單。

在聖經中,施洗者約翰的形象很固定,有幾個標誌性的隨身物品:駱駝毛衣服,腰束皮帶,手上會持一根木棍(有時木棍頂端是個小十字架)。

依靠這幾個特徵,我們很容易分辨畫面裡右下方的嬰兒就是約翰,看他身上的褐色衣服和手裡的木棍(十字架)。小約翰那幽怨的眼神,充分說明他不是瑪利亞小姨心裡的寶。

掌握以上線索之後,我們這些博物館名偵探就能輕鬆地在無數張人物畫中找出施洗者約翰主題的畫作了。

比如下麵這幅,達芬奇的傳世名作《施洗者聖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

《施洗者聖約翰》——達芬奇(法國盧浮宮館藏)

雖然畫面中是個成年男子,但是我們還是可以依稀從畫面中男子手持的棍子和他身上褐色的駱駝毛衣服辨認出:

施洗者聖約翰,就是你!

假如你還有所懷疑的話,那再看看達芬奇創作的另一幅同題材名作《荒原中的聖約翰》(St John In The Wilderness),這可以算是前作的姊妹篇(兄弟篇?)。這幅作品中的約翰拿著的木棍和身上披著的褐色駱駝毛衣服清晰可見。

《荒原中的聖約翰》——達芬奇(法國盧浮宮館藏)

大宗師達芬奇再次闡釋以人畫神的理念,把自己親密愛人的形象,繪製成了天主教的聖人聖約翰。

如果看到這裡你的心裡是咯噔一下,並暗暗喊道“等等,好像有問題”的話,那麼恭喜你,你猜對了。

這兩幅作品中的聖約翰的模特,一般認為就是達芬奇的男性戀人。達芬奇,這位從小畫雞蛋的藝術家,終於把蛋變成了基……

好了,我們從一個切入點入手,通過幾幅名畫,初步瞭解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中很重要的一個主題——聖母聖子和聖家族,順帶聽聞了幾位大師的藝術特點,最後甚至還收穫了一點兒八卦緋聞。

大家以為我的講座就這樣戛然而止,你們可以愉快地和小夥伴去博物館吹牛了嗎?

納伊夫!我馬上要說的故事,才是本文的精華。

話說在上古時期,伊甸園還是一座高山。在大山底下,壓著撒旦和一條蛇精。

有一天,一位無知的修行者走過山頂的時候,無意揭下山頂鎮著的一張奇怪的符紙,還念了一句“安拉胡阿克巴”。話音剛落,雷聲大作,山崩地裂。

撒旦和蛇精趁著混亂,逃出天牢,開始禍害人間。

為了懲凶除惡將撒旦和蛇精重新鎮在大山下,上帝苦思很久尋找對策,直到他從某個東方國家的神話故事中得到了靈感。

東方神話:七聖靈對抗邪靈

他也要創建七兄弟戰鬥小組。

當然,在東方神話裡,七兄弟是從葫蘆裡長出來的。而智慧的上帝不會靠天吃飯,他相信真正的幸福要靠自己來創作。於是他遊歷人間,和不同國家的女性,孕育了神奇的聖子七兄弟。

某一天,上帝終於集齊了七個聖子……

七子之歌

上帝一看,唉喲,我好不容易集齊了七聖子,是不是可以召喚神龍啦?“神龍!神龍!”

嘀嘀。。。過了許久,從遠處的地平線開來一輛小汽車。欲哭無淚的上帝再回頭一看,七個聖子已經全部消失了,消失了,失了。

這就是為什麼撒旦和蛇精還在人間橫行的真正原因。

勇敢的少年啊,快去消滅妖精吧!

一篇戲作,

希望能激發大家去博物館哦

作者 江城子

最細膩IT,暖心神器

移動的霓虹文化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