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軍嫂說:我家的孩子不找當兵的做老公

作者:劍風(文章經授權獨家發佈)

在醫生的家庭中常常聽說這樣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爸媽有做醫生的,

不會讓孩子做醫生,不會讓孩子找一個醫生。這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愛這個職業,而是親身體驗過後,真的明白,太累太累。

有多少人知道,軍人家庭也是如此。

我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從小在大院長大,身邊見多了捨棄工作跟著丈夫四處調動奔波的家屬,見多了為了孩子兩個人一輩子異地的軍嫂,見多了從小把家門鑰匙掛在脖子上自己上下學的軍娃。

隨著家裡的孩子陸續長大,兄弟姐妹們都到了該找對象的年紀。身為軍嫂的媽媽卻提出了一個硬杠杠:咱家的孩子絕對不找軍人。其實媽媽的想法並不是一個特例,我問過很多阿姨,她們也都說,不希望孩子找一個軍人。原因都是:咱們苦了一輩子,知道這樣的生活多不容易,希望孩子不要再嘗這種苦。

表妹生活在一個不錯的城市,雖然在我看來她還小,

但是媽媽和姨姨已經為她的婚事開始著急了,撒開了網到處找。有時候遇到不錯的軍人,姨姨也會動搖問媽媽的意見。媽媽都會說,咱們太瞭解當兵的了,現在看來條件不錯,工作穩定,說不定哪天就調走了,你說咱孩子好不容易找個工作,是跟著走重新找,還是兩地啊。再趕上現在改革,變數太大,不找不找。

是的,軍人不屬於哪個城市,他屬於這個國家。

過年爸爸值班,

我和媽媽自己回了趟老家探親。聽起小姑說原來的往事,爸爸剛當兵的時候,奶奶想他多回來看看,爸爸總說忙回不去,後來奶奶急了,對爸爸說你是我的兒子。爸爸卻說,我是党的兒子。我沒有向爸爸查證這件事的真實性,因為我知道他完全說的出來這種話,我從小就記得他對我說,革命戰士是快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搬到長城不自傲,搬到茅廁不自寒。前兩句是名言警句,
後兩句我在網上也查不到,我想應該是爸爸自己的話。如果他當時能知道奶奶會那麼早去世,不知道會不會後悔。

軍人家庭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們愛著這個部隊,愛著這身軍裝。不然媽媽也不會放棄自己的事業,到處隨軍。另一方面他們愛著自己的兒女,希望他們可以少吃點苦,不走自己的老路。

愛軍隊是他們的天性,疼兒女也是他們的天性。這就是軍人家庭相親之殤。

想起那個立下家規子孫後代永不參軍的媽媽,多麼悲哀。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了,向錢看齊的社會極大打擊了軍人的地位,“窮當兵”的似乎只剩下“四有”了。這是軍人之殤,亦是民族之殤。

不願子女當兵,也不願子女物件是軍人,這也反映了軍人對自身的不肯定,沒了榮譽感的軍人,還有什麼血性。軍人自己都不理解自己,難怪老百姓只能通過真正男子漢瞭解軍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