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央企重組再下一城,“中國神材”來了

央企重組再下一城。

僅僅停牌兩個交易日,中國建材、中材股份就拋出了重組預案。

中國建材8日晚間宣佈,將與中材股份換股合併,換股比例為每1股中材股份換取0.85股中國建材。

中國建材換股吸收合併中材股份以後,後者將從港交所退市,完成股份註銷。

中國建材及中材股份11日將複牌,中國建材旗下的中國巨石、寧夏建材、祁連山等公司也將在11日複牌。

其實早在2016年8月22日,就有消息稱,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中材集團公司實施重組。

資料顯示,中國建材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十多年來以超過40%的年複合增長率快速發展。

中國建材以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為主體,下設9家二級子公司,擁有北新建材、中巨石、凱盛科技、洛陽玻璃、瑞泰科技、中國建材和中國玻璃等多家上市公司平臺。

中國建材近三年來的財務狀況如下圖所示:

中材集團則是我國唯一在非金屬材料業擁有系列核心技術和完整創新體系的企業集團,

是國內第二大建材企業集團,連續多年位居中國企業500強。

截至2014年,中材集團資產總額超1160億元,營業收入776億元、利潤總額達18億元。同時,中材集團也擁有中材科技、中材國際、中材節能、祁連山、天山股份、寧夏建材、國統股份和中材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上半年,在整個水泥行業低迷的情況下,

中材股份和中國建材兩家公司均取得不錯的業績。其中,中材股份淨利潤增幅達到93.88%,而中國建材淨利潤增幅為711.4%。

中國建材和中材集團兩家大型央企的重組,宣告一個總資產超過5000億元的新集團產生,這在市場上被稱為“中國神材”。

行業相關人士認為,中國建材是國資委旗下管治水平相對較高的,同時,中國建材作為國內最大型的建材生產企業,同樣需要產品結構轉型升級,

重組可能會是一個重要的契機,通過重組提升競爭力後,可以配合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建材產能轉移。

資源優化後的中國建材及其旗下上市公司也可能實現平臺專業化的優勢,加強市場業績。而此次中材系旗下9家上市公司集體停牌,預示著中國建材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進行資源配置的優化與整合。

本次收購前,中國建材未持有中材科技的股份。

中材股份直接持有中材科技485,997,406 股股份,占中材科技的股份總數的 60.24%。

收購完成前後中材科技的產權控制關係對比圖:

收購後,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作為重組後的母公司,中國中材無償劃轉進入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重組後的中國建材集團將重點打造基礎建材平臺、國際產能合作平臺、三新產業發展平臺、國家級材料科研平臺、國家級礦山資源平臺、金融投資運營平臺等六大業務平臺。

重組後的中國建材集團將重點打造基礎建材平臺、國際產能合作平臺、三新產業發展平臺、國家級材料科研平臺、國家級礦山資源平臺、金融投資運營平臺等六大業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