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年會暨特色小鎮模式創新專場在京舉行

【中國記錄訊】9月12日上午,為更好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文化發展與供給側改革的要求,服務於經濟新常態形勢下文化產業的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由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主辦的“2017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年會暨特色小鎮模式創新專場”在京召開。

[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秘書長張合軍宣佈“2017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年會暨特色小鎮模式創新專場”召開]

此次專場依託“文博會”平臺,以“文創產業與特色小鎮的融合發展”為主題,

邀請國家旅遊局政策法規司原司長張堅鐘、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喬潤令、清大文產]

推進文化與旅遊的自覺融合發展已成為各地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政策,文化和旅遊呈現出多層面、多領域的相互融合態勢。在文化與旅遊的融合發展的政策效應中取得顯著成效,與此同時,體制機制不順暢、產品激勵不足、政策保障不夠、政策扶持不到位等問題仍存在。

融合共贏是文化旅遊發展的政策設計根本導向,全域旅遊將成為文化旅遊業在政策評價中的有效導向,而務實合作則是文化旅遊發展的政策實施基本導向。

[喬潤令(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

[李季(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主席、清大文產(北京)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受不同自然環境要素、社會文化要素、經濟發展要素等的影響,特色小城鎮呈現出不同的建設風貌、習俗文化、從而形成了小城鎮的個性標識。但由於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照搬城市空間、忽視地域特色與歷史文化傳承、缺乏資金與人才等系列因素,

往往使得特色小鎮的“特色”缺失。

特色小鎮規劃的關鍵是“多規合一”和“多規並行”,對於特色小鎮的規劃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只要從以下7個方面著手:第一,簡化規劃編制體制,豐富規劃內容和表現形式;第二,增強文化自信,塑造地域和文化特色;第三,加強集體建設用地的管控引導;第四,加強商業佈局的管控引導;第五,

鼓勵小城鎮特色居住模式;第六,鼓勵功能融合的佈局模式;第七,鼓勵規劃方法和技術指標創新。

[會議現場]

作為文博會推介活動的一部分,此次專場為特色小鎮實踐者搭建交流平臺,不僅規劃了現場專案推介環節,讓特色小鎮更多的被深度熟知,實現了特色小鎮建設中小鎮與金融、企業與企業之間需求的無縫對接。

會議現場

作為此次專場的主辦方,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是在當今政界領導和文化界、金融界、學術等各界知名人士力倡之下,由全國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決策者、運營者、優秀企事業單位自願組成的全國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聯盟以國家戰略和國際發展趨勢為目標,旨在整合行業力量,實施文化產業創新融合項目,以平等互利、資源分享、合作共贏為原則,深度推進文創園區之間、園區與企業、專案間的交流合作,傳播優秀文創園區經驗、構建文創產業協同創新體系,優化文創園區資源與發展格局,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發揮了積極作用。

自2014年開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先後在北京、承德、婺源、廣州、三亞、平遙、西安、敦煌、以及美國和加拿大等地舉行了各類型的學術研討與交流活動。與此同時,2015年開始,聯盟連續3年積極參與到文博會活動,已經成為“文博會”宣講文創產業的國家政策解讀、推介文創產業交易板塊的一項重要活動。。

實現了特色小鎮建設中小鎮與金融、企業與企業之間需求的無縫對接。

會議現場

作為此次專場的主辦方,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是在當今政界領導和文化界、金融界、學術等各界知名人士力倡之下,由全國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決策者、運營者、優秀企事業單位自願組成的全國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聯盟以國家戰略和國際發展趨勢為目標,旨在整合行業力量,實施文化產業創新融合項目,以平等互利、資源分享、合作共贏為原則,深度推進文創園區之間、園區與企業、專案間的交流合作,傳播優秀文創園區經驗、構建文創產業協同創新體系,優化文創園區資源與發展格局,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發揮了積極作用。

自2014年開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先後在北京、承德、婺源、廣州、三亞、平遙、西安、敦煌、以及美國和加拿大等地舉行了各類型的學術研討與交流活動。與此同時,2015年開始,聯盟連續3年積極參與到文博會活動,已經成為“文博會”宣講文創產業的國家政策解讀、推介文創產業交易板塊的一項重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