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自閉症”的外衣下還隱藏著哪些你看不到的真相?

人們一般認為,自閉症人士不太會酗酒或吸毒成癮,但最新證據顯示,事實恰恰相反。

希恩·斯托納(Shane Stoner)的毒癮始於2008年。那一年,他在工廠的工作沒了,父母離異,父親過世,在一個親戚的慫恿下,他吸起了海☆禁☆洛☆禁☆因。

“我感覺,海☆禁☆洛☆禁☆因給了我自信,”斯托納說,“早上,我可以起床去過這一天。不論發生什麼,這玩意兒讓我覺得,一切都沒什麼大不了的。”揮之不去的焦慮情緒被海☆禁☆洛☆禁☆因一掃而空。

2013年,斯托納因從廢棄住宅中偷銅而被捕,並進入戒毒所,

當時的他已經明顯吸毒成癮。但又過了幾年,他才真正開始瞭解自己為何走到這一步:他被確診為自閉症。

自閉症引發毒癮?

這個新的標籤讓他松了口氣。很多事情得到了解釋:他為何會對T恤上的商標如此敏感?為何動不動就沉迷於一件事情無法自拔?為何幼時不合群、大學裡和室友鬧矛盾、成年後依然對人際關係備感頭疼?

“後來我想起記憶中的一個畫面,在我大約3歲的時候,

我時常用力甩手。真不敢相信,以前居然沒人提起過。”(甩手常被作為自閉症的徵兆之一——譯注)

今年已是斯托納戒毒的第三年。“知道自閉症是怎麼回事後,我就很喜歡這個病了,”他說,“雖然它還時常令我感到焦慮,但因為一切都解釋得通了,我還是更感到欣慰。”

一直以來,研究人員都認為,在自閉症人群中,成癮現象非常罕見。雖然這一觀點缺乏確鑿的證據,但聽上去頗為可信。

因為很多自閉症人士都傾向于嚴守規則,不太可能會去嘗試酒精或毒☆禁☆品。

並且,由於自閉症人士通常與同齡人隔絕,所以也避免了年輕時被同伴慫恿的情況。而且,那些幾十年前就被確診為自閉症的人大多病症嚴重,甚至連獨立生活的能力都不具備,研究人員自然認為他們不會有什麼酗酒或吸毒成癮的機會。

然而,瑞典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智商達到或超過平均線的自閉症患者,

其對酒精或毒☆禁☆品上癮的幾率是同齡人的兩倍以上。對同時還患有多動症(ADHD)的人而言,這個風險就更高了。這是首次有研究把目光聚焦於自閉症人群的總體成癮風險。

其他研究也陸續發現成癮與自閉症在生物和心理學上的共通之處。“這兩個領域的發展一直相互隔離,但我認為,兩者可能存在不少交叉點,”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神經科學助理教授派翠克·羅斯威爾(Patrick Rothwell)說。

2016年,羅斯威爾開立實驗室,專門研究成癮與自閉症在生物學與行為學上的相似之處。

成癮者與自閉症患者都會用重複性的行為來克服情緒問題。衝動和強迫也是兩者的共同之處。它們影響的大腦區域、涉及的基因都存在重合。這些聯繫正催生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幫助改進自閉症護理和成癮防治。

“不論發生什麼,這玩意兒讓我覺得,一切都沒什麼大不了的。”——希恩·斯托納

自閉症最新資料

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多數自閉症確診病例都屬於症狀嚴重之列。這個群體基本很少說話,成癮似乎是不可能的事。

然而1994年,阿斯伯格綜合症作為一個大類,首次被收錄進美國《精神疾病與診斷手冊》。自閉症患者的範圍由此拓展,包括了很多更容易接觸酒精和毒☆禁☆品的人。

但後來很多年間,人們還是想當然地認為,成癮是自閉症社群無需擔憂的問題。

去年,埃斯本·阿尼維克(Espen Arnevik)為寫一篇論文,查閱了有關自閉症與成癮重疊之處的文獻,結果只找到18份相關研究,且這些研究的樣本規模都很有限。

阿尼維克發現,自閉症人群中,酗酒和吸毒成癮者的發生率在0.7%到36%之間。由於資料差異太大,這個區間無法進一步縮小。

不過總體而言,“多數研究都顯示,這個發生率較之普通大眾的發生率要低得多,”挪威奧斯陸大學心理學副教授阿尼維克說。

在美國,酗酒的終生發生率為14%;毒☆禁☆品成癮則在2%至3%上下(這些群體間存在重疊)。

由於人們普遍認為,成癮在自閉症群體中並不常見,故而瑞典的這項發現令很多人大跌眼鏡。該研究分析了1973至2009年間,該國出生的130萬人的國民醫療登記資訊,找到26,986名確診的自閉症患者,並找出了這些自閉症患者中,哪些同時被確診為智力障礙、吸毒成癮障礙或多動症。

總體而言,研究發現,確診自閉症患者的成癮風險加倍。高風險集中在智商100或以上的人群中。

綜觀整個自閉症患者群體,多動症是很大的加劇成癮風險的因素:在患有自閉症的智力障礙人群中,多動症會使成癮風險上升三倍,而在IQ處在或高於平均線的自閉症患者中,多動症會使風險增加七倍。

自閉症患者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有成癮風險高於常人的狀況,表明其中或存在遺傳上的聯繫。

之前有研究顯示,自閉症患者的成癮風險相對較低。但參與該研究的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遺傳流行病學教授保羅·利希滕斯坦(Paul Lichtenstein)說,兩種結果並不一定相互矛盾。

他說,主要結論是,風險隨智力水準的變化而變化。在之前的研究中,存在智力障礙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較高,使結果發生偏差。

自閉症人士看法

對自閉症人士而言,這一發現並不出人意料。55歲的馬修·廷斯利(Matthew Tinsley)就總是靠酒精和處方藥來緩解焦慮。

他著有《阿斯伯格綜合症與酒精:借酒澆愁》(Asperger Syndrome and Alcohol: Drinking to Cope)一書,該書為探討這個主題的少數著作之一。(他已經從2004年戒酒至今。)

很小的時候,每當自己感到難以忍受的壓力,廷斯利就會去吃母親的抗焦慮藥。“在人堆裡的時候,我會感到充滿壓力,”他說。

大學時,他發現,酒精也有助於緩解社交時的緊張情緒。“大家都在喝,在社交場合喝酒是可以接受的,你要是喝酒的話就能融入大家,氣氛一下子輕鬆下來。”他說。

到四十幾歲時,他所攝入的酒精已經達到“致死”劑量:每天3升杜松子酒。嚴重酗酒導致了肝硬化,他於2004年開始戒酒。

和斯托納一樣,自從2005年被確診為自閉症以後,他就松了口氣。他意識到,自己的感官問題也好,社交困難也罷,這些都是有原因的,於是他開始對自己更寬容,並找到了更加健康的克服方式。

醫護人員的看法

對於自閉症與成癮之間的聯繫,另一群人也已經司空見慣,他們就是與自閉症患者打交道的醫護人員。瓦萊麗·高斯(Valerie Gaus)是紐約市的一名心理學家。談到存在酗酒或吸毒問題的自閉症病人時,她說:年紀大一點的,很多都選擇了酗酒;年輕人則傾向于吸食大麻。

埃裡克·霍蘭德(Eric Hollander)也看到了類似的規律。不過他說,他治療的病人中,行為成癮者要多一點,比如賭博成癮。“我的很多自閉症病人都存在各種各樣的衝動行為,”他說。

霍蘭德是紐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自閉症與強迫症譜系計畫的主任。他研究過強迫症、成癮以及自閉症患者的衝動與強迫行為之間的關係。

他提議,在診斷指南中,這些重複的思想和行為症狀應該被歸為一個大類:“強迫譜系障礙”。

衝動(不過腦子的衝動行為)和強迫(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都是自我控制問題,亦即“管控功能”的問題。

衝動與成癮風險高度相關;毒癮的定義就是不顧負面後果,強迫性地使用毒☆禁☆品。在自閉症患者身上,衝動與強迫兼而有之。

比如,感官資訊不足或過量時,他們都會頻繁進行反復性的強迫行為。就毒癮而言,在可以成癮的毒☆禁☆品中,有的可以增強感官體驗,有的則可以削弱。

塔尼婭·派特森(Tanea Paterson)家住紐西蘭,有兩個孩子,她用毒☆禁☆品緩解社交壓力,也用毒☆禁☆品來克服感官問題。海☆禁☆洛☆禁☆因和其他鴉☆禁☆片劑的混合物是她的首選,她說,這可以讓她的“感官強度降到相對可以忍受的水準。”

吸毒也讓她的生活有一種規律感。“在這個不可預測的世界中,只有它們是可預測的。”派特森十年前就戒掉了毒癮,但直到2015年她才得知自己患有自閉症。

之前,她的兒子曾被確診為自閉症,於是她說服兒子的治療師,給自己也作了一次評估。對派特森來說,確診所帶來的同樣也是寬慰。“數不清的愧疚和羞恥一下子消失了。”

十幾歲時的派特森曾備受欺淩、排斥,直至找到這樣一批同齡人:他們吸食大麻,也更能包容她。在這個群體中,她找到了安全感,她說。

其他自閉症患者也報告稱,在吸毒者群體中,他們有種被接納的感覺:當毒☆禁☆品的藥性發作時,異于常人的行為也會被視為理所當然,這個時候,他們不會顯得“與眾不同”。

更深層次的聯繫

已知成癮與紋狀體的改變有關,這個區域位於大腦中心,與快感、激勵和習慣性的行為有關。在毒癮期內,對吸毒行為的控制從紋狀體的一個區域轉移到了另一個區域。

在上癮時期內,與毒☆禁☆品相關的大腦活動主要發生在腹側區域,該部分與激勵和愉悅感有關。這一階段,人們吸毒主要是因為毒☆禁☆品能帶來慰藉,或者愉悅感。

腹側區域與衝動行為的關係尤其密切。但隨著毒癮的形成,一部分行動轉移到背側紋狀體,在這個區域中,行為會逐漸自動化,成為程式化的模式,可由特定暗示所觸發。

在處理複雜的舞蹈動作等技能,使之成為不假思索的單一動作記憶時,這種自動化非常有用,但它也會製造出強迫行為,一旦脫韁,就無法馴服。

這種強迫性的行為可以是吸毒,也可以是自閉症患者那種重複性的行為。兩種情況下,都是紋狀體在推動行為的持續。

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對自閉症或吸毒成癮者而言,其紋狀體也許更容易陷入重複模式。“行為模式一旦駕輕就熟,就很難改變,”羅斯威爾說。

他同時研究自閉症和成癮問題——這樣的研究者目前為數不多。“我認為,不論是對自閉症的重複行為,還是毒癮的習慣性行為模式,這個概念都非常切題。“

成癮與自閉症還可能存在基因上的聯繫。比如,羅斯威爾就發現,在伏隔核中,自閉症候選基因NLGN3處於高度活躍狀態。伏隔核位於腹側紋狀體內,與欲望和吸毒相關。“那基本上也是成癮發生時的熱點區域,這種相似性十分驚人,”羅斯威爾說。

在某些自閉症病例中,染色體中的16p11.2區被刪除了——在該位點被刪除後,小鼠的伏隔核會出現膨大現象。

在紋狀體中,另一個自閉症候選基因CNTNAP4也非常活躍;小鼠在缺乏該蛋白質時,伏隔核內的多巴胺水準會上升,這種狀態在成癮開始時就非常常見。

自閉症和成癮之間還存在著發人深思的神經化學聯繫,比如紋狀體中,催產素、多巴胺和腦中內源性鴉☆禁☆片肽之間的互動都扮演重要角色.

催產素的作用是將特定個人與愉悅感的記憶聯繫起來,由此建立社交紐帶。部分自閉症患者的這個過程可能出現了問題,致使他們無法在社交中取得精神上的回報,也沒有愉悅感。

這也可能跟成癮類似。成癮者們常報告稱,他們感到人際交往十分困難,甚至根本不可能與人交往,最後在毒☆禁☆品中找到慰藉。

成癮還能影響大腦的內源性鴉☆禁☆片肽系統。大多數人在社交時,該系統都會使人產生愉悅和慰藉感。

“現在,一些非常有趣的證據證明,鴉☆禁☆片肽信號不足可能是形成自閉症的因素之一,”羅斯威爾說。

Rett綜合征和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是與自閉症相關的兩種症候群,而與它們相關的基因也出現在成癮研究之中。神經科學家驚奇地發現,當大鼠可以接觸到大量可卡因時,其腦部MeCp2(即Rett綜合征中編譯的基因)變得高度活躍;而FMR1(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中編譯的基因)似與可卡因成癮有著類似的關聯。

自閉症護理和成癮防治

若能更好地理解自閉症與成癮之間的關聯,那麼,它們的治療也都可能得到新的啟發。斯坦福大學精神病學教授羅伯特·馬倫卡(Robert Malenka)說。他與羅斯威爾合作參與了那項NLGN3研究。

自閉症和成癮研究已經在一種藥物上不謀而合。在美國,巴氯芬已被批准用於肌肉痙攣的治療。它的另一個版本正在接受臨床試驗,目的是用於自閉症以及相關的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的治療。

在法國,該藥物也被廣泛用於治療酗酒,儘管臨床試驗的結果參差不齊。臨床前研究顯示,它或有助於治療鴉☆禁☆片與可卡因成癮。

不過,對於已經成癮的自閉症譜系患者來說,要治癒還真不容易。對於這個群體,最佳治療方案是什麼?目前,沒有一項研究探討這一問題。甚至可以說,大多數成癮治療都不適合自閉症患者。

成癮治療主要以團體會議的形式展開,設定嚴格的規定,要求成員必須參與,公開講述那些敏感問題。

對於這些要求,自閉症患者可能出現憤怒或焦慮的反應,心理諮詢師很可能將其誤解為不服從。

對那些被刑事司法系統強制參與團體治療的人而言,不服從甚至可能導致監禁。

比如,斯托納就說,他在戒毒所的日子就很不好過,因為他被強制參加團體治療,以及“十二步專案”,包括匿名戒毒會和匿名戒酒會。

“參與進去真的很難,”他說。每次要面對團體發言,或是參與匿名戒酒會,“我的腦子就一片空白。”他說。

他也不太能與其他成員交往。他被拒絕了兩次,才找到一個願意和他結對、與他相互監督的人。

考慮到這些難處,若要幫助有成癮問題的自閉症人士,我們就不能一味地依賴團體治療,而要更多地提供一對一護理。

如今,斯托納在維吉尼亞州一個政府資助的專案(Kenmore Club)充當“過來人”專家。他說,該組織採用圍繞個人展開的治療方式,更適合他的需求。

工作人員為各種形式的發育障礙與精神殘疾患者提供培訓,使他們互幫互助。斯托納說,在更多研究出爐之前,既是自閉症又有成癮問題的人只能自己尋找最佳對策了。

翻譯:雁行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臺,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希恩·斯托納

自閉症最新資料

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多數自閉症確診病例都屬於症狀嚴重之列。這個群體基本很少說話,成癮似乎是不可能的事。

然而1994年,阿斯伯格綜合症作為一個大類,首次被收錄進美國《精神疾病與診斷手冊》。自閉症患者的範圍由此拓展,包括了很多更容易接觸酒精和毒☆禁☆品的人。

但後來很多年間,人們還是想當然地認為,成癮是自閉症社群無需擔憂的問題。

去年,埃斯本·阿尼維克(Espen Arnevik)為寫一篇論文,查閱了有關自閉症與成癮重疊之處的文獻,結果只找到18份相關研究,且這些研究的樣本規模都很有限。

阿尼維克發現,自閉症人群中,酗酒和吸毒成癮者的發生率在0.7%到36%之間。由於資料差異太大,這個區間無法進一步縮小。

不過總體而言,“多數研究都顯示,這個發生率較之普通大眾的發生率要低得多,”挪威奧斯陸大學心理學副教授阿尼維克說。

在美國,酗酒的終生發生率為14%;毒☆禁☆品成癮則在2%至3%上下(這些群體間存在重疊)。

由於人們普遍認為,成癮在自閉症群體中並不常見,故而瑞典的這項發現令很多人大跌眼鏡。該研究分析了1973至2009年間,該國出生的130萬人的國民醫療登記資訊,找到26,986名確診的自閉症患者,並找出了這些自閉症患者中,哪些同時被確診為智力障礙、吸毒成癮障礙或多動症。

總體而言,研究發現,確診自閉症患者的成癮風險加倍。高風險集中在智商100或以上的人群中。

綜觀整個自閉症患者群體,多動症是很大的加劇成癮風險的因素:在患有自閉症的智力障礙人群中,多動症會使成癮風險上升三倍,而在IQ處在或高於平均線的自閉症患者中,多動症會使風險增加七倍。

自閉症患者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有成癮風險高於常人的狀況,表明其中或存在遺傳上的聯繫。

之前有研究顯示,自閉症患者的成癮風險相對較低。但參與該研究的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遺傳流行病學教授保羅·利希滕斯坦(Paul Lichtenstein)說,兩種結果並不一定相互矛盾。

他說,主要結論是,風險隨智力水準的變化而變化。在之前的研究中,存在智力障礙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較高,使結果發生偏差。

自閉症人士看法

對自閉症人士而言,這一發現並不出人意料。55歲的馬修·廷斯利(Matthew Tinsley)就總是靠酒精和處方藥來緩解焦慮。

他著有《阿斯伯格綜合症與酒精:借酒澆愁》(Asperger Syndrome and Alcohol: Drinking to Cope)一書,該書為探討這個主題的少數著作之一。(他已經從2004年戒酒至今。)

很小的時候,每當自己感到難以忍受的壓力,廷斯利就會去吃母親的抗焦慮藥。“在人堆裡的時候,我會感到充滿壓力,”他說。

大學時,他發現,酒精也有助於緩解社交時的緊張情緒。“大家都在喝,在社交場合喝酒是可以接受的,你要是喝酒的話就能融入大家,氣氛一下子輕鬆下來。”他說。

到四十幾歲時,他所攝入的酒精已經達到“致死”劑量:每天3升杜松子酒。嚴重酗酒導致了肝硬化,他於2004年開始戒酒。

和斯托納一樣,自從2005年被確診為自閉症以後,他就松了口氣。他意識到,自己的感官問題也好,社交困難也罷,這些都是有原因的,於是他開始對自己更寬容,並找到了更加健康的克服方式。

醫護人員的看法

對於自閉症與成癮之間的聯繫,另一群人也已經司空見慣,他們就是與自閉症患者打交道的醫護人員。瓦萊麗·高斯(Valerie Gaus)是紐約市的一名心理學家。談到存在酗酒或吸毒問題的自閉症病人時,她說:年紀大一點的,很多都選擇了酗酒;年輕人則傾向于吸食大麻。

埃裡克·霍蘭德(Eric Hollander)也看到了類似的規律。不過他說,他治療的病人中,行為成癮者要多一點,比如賭博成癮。“我的很多自閉症病人都存在各種各樣的衝動行為,”他說。

霍蘭德是紐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自閉症與強迫症譜系計畫的主任。他研究過強迫症、成癮以及自閉症患者的衝動與強迫行為之間的關係。

他提議,在診斷指南中,這些重複的思想和行為症狀應該被歸為一個大類:“強迫譜系障礙”。

衝動(不過腦子的衝動行為)和強迫(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都是自我控制問題,亦即“管控功能”的問題。

衝動與成癮風險高度相關;毒癮的定義就是不顧負面後果,強迫性地使用毒☆禁☆品。在自閉症患者身上,衝動與強迫兼而有之。

比如,感官資訊不足或過量時,他們都會頻繁進行反復性的強迫行為。就毒癮而言,在可以成癮的毒☆禁☆品中,有的可以增強感官體驗,有的則可以削弱。

塔尼婭·派特森(Tanea Paterson)家住紐西蘭,有兩個孩子,她用毒☆禁☆品緩解社交壓力,也用毒☆禁☆品來克服感官問題。海☆禁☆洛☆禁☆因和其他鴉☆禁☆片劑的混合物是她的首選,她說,這可以讓她的“感官強度降到相對可以忍受的水準。”

吸毒也讓她的生活有一種規律感。“在這個不可預測的世界中,只有它們是可預測的。”派特森十年前就戒掉了毒癮,但直到2015年她才得知自己患有自閉症。

之前,她的兒子曾被確診為自閉症,於是她說服兒子的治療師,給自己也作了一次評估。對派特森來說,確診所帶來的同樣也是寬慰。“數不清的愧疚和羞恥一下子消失了。”

十幾歲時的派特森曾備受欺淩、排斥,直至找到這樣一批同齡人:他們吸食大麻,也更能包容她。在這個群體中,她找到了安全感,她說。

其他自閉症患者也報告稱,在吸毒者群體中,他們有種被接納的感覺:當毒☆禁☆品的藥性發作時,異于常人的行為也會被視為理所當然,這個時候,他們不會顯得“與眾不同”。

更深層次的聯繫

已知成癮與紋狀體的改變有關,這個區域位於大腦中心,與快感、激勵和習慣性的行為有關。在毒癮期內,對吸毒行為的控制從紋狀體的一個區域轉移到了另一個區域。

在上癮時期內,與毒☆禁☆品相關的大腦活動主要發生在腹側區域,該部分與激勵和愉悅感有關。這一階段,人們吸毒主要是因為毒☆禁☆品能帶來慰藉,或者愉悅感。

腹側區域與衝動行為的關係尤其密切。但隨著毒癮的形成,一部分行動轉移到背側紋狀體,在這個區域中,行為會逐漸自動化,成為程式化的模式,可由特定暗示所觸發。

在處理複雜的舞蹈動作等技能,使之成為不假思索的單一動作記憶時,這種自動化非常有用,但它也會製造出強迫行為,一旦脫韁,就無法馴服。

這種強迫性的行為可以是吸毒,也可以是自閉症患者那種重複性的行為。兩種情況下,都是紋狀體在推動行為的持續。

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對自閉症或吸毒成癮者而言,其紋狀體也許更容易陷入重複模式。“行為模式一旦駕輕就熟,就很難改變,”羅斯威爾說。

他同時研究自閉症和成癮問題——這樣的研究者目前為數不多。“我認為,不論是對自閉症的重複行為,還是毒癮的習慣性行為模式,這個概念都非常切題。“

成癮與自閉症還可能存在基因上的聯繫。比如,羅斯威爾就發現,在伏隔核中,自閉症候選基因NLGN3處於高度活躍狀態。伏隔核位於腹側紋狀體內,與欲望和吸毒相關。“那基本上也是成癮發生時的熱點區域,這種相似性十分驚人,”羅斯威爾說。

在某些自閉症病例中,染色體中的16p11.2區被刪除了——在該位點被刪除後,小鼠的伏隔核會出現膨大現象。

在紋狀體中,另一個自閉症候選基因CNTNAP4也非常活躍;小鼠在缺乏該蛋白質時,伏隔核內的多巴胺水準會上升,這種狀態在成癮開始時就非常常見。

自閉症和成癮之間還存在著發人深思的神經化學聯繫,比如紋狀體中,催產素、多巴胺和腦中內源性鴉☆禁☆片肽之間的互動都扮演重要角色.

催產素的作用是將特定個人與愉悅感的記憶聯繫起來,由此建立社交紐帶。部分自閉症患者的這個過程可能出現了問題,致使他們無法在社交中取得精神上的回報,也沒有愉悅感。

這也可能跟成癮類似。成癮者們常報告稱,他們感到人際交往十分困難,甚至根本不可能與人交往,最後在毒☆禁☆品中找到慰藉。

成癮還能影響大腦的內源性鴉☆禁☆片肽系統。大多數人在社交時,該系統都會使人產生愉悅和慰藉感。

“現在,一些非常有趣的證據證明,鴉☆禁☆片肽信號不足可能是形成自閉症的因素之一,”羅斯威爾說。

Rett綜合征和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是與自閉症相關的兩種症候群,而與它們相關的基因也出現在成癮研究之中。神經科學家驚奇地發現,當大鼠可以接觸到大量可卡因時,其腦部MeCp2(即Rett綜合征中編譯的基因)變得高度活躍;而FMR1(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中編譯的基因)似與可卡因成癮有著類似的關聯。

自閉症護理和成癮防治

若能更好地理解自閉症與成癮之間的關聯,那麼,它們的治療也都可能得到新的啟發。斯坦福大學精神病學教授羅伯特·馬倫卡(Robert Malenka)說。他與羅斯威爾合作參與了那項NLGN3研究。

自閉症和成癮研究已經在一種藥物上不謀而合。在美國,巴氯芬已被批准用於肌肉痙攣的治療。它的另一個版本正在接受臨床試驗,目的是用於自閉症以及相關的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的治療。

在法國,該藥物也被廣泛用於治療酗酒,儘管臨床試驗的結果參差不齊。臨床前研究顯示,它或有助於治療鴉☆禁☆片與可卡因成癮。

不過,對於已經成癮的自閉症譜系患者來說,要治癒還真不容易。對於這個群體,最佳治療方案是什麼?目前,沒有一項研究探討這一問題。甚至可以說,大多數成癮治療都不適合自閉症患者。

成癮治療主要以團體會議的形式展開,設定嚴格的規定,要求成員必須參與,公開講述那些敏感問題。

對於這些要求,自閉症患者可能出現憤怒或焦慮的反應,心理諮詢師很可能將其誤解為不服從。

對那些被刑事司法系統強制參與團體治療的人而言,不服從甚至可能導致監禁。

比如,斯托納就說,他在戒毒所的日子就很不好過,因為他被強制參加團體治療,以及“十二步專案”,包括匿名戒毒會和匿名戒酒會。

“參與進去真的很難,”他說。每次要面對團體發言,或是參與匿名戒酒會,“我的腦子就一片空白。”他說。

他也不太能與其他成員交往。他被拒絕了兩次,才找到一個願意和他結對、與他相互監督的人。

考慮到這些難處,若要幫助有成癮問題的自閉症人士,我們就不能一味地依賴團體治療,而要更多地提供一對一護理。

如今,斯托納在維吉尼亞州一個政府資助的專案(Kenmore Club)充當“過來人”專家。他說,該組織採用圍繞個人展開的治療方式,更適合他的需求。

工作人員為各種形式的發育障礙與精神殘疾患者提供培訓,使他們互幫互助。斯托納說,在更多研究出爐之前,既是自閉症又有成癮問題的人只能自己尋找最佳對策了。

翻譯:雁行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臺,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