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當我們說“喜歡”的時候,到底是在表達什麼?

人與人之間最值得嚮往的,不正是一份沒什麼來由的嚮往和衝動嗎?

EVN問道

最近日本小男孩天臺告白的視頻很火,感覺是很青春感人的喜歡,雖然知道可能說出口就連做朋友的機會都沒有了,還是勇敢地一遍遍喊出來。在談到愛情裡的“喜歡”時,我經常會感到困惑,因為感覺好像並不能確認什麼才是喜歡。所以“喜歡”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緒?

匿名作者說

前天晚上,我給一個喜歡的女孩子(當然她應該是不知道的)發了這麼一段話。

我問她:“誒,xxx,你有沒有覺得其實‘喜歡’是一種特別即時性的情緒?

就是,我們喜歡一個人(或者是我喜歡一個人)其實往往不是打量她一圈、確認身高、體重、長相,聊了很久的天,瞭解她的很多事情,有了很多相處和交集之後,才去確認一份“喜歡”的情緒。

‘喜歡’是即時性的,我覺得它就是一些‘時刻’而已。

可能是吃飯時她不經意地撩了一下頭髮;一起走路,走到立交橋的時候,

突然停下來說‘這裡風好舒服,我們站一會兒吧’;在路邊抽煙,打燃打火機,她的臉突然亮起來的瞬間或者是看演出的時候,她有點醉、不帶防備地看著我笑。等等這種瑣碎的‘時刻’就是我所認為的‘喜歡’。”

發出這段對話的前提是,前天晚上我們才第一次見面,一起吃飯,一起去看韓國rapper B-FREE的演出,蹦迪4小時。而我所說到的那些“時刻”都是她在那天晚上做過但是她自己可能也並沒覺察到的事情。

但真的就是這些瞬間讓我覺得“啊,好可愛好喜歡”。在那些瞬間我甚至覺得自己會被融化。(? 以為自己是棉花糖嗎?)

當然,我並不是冷不丁突然就給對方發去這麼一大段話的。前提是那天晚上我們已經聊了蠻久的天,並且剛好有談到相關的話題。當然了,無論如何,在現實生活裡給別人發這麼一段話也是夠神經了。是以為自己在拍電視連續劇嗎?三天三夜十裡菊花。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我跑題了。是啊,這都跑到衣索比亞去了。因為,對於喜歡這件事我其實已經給出了我所體會到的全部答案,但是我又很好奇別人都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所以,在決定回答這個問題後,我把我對於“喜歡”的理解群發給了30個我覺得腦回路應該比較正常的朋友,並詢問他們對於“喜歡”的看法。

13個朋友給我的回復,概括說明一下就是“你們這些文藝青年就是一天到晚想這些亂七八糟的事,

所以沒錢沒女朋友”。還有10個朋友表示“老子/老娘一天天上班上學,累得很,別問我這麼難的問題”。幸好,另外7個朋友表示認可,但是覺得如果是自己應該也不會這麼草率地去表達對別人的喜歡。容易被拉黑。

我現在明白了,對很多人來說,“喜歡”是要建立在確認對方也喜歡自己的基礎上的。即使他們也都曾經像我一樣在那些“時刻”感受到了強烈的喜歡,他們仍然不會把它判定為“喜歡”,而是將它歸結為情緒一時衝動的產物,或者是積累確認“喜歡”的信號。因為在多數人的觀念裡,“喜歡”應該是經過綜合評審、全方位考察而做出的一個重大決定。

我始終認為這種成熟慎重是對感情的一種浪費。我們內心大概都幻想過愛情裡的浪漫情節,但是真的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的時候,“生活經驗”往往就會第一時間跳出來告訴我們“笨蛋,不應該是這樣的,這樣有悖常理”。所以我們縮回手腳,查看確認常規操作。

基於那些“時刻”的喜歡,或許看起來草率和輕浮。可是人與人之間最值得嚮往的,不正是一份沒什麼來由的嚮往和衝動嗎?我其實發自內心地希望每個人在感受到喜歡時都可以像那個日本小男孩一樣毫無顧忌地一遍又一遍地大聲喊出來,即使得到的回應可能只是一句:“對不起”。

我知道只是這樣一篇問答不可能改變大家對於“喜歡”的固有觀念。不過,還是希望自己可以堅持這份對於“喜歡”的不理智。當然,也得為不理智買單。

對了,給她發完那段話後,我們談論起了天氣。(別幻想愛情故事了,早睡早起哈。)

他們仍然不會把它判定為“喜歡”,而是將它歸結為情緒一時衝動的產物,或者是積累確認“喜歡”的信號。因為在多數人的觀念裡,“喜歡”應該是經過綜合評審、全方位考察而做出的一個重大決定。

我始終認為這種成熟慎重是對感情的一種浪費。我們內心大概都幻想過愛情裡的浪漫情節,但是真的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的時候,“生活經驗”往往就會第一時間跳出來告訴我們“笨蛋,不應該是這樣的,這樣有悖常理”。所以我們縮回手腳,查看確認常規操作。

基於那些“時刻”的喜歡,或許看起來草率和輕浮。可是人與人之間最值得嚮往的,不正是一份沒什麼來由的嚮往和衝動嗎?我其實發自內心地希望每個人在感受到喜歡時都可以像那個日本小男孩一樣毫無顧忌地一遍又一遍地大聲喊出來,即使得到的回應可能只是一句:“對不起”。

我知道只是這樣一篇問答不可能改變大家對於“喜歡”的固有觀念。不過,還是希望自己可以堅持這份對於“喜歡”的不理智。當然,也得為不理智買單。

對了,給她發完那段話後,我們談論起了天氣。(別幻想愛情故事了,早睡早起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