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分享」80年代的醫學生是怎樣的?

當年北醫躍進廳

謹以此文獻給我那些曾經在當年躍進廳裡入學、吃飯、開會、唱歌、跳舞、看電影、戀愛、牽手、畢業的北醫校友們!

一個躍進廳,一世北醫情。

- 醫80-4班鄧喬健

九月一,開學日。 昨晚我做了一個夢。 夢中,我在北醫躍進廳裡徘徊,在當年的北醫躍進廳裡徘徊。

想念躍進廳久矣! 以至於我在過去兩年內進過幾次躍進廳。 主人都是老北醫,老朋友,老同學,安排我在躍進廳吃飯是因為他們懂我這個海外遊子對母校,對躍進廳的眷戀。

然而當下這個有樓道電梯,有大餐廳,有小包間,有菜譜,有現成碗筷,有穿著制服的服務員來回穿梭點菜收錢的多層建築物怎麼會是躍進廳? 怎麼可以叫躍進廳?主人很熱情,飯菜很可口,但每次離開時縈繞我心中的卻是找不回當年躍進廳的失望和失落。

從1980年9月新生入學在躍進廳報到,到1991年1月我離開北醫來洛杉磯止,當年的北醫躍進廳是我生活中最重要,最依賴,

最充實,最快樂的地方; 當年的北醫躍進廳見證了我的稚嫩,我的恍惚,我的好奇,我的莽撞,我的友情,我的戀愛,我的成就,我的不舍。 當年的北醫躍進廳融進了伴我終生的青春記憶。

不知道當年的躍進廳始建於哪一年,應該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大躍進時期的產物吧。 也不知道是誰給它命的名。 外表看,它就是一座超大超高的大房子,南北長,東西短;裡面空蕩蕩的,沒有空調,

沒有裝飾,夏天熱,冬天寒。 但當年這個大房子可不簡單,它是北醫校園的命脈和心臟,它是食堂,是影院,是劇場,是舞廳,是大會堂!

(1982年秋和同學在躍進廳南門外合影)

當年躍進廳有南大門和西大門。 西大門進去,兩旁是幾排水龍頭和接水池,供大家洗手和飯後洗碗。

還有一些記不清顏色形狀質地的架子,可以把飯盒留在架子上。

那時躍進廳不提供餐具,因此大學生的標配除了書包之外還有飯兜。 飯兜一般是用毛巾縫製而成,裡面是家裡帶來或小賣部買的搪瓷或金屬飯盒和一把不銹鋼勺子。這些飯盒一般都有蓋子,飯盒盛菜或粥,盒蓋放主食。 如果要有朋友或家人來訪,需要請吃飯,就得借用其他同學的飯盒了。 隨身攜帶的飯兜飯盒還有另一功能,

在老師忘了下課時,總有些同學的飯兜會“不小心”掉到地上,發出響聲來起到提醒作用。

躍進廳內部應該是分了三個部分,每個部分由兩層臺階分開。 南門進去最高,依次下降,最北面是舞臺。大廳是水泥地面,擺放著很多殘破的方桌 (似乎開始有凳子,後來就沒了),大家就圍著桌子站著吃飯。

躍進廳的東側是廚房和十幾個售飯售菜視窗。廚房很寬敞,通過視窗可以看到炒菜的一口口大鐵鍋和一柄柄大鐵鍬,在燃熱的夏天,師傅們揮動大鐵鍬,汗珠不停地掉在大鐵鍋裡,汗水混雜油鹽醬醋,就形成了躍進廳裡飄蕩的特殊香味。 每天開飯前,窗口上方掛出小黑板,上面師傅們用粉筆寫上菜名和菜價。 饑腸轆轆的學子們成群結隊地湧向躍進廳,湧向不同的小窗口,遞上飯票,期待著師傅的笑臉和勺子裡多一些的飯菜。

(當年躍進廳使用的餐劵,醫93烏松雨提供)

南大門進去兩側有不為人注目的小門。 小門平常是鎖著的,門後有狹窄臺階通向上面的小閣樓,小閣樓裡擺放著電影放映和躍進廳內音響控制設備。 當年北醫大喇叭裡播放的各種流行歌曲如“漁家姑娘”,“外婆的澎湖灣”,“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等和每天的校園廣播也來自這個小閣樓。 在這裡工作的是學校宣傳部的小馬和老王還有一些學生廣播員。

週末舞會是當年北醫躍進廳的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

位居海澱區學院路,周圍的高校裡,唯有北醫校園內紅花繁于綠葉,女生多於男生。 這獨特的,不被北醫男生珍惜的美女才女資源像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著來北航,北鋼,清華,北大的男生們。引用一位同班女同學的話:“北醫男生被美女醫生護士圍著,才是真正的遲鈍。明著暗著送多少秋波都無動於衷。那些清華男生一個眼神就過來了。”

躍進廳舞會由校團委統轄,輪流由校,系學生會和其他學生社團輪流舉辦。 一場舞會一般可以賣出五。六百張票(票價一元),主辦者也總會用板車拉來幾箱北冰洋汽水和北京優酪乳,放在裝滿冰水的桶裡加價出售。 一個晚上,去除樂隊,音響,保衛和其他工作人員開支,主辦者多少都會有些收入。 這些收入,就進了這些學生組織的“小金庫”。

可以說當年北醫躍進廳的舞會,是很多北醫校園文化活動的資金來源,更成全了數不清的校內和校際好姻緣。而當時團委工作的好幾個同事因為經常要代寫週末舞會廣告,都練出了一字書法,個個提筆都能寫出飄逸揮灑的“舞”字。直到現在,給我一支大號毛筆,我隨手寫出的第一個字一定會是“舞”。

躍進廳的舞臺應該算是躍進廳裡面最講究最高檔的了。 舞臺不是很大,但有當時很完善的燈光照明和聲響,有後幕,側幕和前面的紫絨大幕。舞臺一側還有演員化妝間。當年的躍進廳舞臺上,有一年一度的開學畢業典禮上的校領導(當年我敬重的校領導有馬旭,彭瑞聰,曲綿域,王德炳,徐天民,程博基,杜嘉琪,曹瑞,馬熙允,劉波等; 劉波就是名著“林海雪原”中小白鴿的原型)和師生代表,有新生文藝匯演,五四文化藝術節和校園歌手大賽的學生演員,有外請的德高望重的藝術家 (如李德倫,李光曦,趙子岳,劉洋,王景愚等),有初出茅廬的專業歌手(張暴默,景崗山等)。

當年這個舞臺上的學生報幕員亞甯後來成了中央電視臺知名的主持人和節目製作人。

在這塊舞臺上,中國男排全體隊員接受了簽滿北醫人名字的繡有‘臥薪嚐膽,再振中華’的錦旗,並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上獲得了冠軍。

在這個舞臺上,我拿起話筒,和一位來自老山前線的某部文工團女歌手對唱了半曲“十五的月亮”。

(1988年在躍進廳舞臺上)

躍進廳看電影也是當年北醫人都經歷過的,自帶宿舍裡配備的小方凳,邊看邊嗑瓜子,邊看邊聊天。 動情處,邊看邊抹眼淚。

當年的躍進廳裡,1985年秋天的一天,在人民醫院臨床階段學習的我享受了基礎醫學系80級李兆萍同學肉炒蒜苗的招待,從此愛上了這個菜,愛上了這個人。

還是在當年的躍進廳裡,1988年12月31日午夜時分,從不跳舞的我笨拙地隨著樂曲,擁著愛人加入了迎接新年的人群。

消失了,當年的躍進廳!

遠去了,我的躍進廳!

思念是時光旅行,

珍惜是心靈永恆。

一個躍進廳,一世北醫情。

(躍進廳全景)

(2008年躍進廳拆除的場景,82級夏志偉提供)

(2008年躍進廳拆除的場景)

通過視窗可以看到炒菜的一口口大鐵鍋和一柄柄大鐵鍬,在燃熱的夏天,師傅們揮動大鐵鍬,汗珠不停地掉在大鐵鍋裡,汗水混雜油鹽醬醋,就形成了躍進廳裡飄蕩的特殊香味。 每天開飯前,窗口上方掛出小黑板,上面師傅們用粉筆寫上菜名和菜價。 饑腸轆轆的學子們成群結隊地湧向躍進廳,湧向不同的小窗口,遞上飯票,期待著師傅的笑臉和勺子裡多一些的飯菜。

(當年躍進廳使用的餐劵,醫93烏松雨提供)

南大門進去兩側有不為人注目的小門。 小門平常是鎖著的,門後有狹窄臺階通向上面的小閣樓,小閣樓裡擺放著電影放映和躍進廳內音響控制設備。 當年北醫大喇叭裡播放的各種流行歌曲如“漁家姑娘”,“外婆的澎湖灣”,“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等和每天的校園廣播也來自這個小閣樓。 在這裡工作的是學校宣傳部的小馬和老王還有一些學生廣播員。

週末舞會是當年北醫躍進廳的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

位居海澱區學院路,周圍的高校裡,唯有北醫校園內紅花繁于綠葉,女生多於男生。 這獨特的,不被北醫男生珍惜的美女才女資源像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著來北航,北鋼,清華,北大的男生們。引用一位同班女同學的話:“北醫男生被美女醫生護士圍著,才是真正的遲鈍。明著暗著送多少秋波都無動於衷。那些清華男生一個眼神就過來了。”

躍進廳舞會由校團委統轄,輪流由校,系學生會和其他學生社團輪流舉辦。 一場舞會一般可以賣出五。六百張票(票價一元),主辦者也總會用板車拉來幾箱北冰洋汽水和北京優酪乳,放在裝滿冰水的桶裡加價出售。 一個晚上,去除樂隊,音響,保衛和其他工作人員開支,主辦者多少都會有些收入。 這些收入,就進了這些學生組織的“小金庫”。

可以說當年北醫躍進廳的舞會,是很多北醫校園文化活動的資金來源,更成全了數不清的校內和校際好姻緣。而當時團委工作的好幾個同事因為經常要代寫週末舞會廣告,都練出了一字書法,個個提筆都能寫出飄逸揮灑的“舞”字。直到現在,給我一支大號毛筆,我隨手寫出的第一個字一定會是“舞”。

躍進廳的舞臺應該算是躍進廳裡面最講究最高檔的了。 舞臺不是很大,但有當時很完善的燈光照明和聲響,有後幕,側幕和前面的紫絨大幕。舞臺一側還有演員化妝間。當年的躍進廳舞臺上,有一年一度的開學畢業典禮上的校領導(當年我敬重的校領導有馬旭,彭瑞聰,曲綿域,王德炳,徐天民,程博基,杜嘉琪,曹瑞,馬熙允,劉波等; 劉波就是名著“林海雪原”中小白鴿的原型)和師生代表,有新生文藝匯演,五四文化藝術節和校園歌手大賽的學生演員,有外請的德高望重的藝術家 (如李德倫,李光曦,趙子岳,劉洋,王景愚等),有初出茅廬的專業歌手(張暴默,景崗山等)。

當年這個舞臺上的學生報幕員亞甯後來成了中央電視臺知名的主持人和節目製作人。

在這塊舞臺上,中國男排全體隊員接受了簽滿北醫人名字的繡有‘臥薪嚐膽,再振中華’的錦旗,並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上獲得了冠軍。

在這個舞臺上,我拿起話筒,和一位來自老山前線的某部文工團女歌手對唱了半曲“十五的月亮”。

(1988年在躍進廳舞臺上)

躍進廳看電影也是當年北醫人都經歷過的,自帶宿舍裡配備的小方凳,邊看邊嗑瓜子,邊看邊聊天。 動情處,邊看邊抹眼淚。

當年的躍進廳裡,1985年秋天的一天,在人民醫院臨床階段學習的我享受了基礎醫學系80級李兆萍同學肉炒蒜苗的招待,從此愛上了這個菜,愛上了這個人。

還是在當年的躍進廳裡,1988年12月31日午夜時分,從不跳舞的我笨拙地隨著樂曲,擁著愛人加入了迎接新年的人群。

消失了,當年的躍進廳!

遠去了,我的躍進廳!

思念是時光旅行,

珍惜是心靈永恆。

一個躍進廳,一世北醫情。

(躍進廳全景)

(2008年躍進廳拆除的場景,82級夏志偉提供)

(2008年躍進廳拆除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